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時候看【阿甘正傳】,似懂非懂。
多年後重溫,全程淚目。第一個被觸及的鏡頭,是阿甘的媽媽蹲在房子前庭的台階上,扶著阿甘的肩膀反復給他洗腦:
「要記住,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
洗腦不是什麽好詞,但對於一個只有幾歲,因為先天智力和身體缺陷時刻在承受周遭惡意的小男孩而言,卻是一份禮物,這句咒語給他披上一層隱形鎧甲,使他學會了不要自輕自賤。
一個在世俗定義下被預判為「弱者」的小男孩,因為沒有自動對號入座為弱者,有驚無險地跨越了人生一道又一道關卡。
我想年輕的時候之所以感觸不多,是因為彼時還意氣風發,並不知道當一個「弱者」是什麽感覺。
直到進入成人世界,遭受過社會的毒打, 才真正明白對處於困境的「弱者」而言,自我的心理矯正,擺脫「弱者心態」是多麽重要。
阿甘從小沒有爸爸,智力低下,脊柱彎曲,不能正常行走,必須帶著腿撐,這使他方方面面都看著頗為怪異。
他的人生劇本,本該是以弱者姿態掙紮一生,再努力向正常的生活靠攏。
但阿甘有個智慧的媽媽,媽媽在小阿甘建立自我認知的年紀,循循善導,教會他積極定義自己,給予他內生力量,最終幫助阿甘將天賦潛能發揮到極致,書寫出傳奇的人生。
媽媽告訴他,「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所以當別人嘲笑他智力低下時,阿甘能夠消解這種惡意:我沒有做任何傻事,所以即便別人那麽說,我知道我不是傻子。
在裝上「腿撐」走在街上遭受路人打量時,媽媽懟路人並告訴阿甘,「不要管其他人說他們比你強。」
所以阿甘不認為自己有隱疾就一定會輸,所以他聽到「run,Forest,run」能撒腿就跑,躲避惡霸的攻擊。
這一跑,跑斷了原以為形成依賴的腿撐,跑進了橄欖球教練的視野,跑進了大學,跑出了他獨一無二的人生。
當然還有那句口口相傳的媽媽金句: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麽滋味。
媽媽教會阿甘用開盲盒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每一個未知章節,也讓他學會把遇到的苦與甜一視同仁。
這些積極的信念,幫助阿甘抵禦一個個惡意,獲得一個又一個原本以他的條件或許得不到的入場券。
楞是把本來連「平凡」都要靠努力墊腳才能獲得的人生,過得精彩紛呈。
而反觀阿甘的童年對照組——珍娜,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同樣善良美好的珍娜,因為無法正確看待童年遭受的來自父親的侵害,帶著悲劇的註腳走向成年。
她的確很可憐,因為她不「自愛」,可以全裸著身體站在台上追尋所謂的歌手夢,也可以接受暴力狂男友的反復虐待。
因為她和阿甘相反,珍娜順從的接受了從小時候就形成的「我弱小,我會被傷害,苦難是我的宿命,我無法改變它」的認知,受苦才是她的舒適區。
直到終於忍受不了,想到跳樓輕生,她才開始反思,這樣的心態不對,她需要改變,不能沈迷當一個弱者。
所以她拒絕阿甘的示愛,離開他去努力建立全新的自我,成功後才敢回到阿甘身邊接受這份愛。
或許是智力障礙影響,阿甘的情緒感知能力也較弱,但這反而讓他把每一天都過成嶄新的,每一秒都活在當下。
他像台基本沒有感情的機器,只要摁下「執行」按鈕,就會沒有怨言且不知疲倦地反復啟動。
他可以把一切需要集中註意力的事情完成得快且精準,不管是奔跑、上槍械、打桌球、捕蝦還是做園藝。
對於生活中遭受的挫折和變故,他跳過了普通人會有的情緒反應,直接快進到接受、臣服,重新開始。
在越南戰場上中彈,他回到康復中心接受治療,並在此期間接觸打桌球。
誰知因為球打得太好,他康復後本想重返戰場,卻幹脆被上級留在了文工團,讓他給戰士們打表演賽。
一個本該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英雄,突然被調去供人賞玩逗樂,他平靜接受了。
雖然在戰場上冒死救出了摯友巴布,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兄弟死在自己懷中。
