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妍妍網 > 歷史

六十歲以上才能參加的皇家千叟宴,會不會很廢「老頭」?

2024-07-04歷史

本 文 約 3100 字

閱 讀 需 要 8 分 鐘

康熙五十二年 (1713) 農歷三月,康熙皇帝玄燁60大壽, 此時,平定三藩、三征噶爾丹、結束雅各薩之戰都已經是數十年前的舊事了。不過,這位老人在五十歲以後也沒閑著,他下詔編纂字典 (即後世所謂【康熙字典】) 頒布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 抓獲並處死了朱三太子; 在朝堂上毆打了和自己差不多同齡的老臣馬齊。

可見,此時康熙帝精神頭不錯。 而此時,地方官也帶來了好訊息:

「各省為祝萬壽來京者甚眾,其中 老人更多 ,皆非本地人。」

時間大量百姓湧入京城為皇帝賀壽,康熙帝深受感動:

「今歲天下老人,為朕六旬大慶,皆從數千裏,匍匐而來。如何令其空歸?欲賜伊等筵宴、然後遣回。」

於是決定請大夥在暢春園大吃一頓!

這就是清代最早的「千叟 (sǒu,指老年男子) 宴」了。之後,康熙六十 一年 (1722) 農歷正月,康熙帝69歲,為了預慶自己70歲生日,他在又舉辦了第二次千叟宴。這是首次在農歷正月舉辦千叟宴,宴會上,康熙帝還吟詩一首,是為【千叟宴詩】:

百裏山川積素妍,

古稀白發會瓊筵。

還須尚齒勿尊爵,

且向長眉拜瑞年。

莫訝君臣同健壯,

願偕億兆共昌延。

萬幾惟我無休暇,

七十衰齡未歇肩。

此時一位12歲的少年參加了這次盛會,並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作為皇孫赴宴的弘歷,未來的乾隆帝。乾隆帝繼承了康熙帝的長壽,60多年後,當年的少年也年過古稀,大概是想起了康熙帝面對各地耆老賀壽、當眾吟詩的和樂場景,於是頒布上諭:

「朕於明歲新正舉行千叟宴。凡內外文武官員。 年在六十以上者 。皆與賜宴之列……著令於今歲冬底進京。以便新春同入千叟宴。」

乾隆六十年 (1795) ,又舉辦了最後一場千叟宴。此時的乾隆帝已經八十五歲了,他認為若仍照前次六十以上即準入宴,那六十歲的千叟在他這個八十五歲的老人面前,實際上已經是兒子輩了,於是要求「此次應自 七十歲以上 準其入宴」。

對於千叟宴,近年出現幾種觀點,總的來說,都認為千叟宴極盡奢華,還「折騰」老人,導致很多老人去世,有人甚至稱其為 「奪命宴席」 。而事實上,雖然確實有人在赴宴前後去世,但應該沒有那麽誇張。

有觀點認為,很多千叟宴的赴宴者是窮苦百姓。但實際上,千叟宴赴宴的標準是六十歲或七十歲,在生產力、醫療條件皆不發達的古代,平民家庭出一位六、七十歲的老人是很不容易的。人生七十古來稀,能參加千叟宴的,絕大多數是年老官員,平日裏生活水平就不錯。乾隆帝就曾下令:

「須將西洋及耆老、士農,八旗、綠營步軍各項兵丁、拜唐阿、匠役,皆有二、三人(入宴 )。」

拜唐阿就是各衙門、內廷、軍隊中無品級的辦事人員。 符合赴宴標準的無品級的老人只有數十人。為此 ,乾隆特意下令 放寬平民赴 宴標準

「將兵丁年老打仗出力及拜唐阿、匠役、耆老士農各項人數內,再行查明酌增,兵丁內巡撫、五營年老兵丁、八旗步軍門甲等,也一並增入。再有內務府蘇拉、苑戶一應匠役人等,亦應查明,有年紀合例之人,盡數增添。」

可官員占比仍然超過平民幾倍,而那些沒有官職的平民也大多都是年老的京營八旗兵丁,他們的生活水平還是不錯的,營養供給好,身體也相對強健一些。 年老的官員來京之後,走親拜友,若是皇帝舊臣甚至有機會提前在紫禁城內覲見。

另有人認為,參加千叟宴需要走幾千裏的路程,舟車勞頓,會給老人造成負擔,甚至認為赴宴要在路上走「大半年」。在古代, 交通相對不發達, 平民百姓要想長途旅行確實不易,可千叟宴是皇上親自宣布的大事,因此可以利用成熟的官道驛路系統。如三年一次的進京趕考就是走 官道 把邊疆各省的舉人護送到北京。參加千叟宴的人,如果從河南、山東、山西這些京師周邊省份出發,路途不會超過一個月。史料記載,即使遠在廣西的巡撫吳垣,也只是在十一月初二啟程,不到兩個月便到達了北京。雲南臨元鎮總兵陳大紱提前兩個多月啟程,算是其中非常遠的了。因此, 參加千叟宴 雖然的確長途跋涉,但各位老人也不至於走大半年。

