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2000年張學良見大陸親友,反復念叨幾句話,弟妹:我聽著都覺得慘

2024-06-03歷史

2000年,美國夏威夷。

驕陽似火,烈日炎炎。六月匆匆而過的海風,帶來了夏日特有的氣息。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裏,萬物蓬勃生長,有一位特殊的老人,也迎來了自己的百歲誕辰。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

只見張學良一身西服,戴著眼鏡,步伐緩慢而又堅定,盡管上了年紀,卻依舊挺直了腰板,依稀能夠窺見當年叱咤風雲,縱橫疆場的英姿。 他向從大陸來的親友一一問好,其中,一位名叫謝雪萍的老人,引起了他的註意。

(謝雪萍)

這位謝雪萍,是張學良四弟張學思的妻子,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相見。

然而,見到這位有些陌生的弟媳後,張學良卻難掩內心的激動,反反復復念叨著同一句話。正是這句話,令謝雪萍心生感慨,連嘆張學良晚年淒慘。

張學良究竟說了什麽?謝雪萍又為何有此感慨?他們二人之間,又有著怎樣的機緣?

這一切,還得從那場特殊的生日宴會說起。

一、百歲生日:第一次相見

對於今年八十歲的謝雪萍而言,2000年的6月10日是一個極為特殊的日子。

飛機緩緩降落在夏威夷的土地上,海風吹拂,熱浪滾滾,老人雖頂著一頭銀發,卻依然目光炯炯,步履堅定。她此番前來,為的是給那位大名鼎鼎的少帥張學良慶祝百歲生日。

世人或許有所不知,她那故去多年的丈夫張學思,既是共和國的開國將領,也是張學良最牽掛的四弟。

然而,在見到這位素未謀面的大哥之前,謝雪萍的心中也充滿了忐忑。

張學良的身體狀況如何?是否歡迎她的到來?親人相見,又會說些什麽?懷著滿滿的緊張與期待,謝雪萍出發了。

誰料,此行最初,便不是那麽順利。

張學良的生日在6月1日,他的兒子特意提前聯系了謝雪萍,希望她能夠在父親生日當天前來祝壽。

可臨出行前,謝雪萍接到通知,她還不能立馬動身,需要再等候一段時間。因此,當謝雪萍趕到夏威夷時,已經是6月10日。

初見張學良,兩人都有些局促。

上了年紀後,張學良的眼睛不太好,再加上他先前從未見過謝雪萍,因此只能使勁地盯著看,在旁人的介紹下,這才認清了來者。先前,謝雪萍也只是在照片上見過張學良,這次見到真人,頗有些緊張。

好在不出片刻,眾人便熟絡了起來,因為他們談到了一個共同深愛著的人:張學思。

謝雪萍的二女兒拿出了父親生前的相片,交給張學良看。張學良凝視著相片上風華正茂的弟弟,久久說不出話,心中卻有著千言萬語。 良久,他才望著謝雪萍,告訴她,在這麽多弟弟裏,張學思是他最喜歡的那一個。

張學良說,張學思是一個有骨氣的人,他佩服這個弟弟,因為張學思甚至比他還「兇」。

提到丈夫,謝雪萍的眼眶也漸漸濕潤了。

張學思雖出身帥府,卻心懷大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開國將領。他與妻子謝雪萍相識於延安,從此之後便成為了一對心意相通,靈魂相隨的革命伴侶。

一個是軍閥的兒子,一個是雇農的女兒,卻毫無嫌隙地將生命相連,一同奔赴華北戰場,抗日救國。

而在張家那麽多的兄弟中,張學思也是最懂大哥的那個人。

1936年,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正在中央軍校念書的張學思受到牽連,當夜被軍校扣押。但對於兄長的行為,張學思打從心眼裏敬佩。一年後,張學良被囚於溪口,張學思幾經輾轉,前往雪竇山中探望。

他一共待了四天,除了陪張學良聊天散心之外,二人還借助紙條,秘密交談了抗戰的局勢。長兄如父,臨別前,張學良叮囑張學思照顧好自己,他寬慰弟弟,倘若東北軍能夠團結,抗戰範圍擴大,自己就有恢復自由的可能。

那一年,張學良三十六歲,張學思二十一歲,兄弟二人都沒有料到,這竟是他們此生最後一次相見。

音信再通之時,已物是人非,天人永隔。

而張學良接下來反復念叨的幾句話,更是大大刺痛了謝雪萍的內心。

謝雪萍回憶,張學良其實是一個很幽默的人。他愛講故事,愛給所有來看他的親朋好友講過去的故事。

從他小時候怎麽淘氣,再到長大之後有什麽見聞,他的記憶力很好,說的話也有意思,總能娓娓道來,吸引所有人的註意力。

謝雪萍說:「在恨誰,在愛誰,在喜歡誰,在想什麽,他都跟你講。」

而正是這樣能言善道的張學良,也有著幾句口頭禪,他總是每講三四句話就要重復一遍。他說,他想他的爸爸,想他的老爹,他想要回去,想要回家,想要回東北。

父親,家,東北,這三個關鍵詞在張學良的口中來來回回出現,寥寥數言,思念之情溢於言表,每當張學良說起這些話時,總能讓在場的人眼角濕潤,千言萬語凝在心頭,不知如何回答。

望著眼前這位垂垂老矣的名將,謝雪萍心中酸楚。

在她自己的口述史中,她回憶起這一切時,提到了一個「慘」字。

謝雪萍感慨:「老人到這個年紀說這個話,哎呀,我聽著都覺得很慘。有時候我一想這個,哎,有家回不得,英雄晚年就是這個樣子。」

如此嘆息,令人不忍細讀。

那麽,張學良為何有家不能回?他對闊別多年的大陸,又有著怎樣的牽掛?

