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這樣2個視訊很火,我想要放在一起說說。
有媽媽曬出,自家孩子參加學校舉辦的成人禮的過程,文案是這樣的:
「別人家閨女的成人禮,一個個妝容精致,花枝招展。
俺家妞妞穿她老媽幾年前的舊衣服,依舊自信滿滿。」
視訊中,其他小女生穿著晚禮 服裙、小紗裙、馬面裙,發型也是精心做過的,充滿了儀式感。
而她女兒卻穿著一身軍綠色的舊套裝,說難聽點,跟下地掙工分似的,和周圍明顯格格不入。
臉上的表情也和「自信滿滿」毫無關系,而是充滿了局促和不安。
而另一個視訊,同樣是一位媽媽記錄下自己女兒的成人禮。
她本來出於好心,用熨鬥熨燙了一下,自家女兒第二天要穿的成人禮禮服。
結果不小心給燙出了個小洞,媽媽急得眼淚都出來了。
大晚上的,一家三口馬上開車到街上找服裝店,但因為太晚了,實在找不到。
媽媽就給閨蜜發訊息求助,閨蜜提議去婚紗店租禮服。
最後,媽媽帶著女兒去試了好多件禮服,最後挑了一件女兒喜歡的。
18歲的女兒,終於可以在成人禮當天,在自己最美的年紀,美美地參加一場盛宴。
這位媽媽的文案是這樣的: 「我的孩子,媽媽會盡力不讓你留有遺憾。」
同樣是成人禮,有的媽媽敷衍到讓自家孩子穿著難看的舊衣服,看不出孩子不自在的動作和神情。
而有的媽媽,則想盡一切辦法、動用所有資源,只為了讓女兒能穿上最好看的禮服。
就像一條評論所說: 「很多年以後,你的女兒也會記得:
她人生第一次穿華麗的婚紗禮服,不是因為跟一個男人結婚,而是她的父母把她視作掌上明珠。」
有時候,愛與不愛真的很明顯。
愛是盡力而為,但仍常常覺得虧欠。而不愛,則是怕虧錢。
你會發現,那些在滿滿的愛意中成長的孩子,做什麽都好像有靠山,總是充滿了安全感。
比如,有位女孩想cos小櫻,但覺得cos服太貴,就發了張圖片問媽媽:
「這套衣服我們自己能做嗎?」
媽媽仔仔細細地看著女兒給的圖,之後就去裁縫店買了正紅和正藍色的布料。
大年初一,還在給女兒趕工做cos服,即使過程無比艱難,但最後還是完美地做出來了。
看著女兒穿上自己做的衣服拍的照片,媽媽心滿意足,全程都把女兒的要求當作無比重要的事情去記錄。
女兒感慨: 「媽媽才是我的知世。」
比如,有人用著爸媽買的iPad,很高興地拍照給他們看,說用來學習很方便。
媽媽無比愧疚地回了一句: 「不好意思,買晚了。」
因為愛孩子,所以覺得自己虧待了孩子,沒有讓她早點用上這麽好用的iPad。
比如,有位阿姨,看高三的女兒學習壓力太大,就網購了一台棉花糖機。
收到的那天,和女兒玩了一個晚上,終於在她臉上看到了無憂無慮的笑容。
媽媽也很欣慰,即使是在時間無比寶貴的高三,即使犧牲了一個晚自習,但女兒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再比如,有位媽媽總是喜歡給遠在外地的女兒寄東西,之前有一次寄了葡萄,結果都爛得流汁了。
女兒很生氣,讓她別再寄了。媽媽怕女兒吃不到水果,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以後每次寄水果,都會細心地洗幹凈、摘掉梗,一個個用紙包起來。
從那以後,果然寄來的水果都沒有壞。
這樣的媽媽,簡直就是世界上最不求報酬的氪金玩家。
作為對比,你會看到另一類父母,極少花心思在孩子身上,總是用敷衍至極的態度對待他們。
孩子花錢,他們心疼,一味地讓孩子要學會省錢、懂事,讓孩子在無窮無盡的匱乏感中長大成人。
比如,有11歲上五年級的女孩,在學校被老師問:「你覺得你衣服好看嗎?褲子怎麽那麽短?」
發貼文的媽媽覺得讓女兒穿自己的舊衣服,根本沒什麽不妥。我也納悶這老師是不是管太多了。
直到看了這位媽媽發出的照片,我才理解了老師。
艷麗的V領玫紅色針織衫,搭配緊身到起褶子的白色褲子,腳上一雙藍色襪子......
