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張雪峰「勸不動」的新聞專業學生,後來怎麽樣了?

2024-06-11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面對著來自外界的質疑,新聞傳播學其實正在向跨越邊界、擴充套件外延的方向上發展,甚至它被學界寄於厚望,將會成為一個面向未來的學科。但對於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面臨的不僅僅是學科內部和所處行業的變化。



記者 | 吳麗瑋

學新聞不吃香了?

看到張雪峰貶低新聞傳播學的新聞,中國傳媒大學大四學生侯翔宇覺得並不意外。四年前,他在自己的第20個高考誌願欄填上「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時,在高考誌願填報機構做兼職老師的姨父幾乎跟張雪峰一樣地反對。

侯翔宇是山東實施新高考改革後的第一屆高三考生。高考他考了650分,在全省排4000多名,很有希望被一所中上遊的985院校錄取。侯翔宇告訴本刊, 作為一個選了物理、化學、生物的傳統理科生,往往會在誌願裏填上電腦或者生物類專業,但他認真地在網上尋找資料後,覺得學新聞也是自己感興趣的,於是他決定將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專業放在廈門大學兩個理工科專業之間。

這個排序遭到了姨父的強烈反對。侯翔宇回憶道,姨夫的第一個理由是覺得中國傳媒大學只是211院校,「他說分數能去985的話,肯定要去985,這樣考公的時候更有優勢。」 除此之外,姨夫覺得在他們的小城市裏「很少人報新聞專業,是一個陌生領域」」學新聞明顯沒有摳程式碼賺錢多」等等。

中國傳媒大學校園一角 (於楚眾 攝

但侯翔宇還是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填報誌願,為此他四處找人了解各個專業的情況,但親戚朋友實在是沒有了解新聞行業的人,他想到一個曾來他所在高中采訪的當地日報記者。「那位記者跟我說現在新聞采編的門檻確實挺低的,專業性沒那麽強,更像是一個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很看個人的能力。」侯翔宇回憶道, 這種說法跟張雪峰的觀點有很多相似性,但這並不成為一個勸退他的理由,相反讓他覺得真實和中肯,「他沒有勸我學或者不學,只是講了一些事實,比如記者最好有一技之長,有一個願意深入研究的領域。」

侯翔宇還不忘打聽記者的收入水平,「他說平時跑一些教育口新聞的稿費是滿足不了他們的,他們跟地方的教育局會有些合作,幫教育系統做公眾號的營運。」侯翔宇覺得這個職業並不像姨父說的那麽慘淡。

但對於很多高三學生來說,能自己調查後做決定,或者能在家人朋友中獲得支持的並不多見,很多考生和家長都帶著 「張雪峰式」的疑問,這也成了近兩年各高校招生辦老師需要提前準備的內容。 「我們會對家長說,對專業排名金字塔頂尖的院校來說,張雪峰的說法值得商榷

北京一所著名985高校負責某省招生的老師告訴本刊,去年高考後,招生組的確遇到一些家長,他們因為張雪峰的言論,對孩子學新聞傳播學專業產生了疑問。 「還有的直接問,是不是要家裏有錢才能學文科專業? 」這位老師回答道,張雪峰既不是名校畢業,也沒有在知名企業工作過,「用我們的話說,這叫‘雙非’(原指既非985,又非211的院校)。 你信他,為什麽不信我們? 家長聽完被逗樂了。

中國人民大學的圖書館裏,學習的學生(吳 家翔

但張雪峰對新聞傳播學的評論確實影響到一些學校去年的錄取情況。上海一所新聞傳播學知名院校的一位教授告訴本刊,該校以往新傳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僅僅比經管類專業低一點而已,但是去年在一些省份,該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退到了所有專業裏倒數第三的位置,甚至有低分撿漏的情況出現,個別考生的錄取成績明顯低於了其他人。

本科在校生的意願也受到影響。上海新聞學教授告訴本刊,以往每年該學院轉專業的數據都是轉進比轉出的人要多,去年秋天,該院歷史上第一次想轉出的學生比想轉進的學生多出了十幾個。這位教授跟幾個有轉出意願的同學了解情況後發現,有些人是因為新聞本身不是自己的第一誌願,「來學就是為了當彈板的」;有的是在第一年學習了導論型的各種大類課之後,發現對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等學科更感興趣了。 「張雪峰不是他們做出選擇的直接原因,但是肯定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哪些課程最受益

當侯翔宇進入傳媒大學讀書後,他接觸到的課程體系已經跟前幾年非常不一樣了。

2019年,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成立計算傳播系,成為與老牌的新聞學和傳播學並立的三個本科專業系之一。計算傳播是與電腦技術相結合的專業,分為計算傳播和輿情分析兩個方向,前者側重於數據的采集、挖掘、收集和分析能力,後者著重於在數據分析基礎上進行研判。

