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搬磚不易,閱讀之前先給我們一波 「關註」+「星標」 吧~
牛奶,可以說是如今國人餐桌上,最為常見的一種飲品。
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每天早上一杯奶,用牛奶開啟新的一天;又或每晚睡前來上一杯,給一天畫個圓滿的句號。
眾所周知,牛奶是個好東西,更有著「白色血液」的美譽,但你不知道的是,牛奶和癌癥竟也可能存在聯系……
每天多喝一口牛奶,患癌風險增加7%!
發表在【BMC 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 較高的乳制品攝入量,與肝癌、女性乳癌風險增加有關。
這項研究由牛津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多個機構的專家合作完成,涉及了來自中國10個不同地區、年齡範圍為30-79歲的51萬名成年人。
這些參與者此前均無癌癥病史,在平均10.8年的隨訪期間,共記錄了近3萬例癌癥病例,其中肺癌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女性乳癌、胃癌、結直腸癌和肝癌。
根據乳制品的消費頻率,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了3組:每周至少食用一次乳制品 (經常) 、每月至少一次 (偶爾) 以及從不食用或很少食用 (非消費者) 。
結果發現,乳制品消費與總體癌癥風險呈顯著正相關。而且與非消費者相比,經常食用乳制品的人, 肝癌、女性乳癌 風險分別增加了18%和22%。
具體而言, 乳制品消費量每增加50克/天,總體癌癥風險增加7%、肝癌風險增加12%、乳癌風險增加17%。
圖源:壹圖網
牛奶中支鏈胺基酸、乳糖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的含量相對較高,還含有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脂溶性激素 (如雌激素、黃體酮) ,可能會促進細胞增殖,從而導致癌癥發生。
除了肝癌、女性乳癌,【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還有研究顯示,乳制品攝入量較高的男性,患 前列腺癌 的風險也更高。
與每日僅攝入20.2克乳制品 (大概是每周0.5杯牛奶) 相比,每日攝入430克 (相當於每天1.7杯牛奶) 的參與者,前列腺癌發病率增加了27%。
這些的數據和結果,嚇壞了很多人——
牛奶是「癌癥催化劑」,不能喝?
事實上,「牛奶致癌」這個說法國外早已有之,不乏研究和討論,但至今仍沒有明確的結論。
上面提到的研究,雖具大樣本量和長期隨訪的優勢,但不過是前瞻性研究。
它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個調查乳制品與癌癥風險之間關系的基礎,為未來的研究指出 了方向,而並不能證明其中的因果關系。
直白說就是,大家不必太過在意這個結果!
在 食品營養領域,同一種食品的研究,常常是正、反方向皆有,如果一味放大其中某個方向,很容易 產生過度解讀。
牛奶富含蛋白質和鈣、鉀、鋅,以及維生素A、B1、B2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一種營養貢獻相當全面的「復合體」,不喝牛奶的話,很難再找到如此「面面俱到」的替代品。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 成年人每人每天應該攝入300-500克的奶及奶制品 (大致一杯多點的量) 。
對於正常人來說,每天一杯牛奶的健康益處是大於可能的風險的;即使對於癌癥患者,牛奶也是良好的營養來源,一般都可以放心喝。
如果你不確定自己每天都能吃到足夠的蔬菜、水果,主食還都是白米白面,三餐飲食無法做到均衡多樣化 ,那還是乖乖喝牛奶吧~
真正應該少喝的,是以下3種奶——
這3種奶,沒營養還毀生育力!
1. 含「飲品/飲料」字眼的奶
如果產品包裝上有「飲品」、「飲料」這樣的字眼,就算名字裏 帶有 「乳」字,核心也都是飲料,不過含有牛奶成分罷了 。
根據國家規定,市售牛奶蛋白質含量不得低於2.9%,而含乳飲料 只要 不低於1%即可視為合格,乳酸飲料和乳酸菌飲料要求則更低,在0.7%以上即可。
補鈣、補蛋白都不靠譜,長期飲用還可能增加肥胖、糖尿病等風險。
圖源:壹圖網
2. 早餐奶、兒童奶、核桃奶等調變乳
調變乳中, 牛乳/生牛乳可能占據 配料表的 第一位, 雖然是牛奶,卻不是純的牛奶 。
大多 只是聽著 「專業 」些 , 喝著口感好一些, 早餐奶、兒童奶、核桃奶, 既沒有更多的 鈣和 蛋白質,也沒有真的核桃。
而且為了提升口感,還會添加各種 香 精、甜味劑, 實際營 養價值 遠低於純 牛奶。
3. 現擠鮮奶
現擠現賣、純天然無添加的生鮮奶,同樣容易踩雷。
牛羊一旦被布魯氏桿菌感染,人只要接觸它的身體,或者吃了它的肉和奶制品,就可能誘發 布魯氏 菌病。
布魯氏菌進入人體後,會隨著血液散播到全身, 可對人體多個系統造成損傷, 包括心臟、大腦等在內的全身各臟器。
而且,男性可 出現睪丸炎,女性可出現卵巢炎,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奶產出的環節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多,包括飼料、飼養環境、擠奶過程以及鮮奶儲存,誰都無法知道會在哪個環節出現意外。
日常生活中,還是不要飲用未經消毒、殺菌的牛奶、羊奶以及相關制品為好。
最後,小編想提醒大家,現在微信改版了, 點選下面「家庭醫生公眾號」關註並「星標」我們 , 每天第一時間看到最新健康科普知識
右下角,您點一個 和「在看」
小編薪資漲5毛
編輯:米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