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根據毛主席的明確指導,軍委開啟了全軍將士的軍銜評定工作。在深思熟慮與多方面考量之後,一份詳盡的授銜名單被擬定出來,並慎重地遞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中。當主席的目光落在元帥名單中賀老總的名字上時,他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賀老總,不僅以其卓越的戰功贏得了 「 功高蓋世 」 的贊譽,更因其謙遜退讓的品質而受到主席的特別稱贊。解放戰爭時期,他甘願作為 「 配角 」 ,為彭老總提供堅定的支持,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讓主席深感欽佩。
(毛主席)
時光回溯到風雲變幻的1947年,蔣介石在對國內形勢進行縝密分析後,決定將山東和延安作為戰略進攻的核心。尤其是延安,蔣介石希望透過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摧毀中共中央的指揮中心,從而使整個解放軍失去戰鬥力,進而改變東北、華北、中原等地的戰爭走向。在這樣的戰略考量下,胡宗南接到了北上的攻擊命令,他迅速調動三十萬大軍,兵分兩路挺進黃土高原,矛頭直指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與此同時,毛主席在得知國民黨軍隊的動向後,迅速做出了反應。他不僅動員了延安的全部防禦力量,還從晉西北緊急調派了兩萬余名解放軍增援,意圖依托有利地形進行堅守,全力保衛延安。但現實是殘酷的,解放軍與國民黨軍在力量上存在巨大差距,這使得單純的陣地防禦戰變得不可行。面對這樣的困境,陳賡將軍向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建議:放棄延安,以退為進,透過誘敵深入的策略,不局限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將重點放在牽制胡宗南的部隊,以減輕其他解放區的軍事壓力。這一策略的轉變,顯示了中共在戰爭中的靈活與智慧。
(陳賡)
經過深思熟慮,毛主席最終采納了陳賡的建議,決定放棄延安,戰略轉移至榆林。在撤離之前,他以一封戲謔的信函留給胡宗南,嘲諷其「名不符實」的威名。胡宗南受此刺激,憤怒之下集結大軍直逼榆林,決意摧毀中共中央,更誓言要「活捉」毛主席。面對國民黨軍的淩厲攻勢,毛主席果斷決定,組建野戰軍以應對,旨在保護黨中央的安全,並牽制敵軍的行進。
黨中央與中央軍委對毛主席的提議給予了迅速且堅定的支持,立即著手整合原延安守備軍與晉西北調遣而來的解放軍,共同構建西北野戰軍。在選拔野戰軍將領時,彭老總自告奮勇,希望親自掛帥出征,挑戰胡宗南,以揭開這位所謂「天子門生」的真實面紗。
(賀龍)
值得一提的是,晉西北調來的解放軍原本隸屬於賀老總麾下。理論上,他們應由賀老總指揮。但當時,賀老總正全身心投入晉西北的文化教育與後勤管理工作,分身乏術。野戰軍組建在即,黨中央特地向賀老總發去電報,征詢其意見。賀老總以大局為重,堅決表示服從黨中央的決策,並樂意將部隊交予彭老總統領,對此,他無任何異議與不滿。
然而,西北野戰軍草創之初,力量尚顯薄弱,與國民黨軍交鋒時往往力不從心。以第一次榆林戰役為例,野戰軍兩個縱隊合力圍攻敵軍一個師,卻遲遲未能將其殲滅。彭老總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對兩位縱隊司令員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但司令員們對彭老總的指責頗感不服,雙方因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給部隊內部帶來了不小的震動。
(賀龍)
隨著野戰軍內部紛爭不斷升級,原本團結的革命隊伍出現了明顯的裂痕。在這關鍵時刻,賀老總果斷介入,展現出了高超的調解藝術。他以平胡、誠懇的態度,分別對縱隊司令員和彭老總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安撫。在賀老總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終於冰釋前嫌,互相道歉後重新攜手並肩。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西北野戰軍所需的糧食、彈藥等物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賀老總所負責的晉西北解放區的供應。可以說,正是賀老總的鼎力支持,為彭老總和西北野戰軍在西北戰場上的連戰連捷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這也是毛主席對賀老總贊譽有加,稱其為「好配角」的重要緣由。
(賀龍 毛主席)
西北全境解放後,賀老總承擔起新使命,他引領著一支西北野戰軍精銳翻山越嶺,自漢中深入四川腹地,與劉鄧大軍攜手合作,對國民黨余孽展開了鐵壁合圍。新中國屹立東方後,賀老總在西南軍政委員會短暫履職,而後奉命調京,肩負更重職責。
雖身居軍委副主席之高位,但賀老總鮮少直接插手軍事管理事務。自五十年代中期,他便將心血傾註於推動國家體育進步,力求提升全民族的身體素質和運動競技水平。
可惜時局動蕩,賀老總曾一度被汙名化,江青等人無端指責,冠以「黑司令」之名,甚至有人騷擾其居所。在周恩來總理的庇護下,他選擇避居京郊靜謐小院,以求清凈。但不幸的是,六十年代末,宿疾復發,賀老總入院治療,終在1969年中旬辭世。
直至七十年代中期,賀老總才得以正名,名譽漸復。時光荏苒,八十年代初,他背負的所有冤屈終被洗清,其名譽得到了全面且公正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