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獨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靠「朋友圈」獲得歸屬感

2024-04-13情感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



結交新 的朋友,也是在鍛造自我。



文|駁靜

我最想離開北京那年,我兩個最要好的朋友前後腳回了浙江,那年我26歲,研究生畢業第二年,工作才一年多,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麽不把我也帶走?當然這是癡人說笑,遷徙到另一個城市,家人可以想辦法帶走,朋友就沒辦法了。這樣一比,朋友似乎遠沒有家人重要。 可一個年輕人進入社會,特別是在異鄉求學後就地工作,環顧四周,除了朋友又還能有誰呢?

【LIVE】劇照

開始工作後,我慢慢就發現,上一代人的經驗沒多少可借鑒的了,他們越是極力摻和我的生活,我反而越排斥。而戀愛關系,那也是可遇不可求。就像一個窮人盤點一下口袋裏的錢,發現沒剩幾個子兒,而日子過著過著,發現這幾個子兒還挺禁花。 聯結緊密的朋友關系,對我來說就是這樣一種存在,一種想要牢牢守住珍而重之的東西。

但好的朋友關系其實並不容易,它需要朋友雙方擁有較為成熟的人格。 河狸在豆瓣上講過一個她朋友與她相處的故事。朋友拿到年終獎,要請河狸吃飯,二人約好中午11點見面。河狸頭天晚上查好路線,算上洗漱與通勤的時間,將鬧鐘定在9點半。結果拖延到9點40分才開始洗漱,意識到肯定趕不上後跟朋友改到11點半。之後又因為拖延再次修改時間,最終朋友是11點40分到飯館,而河狸到店的時間是12點15分,相當於比最初制定的時間遲到了1小時15分鐘。

這種約會大遲到,等待的那一方生氣很常見,但河狸的朋友生氣歸生氣,卻坐下來拉著她「復盤」為何會遲到。河狸在豆瓣貼文裏最後寫道:「她既表達了自己對這一做法的不認同,又沒有讓我感到很受傷,同時還推心置腹地和我講了這許多。一方面,我的感情完全沒有受到傷害。另一方面,她想傳達的資訊我完全接收到。多麽有效的溝通。我為有這麽成熟的同齡人朋友而感到驕傲。」河狸與朋友都是25歲,她後來告訴我說,她們的友誼持續到今天有四年,這件事沒有讓她們關系更好「因為已經足夠親密了」。之後她與朋友又約過兩回,全部都準時到達,與其他人的約會也再沒有遲到過。

【我在他鄉挺好的】劇照

貼文下面的評論也很有意思,很多人不相信河狸遲到的毛病能改掉,大家列舉人生裏如何因為朋友愛遲到而從此不再見面的例子,有的甚至會給兩次機會然後「拉黑」對方。朋友關系就在遲到中變淡或者消失。但也有人看到,這種「共同進步」才是真正的好友誼,有些話要直說,有些缺點要當面指出來,小心翼翼維護對方的自尊,無法幫助一個人看到自己。

河狸與她朋友這段關系之所以值得討論,是因為這裏面還有「修復關系」的舉動。心理學者訾非跟我舉過一個例子,說有個來訪者,提到他到一個朋友所在的城市去旅遊,朋友安排他住酒店,而沒有讓他住家裏。他就感覺到自己被嫌棄,慢慢地就跟朋友減少了聯絡。他這邊減少聯系後,朋友跟他聯絡也相應地少了,逐漸地二人越來越疏離。這是非常典型的朋友疏遠的心路歷程,遺憾的是,這種疏遠其實是可以修復的。

從前我們討論【老友記】,會說劇中六個人各有各的不成熟,比如莫妮卡的強迫癥、喬伊的「巨嬰人格」等,實際上這頂多是他們各自性格上的缺點,但他們作為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人格可以說是相當成熟。雖然帶有喜劇的誇張,但他們幾個人之間,有大量「矛盾—道歉—修復」的橋段,我印象非常深的一次,是錢德勒喜歡上了喬伊(打算分手)的約會物件,並親了對方,這在喬伊眼裏是巨大的背叛行為,錢德勒為此做了許多事來求原諒。現實中,一對經歷過波折的友誼,繫結會更牢固。

