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武勇界的榜一大哥,史上最孤獨的王

2024-04-07歷史

說到項羽,大家對他再熟悉不過了,除了司馬遷寫的【史記•項羽本紀】外,人們更多地從詩詞、戲曲和相關影視作品中一睹過他的風采。

他叱詫風雲、勇冠萬夫,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敵人聞之震魄,婦孺思之膽寒,「暗叱詫,千人皆廢」。雖歷經百世千年,西楚霸王的名字仍凜凜生氣,聞之生畏。

英雄美人,俠骨柔腸總惹愁。項羽和虞姬的淒美愛情也同他的威名一樣,廣為流傳。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其情蒼涼,其景刻骨,讓人扼腕,讓人動容,讓人悲咽-----

英雄美人,名播千秋。活過了就是擁有,真情在便是不朽。

小品上說,「沒有緋聞的名人,那算不得名人。」這當然是調侃。名震天下的項羽,他沒有緋聞,只有爭議。

認可他的人說,項羽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可惜死於小人劉邦之手;不認可他的人則說,項羽算什麽英雄,只不過是個沒頭腦的莽夫、嗜殺的屠夫而已,這樣的人怎能坐天下?他輸給劉邦再正常不過。

那麽,項羽到底算不算英雄?他又為什麽會輸給劉邦呢?

項羽,名籍,字羽,生於始皇十五年(公元前232年),下相(今江蘇宿遷)人。和劉邦出身布衣不同,項羽是妥妥的貴族。項家世代為楚將,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

公元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率60萬大軍再次攻打楚國,楚軍大敗,項燕戰死,次年楚國滅亡。項羽的父親與秦軍交戰時陣亡,項羽被叔叔項梁救出,輾轉各地,四處漂泊,以逃避秦朝的追捕。

項羽少年時,書劍兩不成,項梁特別生氣,項羽卻小脖子一梗道:「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項梁轉怒為喜,於是又教項羽學習兵法,可項羽淺嘗輒止,學了個大概,就不肯深入研究了。

項羽雖然不愛學習,但他生得高大威猛,孔武有力,給人以強烈的壓迫感。史載項羽「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且目有重瞳。

項羽出身貴族,內建貴族氣質,在戰火中長大。國仇家恨,少年項羽心裏早早埋下了對秦刻骨仇恨的種子,仇恨黑暗籠罩了他的一生。

秦始皇東巡至會稽,少年項羽在路邊觀看,遠遠望去豪車雲集,金甲鐵騎威動殊俗,整個車隊旌旗獵獵,浩浩蕩蕩,盡顯帝國尊嚴,一般百姓看一眼都會膽戰心驚,所謂的「奴見大家死」。

誰知年僅12歲的項羽卻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嚇得叔叔項梁趕緊捂住他的嘴,小聲道:「毋妄言,族矣!」

從中可以看出,項羽膽魄驚人、誌向遠大,早年種下的仇恨種子已經萌芽。同樣是見到秦始皇出遊,40多歲的劉邦亭長只會說「大丈夫當如此也!」

秦末洶洶,諸侯並起。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打響反對暴秦的第一槍,不久陳勝在陳地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陳勝起義引發了風起雲湧的反秦鬥爭,天下雲集響應,各郡縣群豪並起,殺縣令罷太守,稱孤道寡。

避禍吳中的項梁、項羽叔侄也趁勢殺掉會稽太守殷通,起兵反秦。

公元前208年二月,項梁、項羽率八千江東子弟兵渡江擊秦,一路所向披靡,收陳嬰、黥布、敗秦嘉,隊伍很快發展到六、七萬人,成為繼陳勝起義失敗後最大的反秦武裝。

在張良的建議下,在沛縣起兵的劉邦投靠了項梁。項梁聽說過劉邦的大名,見劉邦主動來投,很高興,當即借給劉邦五千人馬,助其攻打豐邑。

兵強馬壯的項梁,引軍西進,準備進攻大秦帝國的心臟——京師鹹陽。他派出別將朱雞石、余樊君迎戰章邯,派項羽率主力攻打襄城。

結果朱雞石、余樊君兩支弱旅不敵士氣正旺的章邯,余樊君戰死,朱雞石潰敗後被項梁處死。

項羽攻打襄城也不順利,遭到秦軍頑強抵抗,楚軍傷亡慘重,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克襄城。項羽惱羞成怒,下令將投降的襄城守軍全部坑殺。這是項羽首次坑殺降卒。

