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1977年朱德逝世7個月後,妻子康克清致信汪東興:以上三事請審處

2024-06-03歷史

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過朱德:「肚量大如海,意誌堅如鋼」。由此可見,在長達一生的革命生涯中,朱老總是毛主席至關重要的戰友!

1976年7月6日, 朱德同誌逝世!在臨終之前,他向妻子康克清叮囑了三件事,要求妻子在自己死後一定要如實匯報給中央。那麽這三件事到底是什麽?毛澤東主席又為什麽給予朱德同誌如此之高的評價?

朱德晚年三次落淚

1972年,71歲的陳毅元帥離世。而以鐵漢著稱的朱德同誌突然聽到這個訊息後,久久楞住沒有回神。過了好長一會兒,朱德同誌擡手抹了一把臉,這才發現不知何時自己早已淚流滿面。

朱德同誌與陳毅同誌是我們黨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因為有著類似的經歷,對革命有著相同的見解,二人年少之時便互相引為知己。

在革命最初,朱德擔任紅四軍的軍長,陳毅擔任政治部主任。二人先是一起三下閩南,後又粉碎五次反圍剿。在二人的默契配合之下,二人為鞏固中國後方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這漫長的革命事業中,二人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縱然在繁忙之下,兩人有時相隔一方,但依舊時時保持通訊,常以詩歌互相傾訴自己內心的抱負。

到了1971年,二人一同到北戴河靜養。隨著年紀的增大,陳毅的身體已是大不如從前。

到了這年年底,陳毅同誌的身體如日落黃昏。到了後期,他只能臥病在床不能起身,甚至渾身上下插滿管子,依靠營養液維持生命。而朱德同誌常常前去探望。

朱德看到這樣的陳毅,又想到二人年輕時相互配合,共同作戰的場面,一時間心中苦澀難言。

而後的朱德受涼高燒只能臥床養病,這才減少了探望陳毅的頻率。可就在這段時間,陳毅的病情卻是急轉直下。

當陳毅離世的訊息傳到朱德耳中時, 朱德不顧自己高燒年邁的身體,硬撐著去見了陳毅最後一面。

他含淚寫下了一首【悼陳毅同誌】:「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重道又親師,路線根端正。」

陳毅的離世讓朱德同誌在精神上倍受打擊,只能常年接受療養才逐漸從悲慟中走了出來。然而,就在此時,朱德同誌又聽到了彭德懷逝世的訊息。

這不禁又讓他想起了自己居住在玉泉宮的那段時光!當時,朱德的住所與彭德懷比鄰。二人常常私下聚會,或擺開象棋在棋盤上廝殺,又或者吃飯聊天,聊聊過去的趣事。

1974年,彭德懷同誌逝世於北京。臨終之前,彭德懷最想見的人便是自己的老朋友朱德。

當朱德 得知彭德懷同誌的臨終心願時,剎那間淚流滿面:「你們為啥子不讓我去看彭老總?要死的人還能做啥子?還有啥子可怕的?」但悲痛之余,亦是無可奈何!

晚年的朱德同誌深居簡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能夠和老友談天說地!然而老友一個個離他而去,讓他感到了極大的孤獨。

作為一個軍人,朱德同誌從不輕易流淚,然而陳毅、彭德懷的去世給了他巨大的精神打擊,然而還沒等他徹底從中走出來時,1976年周總理的逝世再次讓朱德同誌流下來悲傷的淚水!

說起朱德與周恩來兩人的交情,還要從1922年說起。

1922年,年輕的朱德滿懷雄心壯誌向陳獨秀提出加入共產黨的申請。然而,由於朱德是舊軍閥出身,結果遭到了陳獨秀同誌的拒絕。

而朱德失意之後並沒有放棄,他輾轉之下找到了在法國巴黎展開工作的周恩來。二人交流之下,朱德成功地打動了周恩來同誌,之後便在周恩來同誌的支持下順利加入了共產黨。

1936年,為了逼蔣抗日,周恩來肩負重任需要奔赴西安與蔣談判。

臨行之前,朱德同誌將一直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一條禦寒的毛毯送給了周恩來同誌。之後,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德同誌即將奔赴前線,周恩來同誌又將毛毯送回給了朱德。 這條毛毯在二人的手中輾轉的同時,也傳遞了二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1976年,二人被迫相隔兩地。當朱德從收音機中聽到周恩來同誌去世的訊息以後,朱德簡直不敢相信。

兩天後,朱德同誌艱難地擡步邁進周恩來同誌的追悼會。面對著周恩來同誌的遺體,之前二人相處的一幕幕場景盡在眼前,朱德同誌難以克制內心的悲慟,再次泣不成聲。

然而作為一個軍人,朱德使盡了全身的力氣,在眾人眼前對著周總理的遺體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而這也成了他一生最後的一次敬禮!

為了美食鬥智鬥勇

若說老朋友們的去世給了朱德同誌帶來了巨大的打擊,那麽朱德同誌為了一口美食與妻子鬥智鬥勇,便是他晚年難得的輕松愜意時光。

眾所周知,朱德同誌的生活一直十分簡樸,這簡單樸素的生活作風也體現在朱德同誌的日常飲食之上。

隨著朱德同誌地位的提升,負責其飲食的同誌默默為他提高了飲食標準。然而,在朱德同誌得知此事以後卻拒絕了這一特殊待遇。

在朱德同誌的眼裏,資金要花在更緊要的地方,他吃一些家常小菜已經很滿足了。

但到了晚年,朱德在家人面前變得愈加小孩子氣了,常常為了一口紅燒肉與妻子康克清鬥智鬥勇。

原來,隨著朱德同誌年歲的增大,身患糖尿病的朱德同誌不得不控制飲食。在醫生的叮囑下,少油少糖,多食蔬菜的飲食已經成了朱德同誌的日常。

在最開始的時間裏,朱德同誌控制得很好。但隨著控制飲食時間的變長,紅燒肉、回鍋肉等各種肉類就成了朱德同誌的晚年最愛。

朱德的妻子康克清為了朱德同誌的身體健康,一直對朱德同誌的飲食把控得非常嚴格。朱德同誌雖然想吃,但也知道妻子如此做法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當然,為了能夠吃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肉,朱德同誌還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常常邀請朋友來家裏做客。因為在朋友在家裏做客之時,朱德同誌都會請求妻子做一盤拿手的紅燒肉。這樣一來,朱德便能跟著客人蹭幾口紅燒肉吃了。

