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情感

6步輕松應對「情緒霸淩」,職場人際都適用

2024-07-10情感

點選上方藍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設為星標 ⭐️

前兩天,朋友跟我訴苦,上司對待她的方式讓她倍感折磨。有次上司提醒她交一份資料,她看到訊息後只顧著匆忙發信件,卻漏了回復對方。

結果上司因為她已讀不回,就咄咄逼人,「你裝作沒看見是什麽意思?不想回嗎?給你臉了?」看到訊息的一瞬間她渾身發抖,感到窒息。

聽完我很是不平,這不就是「職場霸淩」嘛。但朋友很喜歡這份工作,只是這些情緒上的攻擊讓她難以負荷。

圖片來源:【跳槽的魔王大人】

她問我除了離職,有沒有辦法能減少對方對自己的傷害?

我查了資料後發現,有, 名叫「灰色巖石法」 [1] 它適用於任何暫時無法切斷的關系中的情緒霸淩 ,特別當施暴者是NPD/操控型人格。

比如霸淩者是父母。有些父母會因一點小事就對孩子大吼大叫,貶低孩子的智商,長相。雖然行為上是在為孩子付出,但嘴裏總能吐出特別難聽的話。

以及校園霸淩。現實中,大多數的校園霸淩未必像韓劇【金字塔遊戲】中那樣,受害者的身體因欺淩留下外顯的傷害,而更多是由於被孤立、造謠烙下了深刻的心理陰影。

圖片來源:【金字塔遊戲】

看到這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麽不直接懟回去?如果是我就不會忍,受欺負就是因為不會反抗。

但你是否思考過這兩個問題, 「懟」真的適用所有場景嗎 ?它會不會反而加劇霸淩的發生?

「懟」無法解決一切

有時我們確實不必把自己忍出內傷,適合懟回去,比如以下情況:

🙆 明顯理在你這邊,對方在無理取鬧,邏輯漏洞很多。
🙆 涉及底線問題,忍無可忍,並感受無法控制自身怒火。
🙆 能獲得他人援助(如親友),並有收集過往對方發瘋的證據。

🙆 對方會因自身過失,受到同等的懲罰(和你處於同一個評價體系)。

那麽相反的,在什麽時候不建議你開啟懟人模式呢?

🙅 你與對方在權力上有較大差距,而你明顯屬於弱勢的一方。
🙅 一旦產生沖突,你會損失無法承擔的利益。

🙅 對方有精神疾病/人格障礙,可能因此遭到過度的報復行為,無法保障自我人身安全。

因此,懟回去其實並非適用於所有情況。而在這種進退兩難的時刻,「灰色巖石法」就顯得十分必要。但一定要註意,它不適用於遭遇肢體霸淩的情況, 如果情緒霸淩已上升到肢體暴力,甚至危及生命的程度,請盡快尋求專業人士的援助

所以灰色巖石是什麽?

簡單來說, 「灰色巖石法」指的是「把自己變成一塊灰色的巖石 」。

想想看,灰色的巖石是什麽樣的?它們有以下特點:毫不起眼、容易被人遺忘、與附近散落的無數其他巖石相似,無論是誰也不會對這塊石頭有太多的看法。

沒錯就是我

美國心理咨詢師Ellen Biros將這種方法描述為一種與操縱和虐待者互動的技巧。 「這一策略包括在與操縱欲強的人互動時,讓自己變得最無聊、最無趣。」

Ta們通常擅長利用情緒來貶低、批評、羞辱、指責,或以其他方式,操縱和控制他人的情緒及行為。Ta們也喜歡沖突、刺激和混亂,熱衷於把一切變得很「戲劇化」。

對於情緒操控者來說,目標被刺激後的種種反應,讓自己得到了心理上的愉悅和享受。比如網路噴子和露陰癖,透過他人憤怒、驚恐、痛苦等情緒反應獲得快感。

但是倘若目標沒有任何反應,顯得呆滯、遲鈍、乏善可陳時,操控者們便很難從受害者的行徑中獲取快感 。Ellen Biros補充說,「你看起來越無趣,你就越破壞ta們操縱和控制你的努力」。

圖片來源:【瑞克和莫蒂】

故意保持無趣、無反應,聽上去是不是和回避型人格有點像?這算是回避行為嗎?

