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她建了一座臨時圖書館來回答

2024-02-16情感

題圖來源:楊素秋

一個掛職的大學文學老師,在商場的地下一層建起了一間圖書館。掛職會結束,「臨時」的圖書館也許會消失,但「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這個問題,值得追問下去。

作者|陳皮毯

編輯|王菲宇

用有限的時間,建一座臨時的圖書館

從陜西科技大學來到西安市碑林區文旅局掛職副局長,楊素秋在上任的第二天,就接到了為區裏籌建一座公共圖書館的任務。

作為文學博士、大學裏的文學老師,與書打交道的經歷占了楊素秋人生幾乎一半時間。讀書更是楊素秋從小到大的最大愛好。她在愛書的環境下長大。父親是老師,愛看書,原先20平米的家裏堆滿了幾千本書。書整整齊齊沿著四面的墻壁擺放,也一摞摞放在床底。每年暑假,父親總會特意抽出幾天,謝絕其他事務,專心致誌給書編目,把舊書放到太陽下晾曬,為新書包上封皮。

2020年9月,來到碑林區文旅局掛職,楊素秋沒想到自己還能籌備圖書館,一瞬間覺得自己「來對了」。「我當時覺得自己有一筆‘巨款’去買書了,開心死了。」

建成後的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

供圖:楊素秋

一間理想中的圖書館是什麽樣?楊素秋有過想象和描述:「這裏分外安靜,遇見書,遇見人,都有一種古典主義的美妙。」

第一次來到現場,浪漫化的想象就被潑了一盆冷水。圖書館的選址在一所商場的地下室,樓上有奶茶店、咖啡店和面館。進入地下的樓梯掩映其中,連入口都難覓。好不容易走了進來,雖然是白天,但眼前一片漆黑。領路的工作人員把燈開啟,楊素秋看到了坑坑窪窪的地表,天花板缺了幾塊,墻皮顏色不均,掛著裸露著的電線——一切都是工地的模樣。工地的旁邊甚至還有間商場餐館的隔油池,能聞到池子裏飯菜的餿味。楊素秋後知後覺感到,建圖書館,不是一個輕松的活。

圖書館的選址在一所商場的地下室

供圖:楊素秋

碑林區位於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市中心,因為宋代的金石寶庫碑林而得名。在楊素秋掛職上任的2020年,碑林區23.37平方公裏的面積上居住了75.68萬人,是西北地方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區。按照國家規定,區縣級必須擁有一座面積不小於3000平方米的圖書館,2020年年底必須到位。而原本規劃的集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檔案館為一體的碑林區文體中心,因進行文物勘探工作,不得不暫停建造。這就意味著, 楊素秋接手的是一個限時任務,但建造的,卻是一個臨時的圖書館。

碑林區因宋代的金石寶庫碑林而得名

來源:視覺中國

把工地變成圖書館,她們是彼此的戰友

在占地只有23平方公裏的碑林區,尋找一個合適的「3000平方米」並不容易。圖書館需要擺放大量書籍,因而承重能力格外重要。幾經平衡之下,商場地下成為了這座臨時圖書館的最優之選。

圖書館的主要籌劃者除了楊素秋,還有碑林區圖書館的館長。館長姓寧,被同事們戲稱為「老實得像個老黃牛」。除了圖書,建一座圖書館要有裝修、要有家具和電器,還要營運,但是在後幾項上,楊素秋和寧館長都是外行。面對這些新挑戰,初來乍到的楊素秋與「老黃牛」寧館長一起查資料、寫參數,和不同商家講價、周旋。為了把一個「破爛」工地變成圖書館,她們只有充當彼此的戰友。

楊素秋和寧館長共同籌劃圖書館的營運

供圖:楊素秋

資金是第一道坎。楊素秋當初以為的用來「買書」的巨款,實際上要負擔從裝修到選書六個大類的費用,一下顯得捉襟見肘。裝修經費有180萬,看起來並不是個小數位。但是圖書館面積有3000平方米,場地還要達到消防要求,分攤下來每平方米的預算不到600塊。

