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你務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萬次,毫不猶豫地救自己於水火。
——羅翔
0 1
到了一定的年齡,就不能再怪原生家庭了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第一次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恍然大悟,第一次領悟到原生家庭居然對自己造成了如此深遠的影響。
長久以來,我都以為這是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最經典的箴言之一。直到多年以後,漸漸長大成熟,才發現這句話並非出自阿德勒之口,甚至後半句完全顛覆了阿德勒的理念。
而阿德勒的全部思想恰在強調一個原則: 我們決不能終其一生,都在為童年的負面經歷買單。
小時候,我們缺乏知識和閱歷,無論是生活還是情感都依賴父母,總是在模仿父母。在與父母相處過程中習得的一切,成為了我們的生活本領——無論這些方式是對是錯,會帶來好的或者壞的結果。父母理所應當地對我們負有責任。
等到成年後,尤其是脫離父母自己做主以後,再把人際關系裏的全部挫敗歸責於原生家庭,就不再奏效了。這個時候,懷恨、抱怨只會讓人深陷痛苦的泥淖中,定在原地無法解脫。就像阿德勒說的那樣:「我們並沒有麻痹在虛幻的自我滿足中停滯不前,而是接受人生的現狀,喚起改變的抱負。就算有缺點,也勇敢追求極致和超越。」
圖片來源於電視劇【煙火人家】
真正的成熟,是從所有問題只在自己身上求解開始。因為我們永遠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改變別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並非意味著要永遠停留在童年陰影之下。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需要學會用行動修補自己。
0 2
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
美國投資家查理·芒格被記者問到如何看待欺騙和背叛? 當時這位年近百歲的老人回答:
「我不會因為人性而感到意外,也不會花很很長時間去感受背叛。我總是會去妥協和適應這一類的事情,所以我不允許自己花過多的時間去感受背叛。如果這種想法在我腦海中閃過,我會立馬把它否定,我不喜歡任何受害的感覺。像正常人一樣的思維方式會讓我覺得毫無建樹,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幸存者。」
任何人都不可能擁有「完美」的童年,真正絆住我們腳步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因此形成的受害者心態。
Ins上有一位特別受歡迎的心理治療師內德拉·格洛佛·塔瓦布,她專門解答人們在人際關系各個方面遭遇的困難和問題。在近20年的心理治療經歷中,她總結出一個讓人很難接受的現象: 我們之所以無法擺脫過去的陰影,是因為不願意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責任。
她說:「把自己看作受害者比掌控自己的人生更容易。」
她聽到過一個40歲的人抱怨道:「我這輩子也上不了大學,因為父母根本不支持我。」
如果我們14歲時被迫輟學,歸咎於父母無可厚非;而我們40歲時完全有能力做出自己的選擇,再將責任歸結於父母則是一種逃避。
「我的父母從沒教過我 ,所以我做不到 。」
「我從來沒學過 ,所以這不是我的錯。」
「都是受我父母的影響,我也無能為力。」
「變成今天這樣不是我的問題。」
這些說辭統統都是受害者心態的表現,擺脫受害者身份,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起責任的最好辦法,就是思考從你的經歷中學到了什麽,主動去學習那些從來沒有人教給你的東西。
我們不是受害者,而是幸存者。我們完全有能力成為自己的老師。
她說:「別人可以傷害我們,但我們不一定要當受害者。」「你的經歷並不能代表你。童年發生的事往往是你無法掌控的,你沒有義務和責任去改變環境。你的經歷塑造了你,但成年後的你有權選擇是成為過去經歷的產物,還是將過去放下,開啟不一樣的生活。」
為此,她專門寫了一本書 【為什麽我們渴望回家,卻又不願意久留呢?】 ,核心就是如何轉換受害者心態,用一種智慧的、成熟的方式來回應過去,掌握家庭關系的主導權。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
0 3
幸福的人可以用童年來治愈一生,
也可以從行動開始改變一生
除了轉變心態,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幫助自己真正成長起來。
比如,作為成年人,即便已經清楚認識到家庭關系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知道應該做出改變,卻無法邁出這一步。因為我們擔心與家人產生摩擦和爭執,引起彼此怨恨,內心的挫折感、難堪感、羞恥感會將我們擊垮。
那麽,如何溫和而堅定地改變不健康的家庭關系呢?
她介紹了一種五步驟的模型,可以幫助我們促成改變。
比如,父親早逝之後,哥哥成了家裏的老大。哥哥在家裏說一不二,覺得所有的好東西都應該優先自己。他說話特別尖酸刻薄,每次有人提出不同意見,他就出口傷人,冷嘲熱諷。
其他兩個兄弟姐妹都忍受不了哥哥,和他斷絕了聯系。妹妹凱莉卻覺得自己現在是哥哥唯一的親人,盡管傑夫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她,她還是把他當哥哥看,希望他能有所改變。
凱莉跟哥哥指出過希望哥哥改一改脾氣,但哥哥總覺得都是別人的錯,反過來還打電話指責她、恐嚇她。現在,一看到是哥哥的電話,還沒接起來,就已經感到害怕。
凱莉就處於「意向階段」,她試圖勸哥哥改變,同時又被負罪感包圍。她擔心:「別人會怎麽想?」 「除了我還有誰會幫他?」 「他是我哥哥,我不能不跟他說話。」
塔瓦布一一解答了她的疑慮。
別人會怎麽想?
因為害怕別人會有不好的看法而繼續留在不喜歡的環境中,這很常見。有些社會與文化會認為發生在家庭中的惡劣行為都是很正常的。因此,告訴別人你的決定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你肯定會擔心,盡管你做的是對的選擇,有些人還是無法接受。
請記住:在評判你與家人的關系時,別人會從他們自己的經歷出發,而他們的經歷與你的經歷並不相同。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成長經歷出發,從自己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觀點和信念出發來看待家庭規範的。
除了我還有誰會幫他?
如果你認為只有你會幫他,那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人們有責任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事事都為他著想反而會妨礙他自立。
請記住:退後一步是很好的方法,這樣才會有其他人對那個讓你操心太多的人提供支持,才能讓他學著獨立。
他是我哥哥,我不能不跟他說話。
愛家人沒有錯,但無論他在你生活中是什麽樣的角色,都絕不能允許他虐待你。包括兄弟姐妹、父母、姑姑 / 姨媽、叔伯/舅舅、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堂/表兄弟姐妹等等,他們沒有任何權利對你不好。
請記住:無論對方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麽角色,虐待都是極不健康的行為。
在這本書中,塔瓦布一直在鼓勵人們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並提供了許多指導性的建議,幫助人們補上童年時缺失的甚至上錯了的人際關系課,應對形形色色的家庭關系。
她想告訴大家:「如果你正在學習處理或結束不健康的家庭關系,你要在自己身上尋找答案,因為你永遠無法改變他人。」
團購資訊
【為什麽我們渴望回家,卻又不願意久留呢?】
作者: 【美】內德拉· 格洛佛·塔瓦布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團
團購價:38.3 (原價:59元)
點選圖片,一鍵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