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道德經】六言,悟一句,醒半生

2024-06-13情感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

有人說,【道德經】一書,雖短短幾千字,卻將世間看得透徹,將天道講得通明。

縱觀歷史,探求「道」者不計其數,可如老子一般,看得通透,活得自在之人,卻寥寥無幾。

人這一生,或長或短,總有一個抉擇,一個際遇,左右他的命運,影響他的一生。

其實,一個人的成功,從不是戰勝了命運,而是順應了天意。

當我們明白了老子【道德經】的魅力,學習了他智慧,人生也將受用無窮。

這個世界,任何事物都是相對而言的。那些看似無用的事物,亦有它存在的意義。

太多「有用」,都藏在「無用」之中。

造車輪、制陶器、鑿門窗,都必須使用各種材料,材料必須是貨真價實的,但做好這些東西以後,你會發現,起作用的卻是中間「空」的部份。

車輪的孔洞用來裝車軸、陶器的空間用來盛水、門窗的中間用來采光。

那些所謂的「有用」,不過從利益出發,而看似「無用」,卻有其沒在獨到之處。

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

人之外表,是為給生活提供便利,讓人們能存活於世;而人之內在,卻應該選擇放空,才能胸懷寬廣,容納萬物。

梁文道曾說:

讀一些無用的書,做一些無用的事,花一些無用的時間,都是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變化,就是來自這種時刻。

生命的本質從不是去蕪存菁,重有輕無,而是在「有」與「無」的變化中,尋找到一種融洽。

如果我們放下功名利祿,看淡利益糾葛,那些無用也可成為有用。

所以,知「有用」,更要知「無用」,如此才能知曉世間之理,明悟價值所在。

老子以江海做比,告訴人們:百川之所以投奔江海,正是由於它善於處在低下的地方。

地低則成海,人低便成王,能成事者,皆源於低,起於卑。

【三國演義】,雖講的是三國亂世,戰爭攻伐,但背後談的是人性間的賽局。

所謂成功,不過耐心;所謂謀劃,不過退讓。

袁公路張狂,得玉璽而枉稱帝,最後引得天下討伐;曹孟德自傲,得宛城而色心死,最後遇伏大敗而回。

反觀劉玄德「三讓徐州」,憑借仁德,贏得了百姓尊敬;司馬懿「隱忍十年」,憑借耐心,收得了曹魏權力。

古往今來,鋒芒畢露者難贏,克己讓人者易得。

低頭,看似是一種懦弱,實際卻是為人處事的一種姿態,也是人生必備的通達智慧。

若不懂隱忍退讓,縱使能力再強,智商再高,也難免事與願違、風摧流湍。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處事低調,越有本事,越謙卑。

俗話說:「謙卑含容是貴相;平靜謙和是分量。」

為人處世,盡量多幾分低調,少幾分高傲。

持「強者」品質,留「弱者」姿態,這樣的智慧,歲月中得以成功。

三國王弼將這句話解釋為八個字:「隨俗而處,不露鋒芒。」

人生就是這樣,知曉收斂藏拙,就有機會在這萬千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

年輕時,或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自己的堅守獨一無二,可是年紀越大就越會發現:想要有所成就,就要與光同塵。

【大江大河2】中,宋運輝一開始,只以為自己努力了就有好的結果,一個人就做完了三個人一年的工作量。

可領導並沒有嘉獎他,其他人也開始排擠他,這讓他的日子越來越難,最後只能去問老師水書記。

水書記勸誡他:

現代社會組織,一講分工,二講協作,若你一味前沖,只會變得離心離德。

工作要在妥協和賽局中完成的,收斂鋒芒,才能容於眾人。

俗話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在這個世上,總有著許多人情世故,與我們本願事與願違,若一味堅持自我原則,那麽無論你有多麽偉大的抱負,多麽光輝的理想,都終將湮滅於世俗之中。

這雖然殘酷,卻是這個世界的真實。

人活一世,不要自恃清高,更不要固執己見,學會藏拙本心,才能把事情做得圓潤。

【菜根譚】說:「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髙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縱使看穿一切,也要保持「難得糊塗」的心境。

那些與光在一起,並接受塵的存在的人,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宋邵雍說:「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於外,鮮有不敗者。 」