可即便如此,妻子康克清依舊不敢讓朱德同誌貪嘴。於是經常當著客人的面,頻頻將蔬菜夾到朱德的碗裏。為了面子,朱德同誌只好苦著臉把碗裏的蔬菜盡數吃下。

而每當這個時候,朱德就趁著妻子不註意,偷偷沖著小孫子打眼色,小孫子可憐爺爺的處境,於是心領神會,偷偷給爺爺留幾塊紅燒肉。對此,康克清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所以,面對妻子對自己飲食的嚴格管束,朱德還常常調侃道:「我這一輩子都沒有吃飽過。」

但每次聽到這話,妻子康克清總是灑然一笑。盡管朱老總在晚年曾因為吃一次紅燒肉而與妻子鬥智鬥勇,但那只是生活插曲,真正的朱老總嚴於律己。

盡忠職守,心念所歸

朱德六十五歲壽誕之時,老家儀隴派人來到北京看望朱德。見面之後,他們還代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向朱德提議,把縣城遷到朱德的出生地馬鞍場,另外把儀隴縣的名字也改為朱德縣。

朱德同誌一聽此話趕緊拒絕, 直言道:「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個上了戰場沒有被打死的普通士兵,那些為革命犧牲的烈士才稱得上是英雄。」

於是,在朱德同誌的反對下,老家的縣城沒有搬,縣名也沒有改。

朱德的身體一直很好。在戰爭年代,很多人都因為條件艱苦,身體抵抗力差!所以毛澤東和周恩來都曾染上瘧疾,兇多吉少,但朱德卻沒有染上。

到了晚年,毛澤東和周恩來都被早年落下的病根所折磨,但朱德卻依舊身體硬朗,精力旺盛。

1976年周總理去世後,毛主席也病重。看著紛繁復雜的國務,朱德同誌不顧自己年邁的身軀,硬是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分擔了毛澤東同誌的一部份工作。

這個訊息傳出以後,有一則新聞是如此評價朱德同誌的:這不是一個普遍的決定,這是一個老帥在民族危難時刻,不顧90歲高齡,披甲出征。這是人類絕無僅有的先例,也是人類最高境界和信仰促成的責任。

朱德同誌「復出」以後分秒必爭,國務外事一把抓,國內形勢略有回轉。

然而就在這時卻出現了一個不可原諒的疏忽。一次外交回見的時間安排發生錯誤,回見時間的變更並沒有通知到朱德同誌手中。

就這樣,堂堂全國人大委員會委員長、共和國元帥竟被忘記在大會堂休息室中,讓朱德同誌吹著冷氣等待了近一個小時。

之後,朱德同誌便受了涼,不得不放下手頭的事物居家修養。而由於感冒引起的並行癥的發作,朱德同誌不得不臥床養病。而這一躺,朱德同誌再也沒有站起來。

1976年7月4日,一直臥病在床昏睡不醒的朱德同誌一反常態地清醒了過來。他微笑地看著陪在床前的女兒,輕聲叫著女兒朱敏的名字,然而朱德當時已是彌留之際,說話十分艱難,而且吐字不清。

朱敏看著父親的雙眼,哽咽地對父親說:「我知道您的意思,我們會聽黨的話,跟著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76年7月6日,朱德同誌在北京逝世,享年90歲。

朱德離世七個月以後,一封朱德家人代筆的書信被中央辦公廳主任汪東興簽收。汪主任展開書信,信中朱德家人向黨匯報了朱德同誌臨終之前最為惦念的三件事情:

其一是將朱德所剩薪資存款20306.16元全部上交給組織,朱德生前最為愛惜的一件較為珍貴的白虎皮大衣也一齊上交;

其二是組織為照顧朱德同誌而特制的新床和手推車盡數退還組織,朱德生前所使用的紅旗轎車暫時放在六所,請組織安排處理;

其三便是朱德同誌生前所經手的所有檔、資料、報告等,均由其秘書尹慶民整理上交。朱德同誌1939年至1976年期間所作的詩詞已出版65首,還有600余首尚未出版,底稿均在朱德家人手中,如果中央決定出版即可提供。

朱德同誌的臨終遺願飽含了一位共產黨人對黨和人民的熱愛。為國為民是朱德同誌的心念所歸。

細數朱德一生的功績,他一生戎馬,功勛卓絕,入黨後為新中國的成立與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毛主席也對其贊嘆不已,甚至說過這樣一句話,「 朱之不存,毛將焉附?

毛主席把朱德貝做自己借以生存的基礎,比做生命中的主要倚仗。朱德同誌對毛主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毛主席口中的「朱毛」共生,將自己與朱德放在了同一位置,便是對朱德一生功績的最大的肯定了。

入黨之時,朱德同誌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從此以後,黨就是一切。」 於危難之際肩負起巍巍大任,回顧朱德同誌的一生,他用自己切實的行動踐行了自己諾言。

先人已去,吾輩銘記。巍巍大任,死亦無終。願吾輩青年燃自身之熱血,護家國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