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文|魏僑
鳳凰傳奇北京演唱會結束,全網都知道了鳥巢場館太大不聚音。
北京觀眾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各種角度的視訊,證明現場的合唱聲震耳欲聾,好笑中帶著荒誕—— 第一次有歌手開演唱會,觀眾被質疑假唱。
從常州首場演唱會上玲花和曾毅淪為台上伴舞,到北京十幾萬「禦林軍」 ( 因為現場觀眾應援整齊劃一仿佛「練兵」而來的外號) 線上自證,新梗花樣翻新, 鳳凰傳奇演唱會仿佛成為了一種全民參與的文化現象,尤其是年輕人樂此不疲,沈浸其中。
現在的年輕人們聽著鳳凰傳奇跳帕梅拉,表示終於理解了當年的廣場舞大媽。曾經因為「土」而飽受詬病的鳳凰傳奇,如今卻逐漸成為了年輕人的精神圖騰。
為什麽是鳳凰傳奇?當我們說「血脈覺醒」時,「覺醒」的到底是什麽?
「大俗即大雅」
今年是「鳳凰傳奇」這個組合誕生的第二十年——不包括玲花和曾毅還被叫做「酷火組合」的那幾年,很少有人知道,一把大嗓唱民族風的玲花曾經也是哈韓的。
從當下回看,鳳凰傳奇的起點並不算低。組合成立的第一首歌曲是後來紅遍大江南北的【月亮之上】,第二年就獲得了國民選秀節目【星光大道】的全國亞軍——彼時電視節目還是大眾娛樂的主流。
但【月亮之上】是被隔壁【超級女聲】的紀敏佳唱紅的,超女幾乎搶走了選秀節目的所有風頭,原唱鳳凰傳奇並沒有收獲太多關註。選秀節目制造了一大批年輕靚麗的偶像歌手,粉絲文化的聲量震耳欲聾,而當時鳳凰傳奇頂著誇張的造型,看上去就像「混社會的」,實在不具備與「流量」比肩的條件。
轟轟烈烈的彩鈴時代真正讓「鳳凰傳奇」的名字隨著【月亮之上】走進了千家萬戶 。2006年手機彩鈴創造了67億的營收,而【月亮之上】的下載數量達到了驚人的7900萬次。但硬幣的另一面是, 那一年的彩鈴之於樂壇就像如今的短視訊,助力歌曲爆火的同時,也給作品和歌手冠上了「土」「網路歌手」的刻板印象。
00年代是華語樂壇的諸神黃昏,而鳳凰傳奇每一年幾乎都會有一首歌以「神麴」的姿態殺出重圍。 2009年的專輯【最炫民族風】3個月賣出了30萬張,搜尋突破1.3億次,2010年的【荷塘月色】更是幫金立賣出了1000萬台手機。
彼時還沒有「下沈市場」的說法,鳳凰傳奇已經在這個賽道上一騎絕塵。 廣場舞、大賣場以及街邊小店的音響,讓歌曲迅速打入普羅大眾中間,被廣泛傳唱。鳳凰傳奇真的「土」嗎?如果讓現在喜歡他們的人來回答,可能他們會說「土到極致就是潮」。
換一個說法,就是「通俗」。
「俗」和傳唱度是成正比的。也許大部份人不會主動去聽鳳凰傳奇,但沒有人從未聽過鳳凰傳奇。 朗朗上口的旋律,簡單易懂的歌詞,他們的歌曲沒有任何欣賞門檻,即使再五音不全的人也能跟著節奏哼上兩句。於是鳳凰傳奇的名字也伴隨著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傳遍大江南北。
現在大眾回去重新聽鳳凰傳奇,發現相比於同時期【犯錯】【傷不起】【愛情買賣】之類的「神麴」,他們的歌在內容上基本保持了通俗但不低俗的尺度,甚至有許多作品唱草原牧歌、大好河山,曠達悠揚的民族風帶著故土情懷。民族風加上電子搖滾的風格,在當時的流行樂壇被認為是「土嗨」, 但如今,當「國潮」成為街頭巷尾、各行各業爭相追逐風尚,反而成為了他們最鮮明的特點。
2024年鳳凰傳奇演唱會的名字叫作「吉祥如意」,是他們2007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全場合唱聲音最響亮的仍然是十幾年前的歌曲。鳳凰傳奇還是當年的鳳凰傳奇,但周遭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流量時代。
