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致我親愛的「爛尾人」:你為什麽做事情總是有頭沒尾啊?

2024-04-08情感

策劃、撰文 / 盧舫

編輯 / KY主創們

今天很想吐槽我的室友。此人喝了水從來不蓋瓶蓋,雖然說會收拾東西吧,但經常收拾完不拉抽屜,也會主動收衣服,但收了衣服往往就直接對在沙發上。

你說他不做事,其實他也做。但似乎總是開個頭,就沒了尾,咱常說認知不閉合,他這種簡直是行為不閉合。結果就是,我總要跟在他後面,給他收尾。很多個瞬間,我都能想起小時候媽媽罵我:

「你這麽沒手尾,很討人厭,長大後交不到女朋友的!」

長大後交不交得到女朋友另說,反正我成了我媽。而當我想吐槽這類人時,發現這種頑疾竟然還沒有被命名,那我先來。 因為ta們做事總是有頭沒尾,那就叫「爛尾人」好了!

做事老是只做一半

ta是缺根筋嗎!

爛尾人簡直是生活秩序的破壞者。

無論你是什麽樣的人,什麽J人、潔癖、完美主義者,一旦生活裏來了個爛尾人,這一切都歸於虛無,大家最終只能一起墜入混沌。爛尾人內建平靜生活裏的暗雷 ——

你突然需要一個東西但是找不到了,可能是爛尾人用完不知道放哪了;你突然碰翻一瓶洗不掉顏色的液體,可能是爛尾人又忘了蓋蓋子了;你突然聞到某個地方傳來臭味,可能是爛尾人吃了東西忘了倒掉洗掉了。

你對美好生活空間的期許,都跟著ta們爛掉的「尾」,一同消逝。

關鍵是,ta們....咳咳,你大概也一定這麽說過 ——怎麽說也說不聽啊!難道ta們就是缺根筋嗎?

不,ta們不缺根筋。不過,這倒真的可能和ta們的大腦神經發育有關。

其實說白了,做事有頭有尾、有始有終,這關乎自我控制和認知資源的分配。你喝完水不蓋蓋瓶蓋,說到底還是因為註意力已經沒有被分配到瓶子上了,沒有控制好你自己。

而自我控制和認知資源分配的生理基礎,是大腦的前額葉皮層。 有兩項關於「好好做完一件事」的研究,都監測到了大腦前額葉層被啟用。

一項研究讓被試進行「跨期選擇任務」,也就是決策在什麽時間點應該做什麽事。在這個過程裏,大腦的前額葉層也會被啟用 (Finger et al., 2010)

另一項研究關於工作記憶容量。工作記憶通常和短期記憶同義,是一種容量有限的認知系統,用以暫時保存資訊,對行為決策有重要作用。大白話就是,它決定一個人在做一件事情時,能記住多少步驟。

被試在進行相關測試時,同樣檢測到了前額葉被啟用的跡象 (Kane & Engle, 2002)

你可以想到, 一個人做事不收尾,可能正是因為ta不知道在什麽時間點要做什麽、也可能是短期記憶沒有儲存關於這件事全套步驟的資訊,導致ta在決策上出現了偏差。 這都有可能跟前額葉皮層的發育有關。

當然,我們還不能排除,爛尾人和成人ADHD的相關性。

成人ADHD也就是成人註意缺陷多動障礙,它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成因可能與遺傳和環境因素有關,患者可能表現出註意力短暫、難以集中、過度活動、情緒問題等癥狀。

成人ADHD是一種會對生活造成很大困擾的疾病,單是簡單的「有頭沒尾」肯定不足以確診。但如果,你身邊那位爛尾人還出現了其他癥狀,或者ta的「沒尾」也很困擾ta自己,或許就要多加註意了。

「爛尾人」可能確實不知道

收尾原來很重要

雖然還沒說到可以怎麽解決爛尾人的問題,但我猜我一定不能寫「好好溝通」。因為估計,大部份人肯定都溝透過了!

和爛尾人溝透過後,人通常就是兩種感受 ——

「說不聽啊!」以及,「好像又可以理解惹.....」

(噢,有一種爛尾人,每次認錯態度都很好,但之後又重復沒尾,那是另一個形式的說不聽)

那為什麽可以理解呢?因為ta們可能會跟你說起:「在認識你之前,沒人這麽說我啊....」或者,「我也是長大後才知道這樣不對的....不好意思嘛。」

其實,這並不是ta們在狡辯。

從行為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動物的行為方式、行為機制與其棲息的環境互動有密切聯系。這是生物學家研究動物行為的重要切口。這同時也我們研究爛尾人這種動物的可用切口 (不是)

有時候,生物學家在面對樣子看起來差不多的動物族群時,甚至會用「行為型」來作區分 —— 按照行為方式的不同,來區分種類。這是因為,行為生態學強調個體透過學習和模仿他者來獲取行為模式。同一種類的動物,會在內部互相模仿。人也不例外。

爛尾人的成長環境裏,可能並沒有一個「好尾人」做榜樣,反而,舉目都是上一代爛尾人,大家互相直接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最終在家庭內部形成了爛尾人聚落 (笑)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比如,爛尾人的家人總是默默地幫ta把事情做完了,ta按著沒尾的行為習慣生活,一切順利,也沒有人指出ta不對來。

又或者,ta們也許曾被家人要求去收拾,但在付出了精力、體力去做好尾人後,發現在個人生活上其實沒啥變化,而在成就感上,也沒有獲得什麽來自家人的正向鼓勵。這讓ta們感受到了「付出-收獲」的失衡,於是逐漸進入動機缺乏狀態。

爛尾人也許就長期處於這種對於收尾的動機缺乏中。

還有一種「爛尾人」

對秩序的理解和別人不一樣

其實,如果真的只是沒意識到做事情要有頭有尾,那...好吧!咱可以慢慢來!