陳勝被車夫莊賈殺死後,各路義軍群龍無首。項梁當仁不讓,成為西進攻秦的主力。他召集諸將在薛地集會議事,商討下一步攻秦的行動規劃。

在範增的建議下,項梁擁立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新的楚懷王,自己則稱武信君,項梁政權就此誕生。

項梁聽取張良建議,收復了韓地。至此,山東六國全部復興。各路義軍在項梁的統領下,同秦軍展開激戰。

在東阿,項梁率項羽、黥布、劉邦、呂臣等精銳部隊大敗章邯;項羽、劉邦聯手攻打城陽,城破,項羽又大開殺戒,血腥屠城,劉邦對此極不贊成,但又無力阻止,他深知項羽的脾氣,暴躁兇殘,如果自己執意勸阻,後果實在難料。

接著項羽、劉邦又聯手攻打魯西的戰略要地定陶。定陶軍民接受了城陽屠城的教訓,知道只有拼死反抗才有機會求生,投降則必死無疑。全城軍民上下一心,拼死守城。

項、劉兩軍久攻不克,於是放棄攻打定陶,轉而迎擊前來增援的三川郡守李由(李斯之子)。李由貪生怕死,哪裏是項、劉的對手,李由被項羽當場斬殺。

楚軍不斷攻城略地,章邯困守濮陽,不敢再戰。項梁屢勝而驕,命令項、劉返回攻打外黃,自己則駐紮在定陶城外,擇日攻城。

事實上,項梁小看了章邯,章邯身經百戰,屢創義軍,自然不是等閑之輩。他堅守濮陽城,在城內整頓殘軍,重整旗鼓,迅速恢復了戰鬥力。但他並不急於反攻,而是悄悄地等待援軍的到來。

相反,連日的陰雨,駐紮在定陶城下的楚軍,無所事事,喝酒玩樂,放松了警惕。

而章邯也等來了援軍。一個雨夜,章邯率軍突襲楚營,楚軍猝不及防,全軍覆沒,主帥項梁被章邯斬殺陣中。

項梁戰死,楚軍元氣大傷。楚懷王熊心雖是項梁所立,但項梁獨攬大權,項羽更是驕橫跋扈,根本無視他這個楚王,項梁被 殺,連帶項羽也威風掃地,不想當項家傀儡的懷王便借機奪回了軍權。

為壓制擠兌項羽,懷王封與項羽不和的呂臣為司徒,呂臣之父呂青為令尹,地位都高於項羽。戰功顯赫的項羽只封了長安侯、魯公等虛銜。

對懷王一向敬重有加的劉邦被封為武安侯、碭郡長,統率碭郡之兵。

為鼓舞士氣,早日滅亡秦國,楚懷王許諾:「先入定關中者為王!」

這個許諾誘惑力太大了,劉邦和項羽都出來請戰。最後,楚懷王命令劉邦向西攻秦,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大軍北上救趙。

楚懷王命宋義為上將、統帥,顯然是為了治衡打壓項羽。宋義和趙括類似,只會紙上談兵,他內心十分懼怕章邯,認為去巨鹿城下解圍是自尋死路,所以大軍行至安陽便紮營不前,這一停就是46天。

安陽只是個小鎮,五萬楚軍滯留於此,補給困難,士兵在寒風中饑腸轆轆,一天只能吃一頓飯,而宋義父子卻在營帳中大吃大喝,將士們頗有怨言。

項羽心裏著急,前去找宋義要求發兵攻秦,反被宋義嘲笑:著什麽急嘛,讓秦國和趙國先打,等他們兩敗俱傷後,我們再出手。項老弟呀,戰場殺敵,我不如你,但出謀獻策卻在你之上。

言外立意,你項羽只不過是個打打殺殺的一介武夫而已。項羽忿忿而出。

不幾日,項羽借口進謁,闊步走進宋義大帳,二話不講,手起刀落,哢嚓,宋義身首異處。就像當初他斬殺會稽太守殷通一樣,嘎崩溜丟脆。

為斬草除根,項羽還派心腹追殺了前往齊國任職的宋義之子宋襄。項羽派人報酬懷王,謊稱宋義父子通齊叛國,已將他們處決。楚懷王明知項羽奪權,但也無可奈何,只能將錯就錯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這之後,便發生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

