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這個方法看著離譜,但是真能趕走焦慮

2024-01-26情感

以下文章來源於FeelBetter感覺好多了

你有沒有註意到很多影視劇裏,一旦有人開始緊張、焦慮,甚至驚恐都要發作了,旁邊總有一個人:「冷靜!呼吸啊!深呼吸!」

上述圖片來源:【星際大戰II:複制人的進攻】【X戰警:第一戰】【哈林區】

你有沒有懷疑過,這做法它真的有用嗎? 確定不是靠時間緩解的嗎?一個人緊張到冒汗了,心跳也加速了,腦子都宕機的時候,深吸幾口氣就能管用了?

(又不是考試,大家誠實作答嘛)

下面就讓我來為你揭曉謎底

👇 👇 👇

呼吸

真的能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

瑜伽、八段錦、冥想等活動中所強調的吐納、調息,確實可以讓人受益 [1] 。呼吸中樞不僅受大腦影響,也可以直接對大腦產生影響。

這跟咱們 FeelBetter 之前反復提到的 「交感神經」 大有關聯。

交感神經 🚨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負責調動身體資源來應對環境中的 壓力 ,一般控制與 興奮 相關的行為,即戰鬥或逃跑反應。

交感神經活動時:

👀瞳孔放大,睫狀肌放松,改善遠距離視力

🫁肺部擴張吸入更多氧氣

🫀心跳加快加強,血壓升

🍚胃動力和酶分泌下降,抑制消化等

人在應激狀態下,交感神經會興奮,從而導致 交感神經張力增高

(焦慮、緊張、驚嚇、憤怒、悲傷等等都算)

此時,你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升高,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也會上升

二氧化碳不能及時排除,大腦還會 缺氧,有氣憋感

心臟撲通撲通,嘴裏斯哈斯哈。

圖片來源:電視劇【潘尼沃斯】

又深又長的呼吸,能夠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幫助我們的身體有效排出二氧化碳,把交感神經張力降下來 ,幫助情緒舒緩 [2][3]

吸,氧氣進(黃色),呼,二氧化碳出(粉色)

圖片來源:Mariska Odendaal Physiotherapy

深呼吸還可影響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與激素水平 [4]

人在感到有壓力的時候,大腦中的去甲基腎上腺素 (noradrenaline) 飆升,藍斑核區域 (locus coeruleus) 活躍, 人的註意力範圍急劇縮減,真·眼界變窄

而隨著大口呼氣,體內積聚過多的二氧化碳得到釋放,藍斑核區域不那麽活躍,我們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能力會恢復回來,有余力思考其他的事情,從而避免全部的認知都陷在這裏。

註意力陷進一個很窄的範圍內,專業說法叫 「隧道效應」 ,就好像緊追兔子的獵人眼裏只有兔子沒有別的,容易造成決策失誤 [5] 。在電影【環太平洋】裏,女主就被提醒:不要去追兔子。

呼吸太淺,腰酸背痛找上門

觀察下你的呼吸習慣:胸比肚子鼓得更明顯嗎?肩膀會在你吸氣時大幅擡高嗎?照鏡子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吸氣收腹嗎?呼吸節奏短促嗎?如果回答大多為「是」,那麽你:

呼吸 🌬️

其實咱大部份人的日常呼吸都是不到位的!

成年人平均每天呼吸 22000 多次 ,這 2 萬多次的呼吸 [6] ,需要 橫膈膜、胸鎖乳突肌、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上後鋸肌、肋間肌、腹直肌、斜角肌、豎脊肌、腹外斜肌、腹橫肌、腰方肌 ......總之要一整個呼吸肌群各種肌肉發力,才能帶動肺部充分擴張!

圖片來源:文獻[7]

呼吸太淺,肌肉就要代償,而軀幹為了維持身體的穩定,也會過度使用其他身體部位。 長年累月下來,人不僅感覺特疲憊,還會動不動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腰酸背痛。

筆者本人就曾為了腰椎疼痛,花了大幾百去骨科問診,拍出來的片子看不出有一點問題,好在這專家號沒有白掛,大夫幾句話點醒了我:「看你 含胸駝背體態很差,這腰椎痛有可能不是骨頭的問題,可能是肌肉和核心的問題。 去試試康復門診。」

圖片來源:自己拍的

呼吸不對,又累又醜

呼吸太淺還是一個效率問題。 健康人在正常呼吸的時候,每通氣 1L,就得耗氧 0.3~1.9 ml,占全身總耗氧量 2% ,如果是肺部功能不好、呼吸受限的人,還是這 1L 氣,得耗氧 3~18 ml,是健康人的 10~25 倍。 同樣一口氣,你得多吸幾下,額外多出好多力,能不累嗎?

而且,呼吸頻繁且短促,時間久了腹壁就會越來越松弛、缺乏強勁肌肉,導致人 腰圍變粗 ,看上去大腹便便...... [8]

不好好呼吸,就會又累又醜,真的虧大發了!

圖片來源:電影【魔戒】

好好呼吸,腦子也更靈

呼吸還可以影響我們在認知、情緒、記憶層面的表現。

有科學家在一所法國商學院內做過實驗,接受呼吸訓練僅 2 分鐘,被測試者的 決策表現 就有明顯提升 [9]

神經科學家克莉絲蒂娜·澤拉諾等人 2016 年的實驗還發現,鼻呼吸能影響與 杏仁核 海馬體 功能相關的認知任務 [10] 。前者與情緒辨識相關,後者與記憶相關。

上圖:情緒辨別測試。 下圖:記憶測試。 圖片來源: 文獻[10]

呼吸這個動作還能 減少思維反芻 。德國的研究者讓 42 名受試者專註呼吸 18 分鐘,期間不定時打斷他們,詢問他們當下的想法。實驗發現,專註的程度和思維反芻現象、抑郁程度呈負相關, 這為正念呼吸的有效性提供了實證依據 [11]

好多呼吸訓練,我練哪個?

