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徐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範仲淹有詩雲:「南陽有絕勝,城下百花洲。」
那年,改革失敗的範仲淹外放到河南南陽:
修亭、築閣、造百花洲、設立花洲書院,教化民風,忙得不亦樂乎。
有一天,他收到朋友滕子京從嶽陽寄來的信,還有一幅洞庭晚秋圖。
滕市長說,我管轄範圍內的嶽陽樓已重修完工,邀請範詩人撥冗寫篇美文宣傳宣傳。
朋友相求,豈能拒絕?只是,範仲淹並沒有到嶽陽樓打卡,怎麽寫?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加上幼年在洞庭湖畔讀書的記憶,這位文壇大佬很快腦補出一篇文章。
這便是「北宋散文的壓軸之作」【嶽陽樓記】的緣起。
時光倏忽,悠悠千年,人去樓空,滄海桑田。
嶽陽樓依舊屹立在洞庭湖畔,驚艷了千年時光,【嶽陽樓記】依舊在書卷和朗朗書聲裏流傳千年。
讀懂【嶽陽樓記】,你就會明白人生的孤獨,無常,命運。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滿目蕭然,感極而悲。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範仲 淹手執筆墨,遙想洞庭湖無 限風光:
秋天,秋雨綿綿,濁浪沖天,連月看不到太陽,那些文人就會傷春悲秋,淒淒慘慘戚戚。
春天,春暖花開時,沙鷗翔集,湖面恢復平靜,那些騷客又會心曠神怡,精神抖擻。
總之,湖面的風光隨天氣改變,遊人的心情又隨風景而定。
【嶽陽樓記】中這兩句,說的是風景,也是世情。
天氣變化莫測,人們的心境隨之流轉不定,一霎柳暗,一霎花明。
範仲淹站得高,看得遠,認識這種心態的桎梏。
他所追求,是無所偏頗、相容並包的大格局。
這種格局,就像蘇東坡任職杭州時,閑來遊西湖寫下的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在他眼裏,晴天雨天,都很好,各有各的好。
這種格局,也像蘇州留園內的一個亭子,亭上有一匾額,寫著: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意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管怎樣的風景,其實可都值得欣賞,真正的智者,日日是好日。
一個人,若以分別心看待萬物,便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西方大哲人羅素曾說:
幸福的本源,是人生的參差百態。
心態正了,才能順其自然,活得也就沒那麽累了。
胸襟廣了,才能海納百川,笑看世間生旦凈末醜。
格局大了,才能包羅永珍,領略旅途中的氣象萬千。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人生一世,總在上下求索。
幼年喪父的範仲淹,隨改嫁的母親從蘇州到了長山的朱家,改名朱說(yue)。
朱說同學好學上進,勵誌苦讀。
每天早早起床,煮一鍋粘稠的粥,涼了,切分成四塊,早上兩塊,晚上兩塊,拌上腌菜。
吃飯的問題就這樣解決,將更多時間用於讀書。
長大後,得知身世的他很想爭一口氣,決定出人頭地,有所作為。
於是背起行囊,帶上喜歡的琴和劍,去往大名鼎鼎的應天書院。
劍膽琴心的少年,風塵仆仆的遠方。星光熠熠,不負趕路人。
在學院五年,他除了早起,晚上還用冷水洗臉,趕走瞌睡蟲,繼續挑燈夜讀。
他謝絕同窗贈予的美食,寧願喝粥果腹,只為抵制誘惑,克制欲望。
他在佛前發願:此生若不為良相,造福百姓,便願意做個良醫,普濟蒼生。
這位斷齏畫粥的寒門貴子,26時進士及第,從此踏上仕途,載沈載浮,一步步成為受世人敬仰的範仲淹。
他所求的仁人之心,是處世的熱忱之心,做事的赤子之心,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的千古聖賢讀書心。
這是他讀書的誌向,也是他活著的信念。
曾國藩家書中有言:
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恒,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誌,都可以做得到。
奇洛基因為信念,跋山涉水,飛躍千裏,只為去南方度一個暖冬。
對待讀書要像對待信仰一樣堅定,對待信仰要像對待讀書一樣深情,那必然會有所成。
持燈者,行將遠。有誌者,事竟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八個字,是範仲淹的人生觀。
不因事物美醜而喜怒,不因個人得失而悲歡。
世界風起雲湧,我自人淡如菊,如如不動,以不變應萬變。
正如莊子【逍遙遊】中一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嶽陽樓重建完成時,滕子京的朋友和部下紛紛前來表示祝賀。