在巨鹿,面對數倍於己的秦軍,項羽置之死地而後生,他下令士兵只能帶三天的口糧,並砸碎了所有做飯的鍋。待楚軍渡過漳河後,項羽又下令部下鑿沈船只,這就是成語「破釜沈舟」典故由來。

手下將士見此,知道自己已無退路,個個奮勇殺敵,以一當十。楚軍的進攻如山崩海嘯,電閃雷鳴,作壁上觀的各諸侯軍震駭不已。

最終,項羽以5萬楚軍破秦40大軍,基本上摧毀了秦軍主力,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

巨鹿之戰,氣吞山河,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是一個軍事奇跡,主帥項羽破釜沈舟的勇氣和決心,在歷史上永遠熠熠生輝。

當年項羽的爺爺項燕被秦將王翦擊敗身死,此戰項羽戰勝秦軍,生擒秦將王離,而王離恰恰是王翦的孫子,孫子輩的對決,項羽勝出,也算是替爺爺項燕報了仇。

巨鹿之戰,奠定了項羽一代霸業的基礎,那一年,項羽年僅24歲。項羽被諸侯公推為聯軍的上將軍,諸侯都歸附於他。

章邯大軍,秦軍中的中流砥柱,經此一戰,土崩瓦解,再也無力對抗楚軍。一代名將、支撐秦朝危局的強人章邯,不得不低下高傲的頭顱,拜服在項羽的腳下。

盡管民間對項羽的評價褒貶不一,但項羽滅秦,建立了蓋世奇功,則得到了歷代史學家們的一致肯定。

項羽和秦軍主力鏖戰,直至章邯投降,足足用了八個月時間,楚軍才掌控了局面。

再說說西進攻秦的劉邦。由於秦軍主力被項羽吸引,西進的劉邦進展相對順利,很快兵臨鹹陽城下,秦王子嬰出城投降。曾經不可一世的大秦帝國在農民起義的輪番打擊下,僅僅維持了15年便二世而亡。

迫於項羽的強大實力,在樊噲、張良的勸說下,劉邦下令封存珍寶、安置宮女,結束鹹陽還軍灞上。為爭取民心,劉邦還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

消滅秦軍主力後,項羽帶領諸侯聯軍沿黃河岸加緊西進,一路上所向披靡,秦地官吏望風而降。

途中聯軍士兵跟秦降卒發生口角,為防止秦降卒嘩變,大軍行至新安時,項羽下令將20萬秦降卒全部坑殺。

這是一次慘絕人寰的集體大屠殺,秦地居民對項羽恨之入骨。公然失信於降卒、失信於天下,項羽最終也為自己的殘暴、愚蠢付出代價。

得知劉邦先入關中,現在還阻撓自己入關,項羽大為惱火,他一個楚國貴族怎麽能輸給一個小混混呢?他立即派黥布去攻打函谷關,劉邦的人馬果然不是對手,不一會兒函谷關就被攻破。

楚軍進駐鴻門。在謀士範增的建議下,項羽準備第二天攻打劉邦,劉邦危在旦夕。萬幸的是,項羽的叔叔項伯跟張良交好,張良當年曾救過項伯的命。項伯把項羽將要攻打劉邦的訊息告訴張良,讓他趕緊逃命。

這之後便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劉邦靠裝可憐和項伯的掩護逃過一劫。錯失除掉劉邦最佳時機,亞父範增怒斥項羽: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項羽入駐鹹陽後,為發泄對秦人的仇恨,他殺死了包括子嬰在內的嬴氏宗族、外戚重臣,珍寶財物、宮女美人被擄掠一空。

他還命人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然後一把火燒了鹹陽城的所有宮殿,火三月不滅。

唐朝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三個月的燒殺擄掠,致使千年古城鹹陽被毀,關中人口銳減,無數珍貴典籍化作灰燼,中國絢爛的先秦文化遭到了淪陷性打擊。

項羽成了關中人民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項羽的殘暴和劉邦的寬仁形成了強烈鮮明對比。失去關中人民的支持,是項羽在楚漢戰爭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秦滅亡後,作為各路諸侯的統帥,項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自封西楚霸王,領有九郡,定都彭城。

曾有人勸項羽選擇四面險阻、土地肥沃的關中為駐地,但項羽眼光狹隘,說什麽「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項羽在自立為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名義上是按反秦功勞大小分封,其實他夾帶了太多的個人私心,諸侯心中多有怨恨。

