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復原裝很可能還稱不上大眾審美,
「很多人審不動」。不過,洛陽復原造型師已經遇到過這樣的客戶,說一定要完全復原,完全忘記現代妝容,「我要在朋友圈裝把大的」。
記者|駁靜
晚唐體驗
完全在計劃外。到洛陽第三天,我到正義街「不晚國風工作室」采訪復原造型師楠姐。兩個小時後,她與徒弟平藍,卻將一套晚唐造型「復制」到了我身上。按照晚唐流行的紋樣與妝容首飾,參考敦煌壁畫中的供養人形象。她們完工後,鏡子裏出現了這樣一位女士: 大發髻,滿頭花釵,柳葉彎眉,額間花鈿,櫻桃小嘴,齊胸襦裙。裙上是唐代經典「老花」夾纈寶相花紋樣,交領寬袖上衫—— 只有鞋是熟悉的,還是我從北京出發時那雙臟舊的白色匡威。
梳妝完畢,我、攝影師、楠姐、平藍,我們一行四人,以我這個「晚唐貴婦」為核心,走上了正義街。
某種程度上,洛陽與西安一樣,整個城市都是漢服裝拍攝的背景板。 裙裾飛揚的女士白天騎電動車去各景點趕場,晚上坐在九洲池後街吃涮羊肉,洛陽人早已見怪不怪。就連酒店前台,也能問出「您做這套復原裝花了多少錢」這樣專業的詢問。不過,即便如此,我這身行頭,依然吸引了額外的目光。楠姐說,這很可能是因為大家平常在街上看到的所謂漢服,大多數都是「仙服」,主打裙裾飄飄和秀發飄飄,它們不屬於唐宋明任何一個朝代形制。 妝容上,舍不得放棄假睫毛和濃重的上下眼線,而這些都是完全不存在於唐代妝容中的東西。而這套華麗的晚唐敦煌供養人造型,與那些仙服大異其趣,大部份人從來沒親眼見過。
武周時期復原裝束(復原設計/包意凡,妝造/楠姐,模特/平藍)(鐘意 攝)
我們在一家奶茶店停留。等奶茶的工夫,店裏有對母女不停地看我。其中那位媽媽忍不住說,「真好看,很像日本人」。她當然沒有惡意,但一旁的楠姐立刻就糾正她「這是漢服」。等我們離開奶茶店, 楠姐開始感慨,復原愛好者著裝出行,遲早會遇到這種誤會,不是誤會你像日本人,就是誤會你像南韓人。
洛陽裝束復原設計博主包意凡曾帶著模特思喵著一套類似的晚唐造型,到洛陽龍門石窟拍攝裝束視訊。拍攝過程中,就被幾位中學生評價「哇,和服哎」。包意凡忍不住在旁邊喊,「這是漢服!多去博物館看看」。這段拍攝花絮也被包意凡上傳到自己的帳號,引起了熱烈討論。
這是唐制漢服的某種困境。不過,已經有不少漢服工作室開始轉向「復原」,熱衷於唐代裝束復原的愛好者肉眼可見地增多了。 在洛陽,包意凡算得上其中的代表人物。他能設計、剪裁、制作漢服,熟悉唐代各個時期的特點,也肯下功夫研究出土文物。他的共創小組裏有裝造師、模特,還有攝影,這些年輕人都在小紅書、B站等平台經營自己的帳號,粉絲數量有多有少,但總算有個展示的平台,激勵他們在復原裝束上的創造之路。
某種程度上,洛陽與西安一樣,整個城市都是漢服裝拍攝的背景板(緩山 攝)
就說「引起爭議」這一套,就是包意凡自己的復原設計。
復原愛好者經常參考的敦煌供養人形象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曹氏,98窟曹議金家族女眷,從臨摹畫作中可以看到,供養人前額上方的發髻與兩鬢,共有三對梳,這是曹氏裝束裏較大的特征。 一旦用上這種對梳,造型就容易與別人的撞車。包意凡希望自己的作品與別人不一樣,「我希望別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是包意凡的東西」。所以當時需要復原設計晚唐敦煌供養人造型時,他看中了9窟的供養人。9窟造型最大的特點是花釵滿頭,這個造型因為這些花釵圍作一圈在頭頂展開,十分有視覺沖擊力。原型裙衫上的紋樣是寶相花,他選擇的是同時期的夾纈對獅紋,復原出來的裙子顏色艷麗,有濃厚的中亞風格,十分好看。
晚唐供養人復原裝束(復原設計/包意凡,妝造/楠姐、包意凡,模特/諾白白)(鐘意 攝)
共創小組
