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階。見字歡喜~ 希望本文能夠 幫助您 , 同時期待您的關註↓↓
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這些人有個共同的標簽,那就是"後台不錯」。
我剛進單位那會兒,也聽同事們諱莫如深的討論過,誰誰誰是老領導的親戚,誰誰誰是新來領導的老鄉,一個個都成了香餑餑,不少人都巴結上了。
那個時候我還年輕,總覺得他們不過是投機鉆營之輩,靠關系吃飯,能有什麽真本事?
直到後來,隨著閱歷的增長,我才慢慢明白,在這個人情社會裏,有個堅實的後台,有時比你埋頭苦幹更管用。
記得剛來的時候,我們辦公室坐著一個中年男人,姓凱,平時話不多,但總能看到他時不時接到領導的電話,然後匆匆忙忙的出去,過一會兒再若無其事的回來。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他是惹了什麽事,老被領導盯上了。
結果一打聽才知道,原來老凱是分管領導的老鄉,平時領導有什麽事就愛叫他去幫忙,美其名曰是信得過。
慢慢的,老凱成了領導的心腹,別人求他的人都絡繹不絕,一個不起眼的辦事員,竟然成了單位裏的紅人。
還有一個大川,據說是領導夫人的侄女,剛來的時候,辦公室的人對她都愛答不理。
誰知沒過多久,大川就被調去了機要科當秘書,平時領導去哪開會,都是大川跟在身後,端茶倒水樣樣精通。
一來二去,領導對這個長袖善舞的侄女贊賞有加,大川也越發春風得意。
遇到自己辦不了的事,大川總能開個後門,找領導開個綠燈,比如出國考察的名額,優先分給自己人,公費的指標,也往親友那裏偏。
還有一回,單位要搞一個大型活動,預算一下就是幾百萬。
按說這麽大的計畫,不找個有經驗的人牽頭不行。可領導一合計,把張科長叫來了。
這個張科長平時也不怎麽出風頭,但關鍵時刻總能冒出來當個主角。
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張科長當年跟分管財務的某位領導是同學,倆人自打分配工作後,這個當官的那個經商的,還一直保持著聯系。
別看張科長平時不聲不響,但每逢預算審批的時候,他都能去敲敲老同學的門,美其名曰敘敘舊,實則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久而久之,領導們也都知道他有這層關系,自然少不了給幾分薄面。
諸如此類的事例,數不勝數。
表面上大家都是憑本事吃飯,講究個公平競爭。但在台面下,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關系,卻往往能在關鍵時刻,給你一臂之力。
這就是"後台硬"的人的特點,他們懂得經營關系,懂得適時求援,懂得借力打力。
當然,這裏面也有些潛規則,有些交易的味道。
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你求助於別人,總要尋思著報酬人家。
這種"你幫我,我幫你"的心照不宣,有時也讓旁觀者有些不舒服。
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人情社會裏,講究個"潛規則",未免有些太過功利了。
真正厲害的,其實是那些能在明處韜光養晦,暗處積聚人脈的人。
他們不一定事事都憑關系,但卻深諳人情世故,懂得經營長遠。他們平日裏兢兢業業,一步一個腳印,跟領導、同事都能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
但到了緊要關頭,他們又能恰如其分的動用人脈,化解危機。
這種看似普通,實則練達通透的做人哲學,恐怕才是真正的"後台硬"。
全文完,如果喜歡,就點個「贊」或者「在看」關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