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商朝遺脈宋國,為何沒能擠進戰國七雄之列?

2024-03-22歷史

——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戰國時期的宋國,流淌的是商朝的上層貴族之血脈,而文化和軍事方面,也有著其獨特的造詣,因此,當時宋國的實力,是遠遠強大過後人對它的評價的。

但是,有著甲士數萬,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的強大宋國,為什麽不僅沒能被後人視為戰國強國,反而在秦滅六國之前就被自己的鄰國打得節節敗退?

曾經在東部戰場打壓齊國,南下大敗楚國,向西一路挺進,讓魏國聞風喪膽的強大宋國,為何沒能擠進戰國七雄之列?

01

商朝遺脈,一己之力迎戰諸國

根據【戰國策】之中的描寫,當時戰國的格局形式是:萬乘規模的強國有七個,千乘之國有五個,從這些文字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對於當時國家實力的衡量標準,就是「乘」這個單位。

通俗一點解釋,乘就是一個國家擁有的戰車數量,此戰車並非現在的坦克和裝甲車,但是對於當時的軍隊,其地位並不比現代戰車低。

戰國時期的戰車是由馬匹牽引,後方的車鬥當中配置弓箭手和戰戈武士的一種機動作戰單位,雖然用現代眼光來看,它還屬於比較原始的武器,但是放在戰國時期的戰場環境上,戰車就是最為強大的死亡收割機。

宋國從戰車持有數量來看,在全盛時期達到了五千乘左右,沒能達到【戰國策】的強國標準,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宋國就難以被列為戰國七雄。

宋國的版圖,在戰國時期經歷過一次較大的變化。衛國,鄭國和魯國這幾個比較弱小的鄰國在被齊、楚等大國消滅或者吞並之後,宋國就正式和魏、楚、齊三大國零距離接壤。

因為,宋國總體實力不如三大強國,三個國家都有著對宋出手的想法,但是此時,宋康王地推翻了之前宋桓公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新政權。

實行改革之後的宋國上下耳目一新,已經初步具備了與周邊的強國抗衡的實力。

所以,三大國國君又開始擔心進攻宋國會讓自己在其他國家面前暴露出弱點,因此增加被圍攻的風險,所以誰也不敢妄動。

宋康王是一個註重武力的國君,他知道其余國家早晚會進犯自己的領土,就每日操練部隊,日夜做好戰鬥準備。

終於,齊國率先忍耐不住,帶著部隊對宋國進行了進攻,結果宋國不僅正面抵擋住了齊軍進攻,反而還派出一支奇兵反擊,一路打到齊國本土,不久就砍下了五座城池,齊國退卻之後,楚國覺得自己實力更強,攻打宋國一定效果更好,便組織軍隊發起攻擊。

然而,宋康王的軍隊更為勇猛,將楚軍打得丟盔棄甲,白白送給了宋國三百裏領土。魏國對宋國的進攻效果也極其之差,最後也付出了被打下兩個城池的代價倉皇撤軍。

02

自我膨脹,四面樹敵

宋康王見三大鄰國都被自己強大的軍隊殺敗,就開始過度自信,他覺得可以聯合齊楚之間的一個,來一起滅掉自己的仇敵魏國,但是宋康王打仗是一把好手,外交方面卻並不擅長。幾經搖擺之後,居然最後決定要和秦國建交。

終於,膨脹得不行的宋康王主動出擊,滅掉了齊國的盟友滕國,齊國面對前一秒還要與自己聯盟,轉身就對自己出兵的宋國忍無可忍,聯合了燕國共同出擊,大敗宋軍。

秦昭襄王見到局勢如此混亂,不願再被卷入宋國周邊的戰亂,於是借口要攻打魏國的腹地安邑一帶,放棄了盟友條約,對於其余諸侯一起圍攻宋國的行動只裝作沒有看到。

可憐的宋國不僅樹敵眾多,這時候內部也發生了矛盾,首先是因為宋康王過於殘暴,導致民心一致向外,而宋國的太子由於在一次宴席上,對康王十分寵愛的大臣態度蠻橫。

兩人從此就結下了仇,而宋康王居然不偏袒自己的兒子,而是為大臣報仇,將太子一怒之下驅逐出了國家,失去了民眾支持的宋國,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所以聯軍很快就打入了宋國的國都。宋康王慌忙帶著殘部出逃,結果就這樣悲慘地死在了逃亡的路上。

要是宋康王明白民心的作用大於武力的話,想必他不會再去招惹這麽多的敵人。如果宋國能夠安分守己,避開戰事,繼續加強軍事實力建設的話。

其實,按照當時宋國的發展速度,幾年之內就可以正面抵擋聯軍的進攻了。只可惜宋國時運不濟,沒能得到充足的時間發育就被盟友背叛,在聯軍的攻勢之下灰飛煙滅了。

03

君主奇葩,錯失良機

在齊桓公去世的那一年,齊國上下瞬間失去了戰鬥的欲望,此時正是爭奪中原霸主最好的時候,但是這個時期宋國的國君是宋襄公,這位國君的想法由於太過超前,經常顯得與戰國這個時代背景格格不入。此人的思維到底有多奇特呢?我們一同來看看。

宋襄公受齊桓公臨終前的托付,代為照顧齊桓公的兒子公子昭,宋襄公是一位做事坦蕩,崇尚君子理念的人,他不僅一路悉心照顧公子昭,還護送他回國繼承大業。

此時宋襄公覺得自己頗有古代仁人君子之風,自己的國家和軍隊也與自己一樣,是正義之師,於是他就有了爭奪春秋霸主的野心和底氣。

想要稱霸於諸國之中,就必須要有強大的盟友。宋襄公先後邀請了楚成王與自己親手扶上王位的齊孝公,在盂城舉行會盟活動。

在前去參加會盟時,手下紛紛提醒宋襄公要多帶些兵馬,以防楚國人變卦挾持國君。宋襄公認為,自己身為仁義之人,他人對待自己也會以誠相待。

結果,果不其然,宋襄公剛到會場就被楚王帶的衛隊給扣押了,後來不得不以楚成王為尊。

在會盟當天受盡屈辱之後,宋襄公覺得楚王其人和這個國家都不是君子,暗下決心打算征服楚國,而楚國此時國力強盛,宋襄公只能先從它的附屬國鄭國開刀。

宋襄公想到這裏,即刻帶領一支軍隊要拿下鄭國,楚王聞詢帶兵趕來,兩軍就在泓水兩岸擺開陣勢。

當楚軍大部隊開始渡河的時候,公子目夷說道:如果能趁楚人渡河登陸的時候出擊,對方手忙腳亂,我們一定能取勝。

但是宋襄公可不會這麽做,他認為自己如此坦蕩,絕對不會偷襲敵軍,要打就應該擺開陣勢光明磊落地打。結果等到楚軍渡過泓水,還沒結陣的時候,目夷再次勸諫宋襄公提前發起攻擊,誰知宋襄公非但不同意,還訓斥公子目夷沒有禮數,不尊重對手。

結果等到楚軍站好了隊形,大舉進攻到時候,宋襄公才發現自己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強大的楚軍,最後不僅被打得落荒而逃,自己大腿上還被射中一箭。

總結

實際上,宋國無論是論兵力還是論國力,都不應該進入戰國七雄的行列,它只有十分短暫的輝煌時期,隨後就被幾任不正常的國君拉低了戰鬥力,再加上它特殊的地理位置,被鄰國剿滅實際上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 以下內容為商城廣告 ——

關註微信公眾號「水煮商城」查詢訂單、物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