越是想成就大事,越要懂得虛懷若谷,常懷憂患意識,才能做足準備予以應對未來的種種問題。

若一個人只依憑意氣奮發,便肆意放縱傲氣,那只會陷入自以為是的愚蠢之中。

而一個懂得藏拙的人,從不會任性而為,反而會積蓄自己的能量,保持一飛沖天的勇氣,一舉沖破命運的枷鎖。

秦朝末年,楚霸王項羽攻章邯於巨鹿,震驚天下,而劉邦趁機攻入鹹陽,滅了大秦基業。

在此之前,諸侯會盟時曾言,誰先入鹹陽,便可稱王。

劉邦雖有推翻暴秦之功,可也自知實力不敵項羽,於是他一方面撤軍退至霸下,一方面放低姿態,恭迎項羽入駐鹹陽。

範增知道劉邦所圖不小,於是設「鴻門宴」打算除掉他,可劉邦謹小慎微,在宴上表現得軟弱不堪。

項羽重兵在握,傲視天下,本就不把劉邦放在眼裏,再加上樊噲的保護,劉邦才死裏逃生。

正是劉邦明白自己當時的處境,沒有自滿,才有了後來的楚漢相爭,最後逼得項羽烏江自刎。

人們常說,杯空盛水,心空成事。

耐得住,靈魂才會得以新生;守得住,人生才有無限可能。

成功,來源於自身的隱忍,一些浮躁和誇誇其談,也許會贏得一時,卻經不住時間的考驗。

守藏不語,往往是成事的開始。

水之所以被老子看中,皆因為水無形,因勢而成,遇圓隨方,看似軟弱,卻能引發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人生也是一樣,不可一成不變,因勢利導,才能適應人生的各種挑戰。

諸葛亮在【將苑】中說:「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春秋時期,楚莊王三年荒淫,不問朝政。

有臣子看不過去,進諫道:「陛下,可知一種鳥,三年時間不飛不叫嗎?」

楚莊王笑道:「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楚莊王這三年不過是在蓄勢,待到時機成熟,便又重新執掌朝政,穩定大局。

確實如此。行事剛強者,往往吃力不討好。真正的聰明人,往往都是大象無形,以柔克剛。

其實,人越往後,就越要學會話因人而說,事因人而做,這不是圓滑,而是為了避免不必要麻煩的最好方法。

懂柔弱,卻又不失智慧;有力量,卻不失溫柔。

說軟話,做硬事,這是一種生存智慧,更是一種修行手段。

老子覺得,修身之道在於修心,而修心之法,便是「致虛」和「守靜」。

人生若被外物所擾,就會變得疲憊不堪。

而致虛,便是要消除心中雜念執著;守靜,便是收斂心性,復歸平靜。

黃公望晚年隱居富春江畔,潛心觀察江兩岸風雲變幻,靜心修煉繪畫技法,七載有余,最終繪制出了國寶【富春山居圖】。

路遙將自己關在煤洞數年,他將自己從世俗中抽身出來,遠離喧囂。在寧靜中,創作出【平凡的世界】。

周國平曾說過,「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有了內在的寶藏。」

在物欲橫流、復雜多變的現實生活中,只有內心無欲,清凈安寧,才能在誘惑之下堅守本心。

嘗盡人間百味,看遍世事繁華,便會發現,生命的意義並非身的輕松,而是心的寧靜。

【道德經】這部經典,雖短,卻蘊含了萬世的道理,其中天道奧秘,絕非一兩句話所能說清。

但只要我們領悟其中的智慧,便能在生活的迷霧中找到方向,在絕望的深淵中堅定信念,在慌亂的波濤中保持冷靜,在寧靜的時刻中獨守內心。

【格言聯璧】中說:「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那些才華橫溢卻性格沈穩的人,必定是大才;而那些智慧超群卻心平氣和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

一朝得道只是開始,踐行與修行,才是所有人一生的堅持。

只有透過不斷地踐行和修行,我們才能真正領悟和掌握老子所教導的智慧。

要知道,人這一輩子最好的狀態,就是認清自己、守好內心,心懷謙卑。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不斷地審視自己,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別太放縱,也別太自滿,這是有所成就的前提,也是生活於世的修行。

唯有如此,方能守得安寧,擁有自在,不負流年,亦不負心之所往。

十點讀書開視訊號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

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訊裏學知識

歡迎 點贊關註

本期解讀: 蘇軾 【定風波】

作者 | 琳小柒,來源:皓然讀書(ID:growing-reading)。

主播 | 佳音,十點讀書簽約主播。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