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鄉墅

種植案例:科學種地,畝產值破萬,年營收8000萬

2024-03-04鄉墅

從年入百萬的副總裁,到年入千萬的「新農人」,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不擇手段」種辣椒。

放棄百萬年薪,咱回鄉種辣椒去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素有「中國辣椒第一鎮」之譽,這裏有30年的「麥椒套種」傳統模式,老把式、新行家不時湧現。近幾年,返鄉青年王偌飛成了公認最會種辣椒的「能人」。

王偌飛是妥妥的80後,今年才35歲。2019年,他從打拼十年的深圳回到家鄉漯河,一頭紮進了辣椒產業裏。對這一決定,很多人不理解。

當時,王偌飛在深圳創設的一家電子企業,年銷售額曾達到上億元,自己也年入百萬,但在轉型期,他最終選擇了回到鄉村,回歸土地。不止一個人問他:「你為什麽要回來?」

「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村人,雖然小時候的夢想就是不能再回農村,但是看到農戶種辣椒非常非常難,我有了一個非常沖動的想法,那就是反哺家鄉。」王偌飛說。

2019年,王偌飛第一次來到漯河市臨潁縣調研辣椒種植產業。正是農時,因為辣椒低矮,村民們只能匍匐著艱難前行,多年來的辣椒采摘工作,使得他們的手指被辣椒色素腐蝕,指甲也有缺失。這一幕幕場景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我們回來之前,老百姓移栽辣椒的時候都是趴在地上,那我們現在把先進技術、裝置、理念運用到農業當中,能幫助解決一部份生產的艱辛和艱苦,」王偌飛說,「這個責任和使命遠遠大於我們在工業當中,比如說我在深圳的時候做一個產品或者掙一點錢。」

抱著將新技術、新理念運用到農業生產中的想法,王偌飛和團隊開啟了自主研發之路,致力於幫助父老鄉親進行辣椒產業轉型升級,實作辣椒管理和收獲的自動化。

科技種椒,年營收可達8000

創業第一步,選好科技種。

線椒、小米椒、朝天椒、燈籠椒……臨潁縣辣椒現代農業產業園服務中心恍若一個「辣椒博物館」,錯落擺放的玻璃瓶中,展示著椒形各異的辣椒標本、品種豐富的辣椒種子。

「潁山紅一號,是我們聯合河南農大選育的新品種,今年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拿起一瓶種子,王偌飛頗為自豪地介紹,基地30畝良種繁育試驗田,種著世界各地500個辣椒良種,打造臨潁特有的優質辣椒種質資源庫。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透過自主選育優質品種,就能種出滿足市場需求的好辣椒。」臨潁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慶甫說。

選種在進行中,相關的種植工作也不能落後。在這一點上,王偌飛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

「麥倒一片綠,秋收一片紅。」 在9月的產業園裏,紅色綠色的辣椒掛滿枝頭。烈日炎炎,正是需要灌溉的時候,但辣椒田裏卻空無一人。

這正是王偌飛和他的團隊自主研發的微滴灌技術帶來的「福音」。目前,這項技術已投入使用,所有的農戶由以往的排隊等井,到現在只需按一個啟動鍵,就可以完成500畝的所有灌溉。

微滴灌技術一方面解放了農民,傳感器代替人來監測土壤中的一舉一動,對土壤當中的水分、濕度、溫度和肥情進行監測。另一方面又極大地節省了水資源,裝置可以做到精準灌溉,只有辣椒生長的地方才會被灌溉,而人行步道則完全不會被水沾濕。

「我們還把各個地塊編組,把機器放入地塊,當需要進行施肥、播種等作業時,只需按下按鈕,利用5G訊號,從一顆種子到一個產品,實作了真正的‘無人農場’。」王偌飛說。如今依托技術研發,農機新裝置的廣泛套用,在種、管、收、加、儲等環節,都實作了自動化操作。

「以往種辣椒苦得很!」臨潁縣瓦店鎮楊裴城村農民王會嬋訴說道,「需先育苗,移栽時麥穗兒已老高,彎著腰跪在地上,麥芒紮得臉生疼,膝蓋套著墊布也磨得紅腫。收獲期,每人一天頂多摘半畝,為避免錯過采摘期,要從外面雇人搶收,人工成本增加。」

「如今不用再受苦了!園區在全國率先實作無人播種機直播,種管收全程機械化、智慧化。」王偌飛指著農機存放庫說。

放眼望去,簇新的二代無人播種機、施肥機、收割機等一字排開。「這些是聯合洛陽一拖等公司共同攻關研發的特種農機裝置,深圳和而泰公司負責提供智慧控制芯片。」王偌飛說,播種時,地膜、滴灌帶同步自動鋪設,提效80倍以上。

村民王會嬋看著萬畝辣椒發出感慨:「這都是機械化的,真的很好,要不然我們一般春節那個時候冷得像啥一樣還得下辣椒苗。我們也可以在這打工,也不用出去了,也能照顧孩子、老人。」

麥椒套種是河南辣椒種植的傳統特色,播種小麥時,農戶提前預留種辣椒的間隙,待每年四五月,農戶開始種辣椒,兩者都不耽誤。

經過王偌飛他們的科學測算,在不損害土地肥力的情況下,開始了「麥椒芝麻豆套種」模式。也就是說,待小麥收獲後,在辣椒地中再穿插種植部份芝麻,在地頭種植大豆,總體收入能再增加個30%,農戶更高興了。

根據【大參考】的訊息,王偌飛表示今年的營收將達到8000萬左右,所在辣椒田今年的產值將會突破一萬,達到一萬一千元、一萬二千元。

提起農業,你的印象還是「土笨粗」?

如今,在河南臨潁大地上,高科技、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滲透農業,5G、大數據等新技術支撐下的農業生產 新手段,展現了農業發展新趨勢,讓人們贊嘆不已。

「當了大半輩子老農民,不知道地還能這樣兒種。」今年48歲的三家店鎮邊劉村村民李玉玲,把自家十幾畝辣椒全部托管給了臨潁縣高標準化智慧辣椒種植基地,並在基地當上了管理員。

「過去,我們老百姓種地靠經驗,一個人一天只能管理好一兩畝地,人工澆地的話一天最多能澆五六畝,現在種地靠技術靠數據,透過手機便可遠端控制溫度、濕度,精準開展水肥管理,哪裏旱了澆哪裏,既不浪費,效率還高,一個人一天能輕松管好五六百畝。」李玉玲說。

在這片「5G+智慧農業」的高標準農田裏,不僅有一流的智慧灌溉系統,還配有病蟲害監測器、巡航無人機、植保無人機、田間氣象站、墑情監測站等「硬核裝備」,透過智慧物聯網,提供數據監測、指標分析、指令下達、田間管理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服務。

當然高標準農田投入相對較高,從管道鋪設到裝置安裝,每畝地大概投資3000元左右,但還是劃算得多。

王偌飛說:「透過高科技種出來的辣椒,不僅產量高,品質也會大大提升,更受市場歡迎。種辣椒是個精細活,三五天一澆水,一畝地不算人工一年也得投入千把塊錢。今年一畝地我一年只交550塊錢,澆水施肥打藥等全由公司負責,比傳統的種植手段每畝增產30%,辣椒成熟後公司統一收購,價格比市場價高5%。」

站在臨潁縣辣椒現代農業產業園裏,火紅的辣椒一望無垠、長勢喜人,未來如同眼前這片希望的田野,王偌飛憧憬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