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曾國藩智慧:欲成大事者,都要在「靜」字上下功夫

2024-07-15職場

1842 年某日,曾國藩在日記裏寫道:數日心沾滯於詩,總由心不靜,故不專一。

因為心浮氣躁,情緒反復無常,制定好的目標計劃未能堅持,以至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惡性迴圈,越是這樣,越是焦躁,徹夜難眠,精神不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曾國藩反思後意識到,過去的日子裏之所以沒能做出較大成就,歸根結底是太浮躁的緣故,因此必須要修煉 「靜」的功夫。

打個比方,做事求速效,學習求速成,想要看到一日千裏的成效正是焦慮、浮躁的體現,實際上做不到,然後便打起了退堂鼓,想要重新換樣去努力。

看清真相的曾國藩怒罵自己是禽獸:

「雖痛哭而悔,豈有及乎?真所謂與禽獸莫擇者矣!」

「不做聖賢,便為禽獸」的座右銘自此誕生,得益於曾國藩領兵打仗、久經戰陣,又要同上下級不斷周旋,「靜」之一字的修煉慢慢成熟,其人也變得圓滑老練,謹言慎行。

【曾國藩全傳】提到公元 1858 年曾國藩復出,帶兵全力對抗太平天國,同時小心謹慎周旋在朝廷、地方官、部將之中,凡事必三思而後行,面面俱到。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精當,又要簡捷。

大功告成之日,他也沒有沾沾自喜,近乎冷酷地裁撤親手訓練出來的 5 萬湘軍,將立下首功的弟弟曾國荃送回老家。不居功自傲,不給人抨擊功高蓋主的機會,冷眼看清全域,避免自己落入兔死狗烹的下場。

同時 曾國藩 嚴格規定自己: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夜晚不出家門:出門應酬玩樂,會使人荒廢修養功夫,會使精氣耗損、神情疲憊。所以,這種不良習氣必須徹底戒除!

因為夜間是天地、人體之氣收斂閉藏的時候,此時應該註意保養而不能耗散,這才是養生存性的自然之道。能夠抑制自己並駕馭自己的情誌,順應自然之道,才可稱為聖人之徒。

我在【曾國藩全傳】中品出 「靜」字養成的兩種方式:我們可以理解為「冷靜」。

一種人見識廣,閱歷深,經歷過諸多磨難,從經驗教訓中看清世情,養成遇事必經深思熟慮後才去決斷,這是因為精明而變得冷靜,這也是為什麽常聽老人說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多得多。」

一種人是天生冷靜,因為缺乏經驗,所以在事情未明晰前從不魯莽行事,經過磨礪後變得老練精明,曾國藩稱之為 「靜則生明」,冷靜的頭腦是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

由明生靜,靜則生明,很大程度上前一種冷靜是由後一種演變而來,唯有克制住焦躁,冷靜下來才能形成良性迴圈。

冷靜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面對困難不緊張,面對煩惱不焦躁,從而心平氣和掌握主動權。

晚清四大名臣胡林翼說:曾公素有知人之鑒,所識拔多賢將。

「靜」字功夫僅僅是其中的九牛一毛,卻是基礎必備的品質。

曾國藩認為,在物欲羈絆下,一個人要 「靜」下來是很不容易的。他欽佩孔子弟子顏回的淡泊,也特別指出:「如果一個人不經歷高山,就仍會對高山仰止,沒有得到的,總是有乞求的,人能大徹大悟,就是不容易了。因此,思想清凈,除私欲,戒妄念,實為修身一大要素。」在這些方面,曾國藩也是說到做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