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尋味泉州,最讓人留戀的地道土特產有哪些?

2024-04-19情感

『離家在外的泉州人,還好有這些土產能夠帶在身邊,可以隨時告慰鄉愁。作為遊客,要把泉州的滋味帶回家,也不妨試試這些選擇。』


作者|丘濂

攝影|黃宇

1

巴浪魚幹

由阿梅和亞三夫妻經營的「巴浪魚咖啡」,集咖啡館、書店和文化空間為一體,幾乎算是泉州最知名的咖啡館。之所以用「巴浪魚」來起名,阿梅告訴我,是因為巴浪魚是本地十分常見且廉價的魚類,閩南人從小吃它長大,他們希望自己的咖啡品牌也能如此紮根於生活。坐在巴浪魚咖啡館,偶爾能從視窗看見售賣巴浪魚的小販蹬著板車經過,巴浪魚就平鋪在竹編的簸箕裏,這是道能與店鋪呼應的有趣風景。

閩南人以巴浪魚的鮮度來決定菜式。 巴浪魚是一種近海魚類,漁船不用走遠就能捕到。清早買到的,往往是昨夜捕撈的新鮮魚貨,清蒸後點醬油即可;隔天上市、次一等的用來油炸和幹煎。

▲在巴浪魚咖啡館,不妨點一份巴浪魚幹來佐金門高粱酒

巴浪魚幹則適合長期儲存,是隨時可以佐粥和下飯的恩物。阿梅記得自己從小上寄宿學校,媽媽給她在背包裏放的就是巴浪魚幹,後來去福州讀大學也是如此。 「就算是物質比較匱乏,一想到有巴浪魚幹吃,就會覺得無比寬慰。」 咖啡館有一道巴浪魚幹的小食,也可以拿來下酒,搭配店裏冰過的金門高粱。現在有一種養殖的巴浪魚,體形大且肉質細嫩,不少餐館出了鹽焗巴浪魚的菜式。但本地人還是更愛野生的小巴浪魚,用手撕著巴浪魚幹吃,絲絲縷縷的魚肉,鹹鮮且甘甜。

2

地瓜粉

地瓜學名番薯,對福建人有著特殊的意義。番薯入閩發生在明代。明末徐光啟所著的【農政全書】中講,當時在菲律賓的福建商人陳振龍發現這是一種很好的糧食作物,於是想要帶回國種植。菲律賓的當權者對番薯出口有管控,陳振龍想出了一個辦法,「取薯藤,絞入汲水繩中,遂得渡海」。番薯的引種,大大改善了福建時常饑荒的狀況。在閩南地區,由於番薯的廣泛種植和大量食用,人們稱自己說話也有了地瓜的味道,將自己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形容是「地瓜腔」。

▲螞蟻庭院出品的一道鳳梨涼瓜五花肉,肉片要裹地瓜粉,湯也要用地瓜粉勾芡

地瓜的各種食用方法中,要屬地瓜粉的運用最為隱形,可它卻是閩南菜一個標誌性的特點。 肉片裹上地瓜粉下鍋煮湯,可以做成肉羹;雞卷和醋肉這樣的炸物裏面都有地瓜粉,它會讓食材炸出來形成脆殼,並且肉質還有一點彈牙。泉州惠安有一道名菜叫作「地瓜粉團」,是將地瓜粉和瘦肉、花生、巴浪魚幹、花椰菜混在一起,下鍋煮成一個個半透明狀、黏糊糊的團子,可作為湯菜,也可當成主食。

泉州籍的美食紀錄片工作者陳韻蓉告訴我,她的媽媽都會專門托人到農家買自制的粗顆粒地瓜粉。她現在生活在上海,地瓜粉也靠媽媽快遞來。她曾經去過泉州南安一個著名的地瓜產地——曙光村拍攝過地瓜粉的制作:選用顏色亮白、澱粉含量高的白皮地瓜,磨成粉末後加水浸泡,沈澱下來的就是澱粉粉漿。再加清水攪拌、沈澱,往復幾次,最後留下的濕澱粉方能去曬制地瓜粉。 農家地瓜粉意味著生產過程中只有地瓜粉和水,沒有別的工業添加。這樣的地瓜粉用起來放心,做起食物來彈性剛剛好。

3

金橘糖

在老嬰的新式茶館「茶桌仔Tea House」裏吃到一樣茶配十分驚艷。它是一種指甲蓋大小的裹滿糖霜的金橘,咬開之後,金橘的香氣極濃,滿嘴芳香久久不散。一問才知道,這是老嬰老家泉州永春縣的特產,叫作金橘糖。「橘」有「吉」的諧音,金橘糖也就成為閩南人喜愛采購的年貨。老嬰原本在廈門經營民宿。2019年合約到期後,她回到老家休息,沒想到趕上疫情,在永春困住不能外出。她幹脆原地探索,發起一個「探春計劃」,去發掘她其實並不熟悉的永春風物。金橘糖的制作工藝就是那次才了解到的。現在有了這家茶館,她就把一些永春土產重新設計包裝,或者融入茶食來賣。