往事依依,還得從1946年說起。

二、心願未成:張學良心系大陸

實際上,張學良當年是被「騙」去台灣的。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便輾轉各地,囚禁了意氣風發的張學良。張學良被囚後,無論是他的部下親友,還是中共的熱心人士,都曾經多次嘗試搭救他,無奈屢次失敗,只能想方設法,暗中幫助。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有意發動內戰,戰爭一觸即發。在這一關鍵時刻,如何安置張學良,便成為了蔣介石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此背景下,蔣介石於1946年秋天下令,將張學良秘密誘拐至重慶,然後轉移到台灣。

就這樣,張學良開啟了在台灣顛沛流離的生活。

但是,他與大陸之間的聯系從未中斷過。張學良始終心系大陸,沒有半刻忘卻過故土。

1980年,張學良去往金門參觀,透過一架高倍望遠鏡凝望大陸,久久不願離開。他還曾參照於右任的詩來表達自己濃烈的思念。

所謂「葬我於高山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多見兮,只有痛苦」,字字泣血,訴說著張學良對回到家鄉的渴望。

張學良九十歲生日那年,鄧穎超為其發來賀電,張學良收到後開心極了,特意將這封電文懸掛在了舉辦壽宴的宴會廳墻壁上。

直到1988年,蔣經國心臟病發,吐血而亡,蔣家王朝在台灣的勢力逐漸衰落。兩年後,張學良重獲自由,他那顆渴望重回大陸的心,也隨之而動。

也正是在那一年,張學良接受了著名史學家唐德剛教授的采訪,進行口述史撰寫。 他明確地告訴唐德剛,自己要在適當的時候,回到東北老家去看看。

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張學良也曾斬釘截鐵地說,這件事與政治無關,他本人早已結束政壇,也早已脫離政治。

在這位叱咤傳奇的老人心中,回家就是回家,只是為了看一看許久未見的親友。他不希望人們把自己探親掃墓的行為與政治聯系在一起,言辭之懇切,足以說明張學良真切的思念。

在得知張學良的心願後,他的老友王冀曾於1991年替其向各方周旋。王冀積極聯系了中共中央統戰部,告訴他們,張學良已經九十歲高齡,此生最大的心願便是能回到東北看望家鄉父老。不僅如此,他還希望能夠將張作霖的墓地由錦州遷往老家海城。

中共方面十分支持張學良回鄉,發出了一封邀請函。遺憾的是,張學良這次的大陸之行最終還是落了空。

然而,張學良始終不曾放棄。

又過了一年,張學良在台北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在這次采訪裏,他又一次表示,希望自己能夠回到大陸,看一看大陸這些年來的變化。

台灣有他的家,但一個人總是會想要回到自己的老家,他的心中時刻掛念,只期待有一日成行。

那一年的年末,張學良還為遠道而來的原東北大學代校長寧恩承題寫了「東北大學」的校名。

盡管身處海峽另一端,但那片生他養他的土地卻始終留在他的心裏。就連中國京劇院首次存取台灣的時候,張學良也毫不避諱的告訴這些藝術家們,等身體好一些,自己非常想回去。

當他的老鄉,著名笑星黃宏來到台灣存取時,張學良還向黃宏詢問了沈陽這些年來的發展與變化。

他托黃宏向東北的人民傳達自己的問候,甚至深情的用家鄉話隔空喊話,要黃宏告訴東北的老少爺們,自己也很想念他們。

皇天不負有心人,張學良的大陸之行,在1993年迎來了又一次轉機。

當時,丁中江在北京提議,讓蔣緯國與張學良結伴返回大陸掃墓省親,途徑溪口、沈陽與西安,最終在西安召開歷史研討會,再度喚起國人對西安事變的認知。

這一次,海峽兩岸達成了一致,可命運偏偏在此時,同張學良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沒有人能料到,此事敲定後不久,蔣緯國與趙四小姐,雙雙因病倒下了。

蔣緯國心臟病發作,住進醫院,不知何時能夠康復。趙四小姐也因為老年性骨質疏松而入院,無法出行。獨獨只有張學良一人,此行無法展開,無奈之下,這一次返回大陸的計劃,也最終取消。

