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最让人心酸的不是被裁员,而是知道自己迟早会被裁,却无能为力。
最近和一个35岁的老同事聊天,他说了一件让我深感触动的事。
他们部门来了个新领导,38岁,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工资。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他把这位35岁老员工的工资从1万直接调到了1.5万。
"我当时以为他弄错了,特意去确认。"老同事说,"结果领导来了句:'你是咱们部门唯一的35岁老员工,指不定哪天就被裁了,能赚回一点是一点。'"
这句话像一把刀,深深刺痛了这位老同事。
35岁的门槛,已经是很多公司明晃晃的招聘限制之一。
去年我就见过一个某互联网公司的技术主管,35岁,在公司干了8年,带出了好几个团队。结果公司一轮优化,他就在裁员名单上。原因很简单:"太老了,不够有活力。"
为什么35岁会成为职场人的一道坎?
一个原因是固化思维。 很多公司认为,35岁以上的员工工资高、进取心不足。但事实上,我认识的很多35岁以上的同事,恰恰是最稳定、最可靠的中坚力量。
我就见过一个产品经理,35岁,在公司做了6年。每次系统出问题,都是他半夜爬起来处理。遇到紧急需求,也是他主动加班完成。但在上次裁员中,他还是没能幸免。
二是成本压力。 一位HR朋友告诉我:"很多公司更愿意用25岁的新人,因为工资只要一半,人还好管理。"
但他们忽略了一点: 经验是用钱买不来的。
有个创业公司的CEO分享过:
他们一次系统故障,折腾了一群年轻人三天都没解决。最后还是请回了一个37岁的老员工,两小时就搞定了。
所以说,老员工经验丰富,性价比更高。
行业变迁这其实是个伪命题。 真正优秀的人,会与时俱进。我就认识一位36岁的程序员,每天下班后都会学习新技术,现在已经成了公司不可或缺的技术顾问。
大环境我们无能为力,能做到的,就是想办法让自己在职场中有不被淘汰的资本。
给35岁以上的职场人三点建议:
1. 持续学习,这是职场生存的必需品。比如每个季度都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学习目标,可以是新技术、新领域,也可以是管理知识。
2. 建立不可替代性。 要么做精专家,要么做全能手。 让自己成为团队中无法轻易替换的那个人。
3. 做好职业规划。35岁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可以考虑转向管理岗位,或者往专家方向发展。
年龄从来不是问题的本质。真正的问题是,你是否在与时俱进,是否还保持着进步的动力。
就像那位38岁的新领导说的另一句话:"我不在乎员工多大年纪,我只在乎他能给团队带来什么价值。"
所以,与其担心35岁这道坎,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我是小天,喜欢今天的文章,欢迎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