事實上,即便項羽完全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辦事,新一輪的戰亂也無法避免,因為項羽這種變異的「分封制」就是滋生戰爭的溫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國家也一樣,19個諸侯國要想一盤棋一家親,基本做不到。想要避免戰爭,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只有實行郡縣制。

有人會問,秦朝實行了郡縣制,還不是15年就二世而亡了嗎?這是另外一個話題,秦朝的滅亡並不是郡縣制的錯。

潛在對手劉邦封為漢王,被趕到了荒涼偏僻的巴蜀之地,漢中的門戶之地關中被一分為三,三個秦朝降將被封為王,項羽企圖利用他們監視劉邦,以防止劉邦再打回關中。

而後項羽又幹了一件「作死」的蠢事,他冒天下之大不韙,派人殺害了義帝(即楚懷王熊心),連個傀儡都容不下,可見項羽的心胸多麽地狹窄。

本來各路諸侯軍就對項羽憤憤不平,義帝被殺,也為他們反楚找到借口,齊國的田榮、彭越和趙王歇等紛紛起兵反楚。

劉邦也趁著項羽在齊地平叛,西定三秦東出武關,攻城掠地,收復了魏王豹,魏王韓昌、殷王司馬卬等原本臣服於項羽的諸侯也紛紛倒戈,項羽陷入諸侯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項羽身隱齊地無法脫身,彭城空虛,劉邦趁機聯合韓、魏、趙、殷及三秦等諸侯聯軍共56萬人馬,打著「為義帝發喪」的大旗,攻打項羽老巢彭城。

項羽一向自大,認為沒人敢攻打他的國都,他去齊地平叛,幾乎帶走了所有精兵良將,彭城只留下了少許兵力,所以劉邦幾乎沒費力氣就攻下了彭城。

一見項羽的老巢被自己端了,劉邦認為大局已定,有點忘乎所以了。「漢已皆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整個聯軍將士大肆劫奪珍寶美女,日夜縱酒高歌。

得知彭城失守,項羽倒是不慌張,他當即命令龍且、鐘離眜等大將繼續攻打齊國,自己則統率三萬精騎,日夜兼程,直取彭城。

諸侯聯軍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完全沒想到項羽會「從天而降」。

本來聯軍指揮系統就混亂,以項羽的神勇,豪無準備的聯軍一觸即潰。劉邦曾親自見識過項羽的勇猛,一聽說項羽來了,那也得撒腿而逃。

彭城一戰,項羽以3萬精騎打敗了以劉邦為首的56萬聯軍,任何人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吧。

就如同影視劇中的一句經典台詞,「就是5萬頭豬,你讓他們抓三天也抓不完。」試想一下,如果真的讓3萬人去抓56萬頭豬,不知道要抓到猴年馬月?

彭城一戰,劉邦大敗虧輸,損失了數十萬人馬,連劉邦本人都差點做了楚軍俘虜。好在劉邦有穩固的後方基地,蕭何坐鎮經營的關中、漢中及巴蜀等地,為漢軍源源不斷提供補給,漢軍恢復元氣並不難。

劉邦經過短暫修整後,攻下戰略要地滎陽,並在滎陽、成臯一級構築防線,和楚軍打持久戰,有效防止了項羽西進。

為了盡快結束戰爭,貴族出身的項羽也是不講武德,命人將劉邦父親劉太公捆綁起來,並在旁邊支起一口大鍋,紅紅的火焰舔舐著鍋底,滾滾的沸水在大鍋裏蒸散。然後派人通知劉邦說:再不投降,我就烹你爹。

劉邦呵呵一笑,我去,貴族也用這種下三爛手段,他對使者說:請你回去告訴項王,我和他曾相約結為兄弟,我的爹就是他的爹,他如果一定要烹自己的爹,到時請分我一杯羹吃!

