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
三頭六臂
| 投稿\商務合作:請添加微信juyou18611756963
全球頭部社交媒體之一的TikTok再次陷入生死攸關的境地,引發了廣泛的討論,以至於有人擔憂Temu會不會成為遭受地緣政治危機的下一位。
這種猜測並非完全沒有理由,Temu和TikTok都有國內大廠月台-Temu背靠拼多多、TikTok背後是字節跳動,同為中國出海雙子星,均憑借極其銳利的能力,在海外市場高歌猛進。
來看看Temu的全球化速度:
•2022年在北美橫空出世,競爭對手亞馬遜的收入增長由連續多年的20%以上腰斬至9%;
•2023年,Temu的獨立訪客數達到4.67億,全年GMV達到140億美元;
•2023年全年,Temu位列蘋果公司美國App Store套用下載量排行榜榜首;
•2024年,Temu的GMV目標是去年的兩倍還多:300億美元。
不到兩年時間,亞馬遜這個頭部電商平台就發覺硝煙已從腳下升起。
消費轉移、「好貨」背後「國貨」的崛起、對供應鏈營運管理的全方位能力,是Temu能在亞馬遜地盤攻城掠寨的秘密武器。
消費轉移
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很多行業都存在「進口效應」:進口品牌的售價就是比國產品牌高,同樣的產品,消費者也更願意選購進口品牌,比如燃油車時代的奔寶奧、早期智慧型手機時代的蘋果。
進口效應跟國內制造業起步晚有關,特別在初始階段產品效能存在不小的差距,消費者的從眾心理也加深了這種效應。這兩點在汽車後市場表現得特別明顯,因此進口效應在汽車後市場尤重。
對應進口效應,我們可以把亞馬遜看成是內建流量光環的進口品牌,而Temu則是那個背靠中國制造業的後來者-自主品牌。
盡管時至今日,仍然有人不知道進口品牌已經重度依賴國內供應鏈:亞馬遜的電商市占率在美國接近40%,有近70%第三方賣家和商品來自中國。換言之,脫下進口品牌和國產品牌的外衣,亞馬遜和Temu並無二致:都是強依賴於中國供應鏈優勢的平台,並且品類高度重合。
看到沒有,Temu和亞馬遜之間完全可以實作平替:相同/差不多的品質,但卻更便宜的價格。
但要實作進口品牌向自主品牌「平替」的高速進展,還差一個「東風」。
在消費繁榮期,沒有多少人在意Temu和亞馬遜背靠中國供應鏈這種無差別的內核,亞馬遜進口品牌的光環得以延續。
但在經濟下行、全球通脹持續走高的大背景下,美國本土物價接連上漲,老鐵們的需求唯有價效比,平台的競爭逐漸走向「價格」這一維度,進口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差異性被消弭,前者流量光環的優勢一去不返。
在國內也同樣如此:曾經作為消費升級標準產物的盒馬,現在開始刀口向內在價格上砍一刀,放下身段全面轉型,折扣成了常態;天貓以價格力為重大戰略下場做低價;雙十一進口大牌美妝集體被國產品牌打到暴跌60%;汽車領域,合資品牌節節敗退......
消費轉移就這麽悄無聲息發生了,它讓自主品牌(Temu)兇猛地從固若金湯的進口品牌(亞馬遜)身上啃下本該屬於自己的份額。
潛藏在「
IS TEMU WORTH IT?
」下的是「國產品牌更值」
低價是手段
盡管Temu背靠拼多多,但它跟拼多多完全不是一個物種,而是一種強供應鏈營運的全托管模式。
簡單來說,Temu的模式是篩選同一款商品的不同供應商再比價,除了選品嚴格之外,Temu也包攬了諸如銷售、行銷、營運、倉儲,以及配送和售後在內的所有營運環節。
背靠北美深不可測的市場空間,Temu在供應商那裏能夠以更低的價格拿到優質商品,銷量和低價之間形成正向迴圈。
現在,回過頭看,三頭六臂做的是不是跟Temu一樣的事情?