穿上圓領袍再蓄上絡腮胡,包意凡還挺像個盛唐時期的胡人。他是河南安陽人。 讀完大學後,包意凡跑去當「杭漂」,奮鬥幾年後,又回到了安陽,屬於那批「重回老家」的年輕人。但回到家鄉後做什麽工作,起初包意凡也是兩眼一抹黑。包意凡的爸爸在其所在的公司幫他找了份工作,挺安穩,但對具體工作內容,他卻絲毫提不起興趣。他最大的愛好是漫畫。小時候父母也不是沒給機會。送他學過國畫,不喜歡,學素描,不喜歡,一看少年宮關於畫畫也就這兩樣,就放棄了,從此漫畫就僅僅是業余愛好。2019年,安陽辦過一個漫展,包意凡去參加前上網買了套漢服。
那是件煙霧色的道袍披風,還沒舍得買道袍,自己上手做了一套。 當時還不知道形制是什麽,只是按戲服的感覺做了一件交領袍。覺得挺簡單,也挺有意思,沒過多久,他就又動手做了件唐制圓領袍,舍得下本,買了較貴的真絲面料。 現在回想,當時挺敢下剪子,真絲面料很滑,面料不好攤平,容易剪偏,那件圓領袍因為剪裁失敗,走線歪歪扭扭。但從此開始在家搗鼓漢服。
說是自己做,最後縫紉的部份由媽媽幫包意凡完成。家裏有台蝴蝶牌縫紉機,腳踩的,他媽媽年輕時就用它給全家人踩衣服。直到包意凡開始搗鼓漢服,休息好多年的縫紉機重新揭開了防塵布。包意凡的媽媽跟兒子說,跟她年輕時給家人做衣服比,漢服真是小菜一碟。 漢服是平裁,簡單地說, 只需要將一前一後兩塊同樣的面料縫合,而且通常放量很大,穿上身有些誤差也沒問題。
洛陽裝束復原設計博主包意凡(緩山 攝)
一開始做給自己穿,只做男裝,後來包意凡發現,唐代女裝才精彩呢,經歷過幾個周期的變化,而且面料與紋樣相當豐富,於是改做女裝, 做出來找模特,拍完後大家都有資格上傳到自己的社交平台。一個松散的復原共創小組就這樣自然形成。
他們創作的視訊當中,今年有一個格外獲得共鳴。五一前,爾玉和另一位名叫長歌的模特扮演了一對從博物館逃班出來的胖仕女,視訊裏,這對姐妹的裝束屬於中唐時期,紋樣靈感來自日本正倉院,以及法國吉美博物館藏敦煌藏經洞出土的絲織品,二人在花園裏戲鵝,生動俏皮,而且很有生活氣息。 或許是因為看多了嫻雅艷麗的貴婦,或許是因為「胖」本來也是大眾對唐代女性的最普遍的認知,或許還因為過去【如果國寶會說話】等節目已經為胖女俑形象奠定了粉絲基礎,總之,這條「趕鵝姐妹」出圈了。
興許也是因為趕上了漢服熱,包意凡做的這些復原裝束視訊很快就獲得了正反饋。先是洛陽一年一度的牡丹節找到他,請他做幾套唐代復原裝束,那是2022年,牡丹節需要幾個NPC參加一個名叫【觀唐】的劇。這次合作之後,他們又邀請包意凡在洛陽應天門做一場漢服秀。為了這場秀包意凡準備了將近一年。 到2023年的牡丹節,按初唐、武周、盛唐、中唐以及晚唐五個時期,他一口氣推出了13套復原裝束。
爾玉,平藍,包意凡在龍門石窟景點(緩山 攝)
以一己之力復原設計出13套裝束並不容易。 因為除了衫裙的部份,還要考慮到頭釵——這是最花錢的。尤其是晚唐裝束,簡直可以稱作「富貴頭」,一整套裝束兩萬多塊基本都花在打制花釵上,一套花釵總得打10支,而且每套裝束都得有專門為它客製的首飾。打花釵這件事也很有意思。包意凡通常是對照出土文物畫出復原圖,然後找工匠客製。也就是在洛陽或西安等古都能找到這樣的能人巧匠。 他找到的工藝人,原來是靠復刻文物吃飯,現在「假文物」這一行幾乎消失了,很多工匠不得不去工廠打工。而他們的手藝為他打幾支花釵,簡直綽綽有余。
應天門的復原秀相當成功,秀後第二個月,央視【黃金100秒】就來邀請他上節目。為了到北京錄節目,他跟公司請了一周假。回去上班後,他聽同事講,他爸爸那幾天在公司裏逢人就說,「我兒子要上央視了」。包意凡心想,這是30多年來,他爸第一次誇他。之前,他在家裏又研究面料、剪裁,弄得像個裁縫,做頭飾又花錢,每次看到他在做衣服,他爸都要嘆氣。現在好了,「被央視認可了」。 這次之後,他覺得,或授權以專職做復原裝束這件事。他迅速辭職了,從安陽搬到洛陽,開始全職投入。到今年,包意凡已經積攢下20多套頭飾,做過的唐制漢服超過100件。
「愛妃扶一下皇上」
