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類友福音:老中醫史鴻濤先生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子

2024-07-16養生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子,是吉林老中醫史鴻濤先生的方子, 這個方子的主方是這樣的:

生黃芪200g 秦艽20g 防己15g 紅花15g 桃仁15g 青風藤20g 海風藤20g 地龍15g 桂枝15g 牛膝15g 甲珠15g 白芷15g 白鮮皮15g 甘草15g

此方可隨證加減,以改動方中藥物用量為主,或將藥物稍事變更。 熱盛為主,可加漏蘆30g,漏蘆清熱而不傷陰; 以寒為主者,可加制附子10g,增強散寒止痛之力; 頑痹正虛、關節變形者,可加當歸20g、制附子10g、伸筋草15g,並改甲珠30g,加強溫補穿透之力。

我個人的心得是: 這個方子在套用的時候,我一般會去掉防己,加上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 如果患者陰虛明顯,則加生地,一般用到30克左右; 服藥有上火的癥狀的,加上知母15克,沒有陰虛或者上火的,則不必加。

方子裏面的甲珠,就是穿山甲的鱗片,這個藥一般我很少用,因為穿山甲是很珍貴的動物,但是,如果治療大病,還是可以用的,只是熬藥太可惜,此藥非常昂貴,可以研磨成粉,每次沖服3克。

此方服用,一般一周即可見到明顯效果,堅持服用,遠期效果很好。

這個方子,最大的特點,就是黃芪的用量大。 這裏的黃芪,是生黃芪,一般我們用,也就用到三十克左右,但是其實這是很有局限的。 要知道,黃芪的力量比較和緩,非大量不足以治病。

清代的王清任,在補陽還五湯裏面,甚至要用到一百多克,這是善用黃芪之人。 至於黃芪為何可以治療此病,主要原因就是,無論是風寒濕熱什麽邪氣侵襲經絡,其實都是自己的正氣不足,經絡空虛,衛氣羸弱導致,所以,此時可以通絡,可以散寒祛濕,可以清除濕熱。

但是,正氣是一定要補足的,這是扶正驅邪的路子,所以【神農本草經】裏面說黃芪: 「主癰疽久敗創,排膿止痛,大風,痢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

而歷代醫家加以發揚補充,使得黃芪的作用得以彰顯,比如清代黃元禦說黃芪: 「清虛和暢,專走經絡,而益衛氣。逆者斂之,陷者發之,郁者運之,阻者通之,是燮理衛氣之要藥,亦即調和營血之上品。」

我們在藥店裏,會看到兩種黃芪制品, 一種是炙黃 芪, 一種是生黃芪。 炙黃芪藥性偏溫熱,主要是補中; 而生黃芪,黃元禦認為藥性是涼的,從我們的實踐來看,也確實很少見到吃生黃芪上火之人。 生黃芪的作用,則主要是走經絡,走體表,補衛氣,祛除風邪。 所以這個方子裏面用的是生黃芪。

這個方子服用的時候,可以請附近的中醫幫助加減,可以先從一百克的生黃芪用起,用兩三副,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再增加到二百克。 有的患者反應,服藥後感覺有力量在身體裏面走,脹脹的感覺,這就是氣血開始執行的緣故。

其實,很多老中醫都總結過治療類風濕的方子,但是,這個方子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好方子,有的中醫自己家人患了此病,就把名醫的方子拿來使用,結果發現其他的方子效果都一般,而這個方子卻療效突出。 其實, 最重要的,是這個思路,就是扶正驅邪的思路, 而扶正這個任務,前人給總結出來了,生黃芪的力量比較大,這樣的經驗,我們是需要繼承的。

非常可惜,我查了一些文獻,發現大家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是不足。 我的任務,就是把這樣的方子選取出來,告訴大家,因為我知道大家沒有那麽多時間去挨個方子試驗,所以,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總結選取是非常重要的。

此方出自【當代名醫臨證精華——痹證專輯】一書,這套書收集了很多老中醫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