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也要去印度建廠?
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將在4月派遣調查小組前往印度,為新工廠尋找建廠地址, 初步規劃的建廠資金是20億-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5億-217億元)之間。 有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重點關註的地址主要有三個,分別是馬哈拉施特拉邦、古吉拉特邦、坦米爾納德邦。
這三個區域都有港口,方便出口汽車。事實上,早在2023年6月,莫迪在訪美期間,就特意與馬斯克見了一面,甚至馬斯克也表示希望能夠在2024年存取印度。簡而言之, 特斯拉前往印度投資建廠,似乎是一次雙向奔赴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印度投資,血本無歸」 ,這是諸多網友推測特斯拉投資印度的結果。
不可否認,現如今的印度市場,猶如昔日中國市場一般,存在難以估量的消費潛力。因此,印度市場吸引不少全球車企投資建廠。其中,就包括了比亞迪。
從2007年開始,比亞迪就進入印度市場,並在2013年開始與印度公司合作生產電動公交車。
但,當比亞迪表示投資10億美元在印度建廠時,印度以「投資安全」為由拒絕」,甚至還被扣上「稅務繳納不足」的「帽子」, 要求比亞迪補繳7.3億盧比的稅費,折合人民幣約6360萬元。 最終,比亞迪無奈宣布終止印度建廠計劃。
無獨有偶,進入新能源汽車時代後,上汽是第一個在印度建廠的中國車企。據悉,上汽在印度打造了名爵電動汽車工廠,工廠估值達100億美元。按理, 印度想要獲取名爵印度51%的股權,需支付51億美元。然而,在印度政府強制介入下,名爵印度被定價15億美元。
盡管 上汽表示收回所有投資後,還可以小賺3億元,但上汽卻失去了「投資溢價權」。
除了中國車企以外, 小米、vivo等品牌也在印度屢屢吃癟,包括小米被罰48億元、vivo被凍結資金4億元左右...... 。另外,TikTok、UC、微博等中國APP以及華為5G均遭到印度針對。
諸多前車之鑒,為何特斯拉還要一意孤行,開拓印度市場?馬斯克也深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
一時間,種種猜測在坊間不絕於耳。
中國市場「內卷」,特斯拉無人問津
跨入4月,各車企陸續公布一季度銷量表現,如不少新勢力車企在1日當天便公布成績——問界以8.58萬輛持續領跑、理想以8.04萬輛緊隨其後,後面依次是埃安、深藍、零跑、極氪等一眾品牌。
盡管與特斯拉相比,新勢力車企們還處於追逐階段,但銷量增速明顯。反觀特斯拉, 一季度Model 3/Y生產總量為412376輛,交付量為369783輛;Model S/X總產量為20995輛,交付量為17027輛 。
簡而言之, 特斯拉當下處於供大於求的階段。
註意的是,這一銷量成績的背後,不乏特斯拉「努力」的結果,如降價等。交付量下滑的背後,透露著 特斯拉正面臨無盡壓力,例如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產品老化問題日益明顯,競爭對手不斷侵蝕原有市場份額。
一切都預示著,特斯拉急需開發新市場,為品牌帶來新的銷量增長點。印度,無疑是個極佳選項,不僅擁有大批廉價勞動力,同時人口大國的背後蘊藏著無窮的消費力。
但,印度「殺豬盤」的名聲,早在國內制造業流傳。特斯拉該如何解決這一大難題?
比亞迪之所以會被處以天價罰款,背後的原因是它沒有在印度實作本土化生產——零部件進口到印度,再進行組裝。換句話說, 特斯拉想要在印度建廠,難點在於動員中國供應鏈產業到印度建廠。
與此同時,上汽的「親身經歷」已然告知世人, 在印度難以保證「獨資」,即使是特斯拉也無法獨善其身。
總結
「印度投資,血本無歸」,這並不是段子,而是無數中國企業的「經驗之談」。 然而,印度市場擁有難以估量的挖掘潛力,宛如「金礦」、「寶山」一般,吸引無數「探險者」深入其中,特斯拉只是其中的縮影。假設特斯拉無法實作本土化生產,能否在「天價罰單」中全身而退有待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