這就是魯迅先生說的,以流氓的手段對付流氓。不過劉邦是真流氓,項羽是假流氓真貴族,項羽這是班門弄斧了。

聽到劉邦這麽回話,項羽差點沒幹出內傷,你爹是你爹,我爹是我爹,你爹不是我爹,我爹不是你爹,你特麽的你爹怎麽變成我爹了?!項羽大怒,下令烹爹,哦,不,是烹劉季的爹,最後又被劉邦的「大臥底」項伯勸止。

一計不成,項羽又想出一個辦法。派人對劉邦說:因為我們兩人天天打仗,弄得天下老百姓跟著受苦。不如咱倆單挑吧,誰輸誰結束。

劉邦一聽,單挑?!哈哈大笑道:項籍大侄子呀,你當我白癡嗎?誰不知你力能扛鼎,你想摔死我沒門。再說,你是青年組的,我是老年組的,規則不允許呀。咱們鬥智不鬥力,要鬥力嘛,那我派幾個保鏢陪你練練。

看不慣劉邦那副猥瑣又囂張的嘴臉,可又幹不掉他,項羽徒呼奈何:mmp,碰到這種流氓無賴牛皮糖,算我倒了八輩子的黴了。

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派人策反了項羽部下九江王黥布、籠絡了彭越,並讓韓信指揮大軍北伐。

策反黥布意義重大,不僅削弱了項羽的軍事力量,還牽制了楚軍的全域行動;彭越被稱為遊擊戰鼻祖,他在項羽的後方攻其城池、斷其糧道,讓楚軍疲憊不堪。

常勝將軍韓信北伐不到三個月時間,破魏,收代,下趙,降燕,可謂神速,後來又攻下齊國,項羽手下大將龍且戰死。

龍且的死讓項羽第一次感到恐懼,他一改自己只打不談的作風,急忙派韓信老鄉武涉去遊說韓信,期望韓信背棄劉邦保持中立,形成與楚、漢三足鼎立之勢,但為時已晚。

韓信斷然拒絕了他:昨天你對我愛答不理,今天讓你高攀不起,哼!

與此同時,劉邦聽取陳平建議,對項羽實施反間計。陳平、韓信都曾在項羽那兒工作過,對項羽的性格特點非常了解。

項羽仁而愛人,非常體貼撫恤下屬,小恩小惠不斷。但真到論功行賞授官爵、封食邑的時候,為人又非常小氣,官印緊緊捏在手裏,印角都磨禿了也舍不得給人。

分享是一種境界,但項羽就是不懂。他胸肌特別大,但胸懷特別小,刻薄寡恩、愛猜疑使性子報私仇。

在陳平的策劃下,項羽果然上當,他不但疏遠了鐘離眜等將領,對軍中第一謀士範增更是不冷不熱。性情暴躁的範增一氣之下拂袖還鄉,項羽也不挽留,這讓範增更加生氣,不久病死於返鄉途中。

按說這種小兒科般所謂的離間計,對指揮千軍萬馬、才氣過人的項羽來說,簡直是在侮辱他的智商,但患有疑心病的項羽偏偏就中招了。

項羽的內幕底細被對手摸透了,如今又失去了範增、疏遠了鐘離眜等人才,這些都註定了楚國的滅亡。項羽雖然憑著個人的勇猛還能不斷取得勝利,可那只是戰術的勝利,戰術上勝利掩蓋不了戰略上的失敗。

從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再到戰略反攻,劉邦和項羽纏鬥了五年。

劉邦堅守成臯一線的正面戰場與項羽相持,韓信、彭越、黥布及盧綰、劉賈率領的四支部隊,與劉邦正面戰場配合,對楚軍的大後方造成直接威脅,項羽顧此失彼,疲於奔命,不得不和劉邦議和。

公元前202年12月,在張良、陳平的建議下,劉邦撕毀鴻溝協定,對已東歸的項羽突然發動戰略追擊。

在垓下(今安微省靈壁縣境內),劉邦和項羽迎來了最後決戰。劉邦、韓信等指揮的60大軍vs項羽的10萬疲卒。

天下沒有永遠不敗的英雄,名震天下的西楚霸王項羽也不例外。在垓下,項羽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士氣低迷,軍心渙散。

鐘離眜、季布等人,追隨項羽多年,此刻都悄悄地溜走了,甚至連項羽叔叔項伯,也偷偷投降張良了,營帳外只有項羽的八百親兵,還在鎮守。

而不遠處的漢軍正如潮水般地不斷湧來。 面臨絕境,項羽和虞姬上演了世上最悲壯最淒美的離別劇——【霸王別姬】:

虞姬唱: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項羽唱: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雄末路,美人雕零。貴族出身的項羽,無顏再見江東父老,更不可能茍且偷生投降劉邦。烏江邊,項羽又沖殺了一百個漢兵後,力竭不支,拔劍自刎,捍衛了他最後的尊嚴。

