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當伴侶出現這種情緒時,就是看清 ta 人格的最好時機——

2024-05-22情感

點選上方藍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設為星標 ⭐️

我朋友和物件屬於相親結婚,結婚後才住在一起, 這才發現之前一直都很「溫和有禮」的物件,生氣的時候就會仿佛變了一個人。

Ta 會不斷地大聲吼叫、罵臟話,試圖以這種方式控制住局面。如果發現事情還是不如願,ta 就會情緒崩潰,開始出現摔東西、痛哭等失控行為。

我的朋友為此非常困擾。這人其他方面都挺好的,怎麽生起氣來,就變成這樣了呢?

其實,我通常鼓勵我的朋友們, 至少經歷過雙方激烈的幾次爭吵,見過幾次對方暴怒時候的表現,再去決定到底要不要和對方結婚。

今天來跟大家講講,如何透過一個人生氣時的表現,來判斷 ta 是個什麽樣的人。

極端憤怒的時刻

最能反應對方真實的樣子

作為人類基本情緒中的一種,生氣本身是正常和常見的 [1] 。但生氣,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很多方面。如墨西哥表演藝術家阿萊曼所說:

「在一個人發怒的時候觀察他吧,因為那時候他的真性會完全顯露出來。」

生氣和大腦生理系統相關,能反映我們的人格氣質型別。

根據巴普洛夫提出的高級神經活動型別理論,由於大腦神經系統天然存在差異,有人反應速度快、靈活度高、平衡性也高;

有些人神經反應速度雖然快、但靈活度和平衡性卻較差。這些神經系統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在遇到事件時,基本的行為反應。

如果你發現伴侶每次都特別容易生氣,一旦生氣了又很難走出來,那 ta 們大機率就是興奮型氣質。 這一種氣質型別的人,神經系統反應速度快卻不平衡,好處是ta們各種情緒都容易被喚起,所以為人直率、純粹。

但也因此,ta 們很容易被激怒,又因為平衡性較低而容易陷在生氣的情緒中,變得沖動行事,難以自控。

對 ta 們來說控制情緒是一件比較違背天性的事,往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才可以做好(但只要努力,還是可以控制好)。

丨生氣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情緒調節能力。

生氣,還體現了人們的情緒調節能力,其中有一個環節格外重要,它直接影響了人們後續的情緒反應和行為,也就是情緒喚起時,人們對該事件的認知評估。

那些生氣反應很大、一點小事就生氣的人,通常采用的是初級的評估策略, ta 們習慣性從消極和負面角度出發,認為一件事、一個人就是有意挑事兒,故意找茬。

與之相對,那些能很快調節好自己情緒的人,通常采用次級情緒評估的策略, 也就是認知再評估(cognitive reappraisal)。盡管有時候,ta 們也會有消極和負面的認知,但ta們很快就會關註到積極角度,也就是很快轉換認知模式,消解負面情緒。

丨生氣還會讓我們「原形畢露」,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生氣會降低人們的認知控制能力,於是能暴露出一些比較核心、但平時出於遵循社會規範,或者是維護個人形象,而有意「掩飾」掉了的認知——生氣會反映出我們的「下限」。

這是因為我們大腦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當我們感到憤怒時,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就占據了大量的認知資源,於是大腦變得「供不應求」而開始「偷懶」,也就是說,大腦會更多地開啟節能模式、使用思維捷徑(mental shortcut),即用那些成形多年、簡單粗暴的信念去思考。

如果,對方平時經常在朋友圈裏發表一些性別平權的言論,但當遭遇女性拒絕時,卻破口大罵、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或是詆毀對方性格、人品有問題等等——這或許恰恰才是真實的 ta。

再比如,對方平時都會參與很多社會公益活動,很關心社會底層人士的福利,但當工作不順利時,就對服務員頤指氣使——這也說明了真實的 ta。

丨生氣也能反映出對方對你的在乎程度。

憤怒必然會對遭遇憤怒的物件造成消極的影響。當對方很在乎你的感受時,ta 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頻繁、過度地對你生氣,因為 ta 們害怕失去你。

