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聰明的父母,朋友圈不曬這五件事

2024-07-16情感

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句話:

「從父母的朋友圈中,便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成長。」

誠如是。

朋友圈,不僅僅是生活記錄,更被稱作「人的第二張面孔」。

有些父母,不論是孩子成長,還是生活瑣事,總喜歡在朋友圈「留個痕跡」。

可也許發者無心,看者有意,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自媒體作者@社峰曾說:

「懂得什麽該發,什麽不該發,是作為父母最該有的分寸感。」

真正聰明的父母,朋友圈從來不會曬這五件事。

自媒體博主@蓁蓁心理撫養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阿義是很多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從小學一年級起,他就一直是班長,成績更是名列前茅。

引以為傲的阿義媽媽,常常在成績公布之後,將孩子的成績曬到朋友圈。

起初,有很多人點贊評論,羨慕的聲音也絡繹不絕。

可在小學四年級時,隨著課程難度的加大,阿義的成績開始斷崖式下滑。

媽媽心急如焚,經常對阿義說的一句話卻是:

「你這成績,我哪有臉曬朋友圈啊!」

如此一來,情況非但沒有好轉,阿義也更加厭惡學習,成績終於一落千丈。

很多時候,家長總會缺乏「平常心。」

原本美好的記錄與分享,卻給孩子套上了無形的枷鎖。

原本用來分享喜悅的朋友圈,也變成了炫耀與攀比的溫床。

【孟子】有雲:「得誌疾傲,失誌疾怨。」

正如@富小妹所說:

在朋友圈頻繁曬出孩子的高分報告單或獲獎證書,雖看似增加家庭的榮譽感,實則可能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


孩子在承受期望壓力,下可能會變得自傲或怨恨。

不僅如此,過度的炫耀,還可能會無意招來不必要的嫉妒,拉低自身形象。

身為父母,懂得在朋友圈「低調」,才能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揚帆一路遠航。

將「點贊」滿足的虛榮心,換成給孩子最真實的陪伴;

將不必要的展示與炫耀,改為和孩子一同踏實前行。

如此,才是身為父母,最為清醒且聰明的做法。

網上有個問題,在育兒圈很火。

「為什麽不能當著別人的面,說孩子的糗事?」

面對這個問題,前央視主持人周洲答道:「我說過,特別後悔。」

她曾當著親戚朋友的面,玩笑似地說了孩子跳跳的一件糗事。

她並不覺得有什麽不妥,而跳跳只是看了她一眼,便轉身回了屋。

等她意識到問題時,推開孩子的房門,才發現跳跳在偷偷地哭。

一個無心的舉動,就這樣狠狠傷害了孩子的自尊。

閑聊尚且如此,朋友圈更是可以長久地留痕。

孩子也許年紀尚小,卻有著獨立的人格。

不在朋友圈秀孩子的糗事,是對孩子的尊重,更是維護良好親子關系的重要一課。

朋友圈的一位寶媽梁琪,經常分享四年級女兒絢絢的日常。

「保持六點起床,傍晚出門慢跑半小時,好習慣這樣養成~」

「孩子最喜歡吃三明治了,路上看看小花園裏的月季,又是一整天的好心情!」

然而,就是這樣看似日常的分享,卻差點引來一場大麻煩。

前不久,她和丈夫由於工作緣故加班,托一位同事幫忙接女兒下學。

女兒站在校門口,看到一位阿姨笑瞇瞇向她走來,手裏拿著她最喜歡的三明治。

「絢絢,媽媽跟你說了吧?今天阿姨來接你回家。」

「咱們一會也路過小花園,阿姨帶你看看月季,今天媽媽沒有回來,一個人就不要去跑步了哦。」

這樣的話術,讓絢絢直接放下了防備。

就在她點點頭,準備跟眼前這個阿姨上車的時候,忽然被另一個人叫住。

同事火急火燎趕來,一把拽住絢絢的手腕,並撥通了梁琪的電話。

眼見形勢不妙,「阿姨」直接轉身上車,迅速離開。

被嚇到的絢絢一動也不敢動,手裏還拿著那個三明治。

原來,是朋友圈的分享,將絢絢的日常習慣,事無巨細地展露了出來。

孩子的習慣也好,日常行蹤也罷,一定要少在朋友圈透露。

無心的分享,也許會讓有心人利用,變成刀柄。

孩子不聽話,一直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事情。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很多家長更是直言「無法溝通」。