但最讓人生氣的是,還有種人,你說ta,ta還理直氣壯:「我覺得這樣很好啊!為什麽非要像你說的那樣?不蓋瓶蓋怎麽了?」

這類人其實也很可能是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關於「有頭有尾」的反饋後,才變成現在這樣的。但更大的問題是,ta們有了自己的秩序感 ——

亂,就是我的整潔!

我知道這很讓人惱火,而更讓人惱火的是....能在亂糟糟裏尋得秩序、能忍受這混亂的一切還生活得開開心心, 我們可能還要誇上ta一句:「您認知靈活性真高!」

認知靈活性 (Cognitive Flexibility) 指的是一個人轉變心理觀點以適應新變化新環境的能力。換句話說,它是一種配置自己心理資源的能力。認知靈活性高的人,可能更容易忽視淩亂環境帶來的壓力,專心實作自己的事情。

好,誇完了 (超敷衍) 。其實撇開認知靈活性不談,我們也必須承認,「秩序」是一件非常主觀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就覺得亂就是ta最喜歡的樣子,其實也無可指摘。

不過,當我們的生活空間裏還有其他人時,堅持什麽樣的秩序,就涉及一個「需要對方付出多少成本」的問題。

爛尾人的生活方式,往往容易造成東西弄丟、變質、弄臟、弄灑等事情,讓對方造成損失、無法完成自己想做的事,並且對方往往需要付出額外的勞動和時間,來收掉這個尾。這無疑讓對方付出了更多的、不應該由ta承擔的成本。

不能就這麽算了

我們一起改一改吧!

雖然「爛尾」這事兒,又關於成長環境,又關於天生的大腦發育,但也不能就這麽算了。畢竟,生活在一起的矛盾和不愉快是客觀存在的。

那咋整呢。

首先可以 轉發 這篇文章給爛尾人看,告訴ta們可以試試以下這些方法:

-多去了解一些不及時收尾的壞處,增強自己的損益感。

所謂損益感,意思是做或不做一件事情,帶給自己的損害和增益的感受。當我們了解了某些事情不及時收尾是有害的,比如盤子太久不刷會滋生細菌、水果不及時放進冰箱會爛得更快、可樂不蓋蓋子會沒氣,那不做這些事帶來的損害,會給我們提供去完成它的動力。

而如果完成了它,也會因為阻止了一件壞事發生,而收獲一份為事情收尾的正向鼓勵。

-想想如果我不這麽做,對方可能要體驗什麽。

這意味著在生活中加入多一份共情。

其實有時候, 爛尾人不收尾,可能真的只是忘了、或者沒有意識到,不代表ta們不關心、不愛身邊人。 因此,如果爛尾人把註意力更多放在自己關心的人身上,想想對方可能經歷的不便,也會反過來助推爛尾人多做一步。

以上是給爛尾人的建議。 而作為一個「好尾人」,你實在已經不堪其擾,那可以轉發...咳咳,那可以試試以下建議 ——

-還是不要放棄溝通,要講出大家的觀點, 討論一個折衷點,設定一個紅線,觸碰了紅線,要第一時間反饋。 千萬不要默默忍受彼此,不快樂的細節越積累,關系越容易爆炸。

-制定一個屬於這個「家」、而不是針對某個人的規則和秩序。 畢竟每個人對於「整潔」、「收尾」的定義還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做一切討論之前,要先具體地定義好屬於你們家的「整潔」是什麽樣子的。

其實,你甚至可以認為,如果沒有這個獨立於你們主觀以外的規則,你是無法說對方就是「爛尾人」的,因為沒有標準。任何的討論,都需要一個共同認可的標準作為基底。

最後,無論對於好尾人還是爛尾人來說,都要耐心地等待變化。爛尾人要長出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的。

說實話,做事不收尾在很多人眼裏其實都不是什麽很嚴重的事情,更談不上關系雷區、毒藥,即使它確實老讓人有吃蒼蠅的感覺。

討論它,本質上是在討論一段關系怎樣能讓每個人都過得好。人類之所以需要關系,就是想要每個人都能在關系中,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如果看到這裏的你,是一位「爛尾人」,而且過得很快樂,說不定也是因為你身邊那位好尾人在默默寬容和承受。問問ta的感受,不要讓ta承受太多啦。

今日互動

你是「爛尾人」還是「好尾人」?

你最近有被這樣的事情困擾嗎?

References:

Finger, B., Knoch, D., Johnson, E. J., Krosch, A. R., Lisanby, S. H., Fehr, E., & Weber, E. U.. (2010).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and self-control in intertemporal choice. Nature Neuroscience, 13, 538–539.

Kane, M. J., & Engle, R. W. (2002). The role of prefrontal cortex in working-memory capacity, executive attention, and general fluid intelligence: An individual-differences perspectiv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9, 637–671.

本文關鍵詞:行為習慣、有頭沒尾、沒尾人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點點 在看 ,人人都有可愛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