事實上, 灰色巖石法≠回避型人格

我們只是將這份「特殊待遇」獻給情緒操控者們,並不意味者我們會如此對待所有人。 「裝聾作啞」只是暫時的,這是在用沈默告訴對方,你不配擁有我的註意力與反應 。而我們正好將這部份節省下的力氣,去回應生命中其他的美好。

為什麽灰色巖石法會奏效?

生活中,如果個體做出某種行為,並不斷得到積極的、稱心的回應,那麽這種行為就會被「強化」(reinforcement),它出現的頻率會隨之增加。

但如果某種習得了的、持續存在的行為不再被強化,那麽這種行為就會逐漸消失,這個過程被稱為「 消退 」(extinction)。

圖片來源:unsplash

也就是說,當情緒操控者作出施虐行為後,如果你給出了ta們想要的情緒反應,對方從中感到享受,這一過程不斷迴圈,那麽施虐行為就被反復強化。

但如果對方再次刺激你時,你像灰色巖石般那樣不再給情緒反應時,施虐行為就會發生消退

比如當父母指責你不如誰誰家的孩子時,你「裝死」不理會;當戀人企圖操縱你、貶低你時,你「哦哦嗯嗯」,一副「懶得搭理」ta的樣子。久而久之,ta們也會感到索然無味。

研究證實,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NPD)的人傾向於做出吸引他人註意力的行為,渴望得到外界關註。但如果ta們不能從你那裏得到ta們想要的關註,ta們很有可能會悻悻離開,不再搭理你,去別處尋找目標 [2]

不過, 若想要情緒操控者的施虐行為徹底「消退」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時間取決於現有施虐行為的強化程度 ,即取決於施虐行為發生了多久、多頻繁以及它多大程度達成了其目的。甚至施虐行為可能會在消退後反彈,即ta們會試探性地、冷不丁地來刺激一下目標,看看能不能得到想要的回應。

另外, 「突然爆發」(burst)的情況也有可能發生 [3] 。當施虐者得不到想要的反應時,ta們可能會突然、猛烈地刺激你以尋求你的關註。比如,人身攻擊你、不停地辱罵你。

圖片來源:【好漢兩個半】

有時ta們甚至會變換策略來刺激你,包括示好、示弱、或故意制造危機(hoovering)等等。ta們可能會扮演一個「受害者」,利用你的同情心以再次開啟「有毒的迴圈」。

不過無論是「突然爆發」還是「反彈」,知覺控制理論認為 [4] 從長遠來看, 如果始終得不到自己所期望的反應時,ta們的行為模式就會發生「重組」(reorganization),以適應新情況 。也就是說,ta們逐漸放棄「瘋狂輸出」了。

那具體我該怎麽做?

弄清上述道理後,我們如何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使用「灰色巖石法」呢?嘗試以下六個步驟。