從建立之初(2015年)就在後市場扛起自主品牌大旗,在模式上也跟Temu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首先,三頭六臂的產業互聯網模式砍掉了傳統汽配經營的中間環節,釋放效率-不讓增長都在經銷商的倉柯瑞,同時擠出毛利給到修理廠終端。整個鏈條是:工廠—三頭六臂平台和門店—修理廠。
跟Temu類似的這種去中間商模式能夠精準打中亞馬遜的七寸,亞馬遜模式依賴的是電商營運的貿易商,鏈條是:工廠-貿易商-亞馬遜平台-海外消費者。
顯然亞馬遜的毛利率更高,雙方服務的主體也發生變更:亞馬遜的主體是貿易商,而Temu和三頭六臂的主體是工廠。
其次,三頭六臂模式可以反過來增強供應端的穩定性。
傳統模式中,工廠對接的是層級貿易商,很難了解到消費端的需求,大多工廠只能準備更多的庫存大規模生產,導致產能過剩。
三頭六臂和Temu就可以透過數位化歸集需求,讓工廠資訊流順暢和精準,工廠原本要留的庫存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調整生產節奏,並在產品層面作出更改。供給側生產的確定性進一步帶來成本下降的空間。
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兩種模式的差別,亞馬遜是以低價為目的,而Temu則是以低價為手段。
前者是以整個鏈條的失血為代價燒錢補貼,消費者薅到的羊毛最終成了供應商的砒霜,後者是透過改造生產鏈條環節擠出毛利,透過低價完成鏈條的同生共贏。
這就是亞馬遜受到攻擊流量慘談後,無論怎麽抄Temu的「百億補貼」「扶持計劃」都遏制不住Temu攻勢的原因。
高姿態的進口品牌已由不得自己制定遊戲規則。
供應鏈共生同贏是對企業營運管理的全方位考驗
上行周期
三頭六臂和Temu這種保送工廠上C位的做法,除了降低成本外還帶來一個好處:直接對接供應商,增強品控。
Temu藉此解決了跨境電商長期存在的品控問題,三頭六臂則實作了「讓中國車主享受優秀中國制造的紅利」。
類比Temu的嚴格選品,三頭六臂從建立之初就設立了山東技術品質管理職能中心,並在當時的汽配市場提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供方嚴選」標準:
來自汽配強國或者地區,如歐美日,在當地有五年以上的銷售歷史;
中國主機的OEM工廠或者國際一線大牌OEM工廠;
中國給歐美大連鎖機構提供貼牌的高端制造工廠;
Temu的供應商發貨都必須經過Temu國內倉檢驗才能發往海外,三頭六臂同樣設立了產品實驗基地,專門用來測試產品的參數,與產品出廠數據和競品交叉對比,為產品品質打上最後的修補程式。
對比Temu,亞馬遜也有自己的護城河:履約成本。
倉儲系統作為亞馬遜的核心資產,支撐著其億級單量以及營運和決策,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以及占據資本支出近50%的花費,亞馬遜在美國本土力壓UPS、Fedx等快遞公司,在履約時效和成本上獨占鰲頭的。
倉儲建設屬於典型的重資產業態和持續性的規模經濟,這點估計三頭六臂同樣體會深刻,經過近9年時間的叠代,三頭六臂在全國設定了占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的23個省級中心倉,與全國範圍內的33個省級營運中心和服務商一起垂直一體化,才能在服務執行效率上領先一籌。
Temu則得益於中小件商品為主、以及美國政府對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免稅的政策,繞開了亞馬遜的馬其諾防線。
由此誕生一個問題:隨著攻勢的持續推進,Temu要不要拓寬平台經營品類?
三頭六臂同樣面臨著相同的境況:要不要從易損件業務擴張到全車件?
三頭六臂經營的易損件和Temu經營的類目一樣,都屬於標準化程度高的產品,可以進行批次的復制,這也是兩者超高效率的關鍵點之一。
但如果進軍到全車件,就如同Temu拓寬品類,屆時中小包空運模式在體積較大的商品面前失效,跨境海運將會大大稀釋履約時效,同時,精簡的供應商數量會極速增加,「撮合交易」將嚴重沖擊對供給端的深入與掌控,Temu的使用者黏性、規模效應等都會遭受嚴峻的考驗。
這估計也是三頭六臂董事長宋繼斌表示「不會貿然跟進全車件,但是將來會考慮與全車件企業戰略協同」的深度考量。
三頭六臂董事長 宋繼斌
發軔於中國市場,如今,Temu在一片科技巨頭降本增效中反行其道開疆拓土、開始走向更廣闊的全球市場的戰場中央,這種成就就連馬雲都為之發聲:誰都牛過,但能為了明天後天牛而改革的人,並且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
Temu能否成為亞馬遜旗鼓相當的對手、三頭六臂能否取得美國四大汽配連鎖公司那樣的業績,沒人會給出肯定答案,但我們現在可以確認的是,Temu正處於上行周期中,三頭六臂同樣如此!
-END-
近期熱文
供稿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