他覺得沒什麽值得慶賀,反倒想痛飲一場,再憑欄慟哭一場。因為,他想起自己被貶嶽陽的失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範仲淹既是勉勵朋友,也是在鞭策自己。
電視劇【清平樂】中,範仲淹因直言進諫觸怒宋仁宗,被貶到桐廬。
馬車到了桐廬郡,他與迎接的老友談笑風生。
駐足四望,覺得雖然被貶,卻有幸來到這麽一個青山綠水的好地方。
於是脫掉鞋襪,踏進山溪,掬一捧溪水,暢飲一番,然後開始吟詩。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取得一點小成績,就飄飄然,忘了幾斤幾兩,受了挫折,一下子就蔫了,還要怨天尤人。
總之,得意也忘形,失意也忘形。
【金剛經】中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人生苦短,想通了,凡事便沒什麽值得斤斤計較。
世事無常,看開了,當明白順境逆境應泰然處之。
擺脫情緒的枷鎖,以平常心看人間百態,超然物外,不計得失,那一切都不是事,人生也自然處處喜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如果用一個字概括概括範仲淹的一生,那就是:憂。
他所憂,不為寶馬雕車、鳳簫聲動,是憂國憂民,憂四面邊聲連角起。
範仲淹除了在廟堂秉公諫言、主持改革,還治水修堰、興辦學院、戍守邊疆。
不管身處何方,他都為家事、國事、天下事操碎了心。
皇太後劉娥去世後,宋仁宗親政。很多曾受太後打壓的朝臣站了出來,對她進行各種批評。
同樣被太後打壓過的範仲淹秉公直言,提醒宋仁宗,應該看在太後所做功勞的份上,掩其小故,全其大德。
宋仁宗聽取建議,下令不準眾臣妄議太後往事。
在河南睢陽講學時,一個叫孫秀才的人想要獲得遊學費用,範仲淹贈予他一千文。
第二年,孫秀才又來,範仲淹照樣贈予一千文,問他為何要遊學四方。
他說,家有老母,無力贍養,又不甘心荒廢學業。
範仲淹想起自己的求學生涯,願意給孫秀才一個讀書的名額,每月還可得一筆錢財供養。
秀才很珍惜這個機會,發奮苦讀,十年後成為受人尊稱的「泰山先生」。
以推己及人的心理,開啟皇帝心結,維護朝廷安穩,又以推己及人的心理,慷慨解囊,為別人排憂解難。
範仲淹和他敬仰的聖賢一樣,「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從寒門走出的範仲淹,獲得貴人相助的孫秀才,都在告訴世人一個道理:
當你自己有了吃苦耐勞的毅力,隨遇而安的能力,命運自會給出最好的安排。
你成為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命運。
微斯人,吾誰與歸?
如果沒有品德高尚的古人,我同誰一起呢?
範仲淹在心裏發出這一聲叩問。
這叩問背後的孤獨,像唐代詩人陳子昂,因為報國無門下,獨自登上黃金台,向天地發出那千年感喟。
作為無名之輩,如果我們夠選擇,誰不想過一種庭前花開,屋後桃李,雞犬相聞,閑來擼貓的生活?
但這樣,就不孤獨了嗎?
演員王建國曾用一個段子闡述了絕對孤獨的內涵:
一個看墳地的人,手機沒電了,他想充電,方圓十裏只有他一個人,他想逃跑,但是不能,他需要靠看墳這份工作償還貸款。
這時候,他最害怕和最希望的是同一件事——有人跟他說句話。
那真是孤獨得一點招都沒有。
最後王建國說,其實他非常喜歡孤獨,只有孤獨讓他感到平靜、安全。
從某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都是自己生活裏的看墳人。
但別忘了,學會在孤獨中與自己相處。
熬過每一個孤寂至暗的日子,終會迎來生活的甘甜。
正如林語堂說的:「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
熬過孤獨後,生活也可以孤獨的這麽人情味十足。
因為孤獨,是閱世的智慧,也是向內探索的勇氣。
猛虎總獨行,牛羊才想成群。
心有所向者,獨行亦可成眾。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的應邀之作,卻驚艷了幾個世紀。
就連明末文人金聖嘆喜歡毒舌,卻也在讀過後大加贊美:「聖賢心地,聖賢學問,發而為才子文章。」
白雲蒼狗,往事越千年,相同的困境總在不斷重復上演。
但平凡如你我,都能從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迷茫時前行,悲傷時自渡,絕望時發光。
天地悠悠,人生漫漫,這始終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
點個 「在看」 ,與朋友們共勉。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王維 【相思】
作者 | 江徐 , 來源 :帆書 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
主播 | 沙漠之狐,微博@狐貍愛CUC,公眾號:笙夜時間。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