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短視訊讓我變笨了」:碎片化資訊,正在「吃掉」我們的大腦

2024-07-16情感

這兩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的感慨,還挺有感觸的。

朋友是文字工作者,對於書、電影、音樂的涉獵都很廣,是個很有才華的人。

但他卻說,自己近幾年聽歌和看電影的時間越來越少。

只是為了工作,還在勉強讀書。

而且多半也是合作夥伴的贈書。

以前,他的休息時間都在看紀錄片、翻書、聽歌,整個人的狀態是平胡沈靜的。

但如今呢?

越來越依賴手機,有事沒事就會刷刷短視訊。

「工作壓力大,刷手機原本是想放松。

但誰知,越玩心情越浮躁。

深夜失眠的時候,還會因為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而焦慮。」

不只是這位朋友。

被「碎片化資訊」攻占生活,大概也是我們很多人的困擾。

就像有網友就曾抱怨過:

「短視訊看多了,感覺我人都變笨了。」

這兩天,朋友小丁突然和十點君說:

她打算戒掉社交媒體了。

起因是前一晚,她太累了,什麽都不想做。於是就躺在沙發上刷社交軟體。

快8點躺下的,結果一轉眼就9點半了。

明明沒做什麽,但反而更累了。

還因為看了太多碎片化資訊而頭昏腦脹。

無獨有偶。

有網友發現:

「社交媒體使用得越頻繁,我們的大腦就會退化得越嚴重。」

如今的他,一部2小時的紀錄片,要花3個多小時才能看完。

中間會多次喪失耐心,得刷會兒短視訊調劑下心情。

又或是思考變慢了,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理解視訊的內容。

「大概是習慣了短視訊無需思考的節奏,我的大腦也變懶了。」

還有網友說,碎片化資訊讓他喪失了對於生活的感受力。

從小到大,網友的記性都很好,會記得很多年前發生的事情和細節。

但自從上了大學後,他就天天泡在「碎片化資訊」裏:

睡前看手機、起床看手機、走路看手機、吃飯看手機......

幾乎除了睡覺,每時每刻都和手機相伴。

漸漸地,他的記憶開始模糊。甚至連昨天發生的事,也記不清楚。

「很多事情,回想起來,就像從沒發生一樣。」

不止如此,你們有沒有發現。

在資訊碎片化時代,我們常會有種「錯覺」:

好像時刻都在參與著國家大事、學習著各種技能、打破各類知識盲區。

大腦被塞得滿當。

但若真靜下心來,才發現:

「啥都沒記住。」

還記得上學時,成績好的學生往往不是死記硬背的人,而是懂得梳理知識體系的人。

因為了解了知識間的來龍去脈,才能做到融會貫通。

不然,考試一結束就啥都忘了。

而碎片化資訊,就好比一張張知識拼圖,但彼此間毫無關聯,拼不出事情的全貌。

自然,我們見得多,也忘得快。

也難怪有人吐槽:

「看似了解很多東西,實則毫無用處。」

不過比起「大腦退化」,更讓十點君後背一涼的是:

網路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可信了。

還記得之前楊絳先生去世當天,曾有近5000篇文章在緬懷她。

其中很多都提到了一段話: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無關系。

這段話被當作楊絳先生的「百歲感言」在朋友圈瘋傳。

直到被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輯「辟謠」:

楊絳先生從沒說過這句話。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一段「兒媳給住院婆婆吃泡面」的短視訊引發大量爭議。

後來被證實:

假的,只為了搞笑和漲粉。

又或者是擁有百萬粉絲的網紅醫生,自編自導了一出「病人喝酒後泡澡,突發腦溢血而亡」的新聞。

欺騙完我們的同情心後,再輕飄飄地道歉:

「我只是想賺點流量。」

以及網上總是「反轉反轉再反轉」的明星八卦。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大量的資訊卻難辨真假。

久而久之,只能漸漸走向兩個極端:

要麽什麽都不相信,要麽被耍得團團轉。

相信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觸:

原本點開某軟體是為了檢索一些東西,但不知不覺就被主頁推薦的其他資訊吸引。

往往刷了10多分鐘後,才會突然回過神來。

又或者工作時,手機收到了一條提醒資訊,就想立刻檢視。

點開回完訊息後,在等待對方的回復時,就順手刷了會兒朋友圈。

朋友圈看到一半,頁面又跳出了一條微博熱搜。

出於好奇就點進去看,還順便往下翻了翻評論,看看網友們怎麽說。

結束來後,再繼續看了看其他的熱搜。

等再回到原本的工作時,已經半小時過去了。

不得不說:

現在的社交軟體,真的太讓人上癮了!

