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寧瑜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在2013年宮崎駿(至少是第5次宣布)隱退的記者會上,當記者問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作品時,他的回答有點出人意料,是【哈爾的移動城堡】。今年,當這部20年前的電影終於登上了中國的大熒幕,它也不負眾望成為了五一檔票房的前五名,五天就突破了1億。
【哈爾的移動城堡】是吉蔔力工作室全球票房史第二「賣座」的電影,僅次於【千與千尋】。但在20年前,這部電影也曾給宮崎駿帶來不小的爭議。
之前,宮崎駿令人熟知的作品包括【風之谷】【龍貓】【天空之城】【幽靈公主】【千與千尋】等,總是在用他獨特的視角和想象,在少年少女的冒險故事中傳達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人文關懷。
而【哈爾的移動城堡】則鄭重其事地以成年人之間的愛情作為主題之一,宮崎駿自己也稱之為一部「真正的愛情片」。 在一些人看來,這個故事因此變得「俗套」,尤其是,宮崎駿總會給故事一個美滿的結局。但或許也正是因為愛情元素的加成,【哈爾的移動城堡】被推向了更廣闊的觀眾,甚至20年過去,哈爾依然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最帥男主角」。
而回到電影本身,宮崎駿的野心顯然也不局限於愛情本身,天馬行空的愛與魔法背後,關於成長、自我接納和他擅長的關於戰爭的反思,這才是這個故事直到今天仍不過時的原因。
「青春不是萬能的」
在宮崎駿一眾的黑發小男孩的角色設計中,哈兒算是美貌得有些突出了——金發碧眼,身材修長,王子般的穿著打扮,在女主蘇菲遭遇為難之時英雄救美堂堂登場。隨著故事的展開,哈爾的形象變得更加豐滿,幾乎所有觀眾都能記得染發失敗的哈爾光著屁股尖叫著從浴室沖出來的一幕,隨後由於大受打擊導致魔力不穩城堡險些崩塌,他耍帥愛美孩子氣這樣的小毛病讓他更有魅力。
有不少人分析過宮崎駿對女性角色的偏好情結,他酷愛把各種美好的品質都賦予他筆下的少女,哈爾這樣的帥哥則非常罕見。
與極度追求外在美的哈爾相反,蘇菲的打扮古板老氣,她也認為自己從未漂亮過,如果不是因為意外遇到哈爾導致自己被荒野女巫盯上,她大概會繼續繼承著父親的制帽店,日復一日過著死氣沈沈的生活。正是這樣的性格,她在遭遇荒野女巫的詛咒變成了90歲的老婆婆之後,迅速冷靜下來,接受命運,甚至還自我安慰道,「人老了的唯一好處就是,能失去的東西也少了。」
宮崎駿在一次訪談中提到,曾經有一位90歲的老太太對他說,她覺得自己同18歲時沒什麽兩樣。如果電影的結局只是破除咒語找回青春的那種快樂,這絕不是他想要的。「青春不是萬能的,那麽究竟什麽才是?這部電影正是我思考的結果。」
所以今天的我們會驚訝於蘇菲的「精神穩定」。 人們對於衰老和死亡的恐懼從未停止過,現代社會則以醫學發展和科技手段給人以幻想,仿佛我們真的可以更長久地留住青春的皮囊。 但18歲的蘇菲反而是在直面人生盡頭的那一刻,變得無所畏懼,她走出了小鎮,拯救了困於魔法的哈爾,阻止了蔓延的戰火,當她放下自卑與顧慮之時,女巫「無解」的詛咒也不知不覺消失了。
在一些蘇菲勇敢的瞬間,我們看到她會恢復18歲的模樣,在她下意識自卑逃避時,就又變回了那個傴僂的老婆婆。小時候看這個故事,像一個王子變青蛙的童話,但當我們也到了害怕老去的年紀,才理解這份自我接納的珍貴。
或許這個魔法只是將她的內心具象在外表之上,又或者在宮崎駿眼裏,衰老並不是一種懲罰和詛咒,中年人懷念年輕時,年輕人懷念年少時,我們想找回的其實並不是青春,而是擁有選擇和勇氣的自己。
「荒誕的戰爭」
如果只看兩人的愛情線,【哈爾的移動城堡】簡單到近乎直白,從一見鐘情到互相救贖,甚至被人詬病缺乏起承轉合。而在愛與勇氣的母題下,宮崎駿花費大量的筆墨描摹的戰爭背景,是原著幾乎不曾提及的。
宮崎駿出生於二戰期間,父輩從事的飛機制造,因為這層關系宮崎駿在自己的作品和發言中都表達了堅定的反戰立場。2003年【千與千尋】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時,宮崎駿公開拒絕出席頒獎禮,表示他「不想去一個正在轟炸伊拉克的國家」。值得註意的是,【哈爾的移動城堡】最初在日本公映於2004年11月,有不少研究者分析其與當時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背景有著不可忽視的聯系和隱喻,在浪漫愛情的另一面,戰爭的殘酷讓這個魔法故事多了一絲現實的意味。
