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手緊年輕人,爆買10元防曬衣

2024-06-26職場

撰文 | 孫 玥

編輯 | 龔 正

今年電商平台上,一堆9-39元的防曬衣,猛烈出貨,銷量動輒10萬+。它們被稱作白牌,UPF(防紫外線系數)都標著40或50+,售價卻只有知名品牌的一折,在消費降級大環境下,形成了手緊年輕人的平替選擇。

有人嘗過白牌的香,也有人踩過坑,自我調侃,「穿上10元防曬衣,順便補充維生素D」。十幾元的防曬衣,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01

「次拋」防曬衣,穿著感覺如何

有的消費者,買起防曬衣來,很上癮。

對自嘲是「社畜」的蘇瑩而言,防曬衣是剛需。日常通勤,早上防溫差,她都習慣套一件。

今年,為了應對全國出差,她又入手了一堆20到200元的防曬衣,對各價位的穿著體驗很有發言權。

前一陣, 蘇瑩去河北出差, 穿的是20元白牌防曬衣,在烈日下待了一下午,感到手臂灼熱發癢。 晚上回酒店發現,不是易過敏體質的她,被曬到紫外線過敏。

這件防曬衣上沒有水洗標,商品頁寫著UPF40+,理論上可以阻隔97.5%的紫外線。但蘇瑩感覺,「實際防曬效果還不抵密度比較大的普通布料。」20塊買的防曬衣,相當於「次拋」。

後來,她也穿過80元的防曬衣,UPF都是50+,對應的紫外線阻隔率是98%,暴曬幾小時下來完全沒有曬黑。

「缺點」是,80元的比20元的多了帽檐,帽子不戴時衣服會往後墜,正面看起來版型會有點奇怪。

200元的防曬衣,買的是優衣庫,版型不錯,面料主打速幹,貼身,但她感覺穿起來有點悶熱、不透氣。

面料最好的是一件190元的網紅品牌,穿起來很涼快,但因為主打大碼,版型寬松並不好看。

她也看過相對更有設計感且更貴的Lululemon,但心得是:基礎款就夠了。「防曬衣本來就跟美觀不太相關,只適用於穿運動裝或者穿工裝的社畜,需要經常換洗,買太貴的也沒啥意義。」

另一位白領打工人洛洛,最先買的是15塊包郵的防曬衣。「這麽便宜,刷到不買是罪過。」她下單時心想。

結果買來後,她發現面料是聚酯纖維(滌綸),透過在面料中加防曬劑,就能達到防紫外線效果,但洗過幾次就會失效,且衣服會完全松懈變形。

圖|洛洛的15元包郵防曬衣

第二次選購防曬衣時,洛洛下單了某銷量7萬+的網紅品牌,券後價75元,可收到貨後傻眼了,她發現吊牌是另一家網紅品牌,顯示出這個市場的魚龍混雜。

使用者調研中,很容易感覺到,買便宜的防曬衣,多數消費者就是奔著最基礎的「防曬」去的。

男女社畜、快遞小哥、戶外工作者,以及其它追求價效比的人群,是這類衣服的主要使用者 。他們和花幾百元買品牌貨的是兩撥人,但也有交叉,畢竟大家口袋的錢都是越來越不好掙。

【真故研究室】咨詢了數位工廠老板,統一觀點認為: 對於只追求防曬單一維度,不要求體感的消費者,售價幾十元的防曬衣完全能做到UPF40+的國家標準防曬等級。

但實際情況是,市場魚龍混雜,尤其許多白牌網店,賣的就是「一張圖」,自家是不是有基礎的生產條件,有相關的質檢,消費者很難判斷。

#02

白牌也內卷,並非就是好生意

防曬衣的火熱,不是市場新鮮事。但這兩年一個變化是,很多大小老板看到這個市場的熱,都以為能賺上一波快錢,紛紛入局。

導致的結果是, 在消費降級的大背景下,對品牌貨形成一定平替效應的白牌也內卷得厲害。很多入局的老板發現,生意並不如想象中好做,凈利有時低到一件賺幾毛錢,或者壓根虧本。有老板就幹脆「玩一年防曬衣不玩了」。