▲金橘糖的制作,每一道都需要手工

我們因此有了一次永春的探訪之旅。永春做金橘糖的不止一家,但最有名的要屬「胡須金橘」,因為創始人謝家祥留著一副長長的胡須而得名。金橘糖的制作恰好是我們所在的這段時間——每年冬至前20天,就是這種小金橘成熟度最好、香氣最為飽滿的時候。金橘糖整個制作流程全部依靠手工,從挑選、去籽、泡鹽水,到煮糖熬制、瀝幹、拌糖,一共要歷經11個環節。我們到達的時候,正看見十幾個阿姨在那裏為金橘一顆顆去籽。因為金橘極小,一旦使用機器就會整顆砸爛掉。每人面前的圓形簸箕裏都是金燦燦的一片金橘,勞動場景雖美,但過程極為辛苦。而「胡須金橘」好吃的關鍵,就在於把金橘和糖漿一起熬煮這個步驟,現在由孫子謝偉偉來完成。時間多一分金橘則硬,少一分則軟,要剛剛好,金橘才被糖漿浸潤得恰到好處。

金橘糖還能用來做金橘饅頭,或是煮金橘湯圓。老嬰的店裏就有一道「永春白粬」,它是本地一種發酵米制品做成的甜湯,也放入了碎了的金橘糖,米香中又添橘香。

4

老醋

即使身在外地,泉州人要是想做上一道醋豬腳或者炸醋肉,手邊一定要有一瓶永春老醋。永春老醋和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四川保寧醋,並稱中國的四大香醋。那麽它有什麽獨到之處?

在永春的「桃溪」醋廠參觀,這裏的工作人員告訴我, 和其他三種名醋相比,永春老醋用於制醋的原料最簡單,只有糯米和芝麻兩樣;又用一種獨特的紅曲作為發酵的醋曲,就賦予了老醋一種類似於水果的綜合香氣;它的陳釀時間最長,至少要三年;而它的酸度最高,能達到6.5以上的酸度,山西老陳醋也只是3.5~5之間。因此老醋的酸和香,正好能中和豬腳的油膩,才會誕生永春醋豬腳這道名菜。 而在另外一家醋廠「僑新釀造」,我則感受到了別具一格的山水環繞的制醋環境。永春地處山間盆地,有桃溪穿過。正是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以及豐富微生物資源的匯集,才讓永春醋在陳放的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風味。

▲永春老醋造就了永春最有名的一道菜——永春醋豬腳

老醋不僅可以用來燒菜,還能用來制作飲品。老醋蜂蜜水就是醋廠用於接待客人的飲料。在老嬰的店裏,她還創作了一種特調「威士忌酸」,用到了永春老醋、波本威士忌、冷萃烏龍茶和可樂。永春老醋雖然酸度高,但柔和而醇香,所以制作飲料也不突兀,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口味碰撞。

5

麻粩

十多年前,我采訪台灣【漢聲】雜誌的主編黃永松,請他聊聊從小到大在台灣過年都吃些什麽。他提到一種叫「芝麻粩」的甜食時眼睛發亮,說那是他童年的最愛,可惜隨著各種膨化劑、添加劑塑造而成的、具有香甜口感的零食變得流行,這種老式手工糖果反而逐漸失去了市場。當泉州人和我講他們春節饋贈親友少不了這個「麻粩」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同一種食物。

▲花生口味的麻粩是本地人的最愛

麻粩的外形就像是一個長條形的、圓胖的蠶繭,掰開之後,是棉絮狀的中空,咬一口,脆脆香香,又口感輕盈。 在制作麻粩最出名的永春達埔鎮,我拜訪了這項「非遺」制作技藝的傳承人、永春順記麻粩的老板洪義彬。他說這種蓬松的效果,離不開「炸胚」的過程。本地檳榔芋磨碎,按照7∶100的比例加入揉好的糯米面團,然後搟制成大張面皮,再切成長方形的小片,經過晾曬後便是「胚幹」。炸胚是見證奇跡的過程。油要選用棕櫚油,才不會在放置後產生難聞的「哈喇味」。控制好油溫,經過兩遍炸制,胚幹才能一點點膨脹起來,「像是漳州那邊就炸不了我們這麽大」。接著經過白糖和麥芽糖混合的糖漿後,再在芝麻中打個滾,就是成品的麻粩。

本地人最喜歡的是外面裹了花生碎的花生粩。近幾年,洪義彬新增加了 燕麥、肉松、芝麻海苔等不同口味,以及只有原來一半大小的「珍珠粩」, 以滿足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能夠與時俱進,也是這種傳統糖果在閩南地區依舊保持生命力的要義。

(本文選自【三聯生活周刊】2024年第6/7期)

END

本文作 :丘濂

本文攝影:黃宇

微信排版:布雷克

微信稽核:同同

三聯美食征求讀者投稿。

你的家鄉有什麽美食呢?

如果你也想分享自己舌尖上的最愛,歡迎隨時給【三聯美食】微信投稿!

原創投稿發至: [email protected] n, 此信箱長期開放。

投稿需保證原創,且從未在任何公開平台發表過。 請作者保證投稿作品為自己的原創作品,未在任何公眾平台(包括個人公眾號)釋出過。作品(包括圖片)不含任何偽造、抄襲、洗稿及其他侵犯他人財產權、肖像權、智慧財產權問題,不涉及國家機密及他人商業秘密。若作品發生侵權或泄密問題,一切責任由作者自負。如因作者侵權等事項給本刊造成直接間接經濟損失,本刊保留向作者依法追償的權利。

一經投稿, 即預設由【三聯美食】編輯修改及發送。 20日之內未收到回復者,可另投他處。

來稿請寫明 聯系 方式 ,標題註明「 稿型別+ 章標題 」。

稿件字數 2000-3000字 為佳。

一經采用,我們將提供有競爭力的稿酬,真的特別有競爭力!

期待你的文字。

歡迎來到 「三聯美食」


長按二維碼關註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更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