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有本事的父母,都不在這3件事上裝「大方」

2024-03-16情感

聽過一句話:

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悲哀就是,父母付出所有,孩子卻只想逃離。

無數父母以為只要自己傾盡所有,孩子便能茁壯成長、出類拔萃、甚至大展宏圖。

可直到青絲染白,皺紋逐漸爬上眉梢,孩子變得平庸,甚至窩囊,父母才發現:

所有不站在孩子角度考慮,而強加給孩子的愛,對孩子而言,不是滋養,卻是痛苦。

越是犧牲所有,用全部心思來養育孩子、自以為很大方地去為孩子付出,孩子反而越排斥,越反感,甚至憎恨。

為人父母,如果還在這3件事上「裝大方」,最後苦的是孩子。

朋友君學歷、才華並不十分突出,但她硬是憑借一腔孤勇和幹勁,成為了一位叱咤商場的女強人。

可自從孩子上學,她發現每天早出晚歸,幾乎和孩子碰不上面,孩子對自己也越發陌生。

於是,在孩子剛上小學時,她痛下決心,辭了工作,做了一位全職媽媽。

揮別了在商場上的那份野心,她將全部重心放在教育孩子上。

每天換著式樣給孩子做一日三餐,各種補習班一次不落地陪在身邊,孩子每天睡著後才小心翼翼地洗漱收拾家務。

可君的這些付出和犧牲並沒有得到家人的認可和稱贊,相反,孩子一旦調皮,家人就開始責備她,「就是你把他帶成這樣的。」

孩子成績不好,又會聽到抱怨,「你是怎麽輔導他的?」

「你是怎麽看的孩子?」

「帶個孩子都帶不好,你還會幹啥!」

只要孩子出一點點事,類似的抱怨便會像雨點般朝她砸來。

向來好勝的她,為了證明自己能教育好孩子,便開始對孩子越發嚴格。

她將孩子學習之余的愛好一律全盤否定,並一再地對孩子強調,為了家庭,她犧牲和付出了所有。

但凡孩子犯一丁點錯誤,她都會歇斯裏底地發脾氣。

然而,君的孩子也並沒有因為君的付出和犧牲而變得優秀,相反,孩子常常沈默寡言,心事重重。

有次,孩子竟告訴爸爸,希望媽媽不要再一直管著他,否則就跳樓給他們看。

當老公告訴君後,她崩潰了:

我犧牲了事業,成為了全職主婦,你們所有人都怪我!我怪誰?

這種看似對孩子很大方,犧牲自己的全部,再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的行為,對孩子來說,雖是愛,卻像戴了一把厚重的枷鎖。

這樣密不透風的愛,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束縛和愧疚。

著名教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

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永遠是做最好的自己,用自己的綻放再去喚醒孩子的生命狀態。

因為對孩子而言,父母的角色,除了是陪伴者更是支持者,是推動者、是引領者。

無論孩子面臨何種挑戰,父母都會在他們身邊,除了陪伴,還能給予他們更多勇氣和力量。

如此,孩子才會更加快樂地成長,找到生活的意義,活出自己的價值。

在小區總是能看到這樣的父母:明明自己孩子手裏拿著一個玩具玩得很開心,就因為別人家的孩子說了句,我想要玩。

於是,不管孩子願意與否,父母趕緊搶過他們手裏的玩具,一把塞給別人。

待父母露出滿意笑容的後,只能看到自家孩子可憐的眼神和有話卻不敢說的膽怯。

俗不知,這種假裝大方的行為實際上是在摧殘孩子。

一個網友娟回憶著自己的經歷,雖然這件事已經時隔三十年了,卻像一個心瘤長在她的心底,隱隱作痛。

娟八歲時,那是個擁有橡皮擦就能被同學羨慕好久的年代,遠在北京的姨媽竟然送了她一輛漂亮的童車,她視作珍寶。

但一個遠房親戚家的孩子騎上去,就再也不肯下來了。

固執的男孩,不管父母怎麽勸說,硬是哭鬧著要把這輛車騎到自己家去。

娟的父母看男孩哭鬧,直接說,就讓他騎回去玩玩吧。

此時的娟,眼神緊緊盯著父母,不停地搖著頭。

但父母像沒看見一樣,笑瞇瞇地把車拿給小男孩。

當車被騎走時,娟再也忍不住,開始哇哇大哭。

可此時的父母不僅不安慰她,反而用嫌棄的口吻對她說,我們一直都很大方,怎麽生出你這麽個小氣的孩子。

後來,這輛自由車被男孩弄丟,再也沒還回來。

而當娟心有不甘,小心翼翼地向父母提出最心愛的那輛自由車時,卻換來了他們不耐煩的吼叫和訓斥。

雖然這件事,過了三十年,可是娟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娟說從小到大,我從不敢說出內心的需求,也不敢主動向別人求助,覺得自己犧牲什麽都是理所應當的。