數不完的瑣事是第二道坎。掛牌和搬家具得找城管,運送書架也需要特別安排時間——因為位於市中心,載重的大卡車只能在半夜12點到淩晨5點進城。用楊素秋的話說,自己原來就是個「書生」,整天和詞語文字打交道,毫無建造經驗。在半年多籌備圖書館的時間裏,她事事親力親為,沒有人做的事情就自己動手。

楊素秋親自設計的兒童閱覽區

供圖:楊素秋

作為一間臨時的圖書館,裝修自然要從簡,墻壁也只用得起「大白墻」。楊素秋想做個兒童閱覽區,在一堵三米多高、十米多長的墻上加墻繪。承包商不願意承擔設計費用,於是楊素秋自己上手繪制設計圖,「畫的兔子被說像只狗」。她又想到,小孩子喜歡坐在地上,便在網上下單了蒲團,參考網上的設計畫了個兩層的波浪形台階,向承包商強調要「活潑一點」。但她的透檢視一開始就畫錯了,設計師壓根沒看明白。

楊素秋原來以為,克服了這些瑣碎的、具體的困難,難關就算過去了。但是當選書開始,她才意識到,真正的難關才剛剛開始。

一間位於商業區的圖書館,也是一所免費的兒童托管所

在圖書館界,有「館配」這樣的專業說法:圖書館接受出版商、館配商的內容服務,由館配商提供符合預算標準的采樣書單。

楊素秋第一次拿到這些中間商的「館配」書單,「啼笑皆非」是最大的感受。書單裏不僅有大量書評網站查無此書的「雞湯」書籍、【某某河流農墾在俄羅斯東部地區的農業開發】【如何做一個美麗的女人】這樣的滯銷書,還有題為「某某酒業文萃」、「某某委員履職風采」等有濫竽充數之嫌的書目。楊素秋覺得這些書單匪夷所思,書商卻告訴她,要填滿3000平的圖書館,需要大概8萬本圖書,而楊素秋想要的書進價太高,如果按照她的要求選擇,要不沒有利潤空間,要不館藏會減少。

楊素秋決定跳過館配書目的限制,自己選書,買少一些、精一些。

楊素秋親自為圖書館挑選了共三萬冊圖書

供圖:楊素秋

她將書籍分為四種:一種是品質好的經典書目,一種是品質不錯的暢銷書,還有一種是極小眾的經典書目,最後一種是「爛書」——在她看來,書商提供的書單,很多都是沒有閱讀價值的「爛書」。作為一座區設的圖書館,楊素秋認為「經典」和「暢銷」是首要的標準。她的選擇考量了幾個因素:搭乘西安地鐵二號線往南坐5站,就可以到達藏書達到幾千萬冊的陜西省圖書館;碑林區圖書館的選書經費有限,如果選擇太小眾的、太專業的書籍,不僅占用經費,也與其他圖書館的館藏重復。 「我還是希望圖書的借閱率盡量要高,借閱率高,說明這個圖書館能更好地服務於區裏的群眾需求。」

暢銷書目可以從各大網站的榜單上摘選,經典書目得自己慢慢挑,對於文學博士出身的楊素秋,這並不算是一件難事。開館之前,她加班加點選了一萬種、共三萬冊圖書。在兒童閱覽區,楊素秋特意購買了立體書。開啟封面能彈出立體結構,好玩有趣,孩子們感到很新奇。立體書成本貴,一本就要近百塊錢,但是楊素秋覺得,如果不是在公共的圖書館,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到這本書。

兒童閱讀區裏家長在為孩子精心挑選書籍

供圖:楊素秋

圖書館選址位於商業區的商場地下,楊素秋一開始敏感地預料到,很多父母會在逛街的時候將孩子送到這裏「免費托管」。事實證明了她的預感,正式開館之後,借閱次數最高的300本圖書中,超過250種都是兒童書。

全國最大的石碑博物館碑林就在步行幾分鐘的地方,於是楊素秋在圖書館裏設立了一個碑帖專區;在碑林區工作的外國人不少,應該設立一個單獨的外文童書區;為了滿足不同閱讀喜好的需要,還設立了漫畫專區,建立了視障閱覽室、購買了盲文書籍……雖然是個「外行」,但楊素秋憑著自己對公共圖書館的理解,一點一點搭建出圖書館最初的樣子。