阿甘沒有痛不欲生,他只是默默在退休後,用全部收入買了一艘捕蝦船,幫巴布實作他未完成的人生心願——做捕蝦生意。
結果,靠打乒乓,阿甘成了全國名人,代表國家去巡演;做捕蝦生意,也成功了,分了一半股份給巴布的媽媽,集體實作了財富自由。
他把遇到的壞事都變成了好事。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在越南戰場上失去雙腿的丹中尉。
原本驕傲自尊的丹中尉認為自己成了廢人,變得自暴自棄。他認為自己連相信日後能隨上帝一同「走」進天國的基本條件都被剝奪了。
他沈浸在這種痛苦中,變得日益暴戾狂躁。
期間,阿甘只是陪伴他。
有一天,丹中尉聽阿甘講退休後的夢想,打趣說:你要是真能買得起船,那我就去做你的大副。
誰知阿甘真的做到了,靠打乒乓的收入買了船。而丹中尉也踐行諾言,出現在碼頭,開啟了他們的捕蝦生意。
剛開始捕不到蝦,阿甘也並不著急,空余時就拉上丹中尉上教堂祈禱。
阿甘穿著聖袍在台上沈浸式祈禱,丹中尉坐在角落冷眼旁觀,殊不知,他已在潛移默化中漸漸被阿甘的積極和樂觀感化了。
終於,神跡發生了,一場風暴侵襲,折損了附近海域所有的捕蝦船。
而作為在風暴中唯一存活下來的捕蝦船,他們大賺一筆,成立了公司,又投資了Apple,實作了財富自由。
最後一次露面,裝上假肢的丹中尉帶著未婚妻,出現在阿甘的婚禮上,一臉平胡。
正因為阿甘的行動和感染力,丹中尉才會在痛苦中選擇與阿甘開啟捕蝦生涯,逐漸掙脫了昔日的絕望。
否則,他的人生大約是在自暴自棄中油盡燈枯,帶著怨念了此殘生。
生活的車輪滾滾向前,從不等人在原地消化完悲傷再出發。
相比纏綿於困境,直接起身擁抱未知,不是才更有覆寫悲慘現狀的可能嗎?
阿甘雖然先天孱弱,卻是一個高自尊,有高配得感的人。
因為不匱乏,他不會為任何境遇失去分寸,打亂自己的節奏。
他對在外人看來難以置信的傳奇經歷很是坦然。
即便靠做生意和投資實作了財富自由,他還是願意做一個無償為他人修建草坪的園藝師,因為從小媽媽就告訴他:錢不用太多,夠用就行了,多余的錢只是用來炫耀。
也因為從來沒缺過錢,即使他花光儲蓄買了捕蝦船卻很久都捕不到蝦,他也並不直接放棄。
媽媽的去世和珍娜的離開,阿甘痛苦,也對未來迷茫,但他只是開始奔跑, 而不是杵在原地自怨自艾。而這,反而又為他開創了另一段傳奇人生。
我因而意識到阿甘最珍貴的優勢並不在於他超出常人的運動天賦,而是他有把順境逆境都變得同樣平靜的能力,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而一個有不配得感的人,卻會情緒大起大落,在面對有所得時變得貪婪,面對所失耿耿於懷,不惜走捷徑,走歪路。
正好近期N刷【甄嬛傳】,發現安陵容正是不配得感的代表。
「原是我不配」這句話貫穿了安陵容的一生。
因為缺愛,她對友情越發索求無度,最終演變為病態的「得不到就毀掉」,甚至透過傷害甄嬛來獲得快感。
又因為強烈的不配得感,她需要費盡心思證明自己配得。
她卷生卷死,力求自身功能性價值最大化,卻又不甘心自己只是供人取樂的「玩意兒」,再多寵愛也感覺不到滿足。
而失寵了,她就拼命耍手段爭寵,不惜搭上自己的身體和無辜第三方的性命作賭註。
最後把自己逼上絕路,正應了甄嬛那句話: 過度自強變成自戕。
我甚至在想,要是她遇到類似阿甘這樣「榮譽戰士突變文藝兵」的狀況,心態不知會崩成什麽樣子。
所以,即便同樣是遭遇變故和轉折,心態不同,也會導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所以,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苦難和困境,到底算不算禮物呢?
我覺得電影中有一個彈幕說得很棒:
苦難從來都不是禮物,因為拯救你跳脫苦難的,永遠都只是你自己,和苦難無關。
作者 | 37度2
主播 | 安東尼,北韓冷面下藏著一顆南韓燒烤的心。
圖片 | 視覺中國,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點選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