哈爾的城堡上有一扇可以自由穿梭四個地方的門,熱鬧的小鎮,恬靜的故鄉之外,是黑壓壓的飛艦、怪鳥、和不斷落下炮彈,想要逃避參與戰爭的哈爾打造了這座移動城堡,但依然無法阻止戰火不斷蠶食打破這一方凈土。蘇菲和哈爾都表達過對戰爭不同程度的厭惡,但作為魔法師,哈爾也在被國王征召成為戰士。
在與王室魔法師,哈爾的老師莎莉曼的對峙中,有這樣一段耐人尋味的對話。莎莉曼表達了對哈爾出色才能的惋惜,「他的心被惡魔奪走了,他的魔法只為自己而用」,她說,如果哈爾的魔法不為王國所用,那麽王國就要毀掉他。哈爾卻借變身國王之口這樣說道,「雖然這座王宮由於莎莉曼的魔法不會被攻破,但是炮彈都會掉落在周圍的民宅,所謂的魔法,就是這樣的東西啊。」
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架空的魔法背景讓這場戰爭背景混沌不清,我們不知道戰爭因何而起,也不清楚哈爾所代表的國家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只知道戰艦歪歪斜斜開回渡口的時候,岸上的民眾會為同胞加油鼓勁,又在炮彈來襲時驚慌逃離。當一輛飛艦闖入哈爾的秘密花園,蘇菲問,這是敵人還是同伴?哈爾的回答是,都一樣,這些殺人犯。
反感和逃避戰爭的哈爾,一直說自己是一個懦弱的人,是蘇菲的存在讓他找到了「誓死守護的人」,卻也終究因此被可悲地卷入了戰爭,因此蘇菲才會說,「我寧可你是一個膽小鬼」。 宮崎駿將解開這個「死結」的鑰匙交給了蘇菲代表的「愛」,蘇菲的赤誠和善良成為了這場戰爭的變數,那個在旅途的開始救下的稻草人變回了失蹤的鄰國王子,給這場荒誕的戰爭畫上了句號。
在電影中,宮崎駿用了大量絢麗的大轟炸畫面來表達戰爭的醜惡。實際上,在過往的電影中,表現令人厭惡的戰爭場面時,宮崎駿同樣不吝於使用怪奇的想象,比如,魔法師獲得強大魔法的代價是失去自己的心,被卷入戰爭後終會變成麻木的「怪物」,成為行屍走肉,而扯著大旗掀起戰爭的國家機器,才是真正的「惡魔」。
但關於戰爭的描寫也是宮崎駿對原故事最大的改動,盡管【哈爾的移動城堡】原著作者戴安娜·韋恩·瓊斯對此表示不敢茍同,她也是在二戰中長大的一代,她說因為自己很清楚戰爭的可怕,所以她更傾向於避免在作品裏提及。順便一提,她還吐槽了宮崎駿對於飛行器元素的情有獨鐘。
也許是因為有太多的主題想要表達,直到如今,仍然有許多觀眾對於龐大的故事元素和突如其來的結尾感到摸不到頭腦,為什麽他們突然相愛了?為什麽會打仗?為什麽又和「反派」和好了?根據宮崎駿的制片人鈴木敏夫回憶,【哈爾的移動城堡】曾幾經難產,當分鏡畫到一個半小時的時候,宮崎駿跑到他的辦公室問,收不住了怎麽辦啊?他們研究出來的辦法就是,讓所有的角色一並登場,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但事實證明,這個收尾這意外地適合宮崎駿的寓言,沒有絕對的壞人(尤其是沒有壞的老婆婆),愛與希望可以化解一切仇恨。 故事裏除了蘇菲,哈爾、荒野女巫甚至稻草人,都曾變成讓人難以接受的模樣,或猙獰、或衰老,但蘇菲給予了他們平等的愛與善意,這也是宮崎駿筆下的愛,剝離光鮮亮麗的外表,去愛那個最真實的人。而關於那場戰爭無厘頭的結束和開始,就像現實中的戰爭一樣,對普通人的生活來說,災難大於意義。
戰爭結束了,哈爾和蘇菲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一切似乎迎來了最圓滿的結局,但我們卻感到悵然若失。 20年後,伊拉克戰爭已經告一段落,但這個世界的角落依然充斥著戰爭與殺戮,在遙遠的戰火裏,我們還願意相信愛帶來的奇跡,和那個移動城堡裏的烏托邦嗎?
在13年的隱退記者會上,宮崎駿說自己是受到兒童文學影響而進入動畫世界的人,向孩子們傳達「這個世界是值得活下去的」,就是他工作的根基。 但當這些孩子們長大成為年輕人、中年人,原來我們還在從這些故事裏汲取生活的力量,會為哈爾那句「不漂亮活著還有什麽意義」會心一笑。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稽核:然寧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