當我們「血脈覺醒」
事實上,用「翻紅」來形容鳳凰傳奇並不準確,他們的作品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老百姓的音樂播放器。只不過是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從被動地、悄悄地聽鳳凰傳奇,變成光明正大地為他們吶喊。
年輕人說,「聽鳳凰傳奇的恥感消失了。」
圖源 @ 鳳凰傳奇工作室
回想起來,鳳凰傳奇還被稱為「農業重金屬」的年代,正是經濟迅速騰飛、我們向世界開啟大門的時候。國內娛樂產品百花齊放,外來流行文化讓人目不暇接,白領精英階層尚把握著大眾媒體的話語權,年輕人在都市偶像劇的熏陶下懷揣摩登都市的向往,消費主義還沒有被大面積批判,文化消費是都市年輕人獲得身份認同的重要方式。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吳靖教授在十年前【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訪中表示, 鳳凰傳奇填補了一個被傳統稱作「人民藝術」的空白。 他直言鳳凰傳奇「不走明星路線有道理的」,因為追星需要一個粉絲的群體身份認同,而鳳凰傳奇的受眾還沒有透過消費獲得身份地位的自我意識。
同樣的采訪裏,鳳凰傳奇背後的制作人、也是後來玲花的丈夫徐明朝直白地表示,鳳凰傳奇從來不講故事,「我是漁民,曾毅是農民,玲花是牧民,你讓三個中國最底層的人跟你講理想,怎麽講?我們不需要在這件事上回避和包裝,事實就是這樣。」
當大眾對精英敘事祛魅,更願意與真實的底層共情。 在人均「208w」的娛樂圈,鳳凰傳奇的「土」也就變成了大眾眼裏的「接地氣」和「國泰民安」。
另一方面,正是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讓鳳凰傳奇那些節奏感極強的簡單旋律深入人心,曾經大街小巷迴圈播放的旋律,在大眾腦海裏形成了共同的記憶。 無論大眾是否承認,鳳凰傳奇都是彼時的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
坊間有一句話流傳甚廣,「中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覺醒某些東西:黃金、戲曲、喝茶、秋褲,以及鳳凰傳奇。」 所謂的覺醒,代表的正是一種文化懷舊。
鳳凰傳奇的「上桌」是伴隨著娛樂行業愈演愈烈的懷舊風潮發生的。懷舊現象和懷舊文化的流行實際上昭示著現代社會人們對於當前境況的不滿。 現代性下全球化浪潮、加速社會和技術迅速更叠帶來了巨大的現實焦慮,人們希望透過重溫文化記憶來獲得內心的穩定感和與歷史的關聯感,在現代性社會的加速中尋求穩定的意義與身份。
當大眾重新去了解鳳凰傳奇,青歌賽的出身和文藝兵的經歷又給他們加上了一層「根正苗紅」的濾鏡。 年輕人們講「我的偶像天天塌房,我媽的偶像再創輝煌」。於是,大家都不「裝」了。鳳凰傳奇土又怎麽了?誰去KTV還沒有點過【最炫民族風】熱場子? 而這種建構在共同記憶上的情感共鳴, 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當代「原子化」的年輕人內心對於獲得主流群體認同的渴望。
造梗,從線上到線下
如果一定要給鳳凰傳奇找到一個口碑轉變的契機,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2021年的【海底】。 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歌在當時的綜藝節目裏成績墊底,但無論是劇本還是偏見都無法影響大眾的選擇,如今幾乎沒有人記得那檔節目,卻都記住了那首【海底】。
