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她官宣懷孕,沖上熱搜,網友:太不容易了

2024-03-16情感

最近,網上有這樣一個話題引起熱議:

#未婚大齡女性在職場有多難#

網友@滔滔 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滔滔今年30歲,碩士學歷。

跟男友相戀3年。

但她不想結婚,原因是害怕婚後失去工作。

每次男友催她領證,她都想法拖延,害怕因此影響職業生涯。

在這家公司裏,她已經做到主管的位置。

她能夠想到,只要一結婚,公司肯定會物色代替她的人選。

因為,這件事是有先例的。

她的前領導,之前在公司上升期每天都加班到淩晨,終於一步步帶著公司熬了出來。

作為報酬,「升職加薪」肯定是有的。

可過了2年,她有了男朋友,又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經常加班了。

等她剛一結婚,就被公司人事明裏暗裏探聽生育計劃。

前領導被問煩了,便跟人事吵了起來,一氣之下辭了職。

每每想到於此,滔滔就無比焦慮。

她擔心一旦結婚,自己的處境也將變得艱難。

更擔心以後的就業前景處處受制。

她曾聽見人事透露公司招聘的隱性規則:

那些已婚女性的簡歷,連看都不用看,直接就被篩出去了。

無法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說,還得承擔她們的生育成本。

這樣的職場環境,讓滔滔很難下定決心地走入婚姻。

有人可能會說:

「這家公司有隱性歧視,那就換一家公司呀。」

但是,別的公司又會好到哪裏去呢?

結婚,原本是一件跨進人生新階段的大喜事。

但對如今的女性來說,背後卻充滿了隱形的剝奪和歧視。

如果說「已婚未育女性」的職場壁壘還算隱形,那麽「已婚已育女性」的遭遇簡直已經擺到台面。

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江蘇蘇州的陳女士,原是一位產康師。

入職3個月後意外發現懷孕,於是開心地將訊息官宣給親朋好友,同時也及時告訴了公司。

她本以為會收到每個人的祝福,結果卻收到了公司的通知:

要求她主動離職。

陳女士很無語,堅決表示「不同意」。

沒先到公司轉頭便以「工作能力不足,難以勝任工作強度」為由,要將她開除。

最後,陳女士將護理中心告上法庭,要求對方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約賠償金。

法院判決,產後護理中心向陳女士支付賠償金8000元。

有人留言,陳女士入職三個月就懷孕,是在鉆法律空子。

但法律保護的本就是「所有女性的權益」,而不是「強制加上各種條件才能被允許的權益」。

再者說,如果覺得工齡短的人是別有用心。

那麽工齡長的女性員工,在這個環境下,就能得以幸免嗎。

答案是,沒有。

廣州某學校,有一位懷孕哺乳的謝老師。

她於2014年入職,2020年底申請了產假和哺乳假。

之後,在2021年3月30日產假結束時,謝老師向學校送出了返崗申請。

但學校以無教師崗位為由,安排謝老師去做校園門衛以及保潔員的工作。

更離譜的是,2021年6月15日,謝老師哺乳期尚未結束,學校便向她發出通知書,明確表示「勞工合約到期不續簽訂」。

謝老師覺得學校欺人太甚,便透過勞動仲裁將學校訴至法院。

最終,法院判決學校賠償謝女士58381.35元以及拖欠的薪資5165.5元。

雖然,以上兩個案例均獲得了賠償。

但對於育齡女性的就業,卻有著糟糕的影響。

當我們討論女性的生育代價時,首當其沖的便是:

身體損耗和育兒代價。

女性因為懷孕而喪失的機會成本,往往被人們忽視,甚至是預設的。

當一位女性進入懷孕生子的人生階段,撫育孩子便成了人生的主要責任,其他需求都要為之讓步。

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好媽媽」的角色大於其他任何一個。

他們希望女性是一個好媽媽、好妻子,可以出去賺錢,但不需要賺太多錢。

這種隱性的社會期待,剝奪了女性在職場上建樹的可能性。

可以說,女性當下的處境,就是多方設計的一場「共謀」。

日本紀錄片【女性貧困】中指出,

一方面,由於認為女性(因為懷孕生子)不能長期工作,雇主更容易將女性定位為收入更低的「合約工」;

另一方面,由於缺乏社會保障,單親母親幾乎對於職業毫無選擇可言。

當女性得不到社會支持、伴侶理解時,她們會越來越謹慎地走入婚姻。

這種結果,其實是可以預見的。

畢竟,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

在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和伴侶支持的情況下,工作和育兒是無法同時兼顧的。

但同時,這種現象又不是絕對的。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數據顯示:

從80年代末開始,已開發國家的女性就業率與生育率開始呈現明顯的正相關。

也就是說,當女性權益被保障更好,女性參與就業的安全感更高,那麽,女性生子的意願也會隨之提升。

那麽,這些已開發國家到底做對了什麽。

近年來,西方已開發國家出現了生育率逆轉的現象,這些國家包括西歐的法國,北歐的丹麥、瑞典、冰島等。

有一位挪威媽媽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經歷。

自從懷孕後,她獲得了46周(322天)的休假,在此期間,她拿夠了全額薪資。

孩子他爸也有10周的帶薪休假,跟她一起分擔育兒和家務。

做飯,給小孩洗澡,講睡前故事。

盡管育兒並不輕松,但有人分擔、支持,就沒有那麽焦慮了。

這些國家在保障女性權益方面,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借鑒思路:

1.經濟支持

不少人不願意生育的一個主要原因是:

養育孩子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為了減輕年輕父母的後顧之憂,提供經濟獎勵是一種最直接的鼓勵方式,這筆費用補給有直接發放津貼,也有透過稅收優惠等方式。

義大利在2020年透過一項法案,計劃每個月給父母提供240歐元(約合1870元)的經濟補助,覆蓋時間從懷孕後的第7個月到孩子年滿18周歲。

瑞典則為孩子提供了免費的教育和醫療,還有免費的午餐,從成本上減輕青年父母養娃的顧慮。

經濟支持是一項重要策略,但若只有經濟支撐,恐怕效果也沒有那麽好。

2.產假制度

完善的產假制度是提升育齡女性生育意願的重要一環。

以瑞典為例。

2019年,瑞典平均每名育齡女性生育1.7個孩子,這已屬於歐洲生育率相對較高的國家。

產假制度方面,瑞典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

瑞典的夫妻二人共擁有450天的帶薪休假,每個人都擁有90天的假期,剩余時間可以在兩人之間分配。

國家鼓勵男性參與育兒,在這裏,育兒不再是女性一個人的工作,而是社會共同分擔的活動。

3.工作保障

企業為女性提供彈性工作或遠端工作的靈活制度,方便員工能夠更好地撫育子女。

減少職場中的性別不平等現象,規定不能因生育讓女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盡可能地幫助已育女性重返職場。

4.日托服務

瑞典、挪威、丹麥等國都有十分成熟的學前教育機構,涵蓋了1-6歲兒童,形成了以公立機構為主,私營機構為輔的托幼體系。

政府補貼托兒機構,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托兒服務和教育,最大程度地幫助職業女性重返職場。

事實證明,當女性的後顧之憂被解決,育兒安全感得到充分滿足,女性生育的意願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不可否認,由於國情、發展水平的不同,相比於已開發國家,中國的福利水平還有待提升。

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政策一直致力改善、解決育齡女性的撫育壓力和工作難題。

比如,「媽媽崗」的誕生。

據廣東省人社廳釋出,在全省廣泛開發「媽媽崗」,拓展婦女就業空間。

所謂媽媽崗,「主要用於吸納法定勞動年齡內對12周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婦女就業,工作時間、管理模式相對靈活、方便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就業崗位」。

「媽媽崗」靈活性很高,不用朝九晚五,工作地點靈活,可以用手機跟客戶聯系,方便媽媽們照顧孩子。

這種工作模式與媽媽們適配度極高,可以緩解已育女性的職業焦慮。

再比如,不少公司為職場媽媽設立母嬰室。

緩解職場媽媽只能去衛生間擠奶的尷尬。

同時,法律也在堅決維護婚育女性在職場的合法權益。

如果我們在職場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不要害怕,不要猶疑,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盡管前方依舊不會一路平順,但只要保持抗爭的勇氣,就會為自己以及更多人爭取一席之地。

畢竟,當一位女性選擇成為媽媽,這是一種偉大的理想。

女性應該得到所有層面的支持,千萬別讓她們對自己的性別感到失望。

點個 【在看】 ,希望所有母親都被支持,所有妻子都被尊重。

你的生活中,曾經因為性別遭受過不公正待遇嗎,歡迎你在留言區,分享自己的故事。

作者 | 蘇善書,不會講道理只會說故事。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林靜,聲音與文字的世界裏,與你奔赴山海。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