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新型婆媳關系」正在流行:婆婆不受氣,兒媳不委屈,老公不為難

2024-05-09情感

前段時間,看到一位網友吐槽自己的婆婆是個「雙面人」。

自己剛生完孩子,正在哺乳期。

丈夫在家,婆婆做個飯,鍋裏全是排骨;

丈夫不在家,婆婆做的飯,湯裏只有配菜。

自己想吃燕窩,婆婆說燕窩寒涼,哺乳期不適合吃。

但等到小姑子懷孕,婆婆又當著她的面對自己的女兒說:

多吃點燕窩,對寶寶好。

她忍不住向丈夫抱怨,可丈夫根本不相信:

「我媽對你這麽好,你想多了吧。」

無奈的她只好在網上發泄情緒,意外炸出一群和她有相似經歷的兒媳婦。

「她兒子下班回家,她就到我臥室搶著抱孩子;她兒子不在家,不叫她連我臥室門都不會進。」

「在我面前裝作跟我一個陣營,背過去就跟她兒子告狀。」

「在微信上說我和我老公孝順,監控裏聽見她到處罵人。」

提起這些辛酸淚,想必很多女性都能說上兩句。

都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倘若婆婆直來直往,就算有什麽矛盾誤會也能當場說開。

可若是婆婆表面和氣,心裏卻藏著不說。

那家庭即便表面風平浪靜,背後也是危機四伏。

中國婆媳為什麽難相處,其實就是三個字:

太擁擠。

【社會變革與婦女問題】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調查:

「在中國離婚家庭中,有近半數的夫妻離異,是由婆媳關系造成的。」

出於養老、育兒或經濟問題等。

很多新生家庭即便已婚已育,也免不了跟公婆住在同在一個屋檐下。

距離近了,齷齪自然變多了。

曾經聽見一位朋友忍不住抱怨婆婆抱怨丈夫。

仔細一問才明白:

原來她總覺得婆婆「包藏禍心」。

平時兩人親如母女,有說有笑。

婆婆閑暇之際還會幫她做做家務。

她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神仙婆婆,直到有一天丈夫抱怨她不該總是讓老人幹活。

「我媽年紀大身體不好,你別總是讓她做家務,我不在家,你幫我多照顧照顧老人不行嗎?」

當時的她急著爭辯,一旁的婆婆卻掉下了眼淚。

後來仔細回憶才發現,婆婆總是在吃完飯後,當著一家人的面提出她來洗碗。

有時候一家人看電視,婆婆還會拿起拖把拖地。

在這之後,她忍不住開始懷疑婆婆是不是喜歡當面一套背面一套。

日子過得緊張無比,在和婆婆的相處過程中生怕踩地雷。

她百思不得其解:

婆婆這樣做,能有什麽好處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

因為一個家庭裏,只能有一個男主人和女主人。

以往的家庭結構裏強調了長輩的重要性,約束女性孝順公婆。

所謂的婆媳關系,只是一家獨大。

可是如今的婚姻,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小家庭與大家庭之間,亦或是小輩與長輩之間。

都普及著「彼此平等」的觀念。

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上,誰能先發制人,誰就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有的懂得適當結束,把空間留給小家庭。

可有的則希望自己能繼續成為家庭的主心骨。

這樣的婆婆可能會很強勢、控制欲也強,希望所有人都能順從她、在她的掌控之下。

也有可能習慣於做「雙面人」,一邊和和氣氣,一邊暗地挑撥。

能讓兒子看見自己的好,又能在軟硬兼施之間讓兒媳婦低頭。

李銀河曾經說過:

「在中國傳統家庭裏,親子關系是重於夫妻關系的;

在現代核心家庭裏,是以夫妻關系為主、以親子關系為輔的。」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婆媳關系相處好不好,都要看婆媳背後的男人。

是婆婆的兒子,也是妻子的老公。

倘若遵守傳統,以親子關系為主,丈夫這一角色便會成為「媽寶男」。

假使他以現代家庭關系為主,他則會成為父母眼中的「不孝子」。

所以,當大多數婆媳關系出現問題時,讓男人陷入兩難境地的,不是左右無法兼顧。

而是身份的倒置:

在媽媽面前當好老公,在妻子面前當好兒子。

身份的錯位,決定了問題永遠無法找到解決的突破口。

網上一位丈夫的自白,便體現了這一點。

因為穿衣服的事情,婆婆和兒媳婦都鬧得很不開心。

那天是請親戚吃飯,一家人準備出門。

婆婆看兒媳婦穿得少,覺得風大會冷,建議對方穿厚一點的衣服。

妻子先是禮貌拒絕,說她收衣服時感受過外邊的溫度了,這樣穿不覺得冷。

但婆婆還是再三建議她穿厚點。

次數多了,妻子便不耐煩了,直接扭頭生氣:

「我不換!」

後來兩人便陷入了冷戰。

而這個丈夫呢?