這麽老氣橫秋的穿搭,讓一個青春活潑的小學生穿實在太不合適了。
而這位媽媽自己打扮得很洋氣,卻讓自己女兒穿得邋裏邋遢、不合時宜,實在是有點說不過去。
比如,有媽媽發帖,吐槽自己那上幼稚園的閨女:
不吃超市1塊錢大個管飽的麵包,偏偏要吃8塊錢2個的蜜汁雞翅,一吃還吃了4個!
並且讓女兒以後只能在幼稚園吃飽,別回家花錢吃吃喝喝,家裏的錢可不能這麽浪費。
這類家長,把養孩子當成一場講究價效比的投資,每花進去1塊錢,恨不得從孩子嘴裏摳出2塊錢。
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物質需求、情感需求,只是簡單粗暴地讓孩子懂事、聽話、省錢,自己賺錢多不容易。
這樣做的後果便是,在心智還未成熟的小孩心裏,種下負疚的種子。
為了減少這種虧欠感,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敢提要求,總是壓抑著自己真實的需要。
長大後自卑敏感,總害怕虧欠別人,別人對自己施舍了一點好處,就誠惶誠恐。
之前有位博主,稱自 己在養貓的過程中,體會到了 「 愛是常覺虧欠,不是常覺虧本。 」
你買的罐頭,小貓不吃,你不會說:「你知不知道我賺錢多麽不容易,你怎麽這麽不懂事?」
而是只會去再買幾個口味,只要它喜歡就行。
愛它就不會打壓它,抱怨:「為什麽別的小貓都是網紅,你怎麽什麽不會,白養你了。」
你不希望它有一點痛苦,不會覺得它吃苦就是在成長,你希望它每天只快快樂樂、無憂無慮。
愛它更不會時時刻刻,強調讓它感恩:「你看我3千的薪資,給你買400的貓糧。」
而是永遠擔心自己做得不夠,不夠有錢讓它吃上更高級的罐頭。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威爾伍德認為,像這種無條件的愛,一般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幸福的 :我們只在乎對方是否幸福快樂,並不在意是否能從這份愛裏得到什麽。 但同時,這種 「不索取」也能讓我們感受到幸福。
2)安全的 :在愛中能夠舒適地袒露自我,同時能夠安心地表達情緒。
3)非理想主義的 :愛的是這個人的本質,是一個人的真實面貌。
4)寬容的 :不計量在愛中的「投入產出比」,對小的缺陷會接納、原諒。
當一個孩子,被無條件地接納和支持時,無論做什麽事,都會有充沛的安全感。
就像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只有當孩子確認自己可以隨時回家時,才可以安心地向前發展。」
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長,學會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愛孩子如其所是,而不是時刻計較著付出與報酬。
當然,那些從沒得到過「常覺虧欠的愛」的孩子,我希望你們,能學會無條件地愛自己。
像養小貓一樣,養另一個自己,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用一個柔軟又結實的擁抱,支撐住自己。
共勉。
寫在最後
最近有讀者留言說,收不到我的文章了,大家都很著急。
我才發現,微信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如果沒
☆星標☆
就容易錯過。
星標公眾號後,更新能及時收到,為了不讓我們走散,提醒大家盡快 ☆星標☆ office研習社
©作者:小椰子,人氣專欄作者,已出版書籍【你的自律,給你自由】,來源:小椰子專欄(ID: xiaoyezizhuan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