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文娛

內娛天才演員,也被毀了

2024-06-14文娛

4年前,一部【隱秘的角落】大爆。

不僅捧紅了多位演員,還帶火了「迷霧劇場」的概念。

本來,懸疑一直是國產劇的薄弱項。

但這部劇的出現,好像又讓喜愛懸疑的人們找了自己的「快樂老家」。

可惜。

之後幾年「迷霧劇場」的出品,還是劣多優少。

如今2024已過一半,終於有一部讓人期待的作品出現。

看陣容, 張頌文+榮梓杉

看內容, 謀殺+父子

誒嘿,難道【隱秘的角落】2.0出現了?

好奇心爆棚的魚叔,第一時間開啟追劇模式。

沒想到,又是一次大失所望——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

很多人之所以會選擇看這部劇,與【隱秘的角落】的濾鏡脫不開關系。

張頌文與榮梓杉,皆是憑借這部劇開始被大眾熟知。

其實,兩人早先還合作過一部電影【西小河的夏天】,同樣也是演父子。

這一次【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是他們三度搭檔。

且回到了懸疑這一類別中,很難不讓人期待。

更重要的是,榮梓杉長大成人了。

【隱秘的角落】中作為兒童演員出演性格復雜的朱朝陽,榮梓杉身上的表演天賦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

今年年初,已經18歲的榮梓杉在藝考中取得北影、中戲雙第一。

訊息一出,更是讓人們期待他的演技。

先簡單說說這部劇的故事情節。

1996年,孤兒少年 小七 (榮梓杉飾) 因為被人誤會成小偷,被帶到了警察局。

一個年輕女性突然出現,抱著小七大哭著說:

小傑,你去哪兒了!

這個女性名叫 金燕 (陳雨鍶飾) ,說小七是自己失蹤三年的弟弟邊傑。

雖然小七本人好像對這麽個姐姐並不熟悉。

但他 胳膊上有著和邊傑一樣的傷疤。

並且金燕還拿出一本相簿,裏面照片上的人和小七長得一模一樣。

當時,和小七一起失蹤的還有兩個少年。

於是警察 王士途 (張頌文飾) 便上門詢問當年的事情。

可是對不上的回憶,變小的鞋碼以及偷偷做的親子鑒定,都在指向小七其實是一個冒名頂替者。

然而,金家父女卻要一口咬定小七就是他們的親人。

出於職業的敏感度,王士途決定調查這個突然出現的男孩。

隨著調查展開,一樁謀殺案也被翻了出來。

掩藏在金家和睦表象下的秘密也逐漸浮現。

不難看出,作為關鍵人物的小七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角色。

失衡的家庭,來自社會的磋磨都讓這個少年應該有著多樣的人性特點。

而這,也很容易讓眾人將其與朱朝陽放在一起對比。

作為一個家庭破裂、性格孤僻的孩子, 好學生朱朝陽是具有隱性攻擊性的角色。

榮梓杉的表演也是有層次感的。

平時看起來沈默寡言,老實聽話,看人時眼神躲閃,自我保護性很強。

但時而,也會露出的與年齡不相符的兇狠陰戾,讓人不寒而栗。

但在表現小七時,他卻走向了 「呆」

無論是前期在新環境中的無所適從,還是後期與壞人鬥智鬥勇,榮梓杉總是處在一種「凝固」的狀態中:

眼睛無神,肢體僵硬,台詞不穩,沒有任何細節。

這樣的表演,很難與「雙第一」的天才演員聯系在一起。

與此同時,張頌文雖然演技依然線上,但也僅僅是線上。

既無多少出彩的段落,也沒有演繹出人物的張力。

王士途本身是一個十分掙紮的角色。

他是警察,同時也是一名兒子被拐走的可憐父親。

這也導致他在處理兒童失蹤或拐賣案件時,存在情感與理智的搖擺過程。

但張頌文的表演卻讓人感到平淡無味。

實際上,也不能全怪張頌文與榮梓杉。

因為劇作上,給這兩個角色提供的表演空間就遠遠不夠。

說到底,兩人的表演並不是整部劇最大的槽點。

這部劇最大的問題在於,從劇情到人物,從頭到尾就編得不合理。

主人公都完美得太純粹了。

先說小七,他雖然是一個從小生長在賊窩的孩子。

但是人性上,卻沒有染上一點點的「黑」。

他從沒有偷過一次東西,因為朋友告訴他「不要把手弄臟」。

雖然與金家姐姐、媽媽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但因為受到幾天親情撫慰,他可以為她們獻出自己的生命。

王士途也是一樣。

他在劇中要麽是滿口正義的人民警察,要麽就是經歷喪子之痛的好爸爸。

除此之外並無其他。

可是,多舛的命運與雙重的身份,本該讓這兩個人物充滿灰度。

但現在卻都成了 至純至凈之人

這合理嗎?都是聖人下凡嗎?

同樣不合理的還有 混亂的敘事

你很難想象,作為一部懸疑劇他連最基本的故事都沒有講好。

本劇一共有3條時間線,兩起失蹤案和兩起謀殺案。

涉及其中的一共有四個家庭十幾口人。

聽起來十分復雜吧?