「比如研究俄烏沖突之後的輿論戰,現在肯定不會再用社群發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而是基於公開的資料庫進行計算和分析,因此對本科學生的數學能力有要求。」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陸佳怡向本刊介紹道,這兩個專業的學生都要學高等數學,同時還會學抽樣的理論和方法、多變量的統計分析、社會網路分析、Python程式設計、計算傳播數據測量等必修課。「現在的新聞傳播學很多研究方向已經不能叫傳統的文科生了。去互聯網大廠工作,或者去傳統媒體的新媒體部門,都有基於數據和互聯網平台進行套用的需求。」

電腦專業老師在給傳媒大學新聞學院老師講人工智慧課 (於楚眾 攝

侯翔宇學的是新聞學專業,但同樣涉及到一些與電腦交叉的課程。「像線上新聞編輯課,比如我要做一個中國航天日的公眾號推播,會使用數據新聞的挖掘方式,豐富內容,還會自己設計程式碼,去實作一些動態的呈現方式。」侯翔宇告訴本刊,不過具體的制作方法大多是靠大家課下自學,老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在引導和啟蒙,「老師多介紹案例,給我們‘開啟窗戶’。」在這方面,他覺得自己高中時理科的優勢有了用武之地,「我想這是新高考改革之後的好處。以前新聞學大多只招文科生,現在招生不分文理,我數學比較好,學編程、邏輯語言等等相對就會容易一些。」

除了隨著媒介環境變化來調整課程外,新聞傳播學的外延也在擴充套件。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在近幾年開設了若幹跨學科的本科實驗班: 新聞法學、傳播與社會治理、數據管理和新媒體營運、創意傳播等等。 新傳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大新聞學院院長周勇介紹道,該學院畢業生進入各類專業媒體的大約占40%,其余還有大量的學生去往政府部門、國企央企或者新興的互聯網企業。

這種學科的變化,讓新聞學院的教授們看到了學科發展的另一種前景。「 互聯網不光是一種媒介,它更是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新聞傳播學培養的是使整個社會能夠彼此連線、匹配和協同的人才,因此它培養的不再只是表達社會意見的人,而是未來社會生活的建構者。」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喻國明對本刊評價道。

「大學存在的意義,並不全是為了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對你人格的完善和價值觀的培養」(吳家

引入更多技術相關,打造一個面向未來的前沿學科,確實讓新聞傳播學變得更延長髦,更有吸重力,但打造和調整這些新的課程需要師生之間的不斷磨合。與此同時,新聞傳播學的一些經典課程仍然在學生心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侯翔宇從大一到大三一直堅持上一門名為「經典文獻閱讀」的專業選修課,由做新聞史研究的李煜老師主講。每學期,老師會帶領大家閱讀指定文獻和書目,並由同學輪流對其內容進行深入講解。侯翔宇曾經分到領讀美國報業的社會史著作,要由他一個人用8節課,每節4小時的時間講完整本書,並要解答其他同學的疑問。「這要求你既要讀懂作者是怎麽論述的,又要在權威的歷史論述中研究這段新聞史是怎麽發生的,包括研究當時的歷史事件、美國政治制度和相關政策等等。」侯翔宇說。

隨著閱讀的深入,老師還會將文獻內容擴充套件到其他學科,比如【中國歷代政治得失】、【美國公共史】、項飈的【把自己作為方法】、閻雲翔【禮物的流動】等等,涉及到歷史學、政治學、社會學和人類學等等領域。「新聞學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不斷開啟了新的領域,透過對比和討論,對新聞學和其他學科的不同也看得更清晰了。」

侯翔宇的同班同學何淩霄也一直堅持選修這門課,她告訴本刊,在整個閱讀的過程中,新聞思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首先是對新聞素養的培養,能把事實和觀點分開,在很多言論中如何去偽存真。同時要學會以公共性和開放性的思維來思考問題。 我覺得大學存在的意義,並不全是為了找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對你人格的完善和價值觀的培養。

一個學生在中國傳媒大學的長椅上看書(於楚眾 攝

接觸真實社會的困境

認識真實的社會,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與人交流,是學生們在新聞學專業學習中十分必要的一部份。

大一暑假,侯翔宇參加了傳媒大學新聞學院舉辦的「子牛杯」社會調查征文大賽。這個由新聞學院校友,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在2007年發起創立的比賽,是新聞學院大一、大二學生的傳統,他們大多會在假期時回到家鄉,選擇當地的一個民生類或社會熱點話題進行調研。

侯翔宇去了母親工作的街道辦事處做調研,試圖去了解形式主義給基層公務員造成的沈重負擔。「其實一開始我不想做這個話題,覺得社群工作太小了。」侯翔宇向本刊回憶道,那時大家初生牛犢不怕虎,都想做一些更重要、更有沖突感的議題,「比如我想過去武漢做得過新冠肺炎的相關人群的存取,有的同學還想去雲南邊境調查緝毒警的狀況,但這些是我們作為大一學生還遠遠操作不了的題目。」

