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老齡化、生育率、家庭關系……「東亞」為何格外受關註?

2024-06-10情感

日本的老齡化問題近來再次走入視野。

據報道,日本第一季度超2萬人孤獨死,65歲老人占近八成。而根據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人口推算數據,截至4月1日,日本不滿15歲的兒童人口同比減少,創1950年有統計以來最低記錄,少子化趨勢也進一步加劇。

圖片來源:@新郎熱點 微博

同為鄰居的南韓,生育率也經常被拿來討論。 每當南韓的生育率、出生人口數據公布,總能見到大家熱議「南韓人為什麽不生孩子了」。

東亞三國面臨的情況如此相似,以至於談及家庭關系的時候, 「東亞小孩」已經成了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詞語, 隱含諸多文化背景。

「東亞」這個概念我們如此熟悉, 作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一員,似乎每個人都可以在涉及東亞的話題中說幾句。

但是,「東亞」究竟代表著什麽? 它究竟是一個地理概念還是一個文化概念?中日韓之外,還有沒有別的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鄰國?

在追根溯源的問題上,東亞突然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圖/Unsplash

01

何為東亞?

東亞,從詞源上講是一個 外來的詞匯 希臘人將東方稱為「亞細亞」 ,於是便有了後來亞洲的地理概念,而東亞一詞,又是亞洲這一概念進一步的延伸。

在西方人的認知世界中,無論是亞洲,還是東亞,總在兩極之間徘徊,它或是 伏爾泰等思想家開展啟蒙運動最佳的思想資源 ,是「別人家的孩子」;或是「 愚昧、專制、落後 」的代名詞。而這樣一種認知發生逆轉的背後,正是東西方實力對比變化的結果。

圖/pixabay

東亞從來都不單是一個實體的地理空間,還是一個變動不居的觀念。 那麽,如何才能發現隱藏在觀念史中「東亞」的真面目呢?它對我們所處的當代世界,又意味著什麽?

宋念申教授正是這樣一位探索者 。在面對南方都市報的采訪中,他解釋道—— 「發現」(東亞)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 不是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東亞,而是東亞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被定義、被否定、再重新被定義的過程。

02

為什麽要討論東亞?

早在西歐處在向資本主義社會邁進的前夜時,東亞世界也處在一場大變局當中,尚未完全統一日本列島的大名豐臣秀吉,迫不及待地出兵北韓半島,向明王朝的宗藩體系發起了挑戰。

這場涉及中日朝三方的戰爭,雖然以日本的失利而草草收尾,但卻奠定了東亞往後三百年的基本權力格局,直到甲午戰爭才被徹底打破。

圖/pixabay

戰爭硝煙暫時的退去,卻沒有減緩東亞世界變化的速度,反而引起了更加劇烈的變動,在戰爭中受到削弱的明王朝難以應對復雜的內憂外患,最終被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清王朝取代,素來被北韓鄙為夷狄的滿洲八旗集團入主中原,又反過來影響到了中華文化圈和傳統宗藩關系的構建。

除此之外,西方傳教士帶來的宗教理論和天文科技等,又給東亞深受儒學浸潤的傳統文化精英,帶來了自佛教傳入以來新一輪沖擊……

在西方殖民擴張的手伸向東亞之前,這片區域內部已經開始了一場深刻的變革。 面對外來文化和物質的沖擊,東亞遠沒有後人所想象的那樣封閉保守、故步自封。

相反,在 宋念申教授看來 這是殖民主義借由近代工業文明帶來的那種單一線性史觀的壟斷,是建構的產物。 而他所主張的「發現東亞」,並非簡單地敘述豐臣秀吉侵朝以來五百年的中日南北韓等國歷史,而是 試圖以討論東亞是什麽為契機,破除「歐洲中心主義」觀念,深入理解現代化等命題。

03

「東亞」的運用與濫用

當然,他也提醒讀者:「討論東亞現代化,即不必言必稱西方,也不必刻意回避西方」。 正視外部世界帶來的沖擊,但不把這種沖擊看作是唯一的歷史推動力,而要探尋外部沖擊如何在遭遇、反應過程中內化為本土歷史動力的過程。

圖/pixabay

和東亞這個外來傳入的概念相似,歐美國家殖民霸權的侵入,不僅刺激著中日等國開啟以汲取他者物質文明為主要目標的自強運動,還加速了傳統宗藩關系、天下觀與華夷秩序的崩塌,取而代之的,則是一種 努力批判殖民現代性以同 其撇清關系,但卻受到後者啟發的本 土民族主義