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一個人物的故事線是完整的。

就以主舞台金家為例。

四個人的重組家庭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之前有過怎樣的經歷?

何感情能好到宛如原生家庭一般?

這些問題,劇中都沒有給出十分詳細的解釋,只是散落在各種回憶和台詞中,不清不楚。

整個故事的走向也是典型的 「虎頭蛇尾」

前期,丟擲大量的疑點。

尤其喜歡用一些意味不明的台詞來試圖增添懸疑感。

例如什麽——

希望他能夠踏踏實實地做邊傑。

還有——

(小傑)在燕子的雪花球裏。

還喜歡用一些指向性很強的鏡頭,例如特寫,來進行各種暗示。

只是這種淺顯直白的手法,不僅加大了故弄玄虛之感,還輕易讓人猜出了謎底。

到了故事中期,開始大量展現情感戲。

如王士途對於兒子的思念與愛。

在一次意外車禍中,他陷入昏迷。

中間穿插了十幾分鐘王士途與兒子的閃回。

而且還放入一個奇幻場景——

王士途看見死去的妻子和失蹤的兒子在呼喚他。

然而,這種情節對於主線案件沒有任何有效幫助,又讓故事節奏變得拖沓。

意義何在?

到了最後要開始收線的時刻更是令人無語。

嫌疑人要麽是被勸說,要麽是良心發現,開始一個接一個地自首。

讓前期鋪墊全成了笑話。

故事本身就已經不清不楚,講故事的方式還十分淩亂。

先是讓三條時間線來回跳躍。

再來是一集中經常出現兩人以上的視角間切換。

還要用上不同畫面色彩變化來表示真假故事。

看起來手段多樣,實際上有效資訊沒幾個,還把人搞得思緒淩亂。

不難看出,近些年懸疑劇的重點已經不再是推理。

揭露謎底也不再是唯一目的。

而是 講述一起案件/突發事故擾亂平靜的生活,然後帶出背後各種隱藏的問題。

這些問題小到家庭,大到時代。

但這類作品成立的前提條件,依舊是嚴謹的故事和豐滿的人物。

其實,這個「真假孩子」的故事,有點像南韓電影【季春奶奶】。

假孫女的身份一早就揭露了出來。

不過因為人物形象豐滿,故事細節到位,演員表演細膩,一樣打動了觀眾。

而這幾年,國產劇拍了好幾個相似的故事。

從【回來的女兒】到這部【看不見影子的少年】,甚至還有翻拍的【燦爛的她】。

不僅題材上不新鮮,故事和人物也遠遠不夠打動人。

不用魚叔多說,大家也能發現。

國產懸疑劇, 題材同質化非常嚴重

像是火了一個【漫長的季節】,就有數不清的東北懸疑出現。

個個還都想在「時代」二字上做點文章。

可再怎麽宏大的時代敘事,所展現的問題也總有說完的一天。

只逮著一只羊薅羊毛,很難挖掘出新鮮的內容。

懸疑劇【黑土無言】劇照

不僅如此,創作者們還特別熱愛在形式上玩出花樣。

只是玩來玩去,也就那麽幾種 陳舊的手法

要麽是非線性的敘事詭計。

要麽是多重反轉的人物關系。

問題是,大部份故事都非常平庸無趣。

所以,敘事玩得再花,也無法讓一個爛故事點石成金。

更何況,這些花樣本就已經不新鮮了,很容易陷入一種套路中去。

最終導致本就孱弱的故事線被打得七零八碎,反而更讓人看得乏味。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就是典型的代表。

本劇主要想要探討的是 兒童拐賣問題

故事本身也是由一起兒童拐賣案件開啟的。

按理來說,對於這種題材的重點應該是放在尋找孩子之上。

並透過表現遺失孩子家庭的變化,來探討更深層的社會話題。

就如電影【親愛的】一般。

然而,本劇卻幾乎將所有篇幅用在來查清兇殺案之上。

如果說,這個兇殺案與拐賣有關系倒也還好。

可實際上卻是幾乎毫無關聯。

無非就是幕後兇手當初為了一己私利想要讓人販子「處理掉」自己的繼子。

卻陰差陽錯地帶走了王士途的兒子。

至於那三個消失的少年,也與拐賣沒有任何關系。

這樣設計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麽呢?

與此同時,劇中最大的疑點也是無用之材:

小七究竟是誰?

他和邊傑長得如此相像,又與王士途失蹤的孩子有不少相同的生活習慣。

那他身上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份。

然而,小七就是小七,一個和邊傑長得一模一樣的陌生人而已。

這個設計的虛無感,就像:

劇中明明就沒怎麽展現拐賣兒童給社會帶來的痛點, 卻非要在每集片尾放幾則真實的尋人啟事。

說白了,就是用花俏的形式來掩蓋內容的幹癟。

倒是真成了 「沒有影子的故事」 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助理編劇:旺達的湯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