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快樂也有等級。
一種是多巴胺式快樂,能讓你及時體驗到快感,但會在無形中消耗你。
一種是內啡肽式滿足,獲得過程可能漫長且艱辛,但能讓你持續感受到愉悅。
兩種快樂方式折射出不同的人生選擇,也不知不覺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
正如哈佛商學院曾做過一個調查,結果顯示:
越富有的人,越偏愛補償型的娛樂方式,如讀書、健身、學習;
越貧窮的人,越沈迷於消耗型的娛樂方式,如刷手機、打遊戲、追肥皂劇。
一個人偏愛怎樣的快樂,就會擁有怎樣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窮與富的最大區別在於: 窮人放縱多巴胺,富人追逐內啡肽。
去年有段時間,我特別喜歡刷短視訊,時常想掏出手機看新聞熱搜、搞笑娛樂。
原來打算看5分鐘,結果一刷就停不下來,不經意間幾個小時過去了。
以前,我會在晚上11點之前睡覺,但自從愛上刷短視訊之後,常常看到淩晨一兩點還意猶未盡。
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來,白天精力越來越差,寫作的時候也容易分神,總會下意識拿出手機點開短視訊軟體。
平日一天能寫完的稿子,那段時間兩三天都完不成,更沒有心思看書。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我變得面色憔悴、身體乏力,做事沒有耐心,還容易發脾氣,家人都說我像變了一個人。
心理學中有個「瓜子效應」:
說的是從嗑瓜子到吃到瓜子仁只需要幾秒鐘時間,這種短期迅速的反饋機制讓人們感到愉悅,進而一開始就很難停下來。
多巴胺式的即時快樂,看似讓人很爽,實質卻在迷惑你,一步步讓你喪失理智。
你一旦失去理智,便會沈迷其中無法自拔,進而放縱自己、荒廢時光。
就像電影【熱辣滾燙】中的樂瑩,她大學畢業10年,整整頹廢放縱了10年。
樂瑩每天宅在家裏,吃了睡,睡了玩,可樂、香煙、遊戲是她的生活必備。
樂瑩的體重一度暴漲到200斤,三十來歲看起來卻像五十多歲。
更令人惋惜的是,樂瑩還荒廢了多年所學,雖是大學生卻沒有工作經驗,沒有收入存款。
所以當她決定離家出走時,連1800元的房租都拿不出來,活生生成了一個笑話。
樂瑩的經歷,印證了尼爾·波茲曼的一句話:
「我們將毀於,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喜歡的不一定是好的,讓我們快樂的不一定是有益的。
偶爾享受多巴胺式的快樂是放松,但若過度放縱則成了對人生的詛咒。
垃圾食品吃起來很爽,但堆積起來都是身上的脂肪;躺著打遊戲的確舒服,但荒廢耽誤的是余生的幸福。
被多巴胺式挾持的日子,是人生走下坡路的開始,前方沒有驚喜,只有驚嚇。
如果說多巴胺是先甜後苦,那麽內啡肽無疑是先苦後甜。
盡管內啡肽的甜不是那麽清晰、濃烈,但它有著一股恒久、內斂的魅力。
都知道張鈞甯是運動女神,生活非常自律,每天雷打不動地跑步。
可很少有人知道,張鈞甯以前不喜歡運動,她是被姐姐帶著開始跑步的。
最初她也感受不到跑步的樂趣,直到有次她拍完戲回家,感覺很累頭暈腦脹只想躺下睡一覺。
但姐姐還是堅持帶著她跑步,張鈞甯無奈跟著跑了一個小時。
張鈞甯以為自己會累死,沒想到跑完之後雖然大汗淋漓,大腦卻沒有了眩暈感,心裏也變得很舒暢,整個人頓時又滿血復活了。
從此之後,她就深深愛上了跑步,一直堅持了十幾年。
張鈞甯如今已經40多歲,看起來卻依然活力滿滿,樣貌和精神狀態遠超同齡人。
這就是內啡肽的魅力所在。
追逐內啡肽就像爬山,途中可能充滿艱辛與苦澀,但當你到達山頂,看見一覽無余的美景,就會覺得一切值得。
自由撰稿人@阿步曾經和很多人一樣,沒事就喜歡躺著玩手機,沈迷追劇,每天晚睡晚起。
直到2022年,阿步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於是開始早晨五點半起床讀書、寫作。
阿步有了更多的時間,他賺到的稿費越來越多,寫作之余開始嘗試做自媒體,並持續保持更新。