侯翔宇的班主任鼓勵他做社群話題,「老師覺得從社群工作者的日常狀態可以反映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行政檔從上到下而來,最後落實在社群裏,究竟會造成怎樣的壓力。」他去了幾個街道辦事處做訪談,看到一排排檔案櫃裏需要補填的材料,跟著街道辦上街清理小廣告,其中專門有一個人要負責為大家拍照,「所有的工作都要留痕。」最後他將所見所思寫成調查報告,在比賽上獲得了三等獎。

外出拍攝作業的學生(於 楚眾 攝

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以類似記者的身份去接觸真實的社會,由此感受到這個職業的特質。

傳媒大學研一學生王甜甜當年和隊友調查的是鄉村醫生的生存現狀,她向本刊回憶道,當時媒體報道了河南開封鄉醫因為待遇問題集體簽名辭職的新聞,她和同學很感興趣,很快就去到了事件發生地通許縣。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了新聞當事人不同的態度,「有的對來采訪的記者非常兇,對我們也一樣,說我們再待在那兒就要報警了。」

王甜甜說,但隨著走訪的深入,他們獲得了更多鄉醫的信任,由此也調查到他們的真實處境。「當地最大的問題就是鄉村醫生青黃不接。我們調查的人裏,最大的已經75歲了,他們每天工作很繁忙,還要在電腦上輸入電子檔案,對他們來說操作起來非常困難。但是他們收入又很低,一個月只有300-600元左右,而且沒有退休金,所以沒有年輕人願意來接班,他們只能硬著頭皮幹。」

在鄉醫調查過程中,有些人讓王甜甜印象格外深刻,「有個年紀很大的鄉醫拉著我們的手一直在哭。他覺得我們是從北京來的大學生,是不是能接觸到中央,能幫他們反映問題。還有的醫生在我們走後發來資訊,說感謝我們能關註這件事。」這種信任讓只是大一的他們非常地感動,也由此產生了類似記者的一份責任感。王甜甜說,雖然這只是一份流通在學校範圍內的報告,並不能影響很多人,但他們還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去完成,在比賽結束一年後,她和組員們又再次回到事發地進行了回訪。

接觸真實社會的能力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於 楚眾 攝

接觸真實社會的能力是從高中進入到大學後的多數孩子所缺乏的,但在近幾年,新聞系學生在這種能力的培養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卻變得越來越少了。侯翔宇在大四這一年終於開始第一次真正的媒體實習,而王甜甜直到現在也沒有去社會媒體體驗過,除了因為疫情期間多次封校,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都非常忙, 「大家都在忙於拿好成績、參加比賽和學生會工作,沒有時間。」

侯翔宇告訴本刊,剛上大一時,他以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可以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軍事理論這樣的公共課不夠重視,以為及格就行。」在大一期末排名的時候,他在全班40人裏排在30多名,「一些課我只考了七八十分,但是很多同學是97、98分,按照績點來計算,成績一下子就拉開了。」

在一年級結束後,他才明白大家認真對待每一門課的原因,「有很多同學一進校就定下了目標,要保研。而保研第一個就是要成績好。」 很快,侯翔宇也意識到了保研的重要性,師兄師姐會傳遞來很多資訊,現在本科生畢業找工作時面臨著劣勢,於是讀研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決定讀研,那麽保研又比考研的風險小很多。現在很多重點高校的保研比例甚至高達30%-40%,真正留給外校考研學生的名額經常只有個位數位。

保研制度會使大學生活變得非常忙碌,學業成績是首先必須保證的(於楚眾

而一旦定下了保研的目標,則意味著你在大四之前的時間會被保研制度完全支配。各校的保研成績大致分為學業成績和綜合測評兩部份。學業成績中,大家的GPA差距「可能就在小數點後兩位,每一門課都要爭取拿到90分以上。」侯翔宇說,大二、大三整整兩年,他一直在為自己大一時的松懈買單,幾乎每一門課都要拿到優秀成績來沖抵第一年的低分,終於他把成績追到了全班第五。除了學習,代表學術活動和社會工作的綜合測評也是同等重要的,「比如大挑戰杯、小挑戰杯,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市級、省級和國家級獎項的加分都不一樣。」最終,侯翔宇成功上岸,推免至本校讀新聞史論方向的研究生。

可是為什麽一定要去保研?回想起自己四年前那麽堅定、有主見地選擇學新聞,侯翔宇時常會為現在做出這樣隨大流的決定而感到困惑。「不光是我們專業,我的高中同學大多都保研了。」侯翔宇說,他的同學裏有的上了清華、北大的理工科專業,有的為了擠進985,選擇去西北地方學獸醫專業,但無論如何,保研都讓大家殊途同歸。

直到他為畢業論文做文獻綜述時,看到了一篇碩士論文,以訪談的形式記錄了十幾名同學在精英院校裏不斷提升自己,爭取在就業市場上勝出的經歷,他由此終於獲得了一些釋懷。「那裏面大家談到了為什麽要保研,這些年就業市場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我終於明白,我不應該埋怨自己跟著內卷,這不是我個人的錯。 」侯翔宇說,讀完這篇論文,他差一點流下淚來。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