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聊到農村的現狀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沈重 ,那份記憶中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那份寧靜與純粹,似乎在漸行漸遠,如今,我們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回望著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美好,感受著農村所經歷的滄桑與變遷。
在現代化的大潮中,許多農民朋友用半生的辛勤 ,在故鄉的土地上建起了新房,但隨著城市工作的召喚,他們不得不離開家鄉,奔赴遙遠的城市尋找生活的出路,於是,那些新建的房子,往往一年中大部份時間都是空置的,而家中的妻子,也因為丈夫的長期離家,成為了實際上的「留守婦女」,當久別重逢的家人過年時終於團聚,孩子們看著久違的父親,眼中卻流露出陌生與膽怯,這無疑是對家庭親情的一種諷刺,也是農村現狀中令人痛心的一幕。
我現在還記得,曾經的農村,每當夜幕降臨 ,家家戶戶的電視機前,都會圍坐著一家人,而孩子們則在村裏歡快地穿梭,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但現如今,走進農村,你會發現大門緊閉,門前雜草叢生,顯得有些冷清和落寞,盡管村裏的道路越來越寬,路燈也照亮了每個角落,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卻越來越少了,教育資源的整合使得村裏的學校被合並到了鄉裏,原本的學校操場,如今在農忙時曬被子,夏天則曬稻谷。
更令人感慨的是,為了謀生 ,許多農民朋友不得不離開家鄉,到其他地方去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他們每天辛苦工作長達10小時,但收入卻非常有限,這種現狀,讓他們年年手頭拮據,難以有多余的積蓄,回想起以前的農村,小橋流水,雞鴨成群,每家的煙囪都冒著裊裊炊煙,一衍生機勃勃的景象,但是現在,許多煙囪已不再冒煙,破敗的房屋和荒蕪的田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農村的滄桑與無奈。
生活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經濟的拮 據 ,農村的老年人面臨著看病難的問題,而孩子們的教育也是一大筆開銷,家庭的日常開銷,更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如果農民朋友能在家附近,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既能養家糊口,又能照顧家庭,那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去遠方謀生呢?
這樣的現狀,讓董叔不禁懷念起,那些過去的美好時光 ,那條熟悉而親切的田間小路,那口用鐵鍋烹製的美味佳肴,都成為了記憶中的珍寶,但遺憾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甚至連那些傳統的廚具和烹飪方式,都在逐漸的消失。
面對這樣的現實,董叔不禁要問:農村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何時才能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讓農民朋友們真正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國家應加大對農村的扶持力度,最佳化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朋友收入;同時,也要加強對農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投入,切實改善農民朋友的生活品質,而我們每個人,也應該更加關註和支持農村的發展,讓農村的未來更加美好。
農村的變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但我們不能讓這片土地和這裏的人,在變遷中失去太多,只有我們每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更好的建設好我們美麗的新農村,才能讓更多的農民朋友在家門口就能謀生,才能更好的實作鄉村振興,實作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