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平時租房,為了能住的好一點可謂是絞盡腦汁,但卻始終無法盡如人意。
有人為了圖省事住公寓, 代價是每晚都要忍受差勁隔音帶來的騷擾 ,但整租民房又得押一付三,令錢包窘迫不已。也有人為了價效比選擇合租,以為自己可以共享一個大客廳,卻每天為了爭奪衛生間而怨氣滿滿。
就在大家都覺得,租房永遠沒有完美解法時,一些格局開啟的朋友, 卻在大學裏找到了真正的安樂窩。
圖源@季季 YY
大學裏的家屬院,是常年被外人所忽視的隱秘地帶。
大家在校時只知道諸多教授在此居住,壓根就沒想過能和老師們同住一個小區;而工作後租房總是考慮離公司近不近,更是沒再想過回大學居住。
只有住過的人才知道,大學家屬院到底有多香 ,「住在大學裏,你下班有食堂吃,飯後可以去體育館運動打球,宿舍樓不遠處就有菜市場,賣的菜比山姆便宜還新鮮。即便畢業了, 也可以當一個一直被照顧的學子。」
圖源@無添加奶球
正因學校知道學生們沒什麽購買力 ,不能像打工人那樣,頭腦一熱就去附近健身館辦個卡,每個月花兩三千點外賣過日子, 所以後勤部門會盡量為學子們置辦好剛需的配套設施。
入住校園的打工人 ,則像是與河馬共生的牙簽鳥一般 ,「本質上已經不屬於校園中的一份子了,但依舊可以在這裏啄食一份福利。」
圖源@季季 YY
有人以為需要辦理各種復雜的手續,才能獲準在大學校內租房,「校園畢竟不是普通小區, 住進去 總會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偷感。 」
實際上你隨便找個租房平台,或是散步時去家屬院附近轉一圈,都能看到公開的大學內房源,不用擔心自己租住此處會被排斥。「憑租房合約辦一個住戶證後, 哪怕是禁止學生出入的時間段,你也可以隨便出入。 」
大學就像是打工人的「 天然養艙 」,平時在職場染上的焦慮,都能在此地被化解。
失眠的人住在校園裏,生物鐘會自然變規律,「 早上有廣播叫你起床,晚上校園萊恩靜得連根針落下都能聽見 ,處處彌漫著一種早睡早起的氛圍。」
圖源@佛系的求職學長
打工人們做夢也沒想到,曾經費盡心思考學的自己, 如今竟然可以隨心所欲地擇校入住。 「985、211是基本要求,如果為了景色優美,推薦入住農業大學。看病方便可以考慮醫學院, 要是有了孩子,去師範大學入住更好找家教。」
有人把大學畢業,當作進入社會的起點。而真正會生活的人則頓悟了——宇宙的終點,是住進大學。
普通人住在別處,推開家門對著的就是樓道。住在大學裏才知道,你 真正的家門其實是校門。
「外人進來需要報備, 而 你足不出校就能解決吃喝拉撒的所有需求。」
圖源@一條小小魚
北漂四年的可雨,前年就住進了某211農業大學裏。她記得當時看房時,發現學校家屬院的裝修都比較老, 「 本來還在糾結要不要去住精裝公寓,結果在校園逛了一圈就打消了念頭。」
「學校配套和外頭最大的區別, 就是這裏的一切都有隱形背書 。比如家門口的菜市場,之所以賣得便宜且新鮮,是因為學校的教授領導們都是常客。 如果有人幹黑心生意,不用你打12315投訴,他們會立馬出手整頓。」
圖源@貓貓狗
可雨後來在大學住久了,發現建築老舊,其實也不是硬傷。「因為家屬院的房子,起碼都有獨衛和廚房, 處處為生活考量而設計。 」