「烏江不是無船渡,恥向東吳再起兵。」千百年來,項羽的蓋世英雄形象,一直被後人嘆惋、敬佩。南宋詞人李清照豪邁而動情地寫下了【夏日絕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當然,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也有人持不同意見,比如唐代詩人杜牧寫的【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勝敗乃兵家常事,劉邦被項羽打得像個龜孫子,不知失敗多少次了,可就是不認輸;項羽呢,一生70多戰從無敗績,結果失敗一次就抹了脖子,有逃生的機會而不逃,是不是傻。

有人分析說,這體現了項羽的貴族精神,不想因為自己而連累了江東父老。我不曉得什麽是貴族精神,坑卒屠城、燒殺搶擄、挖陵掘墓、沸水煮人、綁架要挾、摳摳索索-----這就是貴族精神?

項羽到底算不算英雄,我想每個人心中自有答案。

事實上,司馬遷也只認可項羽是個「霸王」而非英雄,「嗟彼蓋代,卒為兇豎。」諸葛亮也說項羽「皆不以義,陵上虐下。」偉人更是一針見血地告誡後人:不可沽名學霸王。

當然,如果按照漢語詞典中關於「英雄「的原始定義,項羽既聰明秀出,又膽力過人,且取得過巨大「成就」,完全稱得上「英雄」,但其脫離了道德與品行束縛,給國家造成巨大破壞力,給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這樣的「英雄」對我們又有何益?

要說英雄,劉邦才是真正的英雄。很多人說劉邦是流氓無賴,那是相當膚淺的。

其實英難從來就不該被定義,一個人到底是不是英雄,要看他對國家對人民做了什麽,而不是要區分他是什麽身份,一個人素質的高低也絕不是由他的身份決定的。

很多人對貴族項羽輸給流裏流氣的混混劉邦很是不解,網上也有各種解讀,探花郎拾人牙慧,給大家提煉總結一下,歡迎討論,接受反駁。

一、迷信武力,宗族意識濃,不重視人才。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這是後人對項羽的評價,毫無疑問,項羽是兵形勢家的代表人物,個人武力值天下第一,一生70余戰從無敗績。

巨鹿之戰一舉打殘秦軍,奠定了他的西楚霸王基業;彭城之戰打得劉邦妻離子散,等等,這些無不證明他的神勇無敵。

水滿則溢,項羽過分迷信武力。戰無不勝、萬人敵,讓他極其自負,他以軍事起家,以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贏得天下霸主地位。

但成也軍事,敗也軍事。軍事上的戰無不勝,項羽養成了剛愎自用的性格和習慣性的將軍思維,任性霸蠻、凡事都要拳頭說話,不服就幹,誰不服就打誰。

天下英雄何其多,你西楚霸王如此霸道,不服你的人自然很多,你打得過來嗎?

於是你天天打,年年打,朋友打得越來越少,敵人打得越來越多,以至手下文臣武將不多,特別是高級謀士匱乏,只有一個範增還被人離間棄用。最後項羽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劉邦手下則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張良、陳平、韓信、蕭何、曹參、灌嬰、黥布、彭越等等,這其中還有很多是從項羽那邊跑過來的。

項羽宗族意識濃厚,任人唯親,只信任項氏家族的人。不懂得識才用才,才不盡用,導致人才流失,韓信、張良、陳平,他們紛紛投奔到劉邦陣營,黥布、彭越也被劉邦策反籠絡。

特別是垓下之戰前夕,鎮守南線的楚軍大將大司馬周殷率兵投漢,進而切斷了楚軍與江南的聯系,造成楚軍軍糧補給困難,這對項羽來說無異於釜底抽薪。

項羽手下能臣武將死的死逃的逃叛的叛,最後自己成了光桿司令、孤家寡人。曾經坐擁千軍萬馬、端倪天下的西楚霸王,短短四年,便「涅槃」成了孤獨之王。

這世界所有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與其說項羽輸給了劉邦,不如說項羽輸給了劉邦團隊。

二、性暴戾,失民心。

史料記載,項羽有五次大屠殺:

第一次襄城屠殺,坑殺降卒近千人;

第二次城陽屠城,幾乎殺光了全城軍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殺,坑殺秦軍降卒20萬;

