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憑什麽姥姥把我帶大,卻要我多孝順奶奶?」

2024-03-01情感

朋友前幾天突然打來電話,哭著說:

「我當初怎麽瞎了眼,嫁給這種忘恩負義的男人!」

追問之下才知道,問題出在她老公身上。

朋友是本地人,家裏就她一個寶貝女兒。

當初嫁給外地老公,家裏沒少反對的,直到男方保證家裏還有個哥哥,婚後不回老家,才勉強答應這門婚事。

老人家想著獨生女兒在身邊,有個什麽急事能找到人。

結果老大一出生,倒成了姥姥姥爺的責任:

幫忙坐月子,一把屎一把尿照顧老大;老大上幼稚園了,還要整天來回接送。

老二出生後,姥姥表示自己身體不好,要奶奶過來帶孩子。

如果還要讓娘家幫忙帶,就讓老二跟媽媽姓。

一聽這話,朋友老公特別生氣,還私下跟孩子說:

「記住了,以後要孝順奶奶爺爺,他們才是你的親人,姥姥姥爺是外人,都不想帶你了。」

可奶奶爺爺不願意離開老家,逼得朋友打算辭職在家帶娃。

眼看女兒要放棄工作,本來硬起心腸的姥姥終究不忍心,還是讓步了。

最近老人家帶老二出去買菜,彎腰時起不來,不小心摔了一跤,怕耽誤照顧孫子只能在家擦藥酒,走路一拐一拐。

看到媽媽這麽辛苦,朋友再次跟老公提起讓他爸媽過來,老公不願意。

朋友越想越難過,憑什麽這些年出力的都是自己的父母,到頭來,老公還總是跟孩子說姥姥是外人呢?

說起自己的父母的付出,朋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

生老大那會,朋友原本想請個月嫂。

但姥姥擔心別人照顧不夠細心,做的東西不合口味,就決定親自幫朋友坐月子。

天天對著菜譜研究月子餐,打電話請教有經驗的親朋好友,生怕自己操作不當。

照顧孩子這件事,姥姥更是上心到不行。

知道現在的孩子,不能輕易打罵、懲罰,就讓朋友訂一些和家庭教育有關的報紙,上網看文章,學習專家的養育方法。

甚至看到朋友對小孩發脾氣,第一時間阻止提醒,說別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有了老二,姥姥怕老大被冷漠,常常說「姥姥最喜歡你了,你要當個好哥哥呀」。

逢年過節,會主動提醒孩子打電話回老家問候爺爺奶奶,告訴孩子什麽是禮貌、孝順。

之所以不想帶老二,要奶奶過來幫忙,主要是不想朋友太累,一下班就成了全職媽媽,連個休息都沒有,所以才希望多個人來搭把手。

加上姥姥身體不太好,腰間盤突出,需要多休息靜養。

好幾次,姥姥痛到受不了,只能周末自己打車去看老中醫開藥。怕在家煎藥孩子受不了味道,特地找人代煎。

這些事,朋友嘴上不說,卻記在心裏,心疼媽媽的犧牲,更心寒老公的視而不見。

整天忙於工作的老公,一回到家就有煮好的飯、收好的衣服等著他。

看到姥姥坐在沙發上看手機,心裏直嘀咕,覺得老人家啥都沒幹只會躺平。

帶孩子回老家,還總強調要孝順爺爺奶奶多一點,因為每年只見一兩面,得多培養感情。

一邊是默默付出、不求報酬的媽媽,一邊是視一切為理所當然,還成天要孩子多孝順奶奶的老公。

朋友越對比,心裏越不平衡,擔心這樣下去,自己的家遲早出問題。

朋友的擔心,不無道理。

且不說姥姥感到委屈,就連孩子都滿是困惑:

明明是姥姥帶我長大的,怎麽就成了外人?