當對方對你從未表現出一絲小心翼翼,從來都在你面前只展示出脾氣火爆的一面,讓你覺得 ta 們根本不害怕失去你時,那 ta 們可能確實就沒有那麽在乎你。

清晰的憤怒是很好的

混亂的憤怒卻值得警惕

生活中,一些人即便是生氣了也能好好溝通,但另一些人卻會暴跳如雷、口不擇言。

其實,這是因為ta們經歷的憤怒模式有所不同。 憤怒可以分為兩種:清晰的憤怒(clean anger)和混亂的憤怒(dirty anger)。

清晰的憤怒是指以負責任的、適當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憤怒,我們的行為是合理的、理性的、安全的,而不是受一時沖動所控制的。清晰的憤怒包括傾聽他人,並以有效的方式做出回應。最終,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把握憤怒並找到積極的解決方案。

而混亂的憤怒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憤怒,或者說是「狂暴」。它從本質上講,是指任何消極的或無效的憤怒表達。就如古羅馬詩人賀拉斯所說,「它是一種短暫的瘋狂」。

當人們經歷混亂的憤怒時——

事件當下:

· 發表過分的指責、人身攻擊或是人格侮辱;

· 突然暴怒,大吼大叫、甚至發生肢體沖突;

· 不允許你爭論、不願意傾聽你;

· 出現自我傷害的行為;

......

當對方憤怒時,過分的言辭、過激的行為可能反映了 ta 真實存在的刻板印象和偏見。 而對方剝奪你的話語權、無視你的存在等行為則不僅僅是對你輕視和不尊重,甚至是權力操縱的表現。

而自我傷害有時候會演變為道德綁架,ta們以這樣的方式對你進行情緒上的勒索,讓你出於內疚和自責無法從關系中抽身。

事件之後:

· 不承認自己做錯的行為,不停狡辯;

· 試圖把錯誤都推給別人、試圖讓別人自責;

· 對對方造成的傷害,毫無悔恨之意;

......


如果對方從來都只覺得自己是對的,錯誤都在你身上,也毫無自我反省和悔改的打算時,這是一個警鐘,告訴你對方並沒有為自己行為承擔責任的意識或打算,而這段關系或許並不健康。

當人們頻繁地表現出混亂的憤怒時,這意味著ta 們可能並不那麽值得我們去愛—— ta 們難以自洽的情緒,會讓愛 ta 們的我們如履薄冰,甚至屢受傷害。

如果發現戀人符合上述表現

能做些什麽?

愛從來都不是一道簡單的判斷題,真愛也需要磨合和溝通。

即便你發現了戀人符合上述表現,KY也不建議你立馬做出對方「不值得愛」的判斷。畢竟,生氣這件事還關聯了許多方面,我們建議大家——

Step1. 判斷戀人生氣的性質

毫無緣由的生氣,因為一點點小事就大發雷霆非常不可取。 但在一些情況下,比如遭到了嚴重的不平等對待、性騷擾;又或是因一直失眠而變得易激惹,諸如此類的「情境性生氣」是可以被允許和接納的。

「情境性生氣」的背後,是以生氣傳達出戀人內心的委屈和脆弱,這時,如果我們能陪伴 ta 們一起表達憤怒,傾聽 ta 們的心聲,和 ta 一起尋找解決辦法,這類生氣很快就可以撫平。

Step2. 比較生氣的誘因和表現是否成正比

舉個栗子,遇到被朋友放鴿子的情況時,恰當的生氣會包含短暫的吐槽和指責,而過度的生氣則是用盡各種人身攻擊的語言咒罵朋友,並表示再也不和對方來往。

過度、頻繁、毫無收斂的生氣深深體現了一個人在情緒上的失能,繼續愛下去,兩個人都會遍體鱗傷。

Step3. 以身作則,設定界限

如果生氣是發生在你們的吵架中, 或許你可以做到以身作則,深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堅持自己底線的同時,往後退一步,從談話中抽身,主動設定界限。

