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400塊錢的房子」背後,是中年人付不起的代價

2024-04-19情感

每當春暖花開之際,天上南飛的燕子都會回到北方。

同樣的,地上一部份人類,也開始了他們的「搬家」。

除開那些有房一族,不少人都會在這個時候找房子。

可能是因為城中村拆遷,也可能是換了工作,需要有一個離新公司更近的住處。

他們檢視公司附近有哪些小區,在各大租房網站上貨比三家。

都說「房子是租來的,但生活是自己的」。

即想選擇漂亮美觀的,又想交通便利一些,這無可厚非。

但最近有一種房子,租房人一定要小心。

那就是「串串房」。

前段時間,【法治日報】報道了一則租房亂象。

去外地打工的潘先生租到了一個「物美價廉」的公寓單間。

房租便宜,一千五不到,內部裝修還極為精美。

潘先生二話不說,立刻簽下了租房合約,搬了進來。

可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他感覺到身體明顯出問題了。

先是頻繁夜間失眠,後來是鼻子不舒服,洗頭掉頭發。

身體的異常狀況,讓潘先生起了疑心。

當然,這個時候他還沒有意識到是房間的問題。

只是上網查詢,想知道自己是得了什麽病。

搜著搜著,他看到了一個關於「串串房」的科普視訊。

「新裝修的房屋、幾乎沒有居住痕跡、使用的材料和家具極為劣質。」

潘先生立刻想起了房間內久久不散的異味。

它有可能正是「串串房」裏必有的甲醛。

很快,他找來了專門的檢測機構,檢測出室內甲醛等有害瓦斯嚴重超標。

同時他也註意到了家具的出廠時間,是今年的1月份。

這才恍然發覺:

他入住時,這個房間剛裝修好不到一個月。

事情發展到這裏,前因後果一目了然。

潘先生正是租到了危及身體健康的「串串房」。

這才出現了一系列不適。

「串串」一詞出自於重慶話中對「炒房客」的稱呼。

串串房自然也就意味著:

這是炒房客透過低買高賣的方式獲利的房源。

「串串房」往往有以下三種特征:

一是老破小爆改精裝房。

串串房的前身多為老破小和毛坯房。

為了方便在短時間內回本賺錢,炒房客會將房子在短時間內「改頭換面」。

精裝新房,加之租金便宜,自然能吸引更多的人入住。

這些房子從外觀上看,往往是時下流行的北歐風、簡約風。

不論是從照片看,還是實地探訪,都能感覺到房子的「幹凈整潔」。

然而一旦入住,危險的時刻就來了。

二是裝修中看不中用,屋內多為雜牌家具。

串串房的裝修雖然看著精美,但大多華而不實。

往往是透過幾萬的成本達到二十幾萬的裝修效果。

等住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廁所不防水,墻面會掉墻皮,五金沒多久就銹了。

櫃子也是用密度板做的,空調油煙機等家具則全來自於一些無名廠家。

不僅耗電,還極容易損壞。

三是有安全隱患,維權難。

串串房又稱為「白血病套餐房」。

輕則像前文的潘先生一樣,出現失眠掉頭發的癥狀。

重則可能因為長期吸入甲醛,導致血液系統受到影響,誘發白血病。

而當租戶發現了其中的健康隱患,想要維權退租的時候。

就會出現另一個大問題:

維權難。

正如前文的潘先生,當他拿著檢測報告找房東和中介時,得到的卻是「堅決不同意退租」:

「出租房裝修完都是這樣子,如果你敏感不接受,那你自己把房間轉租出去吧。」

省了錢,卻賠上了健康,還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房東、中介扯皮。

慘上加慘。

「串串房」走紅之後,點燃了租房人的危機感。

許多人拍下自己所在的室內布局,咨詢網友自己的房子是不是串串房。

又或者買專用的試紙進行測試,放臥室、放床頭。

測試透過了歡天喜地;測試沒過的只能倒黴自己當了這麽長時間的「人體甲醛過濾器」。

然而,在租房的世界裏,很多時候,住什麽樣的房子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看到一個網友回顧自己租串串房的經歷。

他明明知道那是串串房,但還是選擇住進去了。

原因很簡單:

身上沒有多少錢。

二房東推薦的兩套房子,一套房子月租450元,另一套400元。

為了「50元」的差價,他選擇了這套剛裝修完一星期的串串房。

衣櫃確實會散發著刺鼻的味道,他常常晚上被熏得睡不著覺。

但從沒真想過搬出去。

畢竟搬家就意味著租金更高,生活成本更高。

他只能透過各種各樣的辦法祛除這些刺鼻的味道。

衣櫃有味道,那就盡量不開啟衣櫃的門。

定期用肥皂水拖地、擦櫃子、擦床、擦所有的家具。

買了橘子吃了果肉,留下橘子皮放在窗邊。

以期透過橘子的氣味、肥皂水的香味,來壓一壓味道。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他攢下了一筆錢、有能力租更好的房子為止。

沒有人不想住地段好、裝修好、空間寬敞的房子。

但「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事情比比皆是,窮的時候沒有任何選擇權。

在外工作,就是在討生活。

夥食費、交通費樣樣都要錢,留給房租的部份本就不多。

有人選擇搬進了地下室,一天都曬不到陽光,

有人住進了公司,睡在辦公室的沙發上。

早上早早起來,避免被同事發現;晚上假裝加班,只為了能成為最後一個待在公司的人。

普通人的錢,不是賺出來的,是省出來的。

交通從打出租車,到坐地鐵坐公交,即使是共享單車,都要貨比三家,生怕被平台殺熟。

吃飯從下館子、頓頓外賣,到自制預制菜,周末做好了冰箱冷凍一周,節省精力,更省錢。

租房從精致的青年公寓,到合租,到老破小,到城中村。

「價效比」成為了越來越多人所註重的東西。

但在絕對的「低價」面前,沒有人會想承擔光鮮亮麗的成本。

東西,夠吃就好。

房子,能住就行。

開啟租房平台,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房子。

有精裝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直接拎包入住;

有大平層,空間大,突出舒適享受;

也有毛坯房,鐵皮屋,毛坯房,城中村裏的小單間。

變的是房子的格局,空間的大小。

不變的是,每一個人想要在這個地方紮根求生的心。

看到過一個媽媽說夫妻倆帶著孩子從城中村的鐵皮屋,搬進了幾千塊錢一個月的樓房。

當初,住在城中村裏,月租450元。

進了房間,是客廳,也是臥室,更是用餐區。

一張桌子擺出來,一家四口坐下去,再也無人能夠落腳。

住在這裏的日子很「有趣」。

下雨了屋頂會漏水,地磚也能滲水。

不知道哪裏來的老鼠蟑螂,會經常來做客。

放在門口的食用油,也會被人「順手捎走」。

每年都想過回老家,認為生活太苦,賺錢很累。

但又總覺得大城市有機會,孩子在這裏能有更好的未來。

「回老家,大人是能過下去,孩子的學習怎麽辦呢?」

這樣的生活過了5年,他們終究還是要搬家了。

因為這裏要拆遷了。

最終,他們從陽光照不進來的奈米房,搬到了三千多一個月的兩居室。

采光很好,也離孩子的學校更近。

可生活壓力一下子變得很大。

但他們還是在咬牙堅持著。

沒有不苦的日子,只有想要為之努力的目標。

往前,為了家人,他們要省吃儉用;

往後,為了孩子的學業,他們要拼盡全力。

但只要留下來,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這裏有他們的家。

作家劉亮程在【在荒野】一書中寫道:

「一個人心中的家,並不僅僅是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在這間房子裏度過的生活。」

房子是別人的,但生活始終是自己過的。

每一間出租屋裏上演著的都是普通人的苦難文學。

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出去上班,天黑了才回家。

半夜還要跟偶爾出沒的蟑螂老鼠戰鬥。

走街串巷挑挑揀揀租下來的房子,看裝修,看采光,看鄰裏關系,看交通便利。

看到最後,打動自己的還是房租便宜與否。

只為了能夠讓自己攢下最多的錢,給以後更多的保障,

對於他們來說,生活不只是苦,還有盼頭。

存款越來越多,和家人團聚的時間也就越來越近。

屋子再破爛,也是一個靈魂可以暫時棲息的住處。

雖然這個房子並不屬於自己,雖然偶爾和房東會有摩擦,鄰裏相處會不順利。

又或者到了明天後天,就會從誰的口中聽到拆遷、房租漲價的事情。

到那時,我們也許將再次背上行囊,走走停停,尋找新的棲息地。

但捲動的石頭,不長青苔。

人生也是,有勇氣踏出第一步,才有能力走到最後。

或許哪一天,一盞被熄滅的燈就會重新點亮。

或許哪一天,有一盞燈也會為我們而留。

點個 【在看】 ,願異地的我們都能搭建一個安穩的「家」。

你們有過租房的經歷嗎?現在擁有了自己的房子嗎?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