就像網友曾說的:

「每次拿起手機都會忍不住去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又想刷微博、某書、某音……

已經形成了一套流程,不走完這個流程心裏就不舒服。」

其實,這正是社交媒體為我們設下的「陷阱」,目的在於:

搶奪我們更多的註意力和時間。

那些越做越短的視訊,越來越觸目驚心的標題,越刷越絲滑的資訊流,都是為了塞滿我們的時間。

同時,帶給我們一種「錯覺」:

生活很充實,時間沒有被浪費。

時間久了,我們漸漸就形成了一種慣性:

一閑下來,一沒事幹,就拿出手機,漫無目的地上下捲動著資訊。

如果瀏覽這些資訊會讓我們得到休息、快樂或者價值,倒也值了。

但不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都說:

刷手機會讓自己更累,且越來越難收獲滿足感。

看多了爽點密集的短劇,就希望其他劇也能在1分鐘內進入高潮。

習慣了短視訊bgm「開口即副歌」,就沒耐心聽完一首歌超過3s的前奏。

聽多了「5分鐘講完1部電影」,就會覺得3小時的【魔戒】「昏昏欲睡」。

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想起羅素在【幸福之路】中說的一段話:

「充滿興奮的生活,是使人過度消耗的生活。

他需要不斷借助強烈的刺激來使人激動,讓人以為這種激動對於快樂是不可或缺的。

習慣了過度興奮的人,就像一個嗜辣成癖的人。

到最後,讓別人窒息的辣對他來說卻淡而無味。」

雷軍曾在【資訊簡史】的序言中說:

「在投身互聯網的三十年裏,他愈發地感覺到:

資訊所創造的價值,超過了人類之前五千年的財富總和。」

盡管今天和大家聊了這麽多「碎片化資訊」的負面影響。

但十點君依然認為:

「碎片化資訊」本身沒有好壞,重點在於:

適度使用。

我們很難完全擺脫大環境的影響,但至少可以利用一些技巧,讓自己少一點「身不由己」。

以下建議,大家可以先收藏,需要的時候隨時翻出來看。

1)每天有固定的時間,不碰電子產品。

由於十點君的工作需要,每天都要瀏覽大量的網路資訊。

觸目驚心的社會案件、煽動情緒的短視訊、五花八門的知識科普......

網上沖浪越久,我越容易焦慮。

甚至不知道焦慮到底從何而來。

所以我幾乎每天下班後,只要沒有需要處理的工作,就會關掉微信,把手機放進抽屜裏。

做做飯,翻翻書,出門散散步。

暫時不受外界的幹擾,回歸自己的世界,能很好地平復我的焦慮。

大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情況,合理制定不碰電子產品的時間。

2)找一件需要專註的小事,堅持去做。

出於愛好和工作需求,十點君需要長期讀書。

但每天下班太累了,看書很容易變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所以後來,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

一周要讀書5天,剩下2天「偷懶」。

具體哪天讀書,讀多久,都看心情決定。

但重要的是:

堅持。

即便最初只有10分鐘看書的耐心,但堅持久了,耐心就慢慢變成半小時、1小時。

更神奇的是,人的心靜了。

羅素曾說:

「所有偉大的著作都有乏味的章節,所有偉人的生活都有無趣的時候。

生活幸福的基礎,就是要有一定忍耐無聊的能力。」

而堅持做一件小事的過程,就是培養我們對無聊的耐受力。

所以啊,大家可以去找一件自己感興趣、需要專註、起步不太難的小事。

一點點地堅持去做。

3)對互聯網上的資訊,保持好奇,也保持懷疑。

我們都知道,真實人生總是細節繁多,復雜難言。

所以,即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很難看清事情的全貌。

更何況是虛擬的網路世界。

因此,請記得:

資訊差將永遠存在。

不論一個新聞的言論多麽邏輯自洽,都未必是全部真相。

掐頭去尾,可能就是另一個故事。

所以,和自己無關的事,看看就好。

和自己有關的事,多保持一點懷疑。

看再多別人的生活,也比不上踏實地去過自己的人生。

點個 【在看】 吧,希望我們多過真實的人生,少沈溺網路的世界。

你有過手機越刷越累,越刷越無聊的經驗嗎?又是怎樣應對的呢?歡迎大家來評論區一起聊聊吧~

作者 | 肖肖,心裏有人煙,筆下才有眷戀。

主播 | 亞楠,電台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