她還發現,「打工人一旦住進了大學校園裏, 身上就會被動產生一個光環, 讓周圍人對你的態度變得客氣許多。因為大家看你的面相老成,會默人你是學校裏的老師,進出校門時門衛都會笑著和你打聲招呼。 」
圖源@接化發
生活在校園外,普通人為了擴充套件人脈,只得活躍於各種應酬酒局之中。 但住在校園裏,便等同於生活在了學術社交圈的中心。
滬漂寧寶,去年剛住進大學時,以為每天和自己打招呼的鄰居,只是一個性格外向的小老頭。結果某天在校門口的展覽窗前,才發現對方竟然是某學院的知名博導。
還有一段時間他在學校湖裏釣魚,和一位大叔結交為了釣友。本以為對方和自己一樣都是閑人,後來才知道他是某學院的院長。
圖源@洋洋小寶
打工人平時解決三餐時,都會萬分糾結,做飯沒時間,點外賣又貴又不健康。 住進大學校園後,才懂啥是真正的吃喝不愁。
寧寶考察過,「越是 好的學校,配套設施通常越豪橫。 就拿食堂來說,一般都會有好幾個,每個食堂的菜系都不一樣,能照顧到五湖四海同學們的口味。學生們來吃可以刷飯卡,住在學校裏的打工人,直接刷支付寶一樣可以買。 平均二十多塊一頓,吃的比外面四五十還要好。」
「並且大學裏的食堂和食堂之間,基本隔著比較遠,加上校園裏不能打車, 你就只好飯前飯後百步走,順便活到九十九。」
圖源@佛系的求職學長
有人住進大學後,就會進入失聯模式。「大學校園之大,足足有幾千畝之多。對旁人而言沒概念,但對住進去的人來說, 就等於是邁入了另一個世界。」
可雨以前每周末,都會外出city walk打發時間。現在她休息時間幾乎不會出校門,因為「city處處是誘惑,走幾步就會沖動消費一筆錢, 只有校園既能walk,又不用花錢。」
「你可以解鎖許多免費的快樂,比如去操場上請體育系的男大喝奶茶,讓他們教你點健身知識,或是去圖書館看書充實一下頭腦,再去教室裏蹭幾節課聽聽。 而這些計畫只要出了校園,想體驗就必須要付費了。」
曾經上學的時候,許多人都曾想方設法從大學裏搬出去住,寧寶就曾這麽做過,現在才領悟自己當初多麽不懂事。「當時只想著要自由和獨立,結果進了社會無依無靠了,才念起大學生活的好。 再想入學時,卻尷尬地發現自己考不上研。」
住進大學後,她發現自己雖然不能像大學生那樣在校園來去自如, 「 但起碼能蹭到八九成的生活配套。」
圖源@嘻嘻卡比
社會人士在校園活動,沒法像學生那樣可以從圖書館裏借書。一些學校的遊泳館必須出示證件才能進入,校園超市也只有學生才能享受折扣。
「打工人住在裏面的感覺,就像是在給大廠做外包。不能享受完整的福利,但待遇已經很不錯了。」
上班族不奢求能在校園裏,被當成祖國的花朵一樣處處呵護,但求住進家屬院後, 能有一種打心底的安全感。
大部份人在外租房時,每次離家都要反復檢查自己是否鎖了門。「但在大學裏就算是偶爾忘記鎖門,也完全不會擔心。因為你的鄰居很大機率都比你厲害,看不上你家那點東西。 」
圖源@小叮當
有人不願自己多受一點委屈,所以租房時的標準格外苛刻,「要近地鐵,又要住戶人少,安全系數高,環境安靜。且社群鄰裏間的氛圍一定要好,物業也負責。」 結果找遍全市房源,發現只有大學可以滿足要求。
甚至有打工人的父母把大學家屬院, 視作是孩子外出工作的庇護所。 「這樣就不擔心,他在外住著會遇到什麽危險了,學校裏的環境畢竟比較單純。」
圖源@天高路遠
在成都工作的嘎吱,去年剛和老公有了孩子。兩個人最近決定 帶著孩子住進某理工大學裏。