圖書館裏設立的碑帖專區凸顯了文化特色

供圖:楊素秋

50份書單,

代表了50種和書的關系

第一次摸索著列書目的經歷讓楊素秋認識到,自己一個人的知識結構遠遠不夠。第二次面臨選書的時候,楊素秋選擇向她的朋友們求助。從2020年秋天開始,她陸陸續續發出了50多份書單邀請,邀請的物件有作家、出版社編輯、高校老師,還有攝影師、科學家……總而言之,楊素秋把能想到的、可以幫上忙的人都列了上去。

一份來自師兄的書單占據了書籍推薦量榜首。這是一位日常轉譯孟德斯鳩、斯賓諾莎,在高校教哲學課程的師兄。書單以Excel表格的形式發過來,超過三百本書,每一本都分門別類整理了包括書名、出版年限和作者在內的全套資訊。這份書單裏,既有和師兄專業相關的哲學史、思想史,也有書法、繪畫書籍。收到書單,楊素秋回復對方,師兄,我要對你的知識結構再認識。師兄樂了,說自己最熟悉的「精神食糧」其實是【鄉村愛情故事】。

楊素秋按照朋友們提供的書單購買的書籍

供圖:楊素秋

一位日常研究佛學、平時會去寺廟給僧侶講佛經的高校教授給楊素秋發來了一份有些「另類」的書單。書單中包括一本【修剪菩提樹】——不是園藝指導,而是對佛教的辯證思考。楊素秋擔心這樣的書普通人看不懂。但在她把建造圖書館的經歷寫到【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後,這份書單意外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很多人看了之後說,原來寺廟裏的和尚也會打遊戲、刷短視訊啊。」 透過書單,窺見的不僅是一個個體的閱讀偏好,更是一個不熟悉的生活世界。

還有一位攝影師,隨書單附上一封5000字的長信,為書單裏的每本書籍都寫了推薦理由。收到這些書單,楊素秋內心裏湧動著一種感動。「大家和書之間的關系都非常真誠,」楊素秋說,「大家都這麽真誠地幫我,我當時就覺得我不能辜負別人,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做好。這是我的動力。」

一場書目

「保衛戰」

50份書單最後匯聚成了一萬多種、五萬本的第二批采購書目。沒想到,這批采購書目上報後,圖書館來了個「神秘人」。

「神秘人」正大光明、義正言辭地告訴楊素秋,這批書要全部換掉,「不然這點錢不夠」——這點錢,指的是購書預算與實際購書之間的差額,所謂「油水」。

修建圖書館的過程中,楊素秋遇到過許多困難。裝修過程中,隔壁的隔油池漏過一次。經費已經吃緊,偏偏還遇到裝修承包商偷工減料。在稽核環節,楊素秋發現了紕漏,這才意識到承包商甚至沒有按照要求裝置消防設施。

籌建西安市碑林區圖書館的楊素秋

供圖:楊素秋

2021年4月,圖書館即將開門迎客的時候,楊素秋寫了一篇宣傳文章。文章以「花了6個月,我們在西安市中心建了一所不網紅的圖書館」為題,用幽默的自述形式展開。文中既寫了書商與館配書目之間的潛規則,也放了她自己笨拙的設計稿。很快,這篇反傳統的館宣傳文章「出了圈」,文旅局局長和寧館長帶著楊素秋去不同的辦公室挨個兒認錯道歉,接受各部門領導的批評。

沒想到,就在道歉的那個晚上,楊素秋接到了一通從北京打來的電話。也是透過那篇文章,央視記者找到了她,想借世界讀書日的契機對她進行采訪。幾天後,在碑林區圖書館開館當天,對著從北京來的攝影機,寧館長先掉了眼淚。

【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記錄了修建圖書館的經歷

供圖:楊素秋

楊素秋說,在籌備圖書館的半年時間裏,她遇到了很多困難。無論是承包商偷工減料還是需要和領導解釋道歉,在她看來都可以解決。唯獨這一次,當「神秘人」將暗地交易赤裸裸地擺放在楊素秋面前時,她感到了一種無力: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敵人」是誰,也不知道該如何努力,她心中只剩下抱歉。「這份書單是大家一起幫列出來的,如果這些書被‘爛書’取代,我會對我自己有無能的憤怒。」

