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下方名片,關註我們↓↓↓
導讀
文章 如何才能不顯得沈悶?
如何才能讓人輕松閱讀完全文?
本文結合例項介紹了「小段+碎句」的寫作手法,並教大家如何寫出這種適應快節奏、碎片化的形式,讓文章可讀性大大增加!
最近第33屆中國新聞獎評委曹煥榮在談到評論寫作時說,重慶日報的評論【致敬重慶,致敬人民】獲得一等獎。這篇姓名標示「俞思平」文章,發出後在重慶風行一時,甚至有點「洛陽紙貴」的味道,讀者稱「讀得讓人激情澎湃,也讓人滿眼淚花」。
為何會有這樣的效果呢?曹煥榮介紹說,這篇大型評論讀起來為什麽不覺得長呢,發在平面媒體上為什麽不顯得沈悶呢?為什麽能讓人一口氣讀完呢?一個原因就在於最佳化表達,即 「小段+碎句」 的寫作手法。
這種手法把長文的段落和句子切得很碎。全文4700多字,光段落就有100多個,有的一個自然段落寥寥十來字。不是說當今非得這麽行文, 但在新的媒體格局下,適應快節奏、碎片化、輕閱讀,這種探索是可行的。
01
「小段+碎句」寫作的優勢
曹煥榮老師概括的「小段+碎句」寫作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時下最佳化表達的具體途徑,值得廣泛推廣。
「小段+碎句」寫作手法,具有明顯的優勢:
1. 便於閱讀
文章是寫給人看的,如果在表達方式上冗長、沈悶,那麽即使有再好的內容也會讓人和它失之交臂。那些段落大、句子長的文章,早已不被人們所歡迎。
有鑒於此,大力倡導「小段+碎句」的寫作手法,讓更多的人閱讀勢在必行。
2. 有利寫作
文章貴在有新觀點、新內容、新角度,但表達方式也很重要。 段落短、句子短,有利於更好地表達所闡述的內容。
如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資深報人詹國樞在「碼字工匠老詹」公眾號寫的文章,不少都是這種「小段+碎句」寫作手法。
如2024年3月31日寫的文章【面對周圍汙濁,我的‘三不’原則】(節錄):
再過些日子,老詹就滿七十五了。
回憶過往,我慶幸,
這一生,碰到的幾乎全都是好人。
所遇到的環境,也都還陽光燦爛。
那天與朋友聊天,談起我這體會,
朋友說,老詹呀,您老這麽一大把年紀了,
咋還這樣天真,如此單純呢?
這個……
嘿嘿,還真說到了我的要害!
冷靜下來,捫心自問,
是呀老詹同誌,到底什麽原因,
讓你對於明明存在於周圍的邪惡和汙泥濁水,
竟然視而不見呢?
細說起來,這就涉及我的三觀了。
......
全文共有14個段落,每一段都不長。在論述觀點時還加了「領句」:一是,不打聽;二是,不仿效;三是,不傳播。 這樣的寫法,層次分明,條分縷析,暢快淋漓地書寫出了自己的見解。
在手機廣泛使用的今天,這種寫作手法特別適合閱讀。
02
如何寫好「小段+碎句」的形式?
從上可以看出「小段+碎句」寫作形式的好處,那麽如何寫好這種形式呢?
據筆者的體會,有以下幾點:
首先要思路清晰。
寫文章時思路很重要。思路,乃寫稿的順序也,即先寫什麽,後寫什麽,再寫什麽,這些都要在腦際間「排個隊」。只有把這個「隊」排好了,才能有條不紊地徐徐道來。怕就怕「思路不清」,自己都沒想清楚便隨手寫來,那怎麽能寫好文章呢?
第二要有「寫短」的意識。
「小段+碎句」寫作形式的實質是「短」。「小段」,就是段落要短,切忌大長段;「碎句」,就是句子短小,切忌長句子、「一逗到底」。時下有些文章的句子很長,讓人讀著喘不過氣來,那怎麽行呢!
第三文字要精練。
什麽是精練?精練指的是文字簡潔、扼要。我們要做到「段落小、句子短」,必須要讓文字精練。能用3個字說清楚的不用4個字;能用成語的地方不用大白話。 誠如唐代劉知幾所言: 「尋其冗句,摘其煩詞。 」他認為,行文要簡要,一要省字,而要省句,惟此才能寫出短段、短句。
03
小 結語
倡導「小段+碎句」的寫作手法,實際是個文風問題。改進文風說了很多年了,但收效不是很明顯。有些長段落、長句子經常出現在一些報道中。這種毛病實在應該徹底改一改了。時值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從手機上獲取資訊已是常態。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倡導清新的文風,讓人們在輕松的氛圍中享受閱讀的愉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華文融媒雲」微信公眾號
作者為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劉國昌
主編:劉娟
編輯:蔣婷婷
值班編輯:李磊
校對:李媛 毛潔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