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我們現在都很有情緒,我們的需求可能都被忽略了,但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讓這段關系更好,所以我們暫停一下,整理好思緒後,再慢慢說,好嗎?」

這會給到你們雙方一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也能向你的伴侶展示一種不同的處理憤怒和爭吵的方式。

Step4. 找個時間,和對方好好聊聊「生氣」這件事

上文我們提到,生氣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在許多時候,人們正是透過生氣來表達和捍衛自己的需求。唯有過度、失控、混亂的憤怒,才會引來糟糕的後果。

而在混亂的憤怒模式背後,往往隱藏了一些童年未處理的創傷,你可以和 ta 一起回溯過去,看看ta的家裏人如何處理憤怒,以及 ta 都會在哪些時候特別地憤怒和失控。

講述是一件特別有力量的事情,當 ta 可以和你一起把那些過往言語化,改變也就慢慢開始了。

Step5. 以上都不行,我們建議你快跑!

如果你已經嘗試了上述所有的方法,發現對方還是不斷地出現「混亂的憤怒」。

或許,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根據世界精神衛生組織2008年的「沸點」報告顯示,每年都有20%的人會因為憤怒問題而結束一段關系(包括友誼)。

研究也發現,關系中只要有一方存在嚴重的憤怒問題,就會帶來充斥著消極影響的「關系內憤怒負向迴圈(The Cycle of Anger in Relationships)」,這意味著原本情緒穩定的一方也會變得失控,相互釋放憤怒、並激起一系列破壞性的關系行為,如不尊重、苛求、指責和敵意 [2]

我是那個「混亂憤怒」的人

怎麽辦?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情緒控制中心——邊緣葉系統(limbic lobe system),而它一直要到30歲才會發育完全,每個人的發展速度也有快有慢。

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在生氣的時候,還不能很好地控制好憤怒,或許是因為這個系統還在發育和成長。 你可以先有意識地讓自己擁有足夠的情緒資源,提升自我關懷。

比如主動發掘能讓自己放松和開心的小活動(例如,遊戲、散步、寫日記等等),或是日常增加冥想、正念一類的小練習。

這些自我安撫的活動,會成為你日常緩存的情緒資源,下次再感到暴怒,你會知道做些什麽能讓自己平靜,實作對自我的關懷。

也可以試試上文提到的——認知重評策略,在誘發情緒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就從相對積極的角度去理解。

例如,上班因為地鐵調整速率遲到了,相比怨天尤人,可以想想地鐵沒有因為開太快造成交通事故。伴侶和你發生了吵架,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因為兩個人都希望把某件事情做好,而非刻意掀起爭端。

最後,KY想和大家說:一個真正愛你和值得你愛的人,就算 ta 邊緣葉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ta 也絕不會借著生氣傷害你。 而那些假借「我只是控制不了自己的生氣」之名對你施暴的人,一定不是「對」的人。

如果你也有和伴侶結婚或長期交往的打算,請一定不要忽視對方憤怒時的時刻,也可以 轉發 點點在看 把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人,提醒大家註意親密關系中的這個雷。

今日互動

你身邊有「混亂憤怒」的人嗎?

你還有什麽判斷別人人格的方法?

References:

[1] Staicu, M. L., & Cuţov, M. (2010). Anger and health risk behaviors.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life, 3 (4), 372.

[2] Liu, J., Lemay Jr, E.P., & Neal, A.M. (2018). Mutual cyclical anger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Moderation by agreeableness and commit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 77, 1-10.

本文關鍵詞:憤怒、情緒、親密關系、人格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渺渺、純純

監制 / Emma

編輯 / KY主創們

我們同時提供以下服務

歡迎搜尋FB公眾號關註,下載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點點 在看 控記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