這時候,距離楊素秋掛職結束只有半個月左右,她也收到了一份來自出版商的寫作邀請。原本她只是想把自己修建圖書館的經歷寫下來——而在這一刻,她突然意識到,書籍還能構成向公眾發聲的渠道,出版可以成為她的武器。

拿著出版大綱,楊素秋和「神秘人」談判,贏得了這次書目「保衛戰」的勝利。在【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一書裏,楊素秋詳細記錄了這一經過。回過頭來看,楊素秋覺得這是她以大學老師的身份「勇闖」體制內應盡的責任,「我們不能總是在粉飾太平」。

圖書館裏,有比生活更廣闊的星辰大海

2021年9月,楊素秋結束掛職,回到了自己的教學崗位。 為什麽當初會選擇掛職?楊素秋說,因為自己出生在校園又工作在校園,三十多年來,對校園之外的事件參與甚少,習慣了透過手中印刷的文字去想象社會。

掛職到文旅局之前,「文化」、「旅遊」這兩個詞給崗位籠罩上了詩情畫意,讓楊素秋誤以為自己的工作不外乎策劃演出劇目、研習琴棋書畫、宣傳風景名勝。到崗之後,她才發現全不是自己想的那回事。「我得記住酒店後廚煙道清洗規範,熟悉新挖工地文勘進展,檢查鼠藥和垃圾擺放,答復12345市民熱線投訴,回復人大政協文旅提案……」 楊素秋說,一年掛職事務繁瑣,最初的詩情畫意構想幾乎都沒有實作,除了建設圖書館這件事。

報刊閱讀區滿足了中老年群體的閱讀需求

供圖:楊素秋

作為一個過渡期的圖書館,位於商場地下的碑林區圖書館顯然有很多弊端:門頭不顯眼,沒有獨立的樓梯。不少人跟楊素秋說過,自己就在那條街上工作,都不知道這裏有個圖書館。2023年12月,【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出版之時,碑林區文體中心的文物勘探工作已經完成,這棟文化綜合體已經開始施工。建成後的區圖書館將占地一萬多平方米,不僅有獨立的樓梯,還有楊素秋夢想中圖書館應有的明亮采光。這也就意味著,臨時的碑林區圖書館,也許再過一年左右就要「消失」了。

但就是這間沒有窗戶、位於地下的臨時圖書館,留下了很多讓楊素秋難忘的回憶。

兒童閱覽區擺放著好玩有趣的立體書

供圖:楊素秋

圖書館開館後,楊素秋的盲人朋友杜斌來過一次。兩人在盲人按摩店相識,杜斌曾和她聊起畢飛宇的【推拿】。杜斌喜歡讀書,盡管平時會用手機內建功能「讀」新聞和書籍,還是更渴望能自己摸讀盲文書。他用詩意的語言描述「聽書」和「摸書」的區別: 聽書是被人塞東西,摸書, 則是自己主動走進去,就像走進海裏,感受海水一點一點地漫過腳面。

來到視障閱覽室,杜斌最想摸的是世界觸覺地圖,曾聽過的一個個國家名,變成了雙手可以丈量的距離。他還第一次摸到了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那天他還讀了【世界通史】,那個閱覽室裏只有他一個人,他就讀出了聲。「銀河系只是宇宙幾百萬個星球中的一個,本書將在以後的章節中回溯人類的經歷……」楊素秋舉著手機錄下了這一段內容,突然心裏有點難過。「我總覺得,他心裏的星辰和大海,比我看見的更壯闊。」

視障閱覽室裏供視障人群「摸讀」的盲文書籍

供圖:楊素秋

【世上為什麽要有圖書館】出版後,杜斌主動向她要了一本。楊素秋說,可是普通的書籍你看不見呀。杜斌說,沒關系,他可以找個朋友每天來給他念幾頁,他想要學習。

排版|俞冰如

稽核|王菲宇

微信訂閱號改版

城市家的精彩內容無法被第一時間看到

開啟城市家CITY+公眾號主頁

點選界面右上角【···】,選擇【設為星標】

保持聯系,不再迷路

三聯人文城市聯絡方式:

官方公眾號:@城市家City+

官方視訊號:@城市家City+

官方小紅書:@三聯人文城市

官方網站:

官方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