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欣欣网 > 历史

毛主席在晚宴上敬酒,却突然被一年轻人抱住大哭,他是什么人?

2024-06-18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蒙古族诗人 纳·赛音朝克图 ,他活跃在新中国建立前后这段时期,曾撰写过许多反映蒙古族文化、习俗的优秀诗歌,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纳·赛音朝克图 自小生长在草原上,他对于蒙古的蓝天白云、牛羊牧草很是热爱,每次放牛、骑马的时候,他都会情不自禁的哼唱一些蒙古传统歌曲,赞美苍天大地。15岁那年,他进入当地的小学读书,次年他便因表现出色而被学校聘为助教。1936年,他远赴察哈尔某中学进修,期间通过严格的考试,获得了留日资格。

1937年, 纳·赛音朝克图 远渡重洋,前往日本留学,1939年,他开始执笔创作,先后撰写了好几篇脍炙人口的作品,1941年,他更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文集。1941年,他回到国内,给一位蒙古王公担任幕僚,除此之外,他还在一所学校教授文化课,为蒙古族的孩子们传授先进的知识。

1945年, 纳·赛音朝克图 前往苏联在外蒙古开办的军政学校学习,期间他在翻阅课外书籍的时候,意外发现了毛主席的诗作,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开始仔细品味主席的作品。毛主席写得诗意都很辽阔,有一种豪放之感,让读者热血沸腾。克图很快便被主席的诗作深深吸引,自此便成为毛主席的「小迷弟」,一直期待着和主席见上一面,畅聊人生和诗词歌赋。

1947年,他返回蒙古老家,并开始关注时事政治,每当解放军战胜国民党军的时候,他都会写诗庆祝,并高呼「毛主席万岁」。建国后,他加入了人民政府,从事翻译工作,在1951年,他与其他几位蒙古同胞一起,将毛主席的诗作翻译成蒙语,并面向内外蒙古广泛传播。

1954年, 纳·赛音朝克图 受邀参加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参与了一些政务的表决,1955年,他又出版了一个诗集,并在文坛引发了不小的震动。1956年,他受邀加入了作协,同年下旬又出席了政协会议。在会议闭幕当晚,党中央举办了一个晚宴,招待所有参会人员,期间毛主席来到现场,向大家敬酒致意。

克图在看到「偶像」毛主席之后,激动得情难自已,随即冲上去抱着毛主席泣下了热泪。这一意外之举瞬间引起了汪东兴等人的警觉,出于安全考虑,汪想要上前将克图和毛主席分开,主席却对汪东兴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轻举妄动。

过了一会儿, 纳·赛音朝克图 的情绪方才稍稍缓和一些,他随即当着毛主席的面朗诵起自己写得诗歌来,主席则端着酒杯,认真侧耳倾听。等到 纳·赛音朝克图 朗诵完毕后,主席连声叫好,周围的其他同志也纷纷为其鼓掌,他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感染,随即又抱着痛哭起来。主席轻轻拍了拍他的背,鼓励他要继续坚持创作,传扬蒙古族的优秀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到蒙古之美!

1960年, 纳·赛音朝克图 被保送到内蒙古大学读研究生,1965年,他顺利结业,并被委派到内蒙古区委工作。然而,仅仅1年之后,动荡便突然爆发,他随即遭到牵连,被革除职务,转送到某牧场劳动。在此期间,他尝试继续进行文学创作,结果却遭到居心叵测者的蓄意干扰,他辛苦写出来的诗稿被付之一炬!

此事对他的打击很大,往后一连两个月他都闷闷不乐,一直唉声叹气。1971年,他患上了严重的肝病,被批准返回呼和哈特疗养,直到此时,居心叵测者还不愿放过他,一再对他施加迫害,逼他承认各种莫须有的罪名。1972年,他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他知道自己可能坚持不了多久了,于是便拖着病躯,用尽全力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首诗歌,表明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内心的悲苦和惆怅。1973年,在周总理的帮助下, 纳·赛音朝克图 前往上海某医院疗养。但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医生拼尽全力也未能将他从生死线上挽救回来,他最终在当年5月份去世。动荡结束后,他的名誉得到了恢复,他的骨灰也被从上海转送回内蒙古安葬,也算是魂归故乡。

纳·赛音朝克图 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包含民族感情和爱国热情的文学家,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很多民俗活动和人文风貌,充分展示了蒙古族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自信,让我们向这位前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