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關註我們
文/溫暖中醫
人生有大願力,而後有大建樹。
■
現代人多瘀血,說到活血化瘀,有一個方子一定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桂枝茯苓丸。
這方子是1800多年前,張仲景寫在【金匱要略】裏的,用來治療陽氣不足,陰寒內盛導致的血瘀之證。作為中醫史上赫赫有名的方劑,今天,我們向大家隆重的介紹它。
桂枝茯苓丸在市面上有中成藥,也叫這個名字。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
桂枝是君藥,桂枝辛溫發散,可以散寒,寒性收引,寒氣入侵,滯於血脈,血液流通不暢,凝結成瘀血,就像水在低溫下會結冰一樣。桂枝散寒的同時還能補充心陽,溫通經脈,這樣心陽可以透過經脈布散到全身。
前面我們提到,桂枝茯苓丸所治之證有陽氣不足,陰寒內盛的表現,而桂枝剛好具備了溫陽散寒,通達陽氣的能力,可以說桂枝是照顧全域的一個藥,所以張仲景用它作為君藥,奠定整個方子的基調。
有君藥當然就有臣藥,桃仁、茯苓二藥合用,共為臣藥,桃花是紅色的,所以桃仁入血分,桃仁是活血化瘀的良藥,能夠把凝結的瘀血化掉。「血積既久,亦能化為痰水」,茯苓利水滲濕,使痰水有一個出路。
赤芍和丹皮是淺淺的紅褐色,也能入血分,這是兩個佐藥,輔佐桃仁,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
血液瘀滯,日久就會生熱,丹皮還能涼血,清血中的熱。
在古代需要把這些藥材打成粉,煉蜜為丸,白蜜作為使藥來用。
對於桂枝茯苓丸的運用,現代常用它治子宮肌瘤, 我們來看中醫前輩嶽美中先生的一個醫案。
有這麽一位女士,姓趙,四年前患子宮肌瘤,當時並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之後肌瘤逐漸長大,導致腰圍增大,月事也不規律,間隔時間很長,經血顏色偏暗,經量少,有血塊,於是決定去看中醫,找到了嶽美中先生。
刻診,舌質暗,舌苔少,腹部按上去比較硬,按壓有痛感,先生判斷這是瘀血停滯,瘀血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這個腫物。於是開了個方子,用的正是桂枝茯苓丸。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肌瘤逐漸變小直至消失,月事恢復如常。
桂枝茯苓丸是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藥,但它的作用並不局限於婦科,治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桂枝茯苓丸能治的病太多了,包括很多皮膚問題像痤瘡,男科方面的問題像前列腺增生,以及常見的血管問題,只要辨證得當,都有機會運用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性質和緩,所用藥物都很平胡,沒有峻猛之藥,是活血化瘀的緩劑,而且它整體偏溫,適合寒凝血瘀之證,一個人身上經常感到冷,畏寒怕冷,有貪涼的習慣或者穿衣太過單薄,時間久了都會損傷陽氣,陽氣不足,寒邪凝滯,形成瘀血,舌質暗舌苔白,這時就可以服用桂枝茯苓丸。
版|權|聲|明
本文先發於公眾號溫暖中醫,原創文章,版權歸溫暖中醫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