第四次鹹陽大屠殺,殺戮關中平民無數,大燒,大搶,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齊大屠殺,坑殺田榮降卒,大肆屠城;

還有一次「犯罪未遂」式的屠殺。項羽攻破外黃城後,遷怒於守城的百姓,打算將15歲以上的男子全部殺掉,幸好被一個能說會道的小兒勸止。

當然還有項羽剛出道時,擊殺了會稽太守與府內人員,「籍所擊殺數十百人」,這是項羽的開胃小菜。

項羽還特愛烹人,有史記載一共烹了3個,2個活人1個死人:

秦地韓生建議項羽定都關中,說關中四面險阻,表裏山河,肥沃豐饒,進可攻退可守。卻被項羽拒絕,理由是「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韓生見項羽沒有采納自己的建議,就罵了一句:楚人沐猴而冠。項羽聞之大怒,將韓生烹殺。殺了一個韓生看似小事,其實你是失了天下謀士的心,以後誰還敢投靠你?誰還敢為你出謀劃策?

項羽攻打滎陽,先是在城外活活燒死假扮劉邦以掩護劉邦逃走的紀信。攻破滎陽後,項羽企圖勸降守城的周苛,被拒,烹之;

最離奇殘暴的是,項羽不但烹活人,連死人也烹。為逼迫劉邦手下大將王陵歸順自己,項羽挾持了王陵母親。王陵母親敬漢王憎項羽,為了不讓項羽的陰謀得逞,讓兒子安心追隨劉邦,毅然自盡。

項羽得悉情況後勃然大怒,將已自盡的王陵母親扔進沸鼎,煮成肉泥,才算泄憤。

還有劉邦的父親劉太公要不是項伯力勸,也險些被項羽烹殺。

這世界上只有兩種武器,思想和利劍,而思想必將戰勝利劍。思想上的征服才是真的征服。得民心者得天下,從來都不是虛無縹緲的。

三、政治小白,缺乏戰略眼光。

毫無疑問,項羽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但絕對不是一個政治家,或者說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且不討論鴻門宴上項羽放走劉邦是對是錯,劉邦一句話就從項羽嘴中套出叛徒是曹無傷。劉邦回營後,立即斬殺了曹無傷。我想曹無傷臨死前一定會問候項羽全家的。當然叛徒不值得同情,但項羽的政治情商低是顯而易見的。

自毀長城,殺義帝熊心。義帝對項羽來說毫無威脅,殺義帝就是為了報先前義帝排擠自己的一箭之仇。度量如此,怎能王天下?

義帝不僅僅是義帝,他是項梁樹立起來的反對暴秦的招牌、旗幟。

秦滅了,劉邦還在,招牌仍舊有用。義帝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項羽卻親手砸了自己的招牌,這不僅傷了楚國百姓的心、讓自己凝聚力下降,還被劉邦利用,劉邦打著為義帝發喪的旗號,聯合諸侯群毆他。

摒棄在關中定都的建議,選擇了在易攻難守的彭城定都。

原因竟然是為了衣錦還鄉,就像個暴發戶一樣,發了財就想回鄉顯擺,這對普通人來說,很正常,但對項羽、對威震天下的西楚霸王來說,格局就太low了,缺乏深謀遠虛的政治智慧,毫無戰略眼光。

隨著楚漢戰爭不斷深入,楚都彭城被灌嬰攻占,四方征戰的項羽終於被劉邦拖垮。如果當初他定都關中,據關而守,也必然不會被圍垓下,糧草也不至於短缺,那麽,勝負也未可知也。

好戰必亡,一直是戰鬥模式的項羽,縱然馬上得了天下,想治理天下,那必須下馬,哪有在馬上治天下的呢?

除了武勇睥睨天下外,項羽集團和劉邦集團的差距是全方位的,所以他最終失敗也是必然的,但絕不是天要亡他,如果真的有天,那麽天就是民心。

關於項羽失敗的原因,北宋大咖蘇洵說「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可謂一語中的。

天涯靜處無征戰,兵器銷為日月光。

二千多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楚漢戰爭,硝煙已然散盡,英雄亦皆遠去。

烏江無言。日月清輝下的虞美人草,年年歲歲,它紅雲般的花瓣,纖細潔滑如美人的腰,倚風搖曳,像是美人在起舞,她是在為誰而舞?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辛棄疾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春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點 擊 關 註,更 多 精 彩 不 錯 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