但直到去世前,張學良都沒有放棄過重返大陸的希望。

又過了兩年,張學良身在美國,當新任東北大學校長詢問他能否找機會回家鄉探望時。張學良連聲說:「我會回去看看,會回去的!」

一年後,校長再度飛往夏威夷拜會張學良,臨走前,張學良還放心不下,再三叮囑他們,一定要好好建設東北大學,多多為祖國培養人才。

然而,世事變化無常,隨著年歲的增長,大陸之行一再蹉跎,而張學良的身體也逐漸無法承受如此高強度的旅行。在他去世之前,他終究是未能回到大陸,無怪乎謝雪萍在聽到他的聲聲呢喃時,痛從心起。

實際上,在2000年之後,謝雪萍還在美國見過張學良兩次。然而,這兩次之間,便是生與死的距離。

三、最後一面:送別張學良

在參加完張學良的百年壽宴後,謝雪萍與張學良道別。

臨走前,兩人做了一個約定。謝雪萍向張學良承諾,第二年他過生日的時候,再來美國看他。

然而,在謝雪萍臨行前,意外再起,這讓她不得不推遲了行程,陪伴張學良度過了最艱難的幾天。原來,就在張學良過完百歲生日沒幾天,趙四小姐去世了。

謝雪萍和張學良一同圍在病床前,眼睜睜看著趙四小姐離開。 所有人都在為趙四小姐的後事所忙碌著,只有謝雪萍推著張學良,孤獨地行走在醫院的走廊裏。

眼見妻子離世,張學良痛苦萬分。

世人眼中叱咤風雲的少帥,此時卻流露出了極為脆弱的一面。謝雪萍心中有著無限感慨,她告訴張學良: 「大哥,你是頂天立地的男兒漢,你要挺得住。這沒什麽事,人都是這樣的。」

聽了謝雪萍的勸慰,張學良沈默著。

他沒有落淚,也不曾開口說話,只靜靜的望著遠方,不知在想些什麽。謝雪萍有些擔憂,不斷安慰張學良,希望他能夠挺住。盡管張學良緘默不語,但謝雪萍知道,他一定在思念趙四小姐。

趙四小姐一離開,將張學良的心也帶走了大半。

後來,謝雪萍回憶起張學良曾對自己說,倘若趙四死了,自己也活不了,心中感慨更甚。

第二年,謝雪萍依照約定,再次來到夏威夷,為張學良慶祝101歲生日。

張學良見到她,依舊很開心。兩位老人之間的會面,如同上一次那般愉快。張學良依舊有許多故事要講,謝雪萍和親友們也依然默默的坐在一旁,聽張學良回憶往昔,無人打斷。

這一次,張學良又說起了自己年輕時胡鬧的往事。

而那消逝多年的童年記憶,似乎也逐漸回到了張學良的腦海中。

他給他們講起了年少時在帥府包餃子的故事。張學良告訴他們,每年過春節的時候,沈陽都十分寒冷,因此他們一大家人總是包完餃子後將它們凍到房間裏,一凍就是幾大間房子。等到要煮餃子的時候,所有人都湊上來幫忙,熱鬧極了。

餃子,是中國人團圓時最好的圖騰,也是張學良心中對家鄉與親人,最深刻的渴求。

他也依然會反復提起自己的父親張作霖。

無論在誰面前,他都在誇獎父親。他說,老爺子是第一有智慧,有戰略眼光的。盡管此時的張學良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百歲老人,但在他心裏,父親永遠都是光輝的,偉大的。他敬佩他的父親,自始至終,從未改變。

而張學良也始終記得,在他離開家鄉的時候,張作霖的棺材還在大帥府家裏放著,都沒落葬,連墳墓都沒修成。直到九一八事變之後,張作霖的棺材才移到了驛馬坊。

自當年一別,張學良便再也沒有機會為父親掃一次墓,磕一個頭。

這一次離開時,他們二人再次定下了一個約定。謝雪萍告訴張學良,自己明年十月再來看他。因為謝雪萍的孫女在外留學,十月的時候正好有空,她想要多帶一個親人來看望張學良,張學良欣然應允,卻再也沒有了實作的可能。

在第二年深秋到來之前,張學良便離開了人世。

謝雪萍接到訊息後,便匆匆趕往夏威夷。這是她與張學良的第三次會面,但這一次,已是生死相隔。她趕到的時候,張學良尚未下葬,直到謝雪萍帶著親人們前來,送了張學良最後一程。

2022年4月8日,謝雪萍也閉上雙眼,與世長辭。

往事如煙,種種風雲際會,最終都會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一粒塵埃。然而,張學良晚年的聲聲呢喃,卻如同烙印一般,留在了每個人的心裏。無論是一聲嘆息,抑或是感慨萬千,歷史最終都會給予公正的答案,銘刻於眾人心間。

參考文獻:

1、謝雪萍:從延安出發 ——開國少將張學思夫人謝雪萍口述歷史,北京:萬卷出版公司,2020年。

2、劉永路.張學良與張學思[J].東西南北,1986,(第6期).

3、謝雪萍,朱洪海.張學思:從大帥府走出的開國少將[J].江淮文史,2016,(第4期).

4、仁旻.張學良終生 隱情未回大陸的[J].老年教育(長者家園),2018,(第5期).

5、趙東阜.心系大陸的張學良[J].蘭台世界,2000,(第1期).

6、史言.張學良因何未圓「大陸夢」[J].文史月刊,2004,(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