還有人認為,參加千叟宴的老人會在宴席上「暴飲暴食」,大吃山珍海味,大喝美酒,導致身體承受不了。但其實這些來赴宴的都是各地有頭有臉的耆老,哪怕在家都要講講規矩體面,到了皇帝面前,就更不可能做出這樣有失身份的事情。而且,千叟宴的選單也有完整保存下來,吃的是火鍋:

一等桌張每席:火鍋二個,銀制和錫制各一,豬肉片一個、煺羊肉片一個,鹿尾燒鹿肉一盤,煺羊肉烏叉一盤,葷菜四碗,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螺螄盒小菜二個,烏木筯二只。另備肉絲燙飯。

次等桌張每席:火鍋二個,銅制,豬肉片一個、 煺羊肉片一個,煺羊肉一盤,燒麅肉一盤, 蒸食壽意一盤,爐食壽意一盤,螺螄盒小菜二個,烏木筯二只。另備肉絲燙飯。

每桌烏木筯二只,即每桌兩副筷子,由此來看,每桌應當坐兩人。菜品以北方風味為主,螺螄盒小菜應該是鑲螺鈿的熟食餐盒,烏叉是蒙古地區的羊肉做法。每桌有八兩玉泉酒,還安排了皇子皇孫前來敬酒,倆人喝八兩酒,這個量也並不算多。

當然,也不能否認確實 有老人在千叟宴期間去世,比如河南商丘的李元會,是在赴宴之前病逝於路途。現存一方【千叟宴碑】,記載河南管河副總兵李元會參加乾隆六十年 (1795) 千叟宴的事跡。碑文記載, 李元會、李師侗一行人在當年農歷十二月初一 (「季冬朔」,即冬季第三個月朔日初一) 自河南商丘出發, 李元會在趕路途中病逝,由其子李師侗代為前往,得賜牌杖、詩卷、文綺、布帛等物,受封儒林郎,李師侗回鄉後, 將所得供奉於祠堂,並勒碑紀念。

參加千叟宴對當時人而言是一種榮譽。在最後一次千叟宴中:

「老民熊國沛年一百六歲,邱成龍年一百歲,尤屬升平人瑞,俱著加恩賞給六品頂戴。其九十歲以上老民鄧永玘……俱著賞給七品頂戴,以示引年養老,敷錫壽祺至意。」

可見,沒有官職的赴宴老人還能獲得官員身份。 此外,在 這些賞賜中,最值得說的就是牌杖。 牌即禦賜養老銀牌,由內府工匠采用銀皮捶揲打制而成,「禦賜養老」四字由時任軍機大臣兼大學士的阿桂書寫。 銀牌當時賞賜給與宴者中70歲以上的老人,以誌盛會紀念。

杖則是千叟杖,遼寧海城尚氏家族將一根千叟杖保存至今,杖身以黃花梨木制成,上面以銀片鑲嵌了字型各異的100個壽字。 杖頭由整塊犀牛角雕琢成鳩鳥狀,【後漢書·禮儀誌】記載,漢明帝期間:

「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輔之糜粥,八十九十,禮有加賜,王杖九尺,端以鳩鳥為飾。」

之所以用鳩的形象,是因為「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清代的千叟杖采用鳩鳥為飾,是沿用了漢代的傳統。

千叟宴的奢侈在於其巨大的規模。每桌八兩酒,八百桌就是將近四百斤。一等宴席和次等宴席共八百桌,連同禦宴,共消耗主副食品如下:白面七百五十斤十二兩,白糖三十六斤二兩,澄沙三十五兩,香油十斤二兩,雞蛋一百斤,甜醬十斤,白鹽五斤,綠豆粉三斤二兩, 江米四鬥二合,山藥二十五斤,核桃仁六斤十二兩,曬幹棗十二斤二兩,香蕈五兩,豬肉一千七百斤,菜鴨八百五十只,菜雞八百五十只,肘子一千七百個。為舉辦一次千叟宴,內務府葷局和點心局還要燒柴三千八百四十八斤、炭四百一十二斤、煤三百斤。

這在古代無疑是很大一筆開銷,無怪乎乾隆朝以後不再舉辦千叟宴。

參考文獻:

【聖祖仁皇帝實錄】

【高宗純皇帝實錄】

賈光:【商丘千叟宴碑蠡析】,【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17年第2期

劉桂林:【千叟宴】,【紫禁城】1981年第2期

孫洪軍,高廷愛:【論清代前期的「千叟宴」】,【長春師範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獨家稿件,歡迎讀者轉發朋友圈。

END

作者 | 周天一

編輯 | 胡心雅

排版編輯 | 鄭美玲(實習)

校對 | 古月

國歷好物

13代歸義軍共守絕域

心向漢域,歸義唐土

莫高窟裏最波瀾壯闊的晚唐史詩

國民歷史讀物【國家人文歷史】專業團隊

最新力作

講透晚唐河西走廊地緣政治

劉後濱 馬伯庸 曹盾 張苗 傾力推薦

點選下方封面,即可購買

↓↓↓

在看 」的永遠18歲~