「雖然我和老公的公司,都離大學有一定距離,但是學校門口就有配套的幼稚園,方便上班時接送孩子。並且學校氛圍好,將來也利於他成長, 從小就能教育他‘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像別的哥哥姐姐一樣在這讀書’。」
圖源@恁恁
可雨平時在北京某廠上班,每天精神都十分緊繃,「為了不被最佳化,時刻都想著自己該怎麽盡善盡美地完成工作,不知不覺連該怎麽生活都忘了。下班後就算沒事也會繼續呆在辦公室, 因為不知道回家後可以做什麽。」
住進大學後,她終於過上了「賺互聯網公司的錢,過大學生生活」的日子。「回家後,時間早就去食堂吃飯,天黑了就去操場散散步。就算是深夜才回家, 也可以在人工湖邊看看錦鯉舒緩一下壓力 ,夜裏的紅魚才格外好看。」
「以前上學時,覺得外面的生活才精彩,現在才醒悟, 原來校園生活才是頂配享受。」
許多人在外漂泊的時候,都會經歷不時襲來的疲憊感。 可一住進大學,甚至感覺生活都變得順利起來。
嘎吱搬進校園時,看中的另外一點就是,「大學總是依山傍水的風水寶地,你可以說這是玄學,但是老祖宗說這樣的環境好,肯定自有他的道理。受大學的氛圍熏陶久了, 一個人或許會不由自主地改變生活習慣,變得容光煥發。」
圖源@李小飛
不過,在大學裏租房,租金還是會比在外面稍貴一些。「具體看城市,比如在廣州,可能貴四五百,但到了北京可能就是一兩千。」甚至像清北這樣的頂流大學, 「一個只有鐵架床的小兩室,都能租出一萬元的高價。」
寧寶起初也因為租金,反復衡量過在大學裏租房到底值不值。最後想通了,「只要不是太離譜,多花一點錢也沒關系,因為在大學裏租的不僅是房,更是一種氛圍和生活方式。你眼裏能看到的溢價,早都被它環境所提供的附加價值抵消了, 甚至會在其他的消費方面進行反哺。」
圖源@萬物分析師亞隆
寧寶舉例,曾經在校外時,她隨便理一次發都要一兩百塊錢,「學校裏的平價理發店,基本只要幾十塊錢就可以搞定。男生如果只是想稍微修一下頭發, 十塊二十塊就可以推一個知識分子同款平頭了。」
她給朋友們的建議是, 「如果你想充分利用大學裏的所有資源,還可以根據特定需求來篩選院校。 比如有寵物的朋友,盡量可以選擇211的農業大學,因為校內一般會有配套的動物醫學院,對養寵人士比較友好。而熱愛健身的朋友,可以優先考慮體育大學。」
圖源@龍毛毛
有人一開始選擇搬進大學,或許只是 機緣巧合、 陰差陽錯。 時間久了才開始慢慢理解,打工人在校園住久了心態到底會有什麽樣的變化。
「一開始沒感覺多驚艷,後來才發現這裏的松弛濃度和別處不一樣,住進來就等於和消費主義割席了。 時間久了甚至會產生自己本職工作就是在校自由人,上班才是兼職的心態。」
ENDING
有人住進大學後,就再也不肯搬出去住了,甚至連房子都買在了大學裏。主打一個一輩子都不畢業,在大學裏當一個 學寶人。
但住在大學裏也頗有一些不便之處,比如外面的車不能隨時都開進來,快遞受管理只能放在站點,需要集中專程去取。
但這些小瑕疵,對住在裏面的人而言,恰好是一種顯得可愛的「笨拙感」。當你覺得自己在外面的loft更精致,附近的餐廳更網紅時,住在大學裏的人只會覺得, 「在這裏的生活或許不夠矚目,但安心又踏實,確認是一種知識的味道。」
【今日話題】
你想住進大學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