1. 保持中立

上文提及,當情緒操控者們問你無法回避的問題時,可以給出含糊不清的回答。

但在職場中,需要你更全面地回答與工作相關的問題,此時建議盡量避免在回答中摻雜任何個人觀點或情感。 盡可能限制你的情緒表達,而是對問題做出平淡或真實的回答

比如ta讓你對某事發表評論,不妨回答「我沒註意到」或「我沒有意見」。

這些都可以幫助避免ta抓住小細節來操縱你。

2. 脫離以及斷聯

Biros建議 避免與情緒操控者們進行眼神交流

因為眼神交流有助於促進情感聯系,專註於另一項活動或看向別處可以幫助你在互動中消除情緒,有助於你和對方之間「去聯結」(detachment)。

這麽做可以向ta們傳遞如下資訊:你不會給ta們所需要的東西,即「關註」。

如果身邊沒有具體的東西能分散註意力, 試試把註意力集中在更愉快的事情上,比如你喜歡的美食、最近玩的遊戲、或是你真正在乎的人

圖片來源:【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3. 避免流露個人情緒

想要在有人試圖激怒你的時候,避免流露自己的真實情緒是非常困難的。而呼吸練習這樣的基礎技巧,可以幫助你在這些情況下保持冷靜和中立。

最簡單的就是4-7-8呼吸法 。先用鼻子深呼吸4秒鐘,隨後保持7秒鐘。最後用嘴慢慢地吹出來,持續8秒,結束後重復整個過程。

圖片來源:小紅書使用者JourneyWithin療愈學院

4. 必要互動保持簡短

在某些情況下,你可能需要定期與他們交談。比如上班與同事對接工作,回家與戀人的交談,過年過節的走親訪友。

線上的交流或電話交流在這種情況下很有效 ,因為這樣做可以避免長時間的互動。長時間與施虐者溝通會導致你的心理壓力很大,造成情緒耗損,也更難堅持讓自己「做一塊灰色的巖石」。

但回答要盡可能簡短,比如「是」「不是」或「我不知道」,不要做進一步的解釋。

5. 隱藏自己故意偽裝的意圖

偽裝成「灰色巖石」的目的是讓對方對你失去興趣,而 如果對方察覺到你是故意讓自己顯得無趣,就會利用這一點進一步操縱和控制你

不要留下任何你使用這個方法的線索。同時,提醒自己,你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讓ta了解到任何額外的東西。

當ta們感到懷疑、質問你為什麽對ta們毫無反應時,你甚至可以否認自己做出了任何的改變。

圖片來源:【跳槽的魔王大人】

6. 做好自我關懷

「這個方法需要與你的情緒和感覺脫節,」Biros解釋說。「所以,你可能會經歷與自己的感覺和情緒完全脫節的癥狀 [5] 。」Morrissette指出,這些變化又可能會影響你的自我認同和自我賦權 [6]

所以, 一旦你發現自己難以維系日常與他人的聯系、無法在人際關系中表達自己、甚至失去了某種自我意識時,建議你務必加強自我關懷 ,你可以這麽做——

⭐️ 告訴你信賴的人你目前的處境,尋求外部支持。

⭐️ 把與施虐者相處時的情緒,以日記等形式、記錄和表達出來。

⭐️ 尋求專業心理咨詢師的援助,避免孤立無援。

圖片來源:unsplash

若你正處於這樣的情境中,希望你能盡快脫離。若不在,也能學會在遇到它們時如何應對。

轉發 一下,對「情緒霸淩」say no,讓更多人學會這個小妙招。

今日互動

你經歷過情緒霸淩嗎?

References:

[1] Chung, M. (2022). Breaking Down the Grey Rock Method.

[2] Day, N. J., Townsend, M. L., & Grenyer, B. F. (2020). Living with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a qualitative study.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7(1), 1-14.

[3] DeWall, C. N., Buffardi, L. E., Bonser, I., & Campbell, W. K. (2011). Narcissism and implicit attention seeking: Evidence from linguistic analyses of social networking and online present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1(1), 57-62.

[4] Powers, William T.; Clark, R.K.; McFarland, R.L. (1960). "A general feedback theory of human behavior (Part II)".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1 (3): 309–323.

[5] Patel, J., & Patel, P. (2019). Consequences of repression of emotion: Physical health, mental health and general well be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therapy Practice and Research, 1(3), 16.

[6] Raypole, C. (2019). Dealing With a Manipulative Person?Grey Rocking May Help. Healthline.

本文關鍵詞:情緒霸淩、灰色巖石、NPD、pua

歡迎大家在 KY 帳號內搜尋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沒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系

搜尋文章丨心理測試丨招聘丨轉載丨合作 請戳選單欄

作者 / Lena、盧舫

監制 / Emma

編輯 / KY主創們

排版 / 香芋球

我們同時提供以下服務

歡迎搜尋FB公眾號關註,下載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點點 在看 ,拒絕情緒霸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