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職場

21歲的女兒一出國交換學習就大變樣,父母的死活都不關心

2024-05-09職場

石濤

連嶽,您好!

因為即時通訊技術的發達感覺很久沒有寫信了,今天在感覺非常困惑和無奈的情況下寫信求教於您。

我有一個03年出生的女兒,今年21歲了讀大三,目前正在歐洲交換學習。近期她父親因為頸動脈狹窄住進醫院做了剝脫手術(手術風險很高),手術前我們一直跑醫院想著她離得那麽遠就不要跟她說了,做完了手術再說吧,所以30號做完手術才跟她說了這事(當時她在去北歐旅行的途中)。昨天是術後一周了,同時手術的人都已經出院回家,我們因為術後血腫不退還要留院觀察,術後到昨天為止她都沒有一句問候的話就是不聞不問,我感覺很氣憤就微信責備了她幾句。她的回復是讓我去看看她房間的門就知道為啥了,她房間的門是初二的時候她偷偷玩手機我去要她不給還把房間反鎖我一氣之下踹開的,那以後就沒有修理一直那麽放著。她說因為看到那個門她就煩,所以她對我們的態度就是那扇門換來的,還說今天我就是看見她開心感覺不爽才說她的(她一直興高采烈的發朋友圈)。今年她離家出國之前我們還交流過初高中的事,我說那時候我們真是怕你錯過了一生一次的珍貴機會啊真是讓我急死了,她也表示同意覺得自己那時候是不對,我以為她理解了長大了。然後出國以後態度就大變樣,我的問詢和關心一概只言片語的回復,從來不主動跟我們聯系,就是非常冷漠的態度。

我給您寫信的目的是想聽聽您的分析,還有指導我接下來該怎麽辦。和她的對話感覺不是在和一個20歲的大學生在說話,而是和一個初中叛逆的孩子在爭吵。我不想吵架因為不能解決問題,我也不知道怎麽和她溝通。希望得到您百忙之中的指導或者訓教。謝謝!

祝您工作順利生活愉快。

一個困惑的母親

一個困惑的母親:

三點建議:

一是保持耐心。孩子已經鉆牛角尖,態度偏激,此時辯論會讓她不停地強化觀點,越鉆越深,越深越下不來台,越下不來台越難反省改正。不如讓時間來修正她。一般來說,當一個人工作後、成家後,參與了生產生活的實踐,偏激態度就會逐漸消失,勞動可以改造人。她大學畢業就不要再資助了,得給她養活自己的壓力,去勞動。如果繼續花著父母的錢,舒服地玩樂,脫離勞動,那麽,「以聖人的標準要求父母,以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就難改,甚至會變本加厲,因為只有不停PUA父母,踐踏父母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自己有罪,才能要求父母永遠供養自己。

二是不要覺得自己有罪。在十多年的教育過程中,要讓孩子養成規矩,父母怎麽可能不說幾句過頭話,不做幾件過頭事?人畢竟無法全知全能,一定會犯錯誤的。況且,要求女兒關心一下做完大手術的父親,有什麽錯?她此時來翻教育舊賬,以示懲罰父母有理,不必跟著她的節奏走,以為自己真犯了什麽罪。說實話,這也是這幾十年許多中國父母崇拜美西方教育的惡果開始顯現。所謂的自由、平等,父母不再有權威,不再有資格要求孩子履行義務(比如贍養父母)。一些精英家庭、知識分子家庭以此為榮。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更有能力嗎?更幸福嗎?家庭更和諧嗎?並沒有,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更自私、更寄生、更偷懶、更殘忍、更沒有生存能力。從小教育他們對父母都不必有義務,那麽,對朋友、對陌生人、對社會,難道反而能夠有責任感?不合邏輯。錢穆先生早在中國還處於極低潮時就看到這個危害,對中華文明傳統的深刻了解,使其具有了預見未來的眼光。他認為,中國教育的優勢恰恰在於其「不自由、不平等」。從小要求孩子對父母、對兄弟姐妹、對配偶、對國家、對天下負有責任,沒有墮落的選項,這當然是「不自由」。必須尊重父母與師長,徐行於長者身後,這當然是「不平等」。這樣長大的孩子,怎麽可能對父母的生死不關心?這幾十年,用無數家庭的痛苦,換來了歷史的否定之否定,是時候回歸我們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三是看到好的一面。孩子還是健康的,沒生病,沒吸毒。她喜歡發朋友圈,說明還是願意分享的,想與他人建立聯系,沒有封閉自己。她畢竟讀了大學,也能一人出遠門,有養活自己的基礎了。

祝開心。

連嶽

,適合小學生到高中生,點選下圖可購買。

(我的信箱:[email protected],來信請謹慎,可能會公開回復並被讀者評論,同時授權我用於圖書組譯。)

推薦:

好書:

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