明治維新後崛起的日本,正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以「黑船來航」為代表的西方挑戰,讓日本將不斷加深的存亡危機感,轉化為吸收西方先進工業技術和制度文明的動力,在先後打敗了清王朝與沙皇俄國後,曾經以西方殖民霸權受害人形象自居的日本,也不自覺地接受了西方對於東亞充斥的傲慢與偏見,開始以「亞細亞」世界的領導者自居。而這一觀念承續的巔峰,正是後來將其引向淪陷的「大東亞戰爭」。

近代日本崛起過程中對東亞觀念的曲解與濫用,理應給我們提供更多的思考與借鑒。

圖/pixabay

今天的東亞世界似乎已經告別了殖民霸權和兩極對峙的冷戰,擁有相似文化背景和經濟互補優勢的東亞諸國本也可能在 「區域一體化」 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但事實仍與此設想存在一定差距。這背後有怎樣的深層原因?

如果不追溯東亞的過往,我們很難對這類問題有足夠清晰的了解。

在展望東亞的明天之前,是時候補上東亞歷史這一課了。

▼點選下圖,立刻加入課程

【東亞巨變500年】

現在購課,還將免費獲贈

主講人最新版本著作 【發現東亞】

(活動時間:06.10—06.16)

容易被誤讀的領域

只交給真正的專家

在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完成博士學業的 宋念申,現任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教授, 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郡分校的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職)。

主講人 宋念申

宋念申教授對東亞史深入研究了十余年, 在課堂上積累了豐富了教學經驗,擅長將歷史知識與學生的常識「勾連」起來,並用歷史細節來「顛覆」大家不曾反思過的「常識」。他認為:歷史教學中,介紹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 教會學生如何批判性地理解過去,如何把思考方法套用到對現實問題的分析上。

北大歷史系教授羅新 曾高度評價他:歷史是斷裂與延續、發明與揚棄、記憶與遺忘的持續過程,宋念申把我們自以為熟悉的「東亞」展示在歷史過程中,先使它陌生, 再讓它重回我們的思想,帶著嶄新的意義。

為宋教授所折服的聽友

在這次的專欄中,他將充分運用自己的學識積累,為大家呈現認識東亞的全新視角,重塑我們對東亞乃至世界的認知。

重新審視歷史大事件
顛覆你的固有認知

·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如果真的閉關鎖國、不參與全球資本體系,那麽鴉片貿易從何而來?

· 象征日本近代史開端的「佩裏來航」,真的是因認同「現代」而發生的嗎?

·冷戰環境下長成的「東亞奇跡」,也有其虛弱的一面?

……

許多我們接受已久的知識,細想來都是片面的。 即使是書本上反復學習的要點、試卷反復考過的重點,如今看來也非常值得重新審視。

歷史的真正答案,就在更全面、更寬廣的視野中。

多學科交叉講述

還原500多年的風雲變幻

從16世紀到當下,宋念申教授將橫跨5個世紀, 從歷史、政治、地理、文學、神話、思想等多維度出發, 檢視東亞以及東亞中的每個國家和社群如何成為自己,更立體地理解當下。

在課程中,你將聽到豐臣秀吉與努爾哈赤的崛起,早期傳教士的歐亞交流,海上貿易的全球展開,儒學內外的思想激蕩,從鴉片戰爭到冷戰時代的殖民與反抗……

對東亞史了解不多的朋友也完全不用擔心聽不懂,講述時,宋念申教授會 以故事帶理論知識,生動還原歷史節點的細節, 讓大家帶著趣味深度思考。

課程安排

限時福利

(2024.06.10—2024.06.16)

限時折扣!

現在訂閱,免費獲得實體贈書

宋念申著 最新版本 【發現東亞】!

豐臣秀吉與努爾哈赤的崛起,早期傳教士的歐亞交流,海上貿易的全球展開,儒學內外的思想激蕩,從鴉片戰爭、二戰,到冷戰時代的殖民與反抗,在最新版本的【發現東亞】中,宋念申從全球史視角,梳理 16世紀以來中、日、韓成為東亞的曲折歷程, 帶領我們突破傳統認知,重新審視東亞近代歷史。

如果你想擁有全球視野,看懂國際局勢;如果你想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歷史,提升認知維度, 【宋念申·東亞巨變500年——中國、日本、北韓半島與現代世界的關系】 ,是你不應該錯過的好內容。

想要和孩子一起了解歷史、增強學科知識儲備的家長,也應當來聽一聽這門課,和孩子一起開啟更廣闊的視野,勾連更立體的歷史。

▼點選下圖,立刻加入課程

獲得實體贈書

不了解東亞,你就無從真正了解中國。在區域關系與國際視野中,看懂東亞,也看到自己。

作者:逆北

編輯:晨曦

排版:阿陽

參考文獻:

宋念申【發現東亞】,新星出版社,2018年7月

【宋念申:研究歷史最終是為了解釋現在】,【南方都市報】2018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