玲花用她極具特色的嗓音將一首婉轉陰郁的歌曲唱得磅礴悲憫,間奏曾毅宛如梵音的低吟仿佛照進陰暗海底的光芒,給歌曲鍍上了一層普度眾生的神性。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這首歌的播放了突破了5000萬,熱評第一條「原來海底也可以聽見鳳凰鳴」,收獲了30萬的點贊。
許多人被這首歌救贖的同時,也被鳳凰傳奇作為歌手的實力所震撼。當流量行銷的潮水褪去,短視訊的風潮襲來,大眾苦樂壇無人久矣,基本功過硬的實力派變得稀缺。 相比短視訊廣為流傳的或矯揉造作或不知所雲的「口水歌」,鳳凰傳奇的音樂就顯得大氣磅礴了起來,反而讓人耳目一新。
也是在那一年,鳳凰傳奇入駐了B站。一邊再現自己的MV,一邊跨界合作。他們以開放的心態擁抱當下,上網綜、拍自己的短視訊,不吝於接納和調侃自己身上「土」的標簽,跟著大眾玩自己的梗。
這樣的自我解構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年輕人的網路使用習慣,於是這一次他們向鳳凰傳奇還以熱忱的回應。 比如此前在【吐槽大會】上,曾毅自嘲「歌土跟我有什麽關系,我才幾個詞」。曾毅詞少卻和玲花五五分賬,如今變成了讓人羨慕的摸魚打工人典範,「掙一點玲花錢」成為了廣為流傳的新梗,而當他們的境況反轉過來,又變成了玲花「掙毅點零花錢」。
這種情況伴隨著【奢香夫人】的爆火更上一層樓,形成了指數級的傳播。
從「聽【奢香夫人】,做氣質女人」,到「質疑父母,理解父母,成為父母,超越父母」,有鳳凰傳奇的地方,總有人帶著魔性的表情包發著內建聲音的「烏!蒙!山!連!著!山!外!山!」,也總有人配合著一路接到最後一句。
網友們競相模仿,擴大了「梗」的傳播範圍,又在聯動中創造出新「梗」。 「梗文化」帶著屬於鳳凰傳奇的符號被一次又一次地傳播和翻新。社交媒體上這種共情性的互動儀式,創造輕松愉悅的互動氛圍的同時,也勾連了大眾深層的情感共鳴。
圖源 @ 鳳凰傳奇工作室
演唱會則是這種儀式的延伸和具象化,線下的公共場域提供了直接的情感刺激與深層參與感。 在進入演唱會的特定場域後,耳熟能詳的歌曲讓台下的觀眾天然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參與帶來的熟悉感和滿足感最大程度地調動了觀眾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個體的情緒顯露受到他人身份認同的影響,全場的大合唱既是情感的宣泄,也是群體認同的強化。
在這個過程中,鳳凰傳奇所提供的是一個打通不同年齡、職業、文化圈層的符號,早年間家喻戶曉的傳唱在如今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了優勢。
圖源 @ 鳳凰傳奇工作室
社交媒體的傳播進一步擴大了演唱會的影響力,無論是此前音樂節上的「自動男女對唱【等愛的玫瑰】」,常州場因為熒光棒整齊劃一而誕生的「臣妾告發鳳凰傳奇私自練兵」,還是北京場因為鳥巢收音問題引發的大規模「澄清」, 本質上依然是造梗與玩梗,線上的傳播給更多的沒有去到演唱會現場的人,最大程度地提供了現場感和參與感,在模仿與互動中實作新的情感構建。
所以,即使沒能搶到演唱會的門票,大眾依然可以參與到這場狂歡中, 畢竟在如今,這樣全民同樂的公共話題,實在是不多了。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 布雷克 / 稽核:同同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