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俄狄浦斯期對孩子婚姻感情的影響!

2024-04-03情感

總是談不好戀愛、恐懼進入親密關系、又或者是你正陷入一段不太符合道德倫理的感情中無法自拔,可能你自己覺得是遇人不淑,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的出現很大可能源於你沒有順利度過童年時的俄狄浦斯期。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認為,孩子在3-6歲期間,會自動進入到俄狄浦斯期,意思就是 男孩會想幹掉爸爸,占有媽媽;同樣,女孩也會更喜歡爸爸,想取代媽媽在爸爸心中的地位。所以我們經常能聽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說「我要嫁給爸爸」「我要和媽媽結婚」這樣的話,或者在看到爸爸媽媽很親密時,產生嫉妒說「你們是膠水嗎?天天黏在一起」

如果在這個俄期,父母雙方的感情不錯又可以與孩子建立好邊界,但同時又能給予孩子很好的照顧和愛,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就是個孩子,永遠無法介入到父母的關系裏。同時父母的愛與陪伴,也可以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那他就能夠很自信的去成長,去發展屬於自己的健康的親密關系。

也就是說,俄狄浦斯期其實是幫助孩子建立身份認同感的一個很關鍵的時期。

反之,如果父母並不能很好的幫助孩子度過這一時期,那孩子對自己的身份認同和親密認知就會出現偏差。一旦偏差,就會在以後的親密關系裏埋下隱患。

第一種是,這個家庭裏父母的關系並不是很好 。媽媽是較為弱勢的一方 就像 ,父親經常冷暴力對待母親,孩子也看到了母親的遭遇,對母親是同情可憐的;或者父親是缺位的,常年不回家的,母親把更多的關註和愛給了孩子,甚至還經常在孩子旁邊說父親的壞話。

那對於這個家庭的 兒子來說,就會產生一種「這樣一個糟糕的父親,憑什麽還能霸占自己的母親」的想法,從而與母親建立一種更加親密的情感聯結,表現出過度的依賴母親。 過度的超越邊界的關心母親。並且因為他對父親是不認同的,那就無法讓他很好地發展出男性力量, 長大後極大可能就成為了我們說的「媽寶男」

對於這個家庭的女兒呢,則會陷入一種既渴望父親的愛,同時又對母親產生內疚的矛盾心理。她會共情母親的遭遇,而自責自己什麽忙都幫不上。拯救不了辛苦的母親。這就導致她在成年後,會容易在不適合她的人身上去輪回。因為俄狄浦斯期對父親愛的殘留,對父親一樣的男人的熟悉感的追求,潛意識就會指引著她去尋找一個和自己的父親很像的伴侶,然後不斷的經歷被吸引,被拋棄的這個強迫重復的過程。但是如果很幸運,他找的異性伴侶有父親的優點,卻沒有父親的缺點。所以她和伴侶的感情很好,那她則很有可能故意透過一些方式去破壞關系。因為潛意識裏她就會認為和與自己父親相似的男人關系好。這是對母親的一種背叛。

所以, 她才會 要麽幹脆就單著,遲遲不敢進入感情 ;要麽是 即使進入到關系裏了,也總是會做出一些破壞性的行為 。也就是說她總是談不好戀愛,不是因為她情商低、不夠溫柔,而是因為潛意識始終有個聲音在告訴她:你不能幸福、 你怎麽可以比你媽媽強那麽多? 你必須要毀掉這段關系,否則母親會難過。於是驅使著她去作、去鬧,去把這段感情搞砸。

第二種,就是父母關系可能還不錯,但是面對想要「競爭」的孩子是嘲諷、打壓、指責的。 比如當女兒說出「我要嫁給爸爸時」,媽媽嗤之以鼻 且表現嘲諷意味,故意在女兒面前表現出和爸爸很親密,宣誓主權的意味特別的濃厚。那個感覺就是,爸爸永遠最愛媽媽,你可爭不過媽媽。那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烈的挫敗感,他會覺得自己競爭失敗很羞恥,那麽在長大後,很有可能她 就會有 要去爭奪已婚物件 ,插足別人感情的想法和沖動。因為在競爭關系中勝出,是最快最佳抹羞恥感的方式。她要透過贏過另一位同性,去證明自己的價值。

又比如,男孩在和爸爸競爭媽媽的時候,爸爸非要嚴厲的去懲罰孩子。讓這個男孩產生害怕恐懼的心理。這個時候,面物件征權威的父親的強壓迫,就會讓孩子把 對父母的恐懼轉化為對權威的恐懼, 以至於在以後的一切人際關系中,要麽是怕老師怕領導,進入親密關系也會懼怕比自己強的另一半,成為卑微討好者;要麽是與權威的對抗,和領導對著幹,和長輩對著幹,誰比他強,他就要跟誰對著幹,進入親密關系後,也會變得比較強勢。以此來撫平權威感帶來的不適與壓力。

最後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 孩子表達了對異性父母的占有欲,異性父母很高興,於是表現出了對孩子更加的親密和疼愛,把丈夫或者妻子放在一邊了。也就是沒有樹立明確的邊界。 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在這場爭奪戰裏是贏了的, 給孩子一種 自己是最有魅力的、是無所不能 的錯覺 。這會造成孩子的認知失調,分不清自己和父母的角色定位,他會覺得自己可以主導一切關系的開始與結束。所以也就無法讓他形成一個健康穩定的自體。長大後就會很容易變得花心、見一個愛一個,或者經常性的對感情的背叛或者喜歡無縫連線 。因為小時候對異性父母爭奪的勝出,讓他產生了極度自戀的心理,他無法抵抗住誘惑,並認為任何「誘惑」都會被自己征服。

另外我們說的一些同性之間的情愫,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也是因為在俄狄浦斯期,因為無法形成正確的身份認同,而逐漸發展出的一種關系狀態。不過這點是有爭議的,也有專家認為這是基因的問題,所以這裏就不過多解釋了。

總之,俄狄浦斯期作為孩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他們日後的擇偶、愛情觀等等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期的孩子,在與同性父母的競爭中最終被同性父母的愛所征服。 當競爭消失後,人格才會再一次以積極的方式得到整合。

所以,如果你出現了上面我說的幾種情況,可以有這樣一種思考,自己是不是陷入了俄狄浦斯情結?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有一定的俄期殘留,所以不用太苛責自己。我們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去提高個體意識水平,走出這種困擾。但如果說你的俄狄浦斯情結很嚴重,已經出現了親密障礙。那就要開始自我覺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