2023年,在蘇州常熟開男裝貿易公司的劉老板,看到市場上防曬衣品類開始熱銷,於是在原有褲子、T恤產線中,增加了防曬衣產品。

機器是通用的,沒有增加太多成本,這是劉老板入局的算盤。

工廠共200多名工人,每天生產一萬余件防曬衣,其中小部份以15-30元的出廠價批發給下級經銷商,後來競爭太激烈,劉老板也開始轉型直面消費者,現在大部份以電商零售為主,售價在29.9-69.9元之間。

2024年至今,店鋪賣了約30萬件防曬衣。劉老板稱,這一銷量在業內屬於中下遊級別。

今年服裝業價格內卷加劇,對劉老板工廠的最大影響是:整體毛利率都降低了。跟褲子、T恤比起來,防曬衣品類下滑更加明顯, 毛利率從去年的20%驟降至13%以下,目前的凈利率不足5%。

市場價格戰的一粒灰,落在工廠小老板頭上,就是一座山。劉老板說,已經習慣了平台的低價換流量機制,「卷到最後能留下來的就算勝利」。

圖|鄭斌的工廠

江西上饒是中國防曬衣產業基地,當地老板介紹, 「這幾年防曬衣火,一 裏內不少於兩家防曬工廠,密集的地方會有十來家」

在這裏 開服飾廠的鄭斌,2022年開始生產防曬衣,第二年就卷不動了,結束防曬成衣賽道,轉向冰袖等防曬配件生產。

問及原因,鄭斌說, 但凡市場上出一個爆款,三天內就會出現大量模仿者,並降價。平台青睞低價者,給他們流量,價格混戰之下,生意越做越薄。

鄭斌的出廠價有高有低。

20多元的出廠價,在業內屬於中高 檔, 防曬衣品質與實體店相當。面料使用錦綸,高彈性、速幹、有涼感,還添加了能夠更好阻隔紫外線的復合黑膠,配備帽檐,UPF能達到50+。

他的一些下遊批發商客戶以做貼牌為主,以23-24元的出廠價從工廠拿貨,再依據品牌知名度定價,賣到消費端最高一兩百元。 若以白牌形式上架到電商平台,同樣的貨品,售價只要四五十元。

也有更便宜的出廠價,最低只要6塊多, 面料是滌綸,UPF只有10-20。批發商白牌上架到電商平台,零售價10元左右。

相較滌綸,綜合成本貴一點的錦綸吸濕性更好,常用於戶外用品生產。 但從目前C端銷量來看,「6元防曬衣比20元的更受歡迎」,凸顯出更廣大的大眾市場,更青睞低價位。

在鄭斌看來,防曬衣上遊生產目前已經是小有規模、但利潤很薄的行業。他的工廠有七八十位員工,防曬衣的產量是一天兩三千件。 整個2022年,工廠的防曬衣銷售規模有數百萬元,但毛利率只有約10%。

批發之外,鄭斌也有拿一部份貨到電商平台網店賣,除去運費、平台抽成以及廣告投入,再算上部份買家利用僅退款功能「白嫖」的 損失,以及平台低價內卷, 到手的凈利潤只能剩下八毛錢左右。

極低的利潤讓掙錢變得很困難,但現實是「你不想做,多的是人想進來」。

鄭斌介紹, 上饒當地的防曬服生產機器, 今年很多老板家裏都被買斷貨,顯示出這個內卷市場仍有相當熱度。

不過一旦玩家魚龍混雜,產品品質問題也來了。

各網店掛出的防曬衣外觀圖片看上去一樣,但有的水貨廠家會從布料上壓縮制造成本,比如用更差的牛奶絲面料代替滌綸,甚至使用二手回收的布料,此外還有工藝以及包裝上的縮減。品質差距很大,直接影響到客戶的訂單決策。

此外還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鄭斌介紹,正規廠家生產防曬衣,需要面對囤布料、壓成品、結算工人薪資等三重壓力。如果市場上有打價格戰、更便宜的貨出現,這些前期投入都很容易打水漂,形成積壓,那些貨源不明的反而能因低價賣得好。

