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養生

陽氣不足,易招惹六大健康問題,教你三招「養陽方」,把陽氣養回來!

2024-11-18養生

聲明: 本篇 圖、文 均來自於網路,若 圖片 文字 對您造成了 侵權 ,請您請在 後台留言聯系 我們進行 刪除 ,我們收到留言後將盡快 刪除

個體有差異 · 如涉及用藥 · 須遵醫囑

陰陽平衡理論——古老智慧的現代啟示。

陰陽平衡,這一源自中國古代哲學的深刻理念,被形象地描述為「陰平陽秘」,即陰陽之間的和諧共存,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

養護體內的陽氣,被視為養生與治病之根本。當陽氣充盈時,身體強健;而陽氣不足,則各種疾病接踵而至。

【黃帝內經】深刻指出:「陰陽的關鍵在於陽氣的固密。」只有當陽氣處於充盈且穩固的狀態時,人體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與平衡。

陽氣不足,易患六種小病痛

1

手腳冰涼

陽虛之人,常感手腳冰涼,這是因為四肢末端缺乏陽氣的溫暖,血液迴圈不暢。

陽虛越重,手腳越冷,嚴重者甚至膝蓋以下、肘部以下都感到寒涼。

需註意的是,有一種冷與陽虛不同,即四肢末端雖冷,但上臂和大腿卻溫暖

這往往是由於肝氣郁結,氣血阻滯,陽氣無法通達四肢。此時,需活血化瘀,而非單純補陽。

2

怕寒怕冷還怕

陽氣充足時,身體機能活躍;陽氣不足,則體熱生成減少,對外界寒冷的抵抗力減弱。

長期畏寒的人,衣物總比常人多,耐熱不耐寒,體溫偏低。此外,他們頭部怕風,背部怕冷,生病時少有高燒,多為低熱且難以用退燒藥緩解。

需註意的是,氣虛也可能導致畏寒,但氣虛者稍動即喘、出汗,此時補脾胃、補氣更為適宜。

3

頻繁感冒咳嗽

【黃帝內經】有雲:「邪風來襲,如風雨之速。」 外界不正之氣侵襲人體時,陽氣充足者雖病狀嚴重,但恢復迅速;而陽虛者癥狀雖輕,卻纏綿難愈。

因為疾病是陽氣與外邪抗爭的表現,陽氣充足則「戰況」激烈;陽氣不足則「戰況」緩和,但邪氣易深入體內,反復纏綿,難以痊愈。

4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患者常在清晨連續打噴嚏,接觸過敏原後也會如此。

更尷尬的是,他們即使未感冒也常有清水樣鼻涕流出。

從中醫角度看,這是正氣不足、寒邪侵襲表層、郁滯於鼻竅所致。與肺、脾、腎的虛損有關,過度使用空調也是誘因之一。

5

胃寒、胃痛、腹瀉

有些人胃部特別敏感,一受涼或吃寒涼食物就胃痛、腹瀉,大便常不成形。這是陽虛、脾陽不足的表現。

脾胃為後天之本,是五臟的「後勤部」。若脾陽不足,運化能力減弱,脾胃之氣無法持續供養五臟,陽氣將逐漸虛弱。

因此,日常應避免貪涼、過多攝入寒涼食物及濫用抗生素,以免損傷陽氣。

6

夜尿多,睡眠不好

有些人夜間飲水不多,睡前已排尿,但半夜仍需起夜多次,導致次日精神不振。

這是腎陽虛的表現,體內水分無法被有效運化利用,迅速轉化為廢水排出。此時應溫補腎陽以改善癥狀。

「養陽」要先「護陽

陽氣如同我們體內的「寶藏」,需「適度開采」才能持久。以下行為會損傷陽氣,應盡量避免:

1、 熬夜至深夜。

2、 常飲冷飲與涼茶,喜食生冷寒涼食物。

3、 習慣赤腳穿鞋,天涼時仍穿涼鞋、拖鞋,甚至露膝短裙。

4、 過度節食導致營養不良。

5 長期在陰冷潮濕環境中生活或工作。

6、 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利尿劑及清熱解毒中藥。

7、 過度運動或頻繁桑拿導致出汗過多。

8、 大汗淋漓後吹風或洗冷水澡。

驅寒養陽,身暖氣強

寒邪侵襲人體是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因此,一旦發現外寒應及時驅除。以下三種簡單方法可有效驅寒:

1

曬太陽

曬太陽是增強陽氣的簡單有效方法。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應常曬太陽。寒氣重的人曬太陽時可能會打噴嚏或流清鼻涕,這是排寒的表現。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是陽氣匯聚之地。因此,曬太陽時不妨重點曬曬頭頂。

2

泡腳

泡腳能促進腳部血液迴圈,排出寒氣。同時,泡腳還能加速新陳代謝,緩解疲勞,改善睡眠。

但泡腳時需註意水溫不宜過高(40-45℃為宜),時間也不宜過長(15-20分鐘)。

另外,腳部有傷口的糖尿病患者及患有靜脈炎、靜脈曲張等血管疾病的患者應避免泡腳。

3

生姜紅糖水

生姜與紅糖搭配,有助於驅散寒氣、溫養陽氣。

制作方法: 將洗凈切碎的生姜(去皮與否均可)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和紅糖一起煮。先用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燉煮半小時左右。煮好後趁熱飲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