按照楠姐和平藍的觀察,在洛陽,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流行。 在洛陽的九洲池,或者幹脆就在應天門旁邊的十字路口站一刻鐘,就能觀察到今年在流行什麽。86版【西遊記】裏的女兒國國王、玉兔精,都曾是最熱的風尚。洛陽另一個「比橫店還橫店」的地方是「洛邑古城」,漢服熱後,它已經變身為一個大型攝影棚。
復原妝造師楠姐正在工作(緩山 攝)
「皇上,皇上肚子不要挺出來!」
「愛妃扶一下皇上,用手輕輕扶一下!」這是有天晚上10點,我們在洛邑古城聽到的指令,由一位年輕但顯然經驗豐富的攝影師對他的兩位客戶發出。
夜晚的應天門更熱鬧,無論是廣場還是東西兩座橋上,一個攤位緊挨一個攤位,每個攤位標配如下:攝影師、漢服著裝者(一般是女士)、燈,以及攝影師裝裝置的小拖車。不過最佳拍攝機位在城門正對面,「我愛洛陽」幾個大字背面,能容下七八個拍攝組同時作業。無論有活兒沒活兒的,攝影師都帶著機器過來,立個牌子,「25元5張」,在這些工作中,他們練就一身誇人的本事,「頭歪一下,對,很棒很甜美」,「穩住表情,再來一張」。
不過,今年以來,復原唐代的裝束終於多了起來。楠姐的妝造工作室,一到周末就忙得不可開交,主動要求做復原裝的客人比例越來越大。
2022年夏天之前,楠姐的妝造店還開在宜陽縣,主業是新娘妝。疫情期間,婚慶這門生意也很受打擊,楠姐到洛陽市區尋找新出路,註意到了漢服。她本來的想法挺質樸,新娘妝一般要起大早,上午能完工,而漢服妝造總是下午開工幹到晚上,最起碼時間不耽誤。 另外,漢服妝造還可以做「漢婚」,與老本行能對接上。
她在洛邑古城正門那條街上碰到間鋪子在轉讓,原來是個奶茶店,一看租金兩萬多塊,而且不用重新裝修,心想賠了就賠了,不管怎麽樣先試試,反正還年輕。店鋪不到20平方米,楠姐買了點衣架子就開了業。但沒想到2022年底,疫情防控結束,城市商業體獲得新生後,洛陽的漢服市場迎來了爆火的階段。
她記得特別清楚,有天晚上下班回家,旁邊燒雞店拆了招牌在裝修,第二天一看,已經連夜改造好了,洛陽幾千家漢服店又添一員。一年後租約到期,房東一看漢服這麽火,怎麽都不肯原價租給她,楠姐覺得自己做復原裝束,店面其實不需要開在景點這種鬧市區,就很幹脆地換了個地方。
爆火之前,洛陽也有店做「漢服出租」,都是些老阿姨在做,開了有些年頭,全套扮相,附帶一個假發髻。妝造是後來才跟上的,起初這些店都沒有能力化妝,很快就興出一批化妝師沿街擺攤,專門為興致勃勃的遊客提供服務,「30元一個」。5~10分鐘化個臉,隨到隨走。
洛陽龍門石窟(緩山 攝)
楠姐是化妝師出身,不用特地學,唐代妝容她看一眼基本能化出個所以然。 現代妝容妝感重,眼睛是打造重點, 但唐代妝容恰好相反,眼妝反而忽略,重點在面部結構,「神奇之處在於,就算外表很硬朗的人,也能穿出很柔軟古典的感覺」。 楠姐越做,越對唐代文化感興趣。她大學學的美術,畢業後進了化妝行業,這麽多年只是經營一家小店。開始做復原裝造後,她隱約感覺到自己進入了一個更宏大的敘事當中。她開始關註唐代歷史,去外地報班上課。做妝造的時候也會跟客戶講講唐代服飾文化。歷史很抽象,但落實到一套衫裙,一套花釵,一個妝容,就具體了。
洛陽漢服這股熱乎乎的勁頭,還給她帶來一些別的思考。 她從小生活在「女孩子結完婚就要在家裏相夫教子」的觀念裏,八九年前做造型工作室,她爸就沒停止過說教,「女孩子幹得再好,最後還是得回家」。有一回她的高中同學帶孩子來做漢服造型,她倆就聊起, 現在中小學都挺鼓勵漢服文化,她們想做一次漢服文化進校園的活動,「我們倆都是重點高中比較’菜’的學生,假如能為母校做點事,總算也不是一無是處」。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稽核:米花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