現在,鄭斌的工廠已開始轉做防曬冰袖,由於工藝簡單,工廠在成本投入、工人需求以及出貨量方面,負擔都會輕松一些,這也算無奈的轉型之舉。

#03

行業待規範,一些積極面出現

中國防曬衣市場是跟隨大眾戶外熱興起的,起初它的定位,就是「一件戶外功能衣」。

2019年,抖音、小紅書崛起,來自博主們的分享種草,讓防曬衣 從強功能性產品蛻變為生活感強的新消費商品。

較早入局的蕉下等品牌,吃到了國內防曬衣市場的初代紅利。 隨後,茉尋、覓橘等網紅品牌開始跟進, 包括波司登在內的一些域外服飾品牌也開始擠入市場競爭。

防曬衣之所以能短短幾年內,成為單獨賽道,一般認為有三點原因:

有搞頭, 市場規模在迅速擴大。 2021年防曬衣市場規模611億元,2023年已增長至742億元,預計到2026年,中國防曬服配市場可增長到958億元;

有利點,一些頭部品牌的防曬衣毛利動輒高達60% ,比Lululemon的瑜伽褲50%出頭的毛利還要高,讓玩家感覺有利可圖。

有機會,國內防曬衣市場,已經呈現出「多價位」、「全人群」的發展態勢 金塊機會不少。

多價位方面, 目前市場主流玩家可分以下幾類:

  • 中高端戶外大牌(500-3000元):凱樂石、始祖鳥、The North Face、Columbia、猛獁象MAMMUT等。

  • 成熟服飾品牌:優衣庫、波斯登、迪卡儂等。

  • 新消費頭部品牌:蕉下、蕉內、Ubras等。

  • 新興網紅品牌:茉尋、覓橘、小野和子、SINSIN等。

  • 此外還有一些防曬垂類品牌,比如2011年創立的VVC(南韓)、OhSunny。這些品牌多盤踞在100-300元的國內防曬衣主流價格帶。

    圖|街頭的防曬衣

    在這些 價格帶上,各品牌在防曬、透氣、涼感等基礎功能上已基本拉齊。

    一些品牌,為了獲得更多競爭武器,開始在邊緣功能上推出新「噱頭」,例如在面料中添加玻尿酸達到保濕效果,添加艾草以驅蚊、滅菌。

    還有的是把UPF做到2000+,把「防曬焦慮」炒到極致,但業內普遍認為,高於50的UPF值對於提高紡織品防紫外線效能的意義並不大。

    另外,防曬衣在人群方面也在快速破圈。進 入2023年, 男性群體的防曬趨勢尤為明顯。一個突出的表現是街頭外賣小哥,很多都開始脫下冰袖,開始穿防曬衣。

    兒童防曬衣市場也開始崛起,新一代的媽媽們,更加關註孩子的保養問題,防曬意識很強烈。這些都促成了防曬衣市場的進一步做大,機會仍有。

    過去幾年,市場的目光,多集中在這些品牌競爭上,白牌的出現據說早在2020年就有,但大規模上架電商和直播平台,並創造10萬+銷量, 主要是這一兩年。

    這背後被認為有電商平台的使力,目的是消費降級大背景下,在 下沈市場(更確切的說法:下沈使用者), 透過「工廠直供消費者」, 挖掘出更大的市場增量

    品牌貨與白牌是否有混戰,有人認為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是兩個平行市場,但如果消費者能夠找到品牌貨的代工廠,大機率也願意「轉移購買目標」,只不過目前白牌太魚龍混雜, 增加了消費者「找到金子 的選購難度。

    鑒於此,一些電商平台推出了帶有自選自營性質的工廠貨,目標就是解決「 精品供應」 問題。

    一些品牌 也開始制定一些 行業標準,來幫助消費者做行業決策。比如蕉下就制定了「防曬衣品質的六維標準」(UPF數值、紫外線阻隔率、 感系數、透氣率、耐洗度、克重),來做消費引導

    防曬衣市場接下來有望將朝著規範化方向發展,但這無疑要一個過程,消費者購買時還需要多長個心眼。「如果圖省事,做工更精細的品牌防曬衣仍是一個好選擇。如果你把它當做穿幾次的快速消費品,白牌也適當。」有廠家表示。

    另外,競爭雖好,但如果有一天全行業都卷成微利或者無利,恐怕消費者最終都得曬太陽了,這裏我們需要重新認識利潤的正當性。

    - END-

    如果您有線索或想要討論更多,

    歡迎在後台輸入關鍵詞「 讀者群 」,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