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三伏,醫院貼伏貼的人都會排起長隊。大家都不想錯過這一年一次的冬病夏治好機會。
如果以保健為主,可以在家自己做三伏貼,而且人人可做。
為什麽夏天要做三伏貼?
三伏時,人體最好的排毒渠道是皮膚。 利用伏貼來排毒,可以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對於反復發作的 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關節炎 效果尤其好。
三伏貼 不僅能調理冬季常見病,對養生也很有好處。
「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不得長生,可得百年壽」。——【扁鵲心書】
在肚臍上、下各貼一個三伏貼
就可以調理到長壽四穴中的三個
夏季用三伏貼來「天灸」,還可順時祛濕。
為什麽要連做三年?
三伏貼是以三年為一個治療周期。
特別是冬季愛感冒、長期咳喘的, 堅持三年下來, 就不容易復發。
之前堅持做滿三年周期的許多老讀者們,都親身體會到了效果。
頸椎不好或經常感冒,可以貼大椎穴
貼三伏貼的時間
每年三伏的長度不一樣。有的年份30天,有的年份40天。
在三伏期間,每10天貼一到三次就可以了。
基礎貼
· 頭伏的第一天
· 中伏的第一天
· 末伏的第一天
加強貼
如果要加強效果(參考 養生行事曆7.12、7.13日的自測結果),可以在這些日子加貼:
· 每伏期間貼三次,每隔三天貼一次
· 入伏前10天,出伏後10天,也可以貼
如果錯過上述日期,也可補貼。
點選檢視今年三伏貼的具體日期
哪些人需要貼加強貼
· 有呼吸道問題 的人
· 有心肺問題 的人
·
有腰腿膝關節問題
的人
·
有脾胃問題
的人
·
有肝膽問題
的人
· 有婦科/男科問題 的人
自己在家如何做?
家庭簡易三伏貼的做法
材料
三伏貼(傷濕膏、艾灸貼、手心貼……都可以用來做三伏貼)、生姜、玫瑰花、紅糖、刮痧工具
* 三伏貼的選擇,以下二選一 *
1.溫陽艾灸貼 :適合出汗多、敏感皮膚、或出入空調房間、或身體局部有寒的人
這個方法也是我目前最推薦的,因為它的效果比較強大。
最新的這個秘制配方經過反復測試,效果更好
優點:結合了三伏貼和三伏灸的雙重效果;用它,在空調房或下雨天也能貼三伏貼了
缺點:比較大,有些細小部位不好貼。膝蓋部位貼後,如果要大振幅活動,最好用護膝套一下以免脫落
2.梔子手心貼 :適合貼在 較細小或怕熱的部位(天突、膻中、三陰交、足三裏等),或幼兒可以用
經常咳嗽、有痰的孩子可以用這個。
優點:面積小,貼小部位方便
缺點:貼後皮膚會暫時出現青印(不同的人用後顏色會有點不一樣),幾天後會自然退掉
步驟
先用姜片在穴位上塗擦一下
貼上三伏貼
2至6小時取下
沖泡 加 飲用
第二天,若貼過的地方發癢,在那裏刮一下痧
刮之前,多塗點油,以免刮傷皮膚。
橄欖油、山茶油……等有利於清肝的冷榨植物油都可以用來在三伏貼後刮痧
刮痧
三伏貼是透過皮膚來排毒。身體有濕氣或血毒,貼過的有些部位會發癢,不要抓撓,容易起紅疹,要用刮痧的方式來緩解。
身體大的部位用刮痧刀刮,小的部位用刮痧幣刮,有利於排毒。沒有的話,找一把光滑的瓷勺也可以刮。
三伏貼重點部位
· 後背 :沿著脊柱兩側往下,一直貼到臀部,這樣就能覆蓋到背部的重要穴位(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腎俞、八髎等)。有的人擔心找不準後背穴位,其實沒關系。艾灸貼比較大,從上到下挨著貼,就能覆蓋到後背大多數穴位了。
· 頸部 : 咽喉下方鎖骨正中(天突穴)、頸肩連線處(大椎穴)及頸椎不適部位。
· 前胸: 膻中穴(兩乳點連線正中)。
· 腹部 : 肚臍上方(中脘穴)、肚臍兩側(天樞穴)、肚臍下方(關元穴、氣海穴、中極穴)。
肚臍下貼一貼,就能同時覆蓋到關元和氣海兩個穴位
· 腿部 :膝蓋、足三裏、三陰交。
貼足三裏,對脾胃和消化功能有好處
腿細的人或小孩可以用比艾灸貼小一些的手心貼或足貼
· 阿是穴 : 也就是經常感覺涼、痛、不適的部位
頸部也可以用中藥暖頸圍脖來貼
三伏灸/貼重點部位
三伏貼有什麽禁忌?