清華附中原校長王殿軍曾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也正處在關鍵可塑期。」

面對孩子的忤逆,正確的做法不是指責,更不是在朋友圈裏,將情緒肆意宣泄。

小姨的兒子,剛剛進入叛逆期。

十分頭疼的她,經常在朋友圈「批判」兒子的「種種事跡」。

評論區下面,更是有很多人附和「現在的孩子,太不懂事了」。

有不少親戚看到之後,每次見到小姨的兒子,總免不了一番「苦口婆心」。

結果,兒子非但沒有做出改變,還拉黑了小姨的微信,開始和她冷戰。

小姨十分苦惱,卻又不知如何解決。

兒子的班主任了解情況後,找到小姨,讓她先停止發負面朋友圈。

吐槽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孩子感到愈發不被理解,造成關系的惡化。

選擇和兒子好好地溝通後,她終於明白,正是自己發的負面朋友圈,讓兒子產生了破罐破摔的心理,幹脆選擇了拒絕交流。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才能理解每次叛逆背後的真正心理動因。

不將矛盾與隔閡擴大與分散,才能真正敞開心扉去交流。

正如後來的小姨,在慢慢改變之後,迎來了和兒子關系的破冰與春天。

有人問:「父母和孩子最好的關系是什麽?」

曾在網上看到@依依媽媽的回答,深感贊同。

答案只有四個字:互相成全。

身為父母,確實在很多時候,為孩子付出了太多犧牲。

工作時,希望孩子明白,自己在為他們努力賺錢,創造更好的生活。

回家後,也希望孩子懂得,自己在為家庭付出,扛起柴米油鹽。

可朋友圈中,有這樣一類父母。

最愛吃的西瓜,現在一點沒舍得吃,全給孩子留著了。

忙了一整天,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

今天好累,可付出太多,都是為了孩子。

每天都圍著孩子轉,他卻一點也不知道體諒。

……

言語之間,寫滿「委屈」。

可@PaPi醬在采訪中如是說:

「我知道父母說這些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他們對我們付出了很多。」

「他們希望我們可以努力的學習也好,工作也好,但其實,就作為子女,反正我聽完之後,心裏面其實不是感動,只有一種負罪感。」

在朋友圈中,家長的犧牲,不要大肆張揚。

因為在反復強調付出的同時,也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套上了心理枷鎖。

蘇茲·盧拉曾說: 「我發現,當我關懷自己時,我的孩子是受益人。」

與其在朋友圈訴苦,不如為自己充滿能量。

以最好的狀態面對孩子,相互獨立、又彼此促進,才能在最健康的親子關系中,實作最佳成長。

真正聰明的父母,懂得從朋友圈開始,慢慢經營好自己與孩子的未來。

不顯擺孩子的成績,在低調中穩穩前進;

不外傳孩子的糗事,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

不透露孩子的習慣,為安全加大籌碼;

不吐槽孩子的叛逆,用溝通解開心結;

不張揚自己的犧牲,用理解搭建橋梁。

「曬娃」,是提升幸福感的一種方式。

選擇正確的曬娃方式,更是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點亮 「在看」 ,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這五點,收獲幸福的同時,在親子關系的海洋裏行穩致遠。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李白 【早發白帝城】

作者 | 大然子,旁觀者身份參與生活,局外人角度體驗悲喜。

主播 | 韓星,公眾號:韓星(id:HanXingFM)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