孩子的感受,最真實。

誰從小到大照顧他多一些,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和精力更多,他就認誰。

平時父母要上班,姥姥在家逗他玩,給他做好吃的,天氣好了帶他出去溜圈。

成長前幾年,姥姥的參與度絕對榜上有名,已經和媽媽一樣重要。

要是這時,爸爸總是旁敲側擊,給孩子灌輸「爺爺奶奶才是你最親的長輩」的觀念,孩子只會疑惑、不解和苦惱。

嚴重的話,孩子還可能受爸爸「雙標」的影響,輕看媽媽和姥姥的付出。

我家的小侄女,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從小到大,她都是姥姥一手拉扯大的,小學1年級前,都跟姥姥睡一個屋。

可爸爸擔心她和奶奶不親,一到放假就把奶奶接過來,要她跟奶奶睡,培養感情。

還跟她說:「你看,奶奶每次來都給你買很多好吃的,還包大紅包給你,這才是真正愛你的人。」

在爸爸的「洗腦」下,小侄女開始嫌棄姥姥總管著她,還不給她吃零食,整天和姥姥慪氣。

姥姥好幾次氣到想搬走,不再管這一家大小了,可終究放心不下,女兒一讓她回就心軟,這兩年明顯變得很不開心,連話都不想跟女婿多說幾句。

都是一家人,太過計較你的我的,到最後,傷的一定是全家的和氣。

畢竟姥姥帶孫,也不是義務,還不是因為女兒有需要,奶奶幫不上忙,才放棄安逸、享福的生活,重新擔起照顧全家人的責任。

結果爸爸拎不清,總想著孩子不跟爺爺奶奶親,忽略姥姥姥爺這些年為這個家犧牲的一切。

試想一下,誰心裏不委屈?

吃力不討好,女婿不體諒自己的辛苦,孫子孫女不再和自己親昵交心。

這個家,留給每一個人的只剩下計較、冷漠、自私。

慢慢地,誰也不願意再無私奉獻自己,吃虧的一定是大家。

有人說,中國老人永遠是最辛苦的一群人。

一輩子的心血,全砸在兒女身上,年輕時沒機會為自己活,老了還要犧牲自己,替兒女照顧下一代。

尤其是「雙職工子女」家庭,姥姥帶孫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雖然這可以避免「婆媳矛盾」,讓職場媽媽更安心,但不能只想著要老人幫忙,卻忽略了她的感受。

對於姥姥姥爺帶孫的家庭,所有的父母要懂得這3個相處原則:

1、不搞分裂,也不要「雙標」。

老人本就沒有義務來幫忙帶孫子,他們願意來,是情分。

無論他們做得怎樣,表現如何,請不要在孩子面前故意分出親疏遠近,說三道四。

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一樣,都是孩子至親的長輩。

哪怕孩子因為跟誰的時間久,表現得親近一些,也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對兩邊的老人一視同仁,這樣孩子才不會感到割裂。

反倒會覺得自己有那麽多長輩疼愛著,是一種幸福。

2、付出多的,也應得到更多尊重。

既然老人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沒有假期也不拿薪資。

那麽請看到他們為兒女付出很多的份上,給他們足夠的理解和尊重。

他們不求報酬,但渴望有人能認可自己,看到他們都做了什麽,關心他們的辛苦。

平時放假,讓他們也休息一下,回歸到自己的朋友圈,過一下屬於他們的老年生活。

逢年過節,別忘了送份禮物,讓他們覺得自己付出那麽多,兒女還是惦記在心上的。

3、教育孩子孝順,父母應該以身示範。

每個孩子,都是踩著父母的腳印成長起來的。

父母怎麽對待家裏的老人,孩子就怎麽做。

想讓孩子學會孝順、親近長輩,父母就多示範給孩子看。

日常生活中,常問候,多往來,懂得包容和愛護老人。

只有孩子看到父母身上那份孝心,才能明白孝順是晚輩的本分,自己也應該如此做。

最後,借美國作家艾默生的一句話,提醒父母:

孩子最終會成為什麽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裏所接收到的愛的品質、陪伴和榜樣示範。

這個第一教育者,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家裏的老人。

既然老人參與到孩子的成長,成為孩子重要的教育者。

那就和他們一起,同心協力引導孩子的三觀,幫孩子更懂事、更優秀。

一個家,只有和和氣氣,孩子的未來,才更旺氣。

作者 | 哎呀 ,來源:小十點(ID:sdikid)。

主播 | 素年錦時,微信公眾號:素年錦時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