他去跟媽媽聊天,結果聽了一耳朵媽媽對妻子的抱怨。

試圖緩和兩人的關系的她,只顧著為妻子說話,換來的卻是媽媽的難過。

以及對兒媳更深的成見,對兒子行為的失望。

他又想著去勸勸妻子,準備拿衣服給妻子換上。

但這一舉動,仿佛火上澆油似的,讓妻子也不滿意起來。

「你都沒有站在我這邊,和你媽是一夥的,還拿衣服。」

夾在中間的丈夫一邊左右為難,一邊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揪不出什麽錯處。

但實際上,丈夫的「拎不清」永遠是婆媳矛盾的催化劑。

站在親子角度,從小接受父母教育的丈夫,天然地對婆婆的價值觀更有認同感。

再加上孝順長輩的思想,總是下意識地希望妻子再軟和一些,溫順一下。

就像這個故事中的丈夫,他認同母親的做法。

也希望妻子能孝順長輩,主動低頭。

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只會導致矛盾的惡化。

因為丈夫的行為無異於:

把孝順媽媽的事情交給妻子,把照顧妻子的責任交給媽媽。

在身份錯位之後,進行了責任的甩鍋。

但正如父母都很難對孩子道歉一樣,大多數的婆婆也不可能向兒媳婦低頭。

同時,兒媳婦也很難順應丈夫的道德綁架,接受孝順外包。

到最後,婆媳關系逐漸演變成夫妻問題,走向破裂的結局。

前文的丈夫分享故事後,得到了一位男性網友的評論。

「我經常跟我媽說,千萬不要把我老婆當親人,正確的做法是應該始終把她當做一個客人。」

因為婆媳關系是由丈夫作為中間人維系著,彼此之間並沒有深厚的情感做支撐。

距離太近,就越難相處。

作為客人,反而能保持一團和氣。

臨近40的他越發明白這個道理,好的婆媳關系根本處不出來。

第一,婆婆不可能成為親媽,兒媳婦也不可能變成女兒。

和諧的親子關系,允許孩子對父母的「冒犯」。

但大多數的婆媳關系裏,婆婆想要長輩的姿態,兒媳婦想要女主人的位置。

長輩單方面的「我為你好」,往往只能是自作多情。

第二,很少男人能做好婆媳關系的潤滑劑。

婆媳矛盾裏,沒有對錯,只有立場。

而丈夫往往是最關鍵的角色。

獲取對方的支持,就意味著誰成為贏家。

但大多數人往往只能陷入兩難境地,或者拉偏架,讓其中一方不滿意。

到最後,不論婆媳關系是好是壞,都難免有人苛責丈夫的處理。

正如前文的丈夫,他認為他做得足夠好,能理解兩方的感受,也試圖周旋當說客。

換來的依舊是兩頭不討好。

這樣的情況,放在現實,比比皆是。

第三,婚姻是兩個人把日子過好,不是三個人一起把日子過糟。

婆媳出現矛盾的根源是,總是出於團圓等目的,好心辦壞事。

讓兩個明明相處不好的人,偏偏要湊到一塊去。

強求兩個人實作關系和睦,而不是尊重雙方,允許自我的空間。

要知道,「 沒關系 」是家庭關系中的不過界。

也是遇見矛盾時的不介意。

在這裏,或許每個人都要明確一個事實:

組建家庭的意義,不是為了吵架,而是為了幸福生活。

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婆婆,也不可能有做得面面俱全的兒媳婦。

更不可能有左右逢源的丈夫。

遇上了是好事,是幸運。

遇不上,也要尊重彼此的差異和缺點。

距離,會讓婆媳關系,變得更好。

放低期待,才能讓彼此的相處,更加融洽。

點個 【在看】 ,願每個家庭,都能有舒服的空間和溫暖的關系。

你們在婆媳關系中遇到了什麽難題嗎?作為丈夫/妻子又是怎麽處理婆媳問題呢?你理解中的婆媳關系中,婆婆、丈夫、妻子應該是什麽角色呢?

歡迎來留言區和我們聊聊,分享一下你的故事吧。

作者 | 微微

編輯 | 張敬,兩眼帶刀混賬到老。

主播 | 夏萌,用我的聲音溫暖你的睡前時光。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