這些,都緣於那次經歷。

強迫孩子去分享的父母,以為孩子只是被臨時拿走幾個玩具。

殊不知,對於他,像是王國失去了英雄,士兵失去了將軍,幻想中的世界崩塌,現實中的世界已然黑暗。

這種強迫分享行為,不僅會透支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也會很大程度上損害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

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分享,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大方,不被別人說小氣。

那麽,選擇無視孩子內心難過,只為了追求人際交往中的莫須有面子,這樣自私的父母,是會害苦孩子的。

如果父母強迫孩子分享的本意是想讓孩子不要自私,能更受歡迎。

那麽,父母可以去尊重孩子意願,經過孩子同意後, 再選擇讓他去分享。

切不可去誤導孩子,不去分享就代表自私和不聽話。

而要去告訴孩子,分享也不是拱手相讓,而是共同擁有。

美國作家M·史考特·派克說:

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做決定的權利。

只有讓孩子真正擁有了物權安危感,他們才會更好地分享。

曾經看到過一個熱門話題,你能想到的,經歷過的對孩子最具有摧殘性的話是什麽?

你怎麽一點都不隨我,不知道是不是親生的!

你太不爭氣了,我對你很失望。

算了,看你以後也不會有出息。

為什麽跟別人說話和顏悅色的父母,對自己孩子就那麽刻薄呢?

我有位舅舅,無論是在親戚還是鄰居眼中,都是大家公認的好人。

因為他對別人總是笑意盈盈,美譽連連。

隔壁王叔女兒從城裏回來探親,舅舅老遠看見,就開始對著王叔誇:

老王,你家女兒真了不起,研究生畢業水平就是高,空閑時,讓她幫忙輔導一下我家這個不爭氣的娃!

孫阿姨家的兒子考上大學,舅舅帶表哥去喝喜酒,一見孫阿姨就說:

你家孩子從小就好學,懂事,不像我家的這位,既不努力,又沒天賦。

表哥說自己當時只想打個地縫鉆進去。

類似這類擡高別人,貶低家人的話,不管在家裏,還是在外面,表哥從小到大不知道聽到過多少次。

表哥說,小時候學校考試,考的再好,舅舅永遠都是一副不滿意的樣子。

可明明其他孩子和自己考的一樣,舅舅態度卻截然相反,評價別人家孩子勤奮好學、頭腦聰明又靈活。

仿佛,表哥都不像他親生的。

每次提到舅舅,表哥總有生不完的氣和抱不完的怨。

細細想來,舅舅如此捧高外人,貶低自家孩子,不過是為了用別人的優秀來激勵孩子,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好好努力,不落後於他人。

殊不知,這樣假裝大方的做法不僅會打擊孩子的自信,讓他們失去進步的動力,還會讓孩子從小們就對別人產生嫉妒心理。

其實,孩子是在父母的評價中認識自己。

一味地誇別人,貶損自家孩子,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認為自己怎麽努力都不過如此,最終真的一事無成。

到頭來,受苦的還是孩子。

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的悲哀,不是賺得全世界,而是請你欣賞我。」

而這裏的「你」就是指她的父親。

作為父母,應該積極地鼓勵和肯定孩子,讓孩子堅定自己是最優秀的,是最獨一無二的。

如此,孩子的內心才會真正感到幸福,才會綻放獨屬於自己的光芒。

無論是完全犧牲自己,去放棄一切照顧孩子;

抑或是為了暫時的面子,去強迫孩子做不願意的事;

還是一味地擡高別人,貶低自家孩子;

這些錯誤教育孩子的方式,最終只會苦了孩子。

【少有人走的路】中說: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不吝嗇表達對孩子的愛,關愛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讓孩子獲得堅實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他會因為這份愛而更變得更有勇氣和力量,會因為這份愛而變得更加強大和堅定。

那些活在付出感、犧牲感中的父母,他們愛的不是孩子,愛的是自己的道德感和權利感。

只有父母做好自己,努力托舉孩子,讓他們在屬於自己的藍天中盡情翺翔,成長為他們所期望的樣子。

如此,才是父母給與孩子最好的愛,孩子也才會真正幸福、快樂地成長。

作者 | 一瀾,永遠給自己一個夢想,即使它很遠。

主播 | 聞悅,愛唱歌的主持者,公眾號:聞悅來了。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