時至今日,阿步已經堅持早起600多天,先後閱讀了上百本書,全網粉絲累計破百萬,很多廣告商主動找他談合作。
短短2年多時間,阿步不僅收入成倍遞增,精神世界也越來越豐盈。
他說:
早起給我帶來了強烈的自我掌控感、人生重新開機功能和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當我堅持了3天、1周、1個月、1年,時間越久我就越發現,所有的事情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羅翔說過:「所有的爽都是瞬間的東西,人類真實的快樂是恒久的努力。」
短暫的快樂只是精神上的慰藉,持久的愉悅才是生活中的解藥。
開啟內啡肽模式,無需驚天動地地的轉變,只需從小小的習慣開始,堅持下去就是勝利。
精神世界也好,物質生活也罷,內啡肽都會讓你日漸充盈,因為努力不會被辜負。
窮與富的本質差距,在於克服本能的能力。
很多時候,窮人沈迷多巴胺,排斥內啡肽,其實是臣服在趨利避害的本能之下。
運動很累,所以不想動;工作很苦,所以只想玩。
可多巴胺帶來的快樂終究只是一場轉瞬即逝的浮華夢,它撐不起輝煌的人生,內啡肽才可以。
如果你想遠離多巴胺,靠近內啡肽,給人生更多可能,不妨從這3點入手:
1、用自律戰勝放縱。
戒掉低階快樂,不可或缺的就是自我管控力。
把「再玩一會兒」換成「不能再玩了」,把「再吃一口」換成「不能再吃了」,
把「再看五分鐘」換成「不能再看了」。
當你勇敢對上癮性行為說「不」的時候,內啡肽已經在悄悄運轉。
有句話說得好: 「所有的好運,都將以自律的方式向你靠近。」
當然,你也不必急於求成改變一切,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入手慢慢養成好習慣。
少看十分鐘手機,多讀十分鐘書;少貪一杯奶茶,多吃幾口蔬菜;少打半小時遊戲,多出門運動一會兒... ...
所有小小的轉變,都是對未來的鋪墊,不久的將來,你的生活會變得截然不同。
2、用專註戰勝懶散。
在當下的事情中找不到樂趣,人很容易分心、走神,進而選擇及時行樂的多巴胺。
比如有人知道閱讀的好處,可就是靜不下心來,讀幾分鐘就玩起了手機。
比如有人明白跑步益身心,可就是喜歡不起來,沒跑幾步就吃起了燒烤。
我們總是責怪自己太懶散,或許只是沒有找到喜歡並擅長的事。
不喜歡讀書,就選擇喜歡的繪畫;不喜歡跑步,就選擇擅長的羽球。
從合適的事情入手,人更容易專註投入,也更容易產生心流和成就感。
心流和成就感,不僅能幫你阻隔誘惑,還能讓你感受到真切而深刻的滿足。
3、用堅持戰勝逃避。
改變最難的不是開始,而是堅持。
追逐內啡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足夠的耐心,把幼小的樹苗澆灌成大樹。
既然已經決定改變,不妨以「年」為單位,把時間軸拉長來看收獲。
就像【十宗罪】裏說的: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會看到希望。
每天改變一點點,用行動去兌換想法,用長期主義思維去戰勝恐懼和逃避心理。
在未來某一天你會發現,自己變得積極又強大,內心也變得平靜而豐盈。
很喜歡這樣一句話:「跑起來,不能被這一眼就看到頭的結局追上。」
是啊,人不一定要達到世俗意義的成功,但一定不能放棄生活的無限可能。
在現實世界裏摸爬滾打多年,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
無論是精神富足,還是物質富裕,確確實實能帶給人更多真實的快樂和可能。
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大膽去做,勇敢去闖,才能迎接命運的嘉獎。
點亮 【在看】 ,讓我們一起開啟內啡肽模式,成為那個自己期望的「富人」吧!
作者 | 李可沫,個人公眾號:可沫姑娘。
主播 | 童童,公眾號:童童陪你讀書,微信視訊號:童童陪你讀書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