貼時盡量不吹空調。如果避不開空調,用發熱的艾灸貼會好些。
不能貼在皮膚有創傷、濕疹、過敏的部位。
正在生病的人,特別是急性發作期的人,必須咨詢醫生意見。
孕婦及兩歲以下的孩子慎用。
最好是避開雨天,如果避不開,就用發熱的艾灸貼做。
允斌叮囑
伏貼是引毒外出的方法,貼後出現皮膚發紅、起水泡、色素沈著都是正常現象。皮膚嬌嫩的人,可以貼時間短一點。
女性生理期,可以貼伏貼,但不要做拔罐和刮痧,最好用自發熱的艾灸貼。
女性可多貼三陰交保健
三伏貼的飲食配合
貼伏貼當天,忌吃生冷、海鮮、辛辣的食物。
貼伏貼當天,喝貼伏茶:
貼伏茶:玫瑰花沸水沖泡,加紅糖飲用
加強版:
如果伏日當天來不及貼怎麽辦?
可以第二天補做。
養生與治病不同,以方便實施為原則。 不用等到萬事俱備才來做,那可能已經遲了。
能做多少做多少,盡力就好。
如果出現皮膚反應
1. 皮膚發癢——貼伏的第二天,在發癢的地方刮痧。
2. 皮膚長紅疹——有紅疹的地方停止敷貼,局部可以塗含 馬齒、 成分的護膚品(不能含香精成分),喝 (量加一倍)。
3. 皮膚起水泡——起泡的地方停止敷貼,避免弄破,保持清潔,以防感染。喝 茯苓水或黃芪 粥。
伏貼查病
貼三伏貼後,每個人身體會有不同的反應,代表了身體的不同問題。
貼三伏貼之後,細心觀察身體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查病。
是否有氣味
有的人在貼伏之前的拔罐開穴時,起罐後會散發特殊的氣味,這就是病氣。
體內毒素越多,散發的氣味越難聞。
有些朋友對氣味不敏感,可能感覺不到。
但是如果你幫家人貼完伏貼之後感覺嗓子突然痛了,很可能就是感受了病氣所致。
對策:
· 幫家人貼伏貼時,自己在嘴裏含一片生姜,以作預防
· 如果嗓子痛了,可以喝 、 或
是否發冷、怕風
有的人貼完伏貼,會感到身體發涼,本來很熱的天氣,也不覺得熱了。有的人甚至冷得要穿長袖衣服,一點風都不能見。這說明體內有寒濕。
對策:
· 吃補陽氣的飲食(如 ), 貼伏當天可以吃羊肉
· 貼伏茶用加強版:
是否困倦乏力或是出汗變多?
更多的人貼完伏貼,會覺得身體困倦,想要休息,或是發現出汗變多。這說明身體有些氣虛,可以加量服用黃芪。
對策:
· 三伏期間,堅持每天喝 。怕上火者用黃芪與梅子湯同煮。
黃芪
梅子湯
(來源:【陳允斌二十四節氣順時飲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