【老友記】劇照

再比如,在面對朋友不間斷地挖苦、調侃時,他們能坦然面對。有一回錢德勒去約會,被對方戲耍,在餐廳衛生間裏脫光了衣服,衣服又被女生拿走。他不得不拆了衛生間一塊門板,全身赤裸地走回了家。這件糗事,朋友當然不會放過,足足開了他一整集玩笑。這些玩笑,包括這件被約會物件戲耍的事,都沒有令錢德勒暴怒。

朋友間開玩笑,不會傷到自尊,這是人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 像瑞秋在人格方面就比較晚熟,比如莫妮卡總是批評她嬌氣、愛哭,正因為說到點兒上了,瑞秋總是拒絕承認。而現實是,她連下樓倒垃圾,都能被樓裏的修理工說哭。這些很符合瑞秋的人設,她是他們當中最晚進入社會的那一個,她在這方面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遠弱於其余五人。她原本的人生行程,是從作為醫生的父親手裏,被交接到作為醫生的丈夫手裏,從千金小姐,變成醫生太太,原本無須工作,也無須與社會建立如此深刻的聯結。只不過她逃婚後,被迫進入紐約市井,可以說這才開始了她的人格養成之旅。租房、在咖啡館工作,包括後來跳出舒適圈去追求時尚事業,都有賴朋友在背後推一把。

【老友記】劇照

我的一位采訪物件仙仙,因為各種原因,最後拉黑了父母微信,春節也是獨自在外面過。讀大學期間,寒暑假一回家,她就會去一個高中同學家。因為對方家很溫馨,經常一家三口圍坐在一起看電視,飯桌上也是有說有笑,那種親密的氛圍很吸引她。同學一家也很歡迎她,她在那位朋友家裏汲取到很多能量。

仙仙大學在外省讀,工作又離開了讀書的城市,初入社會的開銷比較大,租房需要的第一筆錢,就是跟朋友借的。所以她的第一筆薪資發到手,第一件事是還朋友錢。她有弟弟妹妹,尤其是妹妹,父母待她們姐妹倆都不怎麽上心,所以仙仙會想要照顧好妹妹,薪資裏還會分出一部份來給妹妹。最初幾個月的租房等開支,都是靠向三個朋友借錢支撐。她心裏很感激,因為他們從來不多問,都是直接轉賬,這些朋友對她進入社會初期起到的心理支撐作用,無疑是大於「借錢」這個行為的。

當我們談論「自立」,經常談到的總是父母和原生家庭,當代心理學分析一個人時,重點也放在原生家庭上,對友誼的研究並不充分。訾非說他最近這些年越來越關註到朋友角色的重要性,「 朋友關系就像我們每天都需要的營養一樣」,缺少朋友的人會更容易地陷入到抑郁焦慮這些情緒裏頭去, 即使那些做科研的人,每天幾乎沒有社交,也會有一些朋友線上上交流。他在接待咨詢案例時,碰到與家人處不好的情況,會建議他們換個環境,尤其是多與朋友交流,友情的支撐可以緩解一個人在其他方面遇到的問題。現在年輕人晚婚晚育,有的人戀愛都不談。免去婚戀關系後,一個人對朋友關系的依賴會增加。 建立可靠的朋友圈,會讓獨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獲得歸屬感。

人的成長可以說是持續終身的,初入社會,是在進行非常密集的人格鍛造,在努力成為自己。「一份友誼是兩個靈魂的組合。」哲學家內哈馬斯說。 每次結交一個新朋友,也是塑造一個新的自我的過程,尤其是在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你的一部份自我,只存在你與某個朋友的關系當中。

(實習記者郭思航對本文亦有貢獻)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

排版:樹樹 / 稽核:楊逸


招聘|實習生、撰稿人


詳細崗位要求點選跳轉: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未經授權,嚴禁復制、轉載、篡改或再釋出。

大家都在看





點贊 」「 在看 」,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