你肯定在網上、健身房、普拉提工作室見過各種呼吸方法,什麽盒式呼吸法、4-7-8呼吸法、吹氣球呼吸法、Wim Hof 冰人呼吸法......說實話,我也很困惑,哪個比較權威。

冷靜,深呼吸,不要陷入選擇恐懼癥!

圖片來源:電視劇【富家窮路】

好在科學家們也有這樣的困惑!2023年【腦科學】期刊上的一篇論文,對已發表的 2000 多篇文獻進行了系統性回顧, 發現絕大部份的呼吸幹預方法都有效

且無所謂人群種族、團體還是個人、快呼吸具體多少下,最重要的是 堅持每天 5 分鐘

基於這項大型研究給出的評估框架 [12] ,給大家推薦 2 個容易做 & 效果被普遍認可的呼吸訓練:

FeelBetter感覺好多了 公眾號後台回復 呼吸 ,獲取呼吸訓練小卡片,存到手機裏每天做!如果有用,歡迎轉發親朋好友。

👇 👇 👇

⚠️呼吸訓練可能會改變您的血壓水平,如果您有高血壓、青光眼等疾病,請勿貿然嘗試。並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做呼吸訓練。

從呼吸開始,做情緒的主人

我們總是習慣了用頭腦指引身體行動,也一直被告知,我們是「 什麽刺激了」「 挑起了什麽情緒」。但實際上,我們是有主動權的, 我們有能力,也有技巧,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跑。

(📢:關註 FeelBetter感覺好多了,學習更多這樣的技巧!)

神經學家維克多·法蘭克說過一句流傳很廣的名言:

在刺激與反應之間,有一段空間。在這空間裏,我們有自由、力量,去選擇我們要做出的反應。在我們的反應裏,我們得以成長、得到自由。

呼吸就是構建這段空間最簡單的方式。

最後,如果身邊有親人、朋友一直被情緒困擾,請把這篇文章 轉發 給 Ta。你 分享 給的不僅僅是一篇文章,也是 每天2萬次變好的機會

今日互動

圖片來源:小紅書使用者@Yulia

試過調整身體狀態來改善情緒嗎?


又或者哪些心理困擾

莫名奇妙被生活小習慣改好?

歡迎分享你的智慧!

作者

Lynx

去做,能解決很多人生問題。

合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專業支持

王子玥

神經病學碩士

就職於陜西省康復醫院,主要 方向: 腦血管病、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

References:

[1] Lalande, L., Bambling, M., King, R., & Lowe, R. (2012). Breathwork: An additional treatment option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Psychotherapy, 42 , 113-119.

[2] McCorry, L. K. (2007). Physiology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71 (4).
[3] Yackle, K., Schwarz, L. A., Kam, K., Sorokin, J. M., Huguenard, J. R., Feldman, J. L., ... & Krasnow, M. A. (2017). Breathing control center neurons that promote arousal in mice. Science, 355 (6332), 1411-1415.
[4] Jerath, R., Crawford, M. W., Barnes, V. A., & Harden, K. (2015). Self-regulation of breathing as a primary treatment for anxiety. Applied psychophysiology and biofeedback, 40 (2), 107-115.
[5] Ross, J. A., & Van Bockstaele, E. J. (2021). The locus coeruleus-norepinephrine system in stress and arousal: unraveling historical, curr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 11, 601519.
[6] Arnold, C. (2022). Diagnostics to take your breath away. Nature Biotechnology, 40 (7), 990.
[7] Ratnovsky, A., Elad, D., & Halpern, P. (2008). Mechanics of respiratory muscles. Respiratory physiology & neurobiology, 163 (1-3), 82-89.
[8] 李雪君. (2015). 呼吸對人體尺寸的影響. 紡織科技進展 (6), 3.
[9] De Couck, M., Caers, R., Musch, L., Fliegauf, J., Giangreco, A., & Gidron, Y. (2019). How breathing can help you make better decisions: Two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breathing patterns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and decision-making in business ca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139 , 1-9.
[10] Zelano, C., Jiang, H., Zhou, G., Arora, N., Schuele, S., Rosenow, J., & Gottfried, J. A. (2016). Nasal respiration entrains human limbic oscillations and modulates cognitive functio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6 (49), 12448-12467.
[11] Burg, J. M., & Michalak, J. (2011). The healthy quality of mindful breathing: Associations with rumination and depression.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35 , 179-185.
[12] Bentley, T. G., D’Andrea-Penna, G., Rakic, M., Arce, N., LaFaille, M., Berman, R., ... & Sprimont, P. (2023). Breathing Practices for Stress and Anxiety Reduction: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Brain Sciences, 13 (12), 1612.
[13] Hopper, S. I., Murray, S. L., Ferrara, L. R., & Singleton, J. K. (2019). Effectiveness of diaphragmatic breathing for reducing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adults: a quant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JBI Evidence Synthesis, 17 (9), 1855-1876.[14] Balban, M. Y., Neri, E., Kogon, M. M., Weed, L., Nouriani, B., Jo, B., ... & Huberman, A. D. (2023). Brief structured respiration practices enhance mood and reduce physiological arousal. Cell Reports Medicine, 4 (1).

點點 在看 ,大口呼吸,快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